三峽教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峽教案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峽教案1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能按照老師要求做到預習,理解能力較強,本班為課改年級,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課堂表現活躍,能與教師密切配合,學生之間能相互合作。這是設計本課教學活動的基本思路。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寫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2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訓練,提高文言文的誦讀和翻譯能力
(2)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重視朗讀訓練
3、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讀—譯—思—用—背
四、教學媒體:投影儀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飛漱(shù)
屬(zhǔ)引
(三)運用競賽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競賽辨明詞義(投影)
(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久絕(通“囀”聲音轉折)
(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沖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
(3)一詞多義: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
(4)重點詞語
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
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
哀轉久絕(絕:消失)
3、相互質疑
(四)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沿//溯/阻絕。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清/榮/峻/茂
5、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爭取背誦。
根據課文內容,想象三峽奇景。
1、師: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三峽》
2、學生結合注釋1了解《水經注》
3、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教師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5、男女生競賽,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6、學生相互質疑。
7、教師范讀
8、學生齊讀。
9、教師指示節奏。
10、學生再讀課文,抽讀。
11、教師布置作業。
六、教學反思:
學生課前預習較充分,競賽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方式應一直貫徹下去。部分學生在朗讀節奏停頓上,能力較差。而課標要求程度,故應加強學生朗讀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二)、想像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風——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清榮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峽: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凄婉美
小結:本文先寫山,再寫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節表現三峽的'美景。
(三)體會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寫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連綿,高聳入云的三峽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峽蕭瑟凄涼的氛圍。
(四)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投影儀顯示文句)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明確:
1、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動靜結合,色彩各異。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
3、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面引用,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五)根據圖片,描繪美景
(六)提示性背誦
(七)布置作業:與《早發白帝城》詩文對讀。
(八)總結全文
1、學生可讀可背課文。
2、學生分組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板書。
3、學生分組讀課文,讀出情感。
前三段學生應讀出贊美語氣,但語氣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讀出悲涼的氣氛:
1段:語氣稍高昂,語速中。
2段:語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語氣舒緩,語速稍慢。
4段:語氣稍低沉,語速稍慢。
4、師生共同品味寫景的妙處。
5、據教師出示的三峽圖片用語言加以描繪(要求用上文中詞語)
教師先作示范,學生寫作后全班交流。
6、教師根據課文分析提示性讓學生背誦。
7、教師布置作業
8、教師總結:酈道元用文字描繪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同學們也會在三峽壯麗的歷史畫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筆,努力吧!
教學反思:
課文用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故研討語言是本文的重點。我在設計時靈機一動,從網上下載三峽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三峽的了解,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三峽,同時用上一兩句文中語言,這樣既加深對課文的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我認為這是本文的一處亮點。
當然,在板書時有學生提出異議:“高猿長嘯”不是寫水的,這是我的疏忽之處。
三峽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理解10個新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江三峽的風光美;背誦課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課文句子,寫幾句贊美一個地方的話。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長江三峽的特點,學習作者通過見聞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開展自主學習。
(二)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
(1)、(教師放歌曲《三峽美》)同學們,在課前先請大家聽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聽,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會出現什么?
(2)、學生匯報(會出現藍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師:(出示圖片)這就是美麗的'長江三峽,今天老師就帶著同學們跟隨作者的小船,一同去游覽三峽。(板書:28船過三峽)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思考:作者游三峽里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學生匯報(看到三峽的山奇、水急和船險,聽到傳說)
(4)、師小結并板書
3、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三峽的風光舉世聞名,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生自由發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學生按山奇、水急、船險和傳說四個內容分組自學)
4、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1)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伙伴聽。
(2)讀一讀,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3)讀一讀,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學生按自學提綱分組自學,教師指導。
(4)、學生分組匯報,教師點撥指導。(同時理解重點詞句。)
5、拓展實踐:教師放一段三峽風光錄像片,要求學生自由配加導游詞,適當加進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總結:這節課我們欣賞了三峽的風光,領略了它的美麗和神奇。最后老師要把一首詞送給大家,喜歡的話和老師一起讀:
師一起讀:
三峽美
長江美,最美是三峽,
山奇水急風光好,
船行浪尖險中飄。
能不愛三峽?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理解“刀砍劍劈”,“纏繞”,“搖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5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4題;能仿照課文句子,贊美一個地方。
(二)教學過程
1.學習第1自然段
在語境中理解“游覽”,并與“參觀”區別。
2.閱讀第2—4自然段
(1)自由讀2—4段,說說這3個段在段的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點。
(2)重點閱讀品味第2段
A、自由讀,用簡筆畫畫出對某些詞語的理解,如“刀砍劍劈、筆直陡峭、起伏高聳、云霧纏繞”,合作展開交流。
B、出示三峽“山”的圖片,邊欣賞邊用剛學的詞語描繪、形容。
C、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D、嘗試背誦,交流背誦方法,通過“閱讀提示”,總結背誦方法。
(3)舉一反三,學習第3、4自然段。
A、小結學法(多讀熟讀——理解詞語——感情朗誦——正確背誦)
B、自選一段學習,多讀幾遍,交流通過自學讀懂了什么。
C、用動作、擬聲等手段表現對詞語的理解。
D、有感情地朗讀第3、4自然段。
E、摘錄重點詞句,練習背誦。
3.學習第5自然段,注意體會感情。
(1)引導學生加強朗讀。
(2)仿照這個句子,贊美一個地方。
(3)完成相關作業。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理解“天昏地暗”、“風雨交加”、“平安無事”,講述有關神女峰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讀第6——9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5(2)、6題。
(二)教學過程
1.學習關于神女峰的神話故事
讓學生先看投影聽故事,說說感受,然后理解詞語“天昏地暗”、“風雨交加”、“平安無事”。
2.有感情地讀6—9自然段,能講述這個故事。
3.將學生搜尋來的有關三峽的圖片和資料展示給大家看。
4.完成作業本第5(2)、6題。小學四年級語文《船過三峽》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三峽教案3
教學目標:通過預習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也可借助字典或詞典里借詞義。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每處景物的特點,想象所描繪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覽路線的句子,體會它們的作用,通過理解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同時了解三峽獨特的景色,使學生產生喜歡三峽的感情。
教學重點: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每處景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學生要學會分析課文的方法:寫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點以及游覽的順序。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預習課文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10個新詞,也可借助字典或詞典里借詞義,通過熟讀課文了解三峽獨特的景色,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重點:能找出交待游覽路線的句子,體會它們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我愛三峽》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地圖:指出三峽所在的位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同桌檢查自學情況:包括生字的音、形、義
2、聽取匯報
junwu
峻嶺嫵媚旋渦
3、指名讀課文,訂正字音
三、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理清文章脈絡。(試給課文分段)
2、默讀課文:
1)思考三峽指的是哪三峽?
2)作者是怎樣把三峽連起來的?畫出句子體會它們的作用。
3、聽取匯報,教師指導。
4、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四、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長江三峽指的是巫峽、西陵峽、瞿塘峽,那么它們到底有什么不同?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課下搜集有關三峽的圖片
五、作業:朗讀課文。
課后反思:文章層次分明,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很容易的理清了文章脈絡,同時初步了解了三峽獨特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每處景物的特點,想象所描繪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覽路線的句子,體會它們的作用,通過理解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同時了解三峽獨特的景色,使學生產生喜歡三峽的感情。
教學重點: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每處景物的`特點,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學難點:學生要學會分析課文的方法:寫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點以及游覽的順序。
教學用具:實物投影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三峽課件片斷。
你們知道他們各自的名稱嗎?要想知道每個峽的名稱,我們就要掌握每個峽景色的特點。讓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劃出描寫景物特點的句子。
2、匯報交流:
巫峽:幽深秀麗
瞿塘峽:高大壯觀
西陵峽:急流險灘
3、用你的朗讀把每個峽的特點讀出來。
4、指導朗讀,其他同學閉眼展開想象,想像三峽的美麗景象。
5、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了三峽的特點嗎?
齊讀第九自然段。
6、課件欣賞:判斷圖片描繪的是哪閣下的景象。
三、練習
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四、總結課文。
五、作業:
1、從課文中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2、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六、板書:
我愛三峽
瞿塘峽:雄偉壯觀
巫峽:幽深秀麗
西陵峽:急流險灘
課后反思:
1、自己在備課時只注意了大的框架結構,細節的地方注意不夠,具體到怎樣品詞品句,更能突出三個峽的特點。說明自己在備課時鉆研教材的程度還有待加強。
2、教學環節松散,尤其是巫峽這一部分所用時間太長,以至于把后面學習西陵峽的時間全都占用了。隨時調控課堂環節的能力也有待加強。
3、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弱,對孩子回答問題中的要點內容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進行鼓勵性評價。
4、工作有計劃性,做課早下手,不要臨陣磨槍。認真對待每一節課。
三峽教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3、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用具:教學平臺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三峽像一副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交流搜集到的關于三峽的資料。
二、以讀為主,讀中探究
1、自主讀書。要求:
(1)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生字、新詞可利用工具書解決。
(2)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2、匯報交流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情況。如: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2)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自讀釋疑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三、指導朗讀
帶著喜愛、欣賞的感情讀。自由吟讀,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把優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讀出來。
四、結束語:
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介紹了三峽一天的美景,使我們認識到了三峽不同時間的美麗。
五、作業: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
板書設計: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4*三峽之秋
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
三峽教案5
設計理念
以發展與創新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以讀為主線,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發展,在讀中創新。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三峽之秋的特點。
二、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朗讀、口語表達、審美、想象等能力。
學習重點
體會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特點。
學習難點
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情感。
學具準備
網絡教室、課件、麥克風等。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觀、讀、說、寫四結合。
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激趣導入
1、學生交流利用從網絡上或圖書館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長江三峽的有關資料。(1)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峽圖片或讀文章。(2)請去過三峽旅游的同學說說三峽的風光和感受。
2、放三峽風光。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方紀走進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
3、板書題目《三峽之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培養自主探索能力)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有何收獲,遇到了什么問題。
2、學生分小組自學,小組交流、討論。
3、生匯報。
①談收獲。
②質疑問難。
學生自由談,對于提問有價值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找出有代表性的.問題。
三、熟讀課文,想象畫面
本文語言優美,仿佛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非常適宜學生邊讀邊想畫面,感受三峽美。并及時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悟三峽景色的無窮魅力。
1、讓學生自己朗讀最歡喜的段落,邊讀邊想,抓住重點詞想畫面。(展示:教師通過畫面,引導學生突破重點。)
2、朗讀指導。
(1)分小組讀。(按興趣,可分為早、中、午、晚四個小組)
(2)小組比賽朗讀,學生評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四、美讀課文,體會情感
1、配樂朗讀。讓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配上合適的音樂。要求:讀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體會去朗讀課文。
2、請學生配樂朗讀,學生評價。
3、活動:制作《三峽之秋》音樂風光解說片
(1)討論關于音樂風光解說片制作的有關知識。(要有合適的音樂作背景,要有與文字內容相同步的圖片資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說。)
(2)為學生提供各種資源。(包括:①背景音樂若干段;②圖片資料50幅;③PowerPoint應用程序;④麥克風。)
(3)學生按興趣分組,組成研究、制作小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4)成果匯報交流。全班同學參與評價,評選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說員。
五、課外實踐
1、喜歡文學的你,摘錄本文優美的詞句。
2、喜歡朗誦的你,配樂朗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喜歡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詞。
4、喜歡畫畫的你,畫出你心中三峽。
5、喜歡寫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一篇《校園之秋》。
6、喜歡旅游的你,為三峽寫一段廣告詞,為三峽作宣傳。
7、興趣廣泛的你,上網搜集有關三峽工程的信息,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電子畫報。
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時間
景物
特點
早晨
露水(橘樹、柚樹)
清新而明麗
中午
長江
熱烈
下午
霧(長江)
青色而透明
夜晚
長江、峽谷
寧靜而神秘
三峽教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寫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并默寫全文。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深入體會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
2.拓展法: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3.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游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去過三峽的同學,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著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嘆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后,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初讀課文:
對照注釋,小聲自由朗讀,初步理解文句。(多媒體課件出示)
正音: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絕巘(yǎn) 長嘯(xiào)
三、研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間停頓。老師于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第1自然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討論: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群峰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礦襄陵 [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 [沿溯:并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討論:“沿溯阻絕”,朗讀的時候怎樣停頓,才能把意思傳達得更準確?
第3自然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討論:“清榮峻茂”,朗讀時該怎樣停頓才能準確傳達文意?
第4自然段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暢讀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妙處。
討論: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有什么特點?
五、品讀課文。
體會文章“片言萬語”的精煉,音韻的'和諧,思路的清晰。
討論:1.全篇只幾百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請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瑯瑯上口。你能發現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找出文章中的對偶句和韻腳。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話:“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無,實則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會怎么樣?
六、作業布置:熟讀成誦
七、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教學本文,應在疏通文句、把握文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寫景的脈絡,把握三峽的景物特征,感受文章獨特的語言魅力。
三峽教案7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三峽的具體方位,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游蹤順序。
2.抓住景物特征,比較作者對三峽三個景點描寫方法的不同之處。
3.品味文章的語言,訓練口頭表達。
4.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可愛,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引導學生關心祖國建設事業,通過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重點難點
1.了解旅游景點方位并掌握游蹤順序,了解游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2.讓學生比較不同景物的不同寫法以及作者滲透在文章中的感情,把握作者鮮明的語言風格。
學法指導
從課文出發,了解游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課文出發,學會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一般瀏覽和重點觀察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和適當的表現手法向人們介紹景點。指導學生采用邊看、邊想、邊說、邊寫的方法來學習。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三峽的影片資料,制作課件。
教時安排
2節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介紹三峽了解作者激發興趣
1.古詩引入:
○1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黃昏。畫圖省市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潛在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2.三峽簡介:
思考:
(1)這首詩所寫的地點在哪里?
(2)他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3)白帝城是處于長江中的哪個地段嗎?
(4)展示課件:有關三峽工程的圖片、資料,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明確:巴東三峽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跨湖北、重慶兩省市,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千米,高山壁立,水流湍急,奇險異常,被游人譽為“山水畫廊”。
今天,我們來學習劉大杰一篇介紹“巴東三峽”的現代游記,讓作者劉大杰帶著大家逆流而上,游覽三峽。
3.作者簡介:
劉大杰(1904—1977),現代學者、作家、翻譯家。湖南岳陽人。研究專著有《托爾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評論著作有《東西文學評論》《紅樓夢思想與人物》,譯作有《德國文學簡史《德國文學概論》等。
二.積累運用
1.詞語辨析:
渺小微小
渺小:指微不足道,尤其指感情色彩上的細小。例:與那些偉人相比,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渺小了。
微小:側重指形體上的細小、輕微。例:植物細胞非常小,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
唱和應和
二者都是動詞,都有“此唱而彼和,互相呼應”之意,主要區別在于: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大多按照原韻)。例句:在劉三姐的故鄉,歌手唱完后,別人一定是要唱和的。
應和:常指聲音、語言、行動等方面相呼應。例句:小王在單位最會應和領導,領導說東他絕不向西。
2.詞語釋義
奇偉:奇特雄偉。
瀟灑:(神情、舉止、風貌等)自然大方,有韻致,不拘束。
裊裊不斷:(niǎo)形容煙氣繚繞上升而不中斷。
險峻:(山勢)高而險。
峰巔:(diān)頂峰。
浣妝:(huàn)梳洗打扮。浣,洗、洗滌。
即景:就眼前的景物(作詩文或繪畫)。
三.整體感知示范導游
小組討論:
1.找出作者到過的地方,本文按什么順序寫?按作者的思路文章可分幾層?每層各寫什么?
明確:
本文以作者游蹤為順序,按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的游覽順序描寫三峽。而描寫西陵峽時又分成條理清楚的四段場景:第一段黃貓峽;第二段燈影峽;第三段崆嶺峽;第四段米倉峽。文章開頭引用民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渲染了三峽一帶險惡、悲涼的氛圍,為全文定下基調,同時滲透了作者對三峽的熱愛謳歌之情。整篇文章環環相扣,引人人勝,蕩人魂魄。
第一部分○1:兇險三峽,緊張異常(高、曲折、急、變化)
第一層○2總寫三峽
第二部分○2○9黃貓峽
描寫三峽燈影峽總分結構
奇險秀麗第二層○3○6西陵峽崆嶺峽
米倉峽
第三層○7○8巫峽巫峽山水
巫峽之云
第四層○9瞿塘峽(最短)
第三部分○10通過三峽,身心輕松
第二節
現在請你做導游,帶領我們細細游覽三峽。
四.文段精析(小導游解說分析)
小組討論:
1.第一段引民諺開篇起什么作用?
明確:寫三峽一帶險惡異常。
2。“險惡”一詞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險惡”一詞直接為全文張本,為奇山異水反襯一筆。
3。如何理解文中“凝望”“山崖”“怒吼”的表達作用?
明確:“凝望”表明作者為此景而感慨。“山崖”“怒吼”動靜結合,令人贊嘆不已。
4。“沒有不感到”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明確:“沒有不感到”用雙重否定的句式強調人們對三峽奇偉的感覺。這是議論性語句。
5。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過于”?
明確:兩個“過于”連續地強調作者謳歌美好河山的情感,使語言也顯得和諧并富有節奏感。
6。第一自然段寫什么?開頭有何特點?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引民諺開篇,寫三峽一帶險惡異常,并交代作者的情緒及心理變化,為全文定下基調。
7.如何理解第二段“就”“高”“最”幾個詞?幾個“最”能否去掉?
明確:“就”有“立刻”之意,“高”隱含著“險峻”之意。連用四個“最”的排比短句,既生動活潑,又明快有力。
8.這段概述千里長江三峽最險,用了哪些詞來形容?
明確:這段是第二部分第一層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用“高、曲折、急、變化”來渲染其險惡形勢。
9.西陵峽共分幾段?各段各有什么特點?
明確:初出西陵峽的第一段是并不兇險的黃貓峽。
黃貓峽:山高不險,水急不狹。
燈影峽:江北險峻無味江南景色秀麗(黃陵廟)
崆嶺峽:兇險可怕
米倉峽:群山萬壑
10.“雖……然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雖……然不”用兩組對比短句為下文三峽的很險、很狹作伏筆,以達到前后呼應的效果。
11.作和如何寫燈影峽?他有什么特點?找出段中想象的句子。
明確:“枕江”以擬人手法將古廟存在的位置寫活了。“瀟灑的竹子”“倒懸”的花,形象逼真地展現出三峽中少見的生機。“紅色紫色”與“悠悠的鐘聲”運用視覺、聽覺等描寫使人身臨其境。
“好像自己”一句以想像的方式寫自己情緒的暫時放松,但此刻的神定氣閑是否預示著一種波瀾呢?這種以靜寫動的手法使本段有聲有色,畫面搭配和諧,極富立體感。讓讀者如同在兩段急促的音樂間隔中暫時放松了繃緊的神經。
燈影峽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略帶江南韻味的黃陵廟,它的美麗景色使人暫時放松了緊張的心態。
12.第5段描寫什么?用了什么寫法?有何作用?
明確:描寫了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的兇險可怕,一方面與上段做對比,另一方面也為下文巫峽的描寫作了鋪墊。
13.折斷如何具體描寫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的兇險可怕?
明確:“突然”寫出形勢急轉直下,緊承上文“不到兩三分鐘”而來。“極曲折極窄的門”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將船在江中的難行呈現在讀者面前。其中兩個“極”字也強調了危險的程度。“倒注”讓人聯想到船從高處下落的危險情況,以點帶面地把水從石灘上傾瀉而下的可怕形勢描繪得淋漓盡致。
14.第6段如何寫米倉峽?
明確:借杜甫的詩及昭君的典故來寫米倉峽群山萬壑的雄奇壯麗。
15.文中的“便”與“赴”有何作用?“一層一層”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明確:“山便低平”中的“便”字讓讀者仿佛沉浸到歷史故事之中,而感覺不出“山崖卻更加高峻”。“赴”字不止寫出了活力,更寫出了三峽群山的雄奇生動。“一層一層”將群山前疊后連的動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小結:
第二部分第二層○3○6:寫作者游覽西陵峽的經過。側重寫山勢之高低,水勢之緩急。
16.第7、8段是第二部分第三層○7○8:寫作者游覽巫峽的經過。側重寫山水的奇險美麗、云霧變幻多姿。請找出○7段總述巫峽特點的語句。并說說作者如何寫出其奇險美麗的特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分別找出一個排比、擬人和比喻句。
明確:“最奇險最美麗”中兩個“最”總述了巫峽的特點。作者連用四個“險”字來寫水,句式短小活潑,而且與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四個“最”構成了內在的呼應。“圍”“咬”等動詞勾勒出群山簇擁環抱的情態,表明了巫峽山峰的險峻,無路可走,連鳥飛過這里都感到茫然。
不單調的山與奇險美麗的水構成了天下獨絕的巫峽。本段濃墨重彩地詳寫了山峰,正是承接上文的群山萬壑,才給人“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
①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這個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灘”等詞,突出了江水的險。
②擬人句:“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這個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點——高。
③比喻句:巫山的云“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這個句子生動地寫出了云霧的奇幻多變。
17.作者沒有看到巫山的云卻還要寫他有何好處?
明確:沒看到巫山的云但卻使讀者浮想聯翩,給人天高云淡之感。
廬山風景秀美,而巫山更讓人魂牽夢繞。“秋高氣爽”給人的感覺是空靈純潔,配以“極高的峰巔”真是天碧云淡,再加以紅花倒懸于褐巖之上,色彩的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
小結:
第二部分第四層○9:最短的瞿塘峽雖山水險急,但作者卻將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這些景觀融到兩岸的山川景物中。
第二部分○2○9:寫作者游覽三峽的經過,突出表現了三峽的奇險、秀麗。
18.第9段“突起”給人什么感覺?找出文中冷色調的詞語,給人什么感覺?那句話與與文章開篇的民諺“猿鳴三聲淚沾裳”形成了前后照應。“大概”一次能否去掉?為什么?
明確:“突起”有突兀之感,不僅是地理位置的突然,行文上也讓人忽然轉到人文景觀上來。“瓦白色”“斜陽”“蒼冷”“遺跡”“凄涼”這些冷色調的詞語叫人感到“英雄落淚游子思鄉”,這與文章開篇的民諺“猿鳴三聲淚沾裳”也極好地形成了前后照應。“大概”在不確定之中又隱含著肯定之意。
19.讀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峽后,游客們的心情怎樣?抓出文中關鍵詞語。“三峽算是走完了”這一句給人什么感覺?“好像一個人……”此句是不是比喻句?為什么?這段作者的情緒與前端有何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愉快、輕松。“三峽算是走完了”這一句給人如釋重負之感。“好像一個人……”此句并不是比喻句,而是一種比照。“放下心來”“舒舒服服”等詞不僅把緊張情緒化為輕松心態,且再一次反襯剛剛走過的三峽的險惡。水平岸闊人輕松,走完三峽后滿船的人都很輕松。
小結:
第三部分○10:寫走完三峽,滿船的'人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側重寫心情的放松,反襯出三峽的險惡。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討論:本文寫作有何特點?(寫作技巧)
(1)抓住特征,詳略得當。
介紹西陵峽的四段時簡單地抓住了各段的特點。而寫有名的巫峽則詳細地描寫了其山水的奇險、美麗。記敘瞿塘峽時,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
(2)移步換景,秩序井然。
寫游記首先要交代清楚觀察點,否則會亂成一片,看不清個數。其次要隨著觀察上的變化,將所描寫景物最突出的地方表現出來。如游巫峽時,將其奇險的山水描繪出來;游瞿塘峽時,細致描寫兩岸的人文景觀。再次是不僅要把看到的寫出來,還要把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如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燈影峽的黃陵廟時,就想到了江南的秀美景色,并與之相對照。只有這樣,才會層次分明,形成立體效果。
(3)以情為線,首尾照應。
思考:
好的文章結構常常是嚴謹的。作者是如何通過心理情緒變化來描寫三峽的?
明確:作者一起筆就將自己驚異的情感展現在讀者面前。如“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劍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只有贊嘆,只有恐怖”。
隨著山川形勢的變化,作者的心情也隨之而變,有時驚懼緊張,有時則輕松舒暢。
如游西陵峽的第二段時,由于此處山水風光秀美,“先前緊張的情緒,現在突然變得很;松很悠閑了”。再如結尾寫走完三峽后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顯出了“一陣輕松”,“放下心來”,“舒舒服服”,這些心情的描寫,也反襯出了三峽的險惡。
這種嚴謹首先就表現在首尾的呼應上。《巴東三峽》即是如此,全文以緊張的心情為開篇,結尾又以心情得到放松來對應,而描寫:峽之險峻又暗含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贊嘆。
五.積累知識,拓展遷移
1.聯系全文,說說在游覽三峽的過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樣的變化?
2.本文還引用了許多詩句、諺語、典故,并把它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請找出來并展開討論,說說它們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由學生自由發言,談談今天的三峽。
(可參看《地理》書48面,“長江三峽工程”介紹。)
4.布置作文——《暢想三峽》,寫好后先在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三峽教案8
一.教材及學情的分析
《三峽》是山水游記的杰作,酈道元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長江三峽的壯麗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水經注· 江水》,編入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單元要求“注意了解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語言運用的好處,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并要求“背誦詩文,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其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在初一年級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為學習本課打下一定的基礎。本課篇幅短小,層次清楚,詞義注釋較具體,適合學生自主閱讀。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第四學段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并能“背誦”其中的優秀者。結合初二學生的文言基礎,可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第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掃除課文文字障礙,找出其中有積累價值的語匯充實自己的文言儲備;
第二.在熟讀中理清思路,緊緊扣住課文內容,體會寫景的妙處,摸索寫景的方法;
第三.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們多讀,熟讀以至背誦。因此,宜把“通過朗讀以至背誦課文,積累材料,培養語感”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課文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描繪,畫面感強,動人心魄,因此“領悟三峽景物的特點,體會寫景的妙處,做一點簡要的分析”宜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二。課文綜合運用多種景物描寫的方法,課文第二部分的內部層次安排的意圖,學生可能產生疑問,作為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及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讀”,可采用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自由讀等方式,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熟讀成誦。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解決課文中比較艱深的字句。
在重點難點的突破上,可采用發現法,不求學生分析探究得面面俱到,只求在引導之下,學生能對寫景的方法有所發現,對層次的安排意圖有所領悟即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在學法上,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養成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等排除文字障礙、疏通文句的習慣。學習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品味文章的精彩語句。
四.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步:認讀感知
首先要求學生暢讀課文五分鐘。可采用各種朗讀形式,語速、語調可加以變化。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熟讀成誦,增強語感。讀要讀得正確、通順、流暢。基本要求是讀音準確,不讀破句;較高要求是注意重音、停頓、速度、節奏合宜。
學生熟讀后采用自讀自譯的方式閱讀課文,然后同桌互譯。就文章中較難理解的句子,學生質疑,并盡量請學生說出譯文,老師評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第二步:品讀探究
學生繼續誦讀課文,教師出示閱讀思考題,要求學生先根據思考題自己品讀課文,獨立思考,勾畫出相應的語句并做一些簡要的分析,然后小組交流學習所得。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讀課文,以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下六個問題根據各人學力求得解決:
(一)課文先總寫三峽地貌特點,再分寫三峽四季景色。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明確作者描寫對象的主體。(思考要點:“峽”者,兩山夾著的水道也。文章描繪的景物自然以“山”、“水”為主體,理解、讀背這篇課文,自然也以“山”、“水”為線。)
(二)請找出文章中描寫“山”的語句,用“從……我們可以看出三峽的山……”的句式做一點簡要的分析。(思考要點: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可以看出三峽的“山”夾江對峙、綿延不絕;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可以看出三峽的“山”高峻挺拔、雄偉壯麗;從“絕讞多生怪柏”可以看出三峽的“山”秀麗幽雅、郁郁蔥蔥……)
文章除了直接描寫“山”的語句,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到了三峽的山?(思考要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寫出三峽的“山”高聳陡峭,兩岸的山離得很近。)
(三)用分析三峽的“山”的方法,學生自己品讀三峽的“水”,找出語句并做分析。(思考要點:從“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水勢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險惡;從“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清澈嫵媚,搖曳多姿;從“懸泉瀑布,飛溯其間”可以看出飛流直下的“水”給夾江對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機……)
文章除了直接描寫“水”的語句,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到了三峽的水?(思考要點:“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用夸張手法從側面寫出三峽的“水”水流疾速;“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寫出船行之快,也從側面寫出三峽的“水”流速之快。)
(四)山,雄渾蒼涼,充滿陽剛之氣;水,浩蕩奔涌,蘊涵陰柔之美。我們面對平面的文字,眼前卻涌現出生動的畫面,這與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分不開。我們一同來探討課文寫景的`方法,從中獲得有益的經驗。
(思考要點:寫“山”和“水”都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寫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絕”的寫實概括,又有“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張;寫春冬的“水”側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綠”、“清”等;寫水不離山,寫山不離水,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五)課文第二部分寫三峽的四季,卻沒有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順序寫,而是先從夏季寫起,而且春冬景色合在一起寫,這樣安排合理嗎?說說自己的理解。
(思考要點:夏季三峽中江水上漲,水急浪險,最能體現三峽風光的特點,所以放在前面寫。冬春兩季相連,冬末緊承春初,長江一帶冬春季節景色相近,合寫符合情理,也節省筆墨。)
(六)一山一水總關情,透過文章對山水的描繪,我們的心也同作者一起跳動。說說我們體會到的作者的心情。
(思考要點:“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是“實在是有無窮的趣味啊”,作者面對春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實在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而從筆下自然流露出來,使讀者深受感染。)
第三步:拓展應用
用本課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記承天寺夜游》,意在培養遷移能力。通過閱讀方法的遷移,鞏固所學。
閱讀思路如下:
1.把握課文描寫的對象;
2.分析課文寫景的方法;
3.體會景物中寄予的心情。
課堂教學結束后,布置課外作業: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課文中的美詞佳句;
2.收集課外古代詩文中描寫山與水的佳句;
3.以“我喜歡三峽的 季”寫一段話。結合課文內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100字左右。
三峽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學習游記的寫作方法,掌握游記的一般特點
(2)學習作者根據各個景物的特點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掌握排比、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3)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行文的時間和空間順序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寫,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及表達手法的多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
學習作者根據各個景物的特點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
難點:
掌握寓學識,才力和情感于記敘之中的游記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曾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感受了江南春天的清新,也曾踏著老舍先生的足跡,領略過濟南冬天的溫情,正是一篇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讓我們足不出戶,卻神游千里;身在此地,卻遍覽山河。今天,我們又將登上“劉大杰”號,去游歷蜚聲海外的巴東三峽。
二、提出教學目標
學生在課本的單元說明中尋找
1、覓游蹤
2、賞游景
3、悟游情
三、默讀課文覓游蹤
1、劃出自然段。
2、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游三峽”的經過?
3、“三峽”指的是哪三峽?
4、圈出作者沿途所經過的地方
5、在板書上補充完整“三峽略圖“
四、細讀課文賞游景
(一)聽聽我來說西陵
1、請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紹西陵峽的特點。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峽,抓住特點來介紹。
2、議一議這部分中引用諺語、詩歌的作用
(二)七嘴八舌議巫峽
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借助自學提綱自學,然后以小老師的身份進行講解。
1、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3、作者運用哪些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
(三)屏氣凝神看瞿塘
請同學們自讀后,談一談瞿塘峽的人文景觀,也可說說你所了解的相關故事?
五、瀏覽課文悟游情
1、“贊嘆”“恐怖”出現在哪個段落?
2、游完三峽后的'心情怎樣?
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六、小結:
一路群山高低起伏,我們的心情也高低起伏;一路的江水洶涌澎湃,我們的心情也洶涌澎湃。跟隨劉大杰先生的游蹤,賞一路的美景,感一路的恐怖,也留下一路的贊嘆,在心中不斷升騰的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三峽教案10
教學目標 :
1、通過比較閱讀,賞析“散文中三峽的神韻”。
2、借助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篩選信息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題
同學們,人們常用“亙古未變”來形容山川河流,現在,山川河流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峽這條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遠的消失了。三峽是靈異的、浪漫的、富有詩意的,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用心去認讀三峽、研究三峽。
二、播放三峽風光片
1、學生談從“風光片” 中獲得的信息。(風光片中的三峽過于文靜、單薄)
2、學生補充自己收集的資料。
教師小結: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們的心中存在兩種三峽:一個是自然的三峽,一個是文學作品中的三峽。那么,到底哪個更具魅力?
三、明確研究專題
如此美麗的自然三峽就要消失了,這是令人遺憾的,幸運的是文學作品保存了三峽的美麗,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研讀“文學作品中的三峽”。
文學作品的樣式很多,可研究的領域依然很廣闊,一節課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們只可能就一種樣式展開研究,我們這一節課的研究專題是:“散文中的三峽神韻”。
四、比較閱讀
要求:
自讀酈道元《三峽》和劉白羽《長江三峽》,說說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提示:可以從景物特點、寫作角度、語言風格、情感態度等方面比較)讓學生跳讀兩分鐘,然后讓同一愛好的學生自由組合,學習研討,進而雙方擂臺賽。
(談到情感態度的差異時插入的資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寫出不同的意韻;其實,就同一作者,對同一景物也會寫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歲時流放到夜郎,經過三峽時,他的感覺是“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而到白帝城時,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這時的李白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一切景語皆情語”,文學作品中的`景物無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五、老師引導大家梳理歸納討論結果
大家剛才找出了許多的不同點 ,現在我們把它歸納整理一下,著重是哪幾方面?
異同點主要體現在:①景物特點②情感態度③語言風格④寫作角度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圍繞研究專題重點探討的四個方面,即四個切入點。
六、引導學生探究研究課題
我們從散文中去看三峽,還是一孔之見,三峽是我們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們去探究的東西還很多。如今,隨著“高峽出平湖”的奇觀出現,中國人70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了,其經濟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遺憾的是三峽的靈異、浪漫也將不復存在,它將意味著三峽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面臨著如何繼承和發展的問題。
下面就請大家憑著對三峽的熱愛、了解,思考一下,你將確立哪方面的研究專題。(小小組討論,后大班交流;所研究的專題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幾個人合作。)
(如果時間允許,就其中的某一課題探討研究方向)
七、老師總結
你們關注、研究的領域很廣闊,三峽的文化積淀的確很豐厚的。同學們,隨著你們走近三峽、研究三峽,美麗的三峽將在你們心中永恒!
三峽教案1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作者游覽三峽經歷的游記。
全文以游覽的時空為序,從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聞名世界,寫到船進三峽,親眼看到三峽神奇的自然美,再寫巫山十二峰美麗的傳說,轉而對葛洲壩工程發出由衷的贊嘆,表達了作者對長江三峽的喜愛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迷人山川的無比熱愛。作者在字里行間充溢著真切的情感。文章用詞準確,文句形象、生動、貼切。
本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長江三峽壯麗的景色吸引著游客。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了作者乘游船游覽三峽的情景。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作者感嘆三峽自然美,更贊嘆人間奇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學會5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品味和積累優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4. 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1. 充分預習,搜集資料,積累感受和體驗。
2. 初讀,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3. 精讀,抓重點段落和詞句,體味文中營造的形象,感受三峽之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4. 情味讀,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總結,回歸整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懷。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品味和積累優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搜集有關三峽的資料,積累感受與體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詞。
2. 整體感知。
教學重難點: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從小生活在長江邊,可你知道長江上壯麗而神奇的三峽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三峽的資料)
2、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對三峽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三峽游》在讀中感受作者優美的文字,開展豐富的想象,一同隨作者游覽三峽吧!
二、初讀,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容和基本感情基調。
1. 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說說課文的大致內容。
2. 互動交流,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3. 作者游覽三峽時,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說)
4. 作者同你們的感受相同,瀏覽全文,找到能概括作者游覽三峽感受的句子,帶著你們的體會讀一讀。
5. 初步指導感情朗讀句子:這里不僅有自然美,更有人間創造的奇跡。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
過渡:為什么說“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下節課,我們再次讀文,細細去品,深入去感受。
三、布置課堂練習。
1. 寫生字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品味和積累優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2. 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質疑,承上啟下。
1. 上節課,我們通過讀文,隨作者一起游覽了三峽,沿途我們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何感受?
2. 為什么說“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這節課,我們再次讀文,細細去品,深入去感受。
二、精讀品味,感受三峽之美。
1. 默讀,看看哪些景物讓你有美的享受?抓關鍵詞句品一品,說一說,再美美地讀一讀。
2. 全班交流反饋,指導感情朗讀。
(一)動態的山水畫:
1. 抓住課后習題三的句子去品:第一句生動形象地將對對峙大江兩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們所熟悉的大門,可見石壁陡而險,而且這石門還是被江水推開的,可見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極,眨眼之間山峰就落在身后很遠。
2. 感情朗讀,讀出此處的喜愛與敬畏之情。
(二)內外兼美的神女峰:
1. 形美,傳說美。
2. 讀出陶醉、贊美之情。
(三)高大雄偉的大壩:
1.結合搜集的資料,了解大壩的作用:
(1)謝洪防澇;
(2)水力發電等體會大壩真是人間創造的奇跡。
2. 讀出贊美、自豪之情。
(四)小結,感情朗讀寫景部分。
三、總結,回歸整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通過讀文、學文,我們不僅隨同作者游覽了三峽,看到了——(生:動態的山水畫、內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偉的大壩);也同作者經歷了他的情感歷程——(生:從企盼的“興奮”到欣賞的“贊嘆”,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學習這篇課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說說自己學完本課后其它的感受與收獲吧!
四、布置課堂作業。
三峽教案12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是怎樣抓住特征描寫自然景物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文章是怎樣抓住特征描寫自然景物的。
教學方法:講讀法
教學過程:
初備 統復備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三峽嗎?三峽的壯麗風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詠它,古有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商隱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今有劉白羽的《長江三日》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文,更增添了三峽的美。今天,我們來看看,在地理學家酈道元的筆下,三峽又是何等的壯麗。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在《水經注·江水》中對三峽的風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篇短文《三峽》。
二、解題
⒈引導學生看“閱讀提示”和注釋①。
⒉簡介作者及作品。
酈道元(466—527),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將軍、御史中尉等職,執法嚴格,后為關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有《水經注》傳世。
《水經》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記載全國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記敘簡略,酈道元在“訪瀆搜渠”,親自考察后為其補訂作注,寫成《水經注》40卷。語言簡潔精練,文字秀麗優美,對后代游記文學有很大影響。《水經注》不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寶貴的文學珍品。它與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劉孝標的《世說新語注》、李善的《文選注》齊名,史稱“四大名注”。
《三峽》是《水經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寫長江三峽壯麗景色的游記散文。
三、簡介三峽的.情況
四、學習課文
⒈整體感知
⑴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在書上勾畫生字。
⑵播放字詞教學幻燈片。
2利用工具書,給下字注音。
闕 疊 嶂 曦 襄 溯 湍 漱 澗 嘯
⑶學生完成正音,全班共同訂正。
⑷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放聲讀書。
3、師生共同疏通課文第一、二層大意,解釋加點的字并翻譯。
五、自學提高
1、根據第一課時所學的內容及方法兩人一組,參考注釋討論自學以下內容,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
2、集體解決疑難問題。
學生提出疏通文意時遇到的問題,同學幫助解答。學生解答不了時,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
六、對照圖片賞讀課文
七、課文總結:
先寫山 兩岸連山,群峰對峙
(夏)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再寫水(春冬) 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 林寒澗肅,高猿長嘯
八、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思考題一:文章描寫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的?
學生思考、討論
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騰的江流,以及一年四季景色的變化。(或山、水、樹、猿鳴)文章先寫三峽地貌,重點寫山,然后又分別描繪了四季的景象,先寫夏季三峽的江水;再寫春冬三峽的景色,最后寫三峽秋天的景色。
思考題二:三峽地貌總體特點是什么?四季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思考、討論
地貌總特點:山勢連綿,遮天蔽日。
夏季:水勢迅疾兇猛。
春冬:景色秀麗奇絕。
秋:幽靜、凄涼。
思考題三:《三峽》最后一句,對文章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思考題四: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于景的?
⑼學生思考并展開討論。
⑽明確思考題:
①明確思考題三:
《三峽》最后一句可謂錦上添花之筆,將三峽的凄清、空曠之感形象地表達出來。“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山間空曠,境界清幽寂寥。以漁者歌謠作結,凄涼哀婉,使讀者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②明確思考題四:
描寫山水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純客觀地寫景,作者總是在景物的描寫中,融注個人的主觀感受,因而寫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寫舂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后特別點出“良多趣味”,流露出作者掩飾不住內心的愛悅之情,使讀者受到感染。
九、品讀課文:
四人小組反復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朗讀出來,體會文章的語言。
1、 語言的精煉;
2、 音韻的和諧;
3、 傳神地描寫景物特征
4、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學生齊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小結
這堂課,我們朗讀翻譯,并欣賞了這篇描繪三峽優美風光的精彩散文,感受了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當代散文家學者余秋雨曾贊揚道: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后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的確,酈道元的這篇散文對后代山水游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業
⒈翻譯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⑶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⑷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⒉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⒊水是三峽的靈魂,請仿照文章寫景方法描寫你見到過的最美麗的水。
三峽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把握課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并默寫全文。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3、引導學生在想像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讀本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三峽》ppt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同學們,大家認識這個字嗎?峽,何謂峽?兩山夾水的地方,說到峽,風光最為旖旎迷人的那當屬“三峽”,曾經有外國朋友問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中國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在哪?他脫口而出——三峽。為什么三峽在余秋雨的眼中會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跟著我們的導游——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開三峽神秘的面紗,準備好了嗎?那去之前我們先熟悉一下環境,先看一看有關三峽風光的照片。
老師解說: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余公里,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三峽全長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它奇景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江河,給了古今詩人無限的筆意和靈感,詩仙李白詩云: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二、走進三峽
1、一讀課文,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1)過渡:說三峽的景美,其實酈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學大家朱熹說,讀書三到,謂眼到、口到、心到。須讀的字字響亮。
(2)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看準字形,若有把握不準的字音,可以對照注釋上的讀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3)請一個同學試讀,其他同學點評。
2、二讀課文,品味三峽的美
(1)過渡:文章不厭千回讀,但為什么三味書屋里的孩子,讀的人聲鼎沸,還是覺得索然無味、味同嚼蠟呢?因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來學習文言文的時候除了讀我們還要理解其中的意思。
那既然這樣我們就請同學們參照注釋細讀課文,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疏通文義,小組討論時,采用每人輪流說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組討論中發現有爭議的地方用圈注出來,待會我們在全班交流。(時間5分鐘)
(2)過渡:同學們討論的'很激烈,我仿佛已經看見思想與思想碰撞的火花了,一起來看這幾句?有疑問嗎?(兩段文字)
(3)那這幾句寫了三峽的什么呢?山水
(4)山水的特點呢?山的特點:長、多、高峻
水的特點:盛大、清澈、激蕩、迅疾
(5)過渡:耳聽為虛、眼見實。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想不想親眼見見三峽的山、水呢?(一組山、水的圖片)是的,三峽的山是美的,老師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三峽的美,美在??”這個句式造了一句描寫山的句子,看了以后,你能不能也仿照老師的樣子,用這個句式說一句有關水的句子呢?例:三峽美,美在山。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6)過渡:山是高峻的,水是盛大、迅疾的,那讀山的時候如何讀呢?山:靜,讀的舒緩
水:動,快、聲音大些、有氣勢
(一瀉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驚心動魄、又讓人感到豪氣萬丈)我們說男孩子要象山一樣偉岸,女孩子要象水一樣靈動,我們請男孩子讀山的部分,請女孩子讀讀水的部分。
(7)過渡:除了寫山、寫夏水之外,還寫了三峽的其他季節的景色,一起來看一下,請一個同學口頭翻譯一下,其他同學補充。
A、先看春冬之景,特點?幽美
給人一種色彩斑斕、歡快明朗的感受B、如何讀?輕松、平緩、稍稍明快點
C、在看寫了寒秋的景色,特點?
肅殺、悲涼、寒氣透骨D、如何讀?
慢、低、哀傷
(8)過渡:攝影家們對美感悟是敏感的,他們用照片及時的記錄了這一切,春冬之時和秋景的照片老師也有,要看嗎?
3、三讀課文,領悟三峽的美
(1)過渡:有位偉人說過,一起偉大的發明創造都是從模仿來的,盡管我們從理論上知道如何讀了,但我們還要謙虛一下,先取取經,聽聽人家是如何讀的?(學生評價)想模仿嗎?(2)請學生準備一下,教師為其配上音樂,學生評議,教師總結。
三、感悟三峽
1、過渡:“知者樂山,仁者樂水”,酈道元在《三峽》中描寫水。現代作家劉白羽在《長江三峽》中描寫三峽的水“萬水奔騰,沖進峽口,便直奔巨礁而來,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萬鈞。船如離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會撞得粉碎。現在,這巨礁早已炸掉。不過,瞿塘峽中依然激流澎湃,濤如雷鳴,江面形成無數旋渦。船從旋渦中沖過,只聽的一片嘩啦啦的水聲?”
2、我覺得:這里應該補充三峽中描寫水的句子才有比較,兩組描寫水的句子,你喜歡那一組為什么?
四、總結本課學習“學而不思則罔”,學習中我們還要善于總結,這樣我們才能提高。現在就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師做總結發言。)三峽的山險峻壯麗,三峽的水清澈迅疾,三峽山美水美,然而在我們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三峽僅僅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祖國有這么多美麗的山有這么多美麗的水,我們愛三峽,更愛我們美麗富饒的祖國!好,本節課就暫到這里,謝謝。
五、布置作業
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并選擇一兩則加以賞析。
三峽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抓住三峽特點,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二)學習體會本文在景物的描繪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了解三峽的壯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這篇課文描寫了在三峽航行時所見到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景象,各自從哪一段寫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幾個部分?
分析:本文在描寫三個峽的具體景象之前,有一段總寫感受,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在三峽中航行的強烈而新奇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寫船過雄奇的瞿塘峽所見的萬千氣象;第三部分(第3~5段),寫穿過巫峽時所見的奇秀景觀;第四部分(第6~9段),寫船在西陵峽上航進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二)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課文描寫了作者在長江三峽航行時看到的氣象萬千的瑰麗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深情熱愛,同時通過航程艱險的記敘,啟示人們認識: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險灘中開拓前進。
(三)本文寫作特點是什么?
分析:
(1)善于抓住三峽的特點,采用多種表現手法,運用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段,描形、繪色、擬聲來狀寫三峽奇觀。
(2)詩情、畫意、哲理完美的結合和統一。
本文引用了許多古人詩句、神話傳說及民歌民謠,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詩情畫意,創造出神奇美妙的意境。作者從三峽雄奇瑰麗的景色中得出:“人們只要從洶涌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勝大自然了。”是其哲理。
(四)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寫景狀物的寫作特點來寫長江三峽的?
(1)在課文中,作者緊緊抓住三個峽各自的特點加以描繪。瞿塘峽像一道閘門,重點寫其“雄”;巫峽像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重點寫其“秀”;西陵峽處處急流,處處險灘,主要突出其“險”。因此給讀者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2)寫景有序。按作者游蹤順序寫。
(3)《長江三峽》除了抒發對祖國山河的深情熱愛外,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偉力,更感受到了人類的偉大。文章更著意在啟示人們認識生活和工作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險灘中破浪前進。
(4)《長江三峽》中寫巫峽,作者運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濃墨重彩地渲染了陽光、云霧、山峰和江水的美貌,美女峰的傳說,不但增添了巫峽迂回曲折、畫廊神奇美妙的色彩,并且引起了人們對勞動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一般游記、寫景狀物散文都有以上四個特點,閱讀時應全面把握,也可就其中一兩方面作深入理解。
(五)如何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提高鑒賞的能力?
如將《雨中登泰山》與《長江三峽》在景物描寫上作一個比較。兩篇文章相同的都是“移步換景”的寫法,不同的是《雨中登泰山》以登山進程為序,空間感強,而《長江三峽》是日記體游記,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航船進程為序,時間、空間感都很強。
比較閱讀通常是把大的方面相同,又有某些方面相異的文章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如將選材、立意、布局、寫法、語言等諸方面加以比較,討論異同。比較閱讀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板書文題及作者;導入新課。
問:關于長江三峽同學們都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討論,自由舉手回答。教師簡略介紹。)
教師啟發講解。
1.長江三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長193公里。
2.讀預習提示第2段。三峽是瞿塘陜、巫峽、西陵峽的合稱。三峽山陡、流急、灘險。
3.《辭海》注解。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在長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長193公里(其中狹谷段合長90公里,寬谷段合長103公里),灘峽相間,由地盤上升河流深切而成。兩岸是懸崖絕壁,江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是世界最大的峽谷之一。
4.教師參閱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江水》里的有關文字,適當引用。“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請學生朗讀)
要求:1.聲音響亮,讀準字音。
2.注意文章的段落劃分。
(三)文章字詞講解及訓練。
1.課本上有注解的字詞處理。
(1)啟碇,“碇”可與“淀”作比較,做注音、組詞訓練。
(2)滟滪,課本只有注音,還可作如下補充:
滟滪堆原在四川奉節縣東瞿塘峽塘峽口的江心,是橫亙江中的一座大礁石,長約40米,寬約15米。夏季水漲大部沒入江中,冬春水枯露出水面高達20余米。巖上刻有“對我來”三字。據說船對石行,則隨水旁流,可以避石;若避石而行,則被漩渦卷入,觸石而船碎。1958年冬已被炸掉。
——摘自《中國名勝詞典》
(3)絳紫,“絳”,ji4ng
(4)云蒸霞蔚,可以從詞的結構上分析,它是由兩個主謂結構的雙音詞構成的一個并列結構的短語。還可再引導學生舉例,加深對“蔚”字的理解。如“蔚為大觀”。
(5)峨冠博帶,可再從詞的結構講解,以加強對這個詞的理解。
(6)“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應對“壑”字的音、形、義作必要的講解:
“壑”,he山溝。
杜甫《詠懷古跡》詩: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2.補充注解。
(1)雷霆萬鈞: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30斤。
(2)繽紛:繁多而交雜的樣子。
(3)亭亭:高聳的樣子。課文用“亭亭筆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詞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細長秀美或花木形體挺拔,也可以寫作“婷婷”。
(4)婀娜:姿態柔美的樣子。
(5)眺望:往遠處看。“眺”,ti4o
(6)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四)分析文章的整體結構。
1.根據課文后思考和練習第一題,引導學生劃出文章的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5段。
第四部分:第6~9段。
2.講解本文的分段原則。(當學生劃分有錯誤時,可以根據下面幾點進行啟發。)
(1)本文記敘了作者乘“江津號”輪船過三峽時的見聞感受,每過一峽都可獨立成段。分段落時要注意過渡的段落和語句。例如第3段的首句,“抬頭望處,已是巫山。”再如第6段:“十點……穿過了巫峽。……卻又沖入第三峽——西陵峽了。”
(2)關于第5段的歸屬。第5段的首句,“如果說瞿塘峽像一道閘門,那么巫峽簡直像江上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這樣的概括性語句,往往是劃分段落的地方。可文章接下去寫的是巫峽岸山峰的景象,因此仍要把這一段歸到上文部分。
(3)課文的思考和練習第一題,提示我們分四部分。這樣看來,除了作者對三個峽的描寫之外,還應該在開頭或結尾分出一部分。文章開頭是總寫作者過三峽的感受,文章結尾寫“江津號”過西陵峽的崆嶺灘,這段當然要歸到過西陵峽部分。
(五)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啟發思考的幾個問題:
(1)文章第一部分寫了什么?
(2)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這一段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么表達出來的?
2.分析講解要點。
(1)第一部分(即第1段)總寫1960年11月18日這一天在長江三峽中航行的強烈而新奇的感受:“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
(2)這一感受運用的是“通感”修辭方法。所謂“通感”就是指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溝通交融。“雄偉”、“瑰麗”的三峽風光是人的視覺感受,而“交響樂”則是人的聽覺感受,這種感覺的轉移就能“通感”。
(3)文章第一段總領全篇,“雄偉”、“瑰麗”概括了三峽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偉力”是作者對三峽的贊美,“母親河流”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熱愛的真摯感情。從全文看,作者就是通過對三峽氣象萬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寫,抒發自己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激情的。
作者在《長江三日》11月17日這樣寫道:“我一個人走到甲板上,這時江風獵獵,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無數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從船頂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霧迷蒙,電光閃閃,風聲水聲,不但使人深深體會到‘高江急峽雷霆斗”的赫赫聲勢,而且你覺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樣貼近,就像整個宇宙,都羅列在你胸中。水天,風霧,渾然融為一體,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在和江流搏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們應當努力’。這時一種莊嚴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靈,我覺得這是我所經歷的大時代突然一下集中地體現在這奔騰的長江之上。是的,我們的全部生活不就是這樣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的嗎?”我想,一個作者只有熱愛生活,才能對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滿深情;只有熱愛生活,才能產生創作的靈感。作者在談到《長江三日》的創作過程時就這樣寫道:“因為我平時就非常向往長江,一旦身臨其境,這種感情就越發切實、強烈了。我在船上細心觀察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觀察,產生了一些感觸。我把看到的與想到的及感情所滲透的都記了下來,就產生了《長江三日》。”
(六)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1.要求學生指出描繪瞿塘峽的語句。
2.教師講解,啟發學生學習描寫景物和組織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峽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寫出氣象萬千的景致變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見的景物時又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在學生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可以總結提出以下幾點:
(1)景隨時異。作者乘船過瞿塘峽是從“天已微明”到“早晨八點二十分”,景物也隨著“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而變幻著。開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輪廓”、“各處還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則是“色彩繽紛”、“一高峰亭亭筆立于紅霧之中”。作者在寫景時,注意到了時間的交待。
(2)步移景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乘船觀景,立足點雖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斷行進,立足點也就隨之而變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萬群。”就是講的船上觀景變幻無窮的特點。作者對自己觀察景物的立足點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號’停泊時”、“啟碇續行”、“瞿塘峽口”“瞿塘峽中”、“過了八里長的瞿塘峽”、“船越駛越近”等等。
(3)同景換角。這就是變換視覺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視角有時放眼望去寫遠景,如“遠遠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時收住視線寫近景,如“近處山巒”、“船越馳越近”,有時仰視描寫峽頂的藍天、白云;有時俯視描寫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顧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兩個引用突出瞿塘峽口的特征。文章在寫到“船已進入瞿塘峽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紹瞿塘峽口的特點:“瞿塘峽口為三峽最險處”。然后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詩句和古時歌謠,讓讀者去想象瞿塘峽口的險要氣勢。現在,對準峽口的滟滪堆巨礁雖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峽中依然激流澎湃,濤如雷鳴,江面形成無數漩渦。”這“依然”一詞告訴讀者瞿塘峽的險要氣勢依然如故。
(5)在擬聲繪色地描寫基礎之上,恰當地抒發情感,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極了,……令人仿佛進入了神話境界。”“我們來到這一片明朗的金黃色朝暉之中。”“瞿塘峽像一道閘門。”等就是點睛之筆。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過比喻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3.用一句話概括第二部分的內容。
參考答案:寫船過雄奇的瞿塘峽所見的萬千氣象。
(七)分析第三部分。
1.朗讀課文(3、4、5段)。
要求思考的問題:
(1)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分內容。
(2)巫峽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3)作者是怎樣把巫峽的特點表現出來的?
2.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分析總結下面幾個要點。
(1)這一部分主要寫作者穿過巫峽時所見的俊秀景象。
(2)這一部分作者重點寫了巫峽兩岸山峰的秀美。
文章兩處寫到巫山十二峰。作者著重寫了在巫峽口上的第一峰、充滿神奇色彩的傳說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態又變化無窮的群峰。
作者描繪神女峰,著重寫那“萬仞高峰之巔”的一聳立的細石,并介紹了它的有關傳說,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點”的介紹,緊接著,作者用巫峽和瞿塘峽作比較,突出巫峽“簡直像江上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這一特點,從“面”上描繪巫峽兩岸群峰。
這一段,作者先概括寫“山勢左一彎,右一轉”,“兩岸山峰連綿不斷,山勢奇絕,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態”。再用豐富的想象,貼切的比喻,具體描繪千姿百態、變化無窮的群峰特色。文中用兩個“突然”寫出巫峽的迂回曲折。有人說:舟行巫峽,好像處處被大山擋住去路,但馳到跟前,峰回路轉,前面又展現出一段水道。所以,作者乘“江津號”過巫峽,所見群山并非一覽無余,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巖從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綠茸茸的草板”。在一條畫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賞這莽莽蒼蒼、浩浩蕩蕩長江上大自然的壯美。
(3)從寫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幾點:
A.運用大量的比喻。(讓學生自己畫出比喻句,指出本體和喻體。)
B.點面結合。
C.按時間和航行的順序安排文章結構。
(八)分析第四部分。
1.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分內容。
參考答案:這部分寫的是船在險惡的西陵峽上航進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峽的特點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西陵峽比較寬闊、但是江流至此變得特別兇惡,處處是急流,處處是險灘。”這是總寫西陵峽特點。
“最著名的三個險灘是:泄灘、青灘和崆嶺灘。”下面是分述各灘的特點:
泄灘:“萬馬奔騰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變成千萬個漩渦。你會感到江水簡直是在旋轉不前。”
青灘:“江面陡然下降,波濤洶涌,浪花四濺……江水像滾沸了一樣,到處是泡沫,到處是浪花。”
崆嶺灘:“泄灘青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作者通過引用來寫出其兇險。
3.作者除了這樣直接描摹西陵峽的自然景視以外,還用什么方法來寫出西陵峽的兇險?
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總結:
通過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峽流急和灘險。如:“船一下像流星隨著怒濤沖去,一下又繞著險灘迂回浮進。”“‘江津號’劇烈地震動起來。”“‘江津號’用盡全副精力,戰抖著、震顫著前進。”“船已像箭一樣迅速飛下。”“看起來這青灘的聲勢十分嚇人,”“我們簡直不像在浩蕩的長江上,而是在蒼莽的叢林中尋找小徑跋涉前進了。”
4.這部分著重介紹了“秭歸”和“香溪”兩個縣城,并引用有關屈原的傳說和杜甫的詩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把讀者帶進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麗的三峽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訴人們,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流”,長江養育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變化。
5.關于第八段結尾“人們只要從洶涌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勝大自然了。”一句所蘊含的生活哲理的處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學生注意。
(2)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生活中的風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風浪中鍛煉自己,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九)總結。
1.歸納中心:課文描寫了作者在長江三峽航行時看到的氣象萬千的瑰麗景象,抒發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的深情摯愛,同時通過航程艱險的記敘,啟示人們認識:生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險灘中開拓前進。
2.提示游記散文的寫法:
(1)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熟悉被記敘和描寫的事物,還要準備大量的有關材料。
(2)描寫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點和視察角度。
(3)文章結構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時間為序。
(4)根據表達需要安排詳略,可用“廣角鏡”描繪場面,也可用“長焦鏡”展示“特寫”,有遠有近,有面有點,使文章錯落有致。
(5)選取準確、鮮明的語言,善用各種修辭方法突出景物的特征,使讀者也如身臨其境。
(注: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平日習作問題提出若干要點。)
三峽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并默寫全文。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3.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情感目標:
文章描寫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通過教讀本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說三峽
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河,全長6300多公里。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用自己的所見撩開了三峽神秘的面紗,今天,讓我們跟隨酈道元的腳步,一起來領略三峽美麗的風光吧!(板書文題)(多媒體顯示《三峽》圖,標題、作者)
請一學生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朗讀《三峽》的現代文。(媒體配動畫,音樂圖片)
二、讀三峽
1.配課文朗讀;(媒體)
2.給學生相關材料,讓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以下媒體出示)
(1)酈道元,北魏 、 ,本文選自他寫的《 》。
(2)三峽,指長江上游的 、 、 。
(3)讀準下列詞語的音;
重巖疊嶂 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朝發白帝
素湍綠潭 飛漱其間 屬引凄異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略無 闕 曦月 至于 襄 沿溯 或 不以 漱 良 屬引
(5)比較以下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絕 哀轉九絕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媒體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三、解三峽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領悟作者表現美的技巧。
說三峽:三峽的 真美,你看……
示例:三峽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小組里說,然后在班級說。
教師歸納板書:山 美:山高嶺連;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榮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文字投影):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
示例: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教師歸納板書: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對比手法、動靜結合、多角度描寫
教師小結: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豐富的游歷和散文家豐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里的一條注釋作得如此優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余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使后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
如:清榮峻茂,一字一景,凝練生動。
學生可在課文里找類似字詞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順序寫景,而要先寫夏景呢?
明確:因為相比而言三峽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詳寫。夏水江水暴漲,春冬風平浪靜,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峽水勢漲落的特點安排夏、春冬、秋的順序寫景。
學生討論后探討。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怎么還會“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會王權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冒險行船。)
如:三峽的茂密樹林中,常年棲息著猿猴,為何寫猿猴的內容出現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這一安排嗎?
(寫猿猴悲啼是為了渲染秋季三峽的蕭瑟凄涼的特點,也為過渡至下寫
到三峽漁民的悲涼凄慘的生活做好照應及情感上的鋪墊。)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四、誦三峽
學完這篇文章,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鑒、學習的呢?
歸納: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用多種手法表現景物特征。我們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應善于借鑒、吸收這些寫法的長處。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優美的古代散文,領略了三峽的秀美風光,品味了詩人精美的語言,那么就請大家高聲朗讀,試著把這篇短文背下來。
在三峽的風光片段中,讓學生朗誦背誦。
五、寫三峽
選擇你所喜歡的畫面,結合課文的描寫,發揮你的想象,以“我走在……”為題,對三峽的山或四景進行擴寫。
三峽教案16
【活動目標】
1、通過撿石頭、玩石頭,比較石頭的花紋、顏色、形狀、硬度等,讓幼兒體驗和感知石頭的一些特性,嘗試區分三峽石。
2、幼兒能相互合作,大膽表現,并在觀察、講述、創意的活動過程中豐富自身經驗。
3、擴散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及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活動前教師、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石頭;小提籃(人手一份),易拉罐若干;精美三峽石工藝品,手工材料(彩筆、懸掛吊飾半成品、強力粘合劑……),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有趣的石頭。
教師帶領幼兒戶外撿石頭,自由玩石頭,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提問設計:
1、看一看,這些石頭都是什么形狀的?哪塊石頭上有花紋?石頭上的花紋象什么?
2、比一比,哪塊石頭大?哪塊石頭小?(自己比、互相比)按大小順序排列,并準確說出總數。
3、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捏一捏會怎樣?
4、用兩塊石頭互相敲擊聽聲音,并用詞匯準確描述。
5、用石頭自制打擊樂器(石頭裝進易拉罐即成),并演奏一曲。
二、美麗的`三峽石。
1、出示精美的工藝品(三峽石),讓幼兒欣賞。感受家鄉人民的智慧與勤勞,萌發濃厚的愛家鄉和愛家鄉人民的真摯情感。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并自由講述三峽石的特性,總結歸納后,幼兒認真區分、歸類。
三、創意石頭:“小小三峽石”。
1、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石頭的用處(建筑、鋪路、工藝品……)。
2、教師和幼兒一切擺弄石頭,尋找創作靈感。(分組進行,幼兒自由選擇)
(1)作畫:自制三峽工藝品、裝飾石頭。
(2)拼圖:任意造型(神女峰、小動物……)
(3)自制玩具:懸掛吊飾、項鏈……
三峽教案17
教學目的:
1、 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游蹤順序。
2、 把握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語言的生動形象。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游蹤順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游最雄偉壯麗的峽谷。它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被游人譽為“山水畫廊”。七年級我們學了酈道元的《三峽》,已初步了解了三峽的壯美。今天,請讓我們隨作家劉大杰一起走進《巴東三峽》,去領略那雄奇與秀麗,感受那驚險與激動。
二、整體感知。
1、播放三峽的奇麗風光。領略山水之美。
2、學生速讀課文,用橫線標出作者沿途經過的地方。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黃陵廟)——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跡)——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蹤,并體會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覽三峽的過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樣的變化?填寫下表。(老師要求:各峽的特點盡量用文中語句概括)
景物
特點
詩、諺、典故
感覺
老師總結:
景物
特點
詩、諺、典故
感覺
西陵峽
黃貓峽
山高不險,水急不狹
緊張
燈影峽
濃厚的江南風味
作者即景詩:
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輕松
很悠閑
崆嶺峽
山形水勢,突然險峻
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極為可怕
米倉峽
水沒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妝
杜甫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巫峽
山水最奇險最美麗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妙:不單調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云:奇形怪狀,應有盡有
有情趣
瞿塘峽
山勢稍低平,水仍險急
典故:劉皇叔托孤
凄涼
三、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思考課后二、三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 新課。
二、自主探究,品味語言
1、在三峽中,最吸引游客的應該是巫峽。朗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這兩段所寫的內容,看看巫峽的美體現在什么地方?
2、學生品讀⑦⑧段,品味生動地描寫了江水的險、峽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變的`語句。
學生發言后老師整合:
①“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連用四個“險”字,有力地突現江水之險,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
②“江水沖在山崖上、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出一兩丈高的浪堆。”“沖”“卷”“怒吼”,足見江水之急,從視覺、聽覺的角度生動地再現江水之險。
③“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
用擬人,生動地寫出了山的高峻、整齊,將群山寫活了。
④“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寫出山的峻峭。
⑤“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像牛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變幻多姿。
三、討論:本文在描寫三峽景物時,引用了許多詩句、諺語、典故,并把它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請說說它們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參見教參)
四、歸納小結。
五、布置作業 :
1、從網上查閱有關三峽的旅游及大壩資料,對三峽有個全面的了解。
2、將本文與酈道元的《三峽》相對照,體會游記與一般記敘文的區別。
三峽教案18
●教學目標
1.了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3.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4.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5.引導學生在想像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難點: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三峽》圖。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三峽》。
二、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下面老師先了解一下同學們已掌握的情況。先請大家齊讀一遍課文。(評價:同學們讀得不錯。聲音洪亮,字音、停頓掌握得也不錯。請大家看屏幕,來做兩個題。)
哪位同學來說說下面幾句話的含義?
(對他們的答案,同學們有不同看法嗎?
(1)下面我們來看看文章的內容。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2)既然寫四季的景色,那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寫?
(3)的確,酈道元寫文章正是為了突出三峽的特點。那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峽的什么特征呢?你是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看出來的?
(4)酈道元抓住特征,僅僅用155個字,就為我們展現三峽無窮無盡的美景。這篇《三峽》被稱為我國山水游記的先導,被譽為千古美文!今天我們就要反復朗讀,來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誦它。
(過渡)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須學會運用想象,領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書:目中有景)
2、 品讀三峽
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文中描繪的景色,準備用“三峽的 美”說一句簡單的話。
(1).課文從哪幾方面描寫三峽?
(2).如何描寫三峽山的?抓住了山怎樣的特點?
(3).如何描寫三峽的水的?
(4).概括三峽不同季節的美.
三峽的水美。三峽的秋色美。哪位同學來說說?
三峽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蕩著粼粼的清波;碧綠的深潭,晃動著秀美的倒影。還有那絕壁上的怪柏,蒼勁嶙峋;還有那 “懸泉瀑布”,水聲陣陣,細沫飄灑,讓人心馳神往。
3、賞讀三峽:
三峽美景讓人賞心悅目。請同學們帶著對美景的想象,出聲朗讀課文。
(1).寫景是為了抒情,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在寫山、水、四季的時候,文中表達的感情一樣嗎?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3).知道本文動靜結合.搖曳多姿的寫作風格
(4).體會語言準確,精煉,富有表現力的特點.
4、吟誦三峽:
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不過,要想感動別人必須先感動自己。讀的時候,一定要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投入自己的真實情感,用心體會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靜謐,秋的凄涼,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
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背課文。
三、拓展練習:
水是三峽的靈魂,請仿照文章寫景方法描寫你見到過的最美麗的水。(50字左右)
三峽教案19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欣賞課文,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
1、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賞課文,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教法學法
1、教法:誦讀法、討論點撥法、拓展法。
2、學法:誦讀、討論、探究。
輔助教具
小黑板、錄音機、卡片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語
在波瀾壯闊、一瀉千里的長江上,有一處無比壯美的景觀,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我們的母親河上,它就是聞名世界的長江--三峽。人們都說,三峽美,三峽奇。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處呢?這節課我們就跟隨北魏的酈道元,一起去領略三峽的魅力!
2、請同學介紹作者、作品等
生A: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生B: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撰有《水經注》。
二、出示目標
1、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感情。
2、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3、品析課文,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欣賞課文,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伴樂(高山流水)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韻律及情調),學生初步領略三峽之美。
2、學生自讀(伴樂),自由欣賞三峽之美
教師指導朗讀:讀準字音、讀順節奏、讀出感情 。
第二段讀快,讀出氣勢;第三段讀慢,讀出清幽;第四段略慢,讀出凄美。
3、伴樂朗讀競賽(小組推薦或自薦4人,每人一段,評價、鼓勵)
4、學生齊讀(美讀)
5、自讀課文,理解句意(分小組疏通,教師巡視)
6、集體解決疑難
四、品讀課文,合作探究
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理解了文意。下面讓我們再一次進入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去領略三峽的美。
1、小組自學,討論問題,教師巡視、點撥。
問題:
(1):作者從那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2):作者抓住這些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歸納其特點并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描述。
(3):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學完這篇課文后,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學習(可從結構、語言、描寫角度等方面入手)
2、合作探究(小組代表競答,師生評議、鼓勵、)
(1)三峽之美,美在那里?
生A:美在山,美在水。
(2)三峽的山水各有什么特點?歸納其特點并描。
師:如,三峽的水四季有不同的特點。三峽春冬之水是清幽、激蕩、秀麗的。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練,潭水碧綠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榮,懸泉瀑布飛流直下。(從 素湍綠譚,回清倒影 可以看出來。)
生B:三峽的山是連綿的、高峻的。你看:它們高聳入云,連綿不絕,隱天蔽日(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還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可以看出來。
生C:夏水是湍急的。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絕了上行下行的船只,從白帝城到江陵,1200余里,一天就到達了。(從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可以看出來。)
生D:秋天的水是凄清的。你看:樹林山澗凄清寂靜,高處有哀囀的猿鳴,江上有凄婉的吟唱,讓人動情。(從林寒澗肅、高猿長嘯等可以看出來。)
(3)寫景是為了抒情,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
生E: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學習的?(答出一點即鼓勵)
生F:(1) 條理清晰,層次分明。(2)語言精煉、貼切。(3)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
五、拓展介紹
同學們,三峽的.景色這樣秀美,你想去嗎?(想)現在能看到這樣的景色嗎?(不能)20xx年5月20日14時,宏偉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的夢想已經實現。到20xx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將全面竣工,那時三峽將充分發揮其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作用。中國人讓三峽造福人類的夢想正在實現。
如今,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令世人矚目的光輝!遠去了,一個古老
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是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贊美。
六、小結
酈道元抓住特征,僅用155字,就寫出了三峽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為我們展現出三峽無窮無盡的美景,讀來令人神往。
酈道元用文筆裝點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同學們,你們現在也要發奮學習,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建設和管理中去,把祖國打扮得更加美麗!
七、學生根據板書提綱試背課文。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后練習一、二、三。
3、查閱有關資料,自辦一期以三峽為主題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山-- 綿長 高峻 (高峻美)
三峽(美) 夏 湍急 (奔放美) 熱愛祖國
酈道元 水-- 春冬 清幽 (清幽美) 大好河山
秋 凄清 (凄婉美)
三峽教案20
一、教學目標
(一)領悟課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典型化描寫的手法。
(二)理清本文精妙的寫作思路,欣賞優美流暢的語言。
(三)了解三峽的滄桑巨變,感受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
二、教學課時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音樂導入
同學們,你領略過三峽的秀麗風光嗎?電視專題片《三峽的傳說》將你帶進雄偉壯麗的三峽,現在我們來欣賞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主題歌《鄉戀》(放VCD),讓我們在歌聲中游覽三峽的秀麗風光吧!
(二)美文欣賞
配樂散文《三峽》背景音樂《三峽情》
(三)點擊作者
大家欣賞了優美的.散文,你一定會被《三峽》磅礴的氣勢、流暢的語言所折服,你可知道,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竟出自于一個地理學家之手,他就是酈道元。(介紹著名的地理學家、文學家酈道元)
(四)小組自學
自學要求如下:
1.借助注釋,讀懂課文。
2.小組討論,翻譯課文。
3.理清思路,感受美景。
(五)教師行間巡視,了解學生自學中遇到的問題,作個別輔導
(六)布置課后作業
1.完成“思考與練習二”。
2.用行楷抄寫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講解文言句,理清文章思路。
(一)講授新課
1.講解重點文言句,正確理解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互文)亭午見太陽,夜分見月亮。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互文)白色的激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該句運用了對比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船行之快。
2.理清寫作思路:
先寫山高峽深,連綿不斷。
次寫江水大而急。
再寫春冬之景。
最后寫“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色。
3.分析寫作特色:
抓住特征來寫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寫作特點。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山水中四季變化的景色穿插其間,將動景和靜景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顯示出三峽整體的富于動感的景色,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
(二)總結課文
同學們,20xx年6月1日,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已下閘蓄水發電,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在今天得以實現。如果你乘著飛機,你會鳥瞰到三峽大壩的雄姿;如果你泛舟三峽水庫,你會欣賞到“高峽出平湖”的奇跡。讓我們為三峽出現的奇跡而引吭高歌吧!
(三)課后作業
1.熟讀背誦,用行楷默寫課文。
2.知識延伸:觀看專題片《三峽工程》。
板書設計
三峽
山勢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動靜結合
水勢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春冬之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晴初霜旦林寒澗肅高猿長嘯情景交融
【三峽教案】相關文章:
《三峽》教案04-11
《三峽》教案07-29
《三峽》教案06-22
三峽的教案08-26
精選三峽教案08-25
《三峽》教案07-21
三峽的教案08-02
三峽教案07-30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教案09-02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