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橋教案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橋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橋教案 篇1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楓橋夜泊〉新解質疑》一文的第4段,因為用詞的問題,某些字句容易引起誤解。還發現該段“第三”處若從遠近大小的角度來質疑效果會更好。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發現問題,并大膽地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可喜的是被激勵起來的學生又對我的觀點進行了質疑,進而修改、完善。這讓我認識到:學生的創新潛力是超出我們的想像的。
師:同學們,咱們學了《懷疑與學問》,知道了懷疑的精神很重要,想不想試一試?
眾生:想!
師:好!我在《〈楓橋夜泊〉新解質疑》中發現了兩個小問題,今天咱們就懷疑懷疑,看一看究竟是課文對還是老師對,好嗎?
眾生:好!
師:那就快讀書,看誰能首先發現問題!(學生積極讀書)
師:誰來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
生1:就是有人對《楓橋夜泊》一詩提出了新的解釋,劉金寫了這篇文章對這些新解進行質疑。
師:誰能說一下本文質疑了對《楓橋夜泊》的哪幾種新解?
生2:一是說“烏啼”不是指烏鴉叫,而是指一座叫“烏啼橋”的橋;二是說“江楓”不是指江邊楓樹,而是兩座叫“江村橋”和“楓橋”的合稱;三是說“愁眠”不是愁悶不眠,而是指一座叫“愁眠山”的山。
師:我們先看第一個新解,作者是如何反駁的?
生3:在課文的第4段,是分三步反駁:“首先”、“其次”、“第三”。
生2:不對!“首先”這部分不是反駁新解的!
生4:對!“首先”這部分是新解而不是質疑:(讀課文)“首先,‘烏啼’不是烏鴉叫。因為‘烏鴉的習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那么‘烏啼’是什么呢?他們考證出,‘烏啼’者,‘烏啼橋’之謂也。說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處有一座烏啼橋。‘據寒山寺住持說,烏啼橋建于隋大業七年,毀于清同治年間’……”這就是新解嘛!
生3:如果說“首先”不是對新解的質疑,那么“其次”和“第三”也不應該是。可是他們明明是嘛:(讀課文)“其次,你說烏啼橋建于隋大業七年,有何文獻史料為證?……安知這烏啼橋不是在《楓橋夜泊》膾炙人口之后,由好事之徒命名的呢?……第三,橋在河上,位置較低,揆情度理,不可能使人產生月亮從那個方向落下去了的印象……”這不是質疑嗎?
生5:并且,“首先”這部分里也包括質疑:(讀課文)“在一般情況下,烏鴉確實不在夜間啼叫,但不等于說烏鴉夜啼的情況絕對不會有。大家都知道,樂府中就有《烏夜啼》的曲名……”這不是質疑嗎?
生6:我看,“首先”一詞主要指第一個新解,同時也表示第一次質疑。
眾生:不對!“首先”只表示第一種新解!
眾生:那么“首先”、“其次”和誰搭配?(無人應答)
師:“其次”、“第三”不和其他標志性詞語配合使用行不行?(學生討論)
生7:“其次”、“第三”不和其他詞配合使用是可以的。比如:“對跑操不齊這個現象,全體同學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視。其次,體育委員的口令要響亮、規范。第三,其他班干部也要發揮作用。”(學生鼓掌)
師:這個句子的確精彩!同學們從“此種情況”往下讀,看看如此理解通不通。(學生讀書)
眾生:只能這樣理解!
眾生:可是,在同一段落里出現“首先”、“其次”和“第三”很容易讓人誤解為同一個系統的!師:怎樣才能不使人誤解呢?(學生討論)
生8:在一般情況之前加“第一”,將“其次”改為“第二”。
師:對,這樣一改就一目了然了。
生9:對,但是不好。因為這是文章,用“第一”、“第二”、“第三”太死板了。不如將“其次”改為“還有”,“第三”改為“再說”。
生7:其余兩個新解也要改,第二個改為“其次,就是對‘江楓’的新解了,這個新解尤其牽強”,第三個改為……不改也行,有了“其次”和“第三”就能夠順下來了。
師:妙!這樣改不但靈活自然,而且兩套系統都一目了然了--咱們今天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們有理有據地修改了課本!孟子說,盡信書--眾生:不如無書!
師:這就是懷疑的精神,發問的精神,現代社會最寶貴的創新精神!同學們要再接再厲。我感覺到還有一處地方好像有問題,同學們再讀第4段,注意“第三”那部分。(學生讀書)
生9:是有點問題。
師:什么問題?(無言)
師:想像你就是張繼,坐在黑暗的船艙中,一抹殘月吊在西天,不遠處有座小橋,那殘月正向……
生10:作者只是從位置的高低論證……對不起,我還是說不清。
師:這位同學已經觸摸到問題的關鍵部位了,我們描述太陽、月亮從何方升向何方落一般怎么說?有這樣的詩句嗎?眾生先后回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出東海”,“日薄西山”,“日落西山紅霞飛”。師:還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江潭落月復西斜”(《春江花月夜》)等。同學們想一想,這些詩句中的星座、大山、大海都有什么特征?
眾生:又大又遠!
生10:我知道了,烏啼橋又小又近,當然不能使人產生月向那兒落的感覺。作者若從大小遠近的角度來論證,就更能證明“烏啼”不是指橋了。(眾生表示支持)
師:真聰明!我也是這么想的。
生11:老師,您怎樣解釋“月上柳梢頭”?(課堂氣氛為一變)
師:問得好!精彩!誰替我反駁?(學生熱烈討論,老師也恍然大悟)
生7:可以這樣解釋:當眼、物、月三點基本一線時,才會有“月上柳梢頭”的說法。難道詩人是在烏啼橋下嗎?(老師用目光鼓勵生11)生11:當然不是在烏啼橋下。但如果烏啼橋能高到東山那樣,不就可以三點一線了嗎?所以作者從高低的角度來論證“烏啼”不是指橋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再加上遠近大小的角度會更好:“橋在河上,位置較低,又遠沒有足夠的體積和距離,不可能使人產生月向那兒落的感覺,所以‘烏啼’不是指橋。”
眾生(豎起大拇指):棒!
師(也豎起大拇指):了不起!比老師想得更細致、更全面。這位同學是我們班的創新之星!他有自己的思想,會冷靜地思考。這種品質難能可貴,我們要向他學習。
橋教案 篇2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呈現方式也應豐富多彩。”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和必需的數學,就應該密切聯系學生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是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使數學問題生活話,生活問題數學化。本節課以學生個性思維、自我感悟為前提,強化學生的自我發現,自我體驗,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概念由模糊到清晰,在整個探究發現的過程中,我沒有把知識規律直接展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積極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與同伴進行交流,親歷觀察、歸納、猜測、驗證、推理等探究發現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知識,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相遇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火車過橋問題在以前的教學中屬于奧數范圍內,其數量關系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我們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及策略,巧設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使學生在感知、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豐富學程中,獲得深刻感受,生成新的經驗。豐富的感性材料、深入的體驗與感悟,積極的探究與思考,才能激起創造的火花,使數量關系的概括總結水到渠成。
2.教學內容分析
“火車過橋”是京版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實際問題”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內容是教材中出現的新問題。學生要掌握火車過橋的路程等于橋長加車長這一數量關系,并學會計算過橋路程、過橋時間。火車過橋路程數量關系的歸納、總結和運用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能力的提高,它區別于一般實際問題的學習,這一部分內容的思考性比較強,需要學生有更強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與之相配合,所以學習的困難會比較大。
3.教學方式、手段與技術
變重視結論的記憶為重視學生獲取結論時的體驗和感悟;變模仿式的學習為探究式的學習;接受學習與體驗學習有機結合;實際生活片段糅到游戲性地活動中;現代信息技術——火車過橋,火車可以被自由拖動,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可以在視聽領域里展示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不但有助于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
三、教學目標設計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生操作、觀察和討論,讓學生知道火車過橋的路程包括一個橋長和一個車身的長度。學會計算過橋路程、橋長、車長、過橋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推導出過橋問題的數量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知道火車過橋的路程包括一個橋長和一個車身的長度。學會計算過橋路程。
教學難點:學會計算過橋時間。
四、教學過程及教學資源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1.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過馬路,你們思考過嗎,一個人和一個隊伍以同樣的速度過馬路所用的時間一樣嗎?同樣的速度,同樣的馬路,所用的時間為什么不一樣?
[策略] 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問題的能力。
2.游戲:指定教室前一段為馬路,請一組同學演示過馬路的情形,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3.小結:看來這個隊伍過馬路,不但要走馬路的寬度,還要走一個隊伍的長度。小小的過馬路也存在著這樣的數學問題。其實,火車在過橋、過隧道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這樣的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火車過橋問題。
[策略] 把數學知識依附于常見的現實生活問題中,引領學生發展自身靈性,尋求數學知識與現實問題間的本質聯系,進而合理處理相關信息,結合鮮活的數學材料,給原本單一冷漠的內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進學生感悟、內化。
(二)情境體驗,初探規律
1.理解:過橋路程=橋長+(一個)車長
一列火車,通過一座大橋,已知由車頭開始上橋到車尾離橋共用4分鐘,車速是每分鐘1200米,請你計算火車過橋的路程?
(1)小聲讀讀。
(2)誰愿意計算火車過橋路程?解釋一下你列的算式。
(3)你在解答這道題的過程中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播放課件:
①理解車頭開始上橋到車尾離橋
誰能到電腦前邊演示邊說說怎樣叫車頭開始上橋到車尾離橋?
②理解過橋路程
過橋路程指哪一段路程?談談你的想法?
引:我們可以找準一點來觀察。(課件演示火車過橋的情形)
以車頭為標準;以車尾為標準。
[策略] 此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巧妙的設計了課件:學生可以用鼠標自由拖動火車過橋,同時,火車過橋的情形活靈活現的展現在學生眼前。真實的聲音,逼真的畫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感悟,碰撞觀點,發現規律,有效突破難點。
(4)小結:火車過橋的路程等于橋長+(一個)車身長
板書:過橋路程=橋長+車長
(5)通過這一數量關系,我們聯想到什么?
板書:過橋路程-車長=橋長
過橋路程-橋長=車長
(6)我們能根據這一數量關系推到其他數量關系,有數學思想。在剛才的學習中,我發現同學們能抓住這一問題的關鍵語句分析理解這道題,我們的學習方法不錯。因為你們善于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我們有了這樣的研究成果。
(7)火車過橋路程與哪些因素有關?(速度、時間、橋長、車長)
板書:過橋速度、過橋時間
2、學會計算車長
小結:看來過橋路程不但與橋長和車長有關,還與過橋速度、過橋時間有關。下面我們利用研究的這一成果,解決幾個生活中的問題。
一列火車,通過4400米長的大橋,已知由車頭開始上橋到車尾離橋共用4分鐘,車速是每分鐘1200米,求這列火車有多長?
(1)請你在練習紙上列式解答?
(2)請同學到前面分析講解?
3、小結:我們一起研究了火車過橋的問題,其實在火車過隧道中也存在著這樣的數學問題。
[策略] 真實的情境,經驗的應用,有序的導向,使學生在自主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方法。數形結合,讓學生自主選擇解決問題的辦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鞏固拓展,提升認識
1.基本練習
一列300米長的火車,通過隧道,已知由車頭開始進入洞口到車尾離開洞口共用3分鐘,火車的速度是每分鐘1100米。求隧道的長度?
(1)你們有一張同樣的題紙,自己讀題分析,在題紙上解答?
(2)愿意把你的解題過程讓大家看看嗎?給大家解釋解釋。
2.變式練習
有一列500米長的火車,通過一座5500米長的大橋,火車每分鐘行1000米,問火車通過大橋用多長的時間?
(1)這一問題和剛才的問題有什么不同?
(2)應該怎么求過橋的時間?小組商量商量。
(3)小組反饋。
[策略] 練習注意覆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緊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注意變式練習,避免練習的機械重復,內化新知。多種練習也是一種信息源,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深化理解、蓄積“能量”的過程,是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完善認知結構、提升認識境界、增長人生智慧的過程。
3.延伸
談話:前不久我們學校組織同學們去春游。
五年級有學生248人,排成四路縱隊去春游,隊伍行進的速度為每分25米,前后兩人相距都是1米。現在隊伍要走過一座橋,整個隊伍從上橋到離橋共需16分。這座橋全長多少米?
(1)請各小組解決這個問題,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好。
(2)請一個小組到前邊給大家分析。
4.小結: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過橋問題來解決的問題。多觀察多思考。
[策略] 學為所用,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情趣。
(四)歸納總結,評價升華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了解立交橋的外形特征和建筑風格,知道其功能。
欣賞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嘗試創編有關橋的兒歌。
活動準備
準備圖畫紙、筆若干
準備教育掛圖《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橋·各種各樣的橋①》。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
組織幼兒觀看錄像,引導幼兒討論:立交橋有幾層?每一層面上車輛的行駛方向是怎樣的?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二、欣賞兒歌
用錄音機播放兒歌《立交橋》組織幼兒欣賞。提醒幼兒邊聽邊思考:兒歌里說的立交橋是什么樣的?
三、朗讀兒歌
教幼兒跟念兒歌,引導幼兒在念兒歌的過程中發現兒歌的特點,如每句話的字數基本一樣、最后一個字音基本押韻、念起來瑯瑯上口且富有節奏等。
四、創編兒歌
欣賞兒歌《各種各樣的橋》,說說橋的特點。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一種橋,嘗試進行創編有關橋的兒歌。
五、想像繪畫
鼓勵幼兒將自己創編的兒歌里的橋畫下來。教師協助幼兒將自編兒歌寫在畫紙上。
活動延伸
收集幼兒編好的兒歌并裝訂成冊,投放在語言區中供幼兒講述學習。鼓勵幼兒回家后將自編的兒歌念給家長聽。
橋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家鄉橋的特點,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讀寫“血脈”、“擷取”、“飄逸瀟灑”等詞語,能給名詞加上合適的動詞以組成動賓結構的詞組。
3.能正確理解詞語在句子環境中的意思,體會用詞要準確。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五節。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用詞要準確。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課時
課時目的: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查字典理解:“綴”、“擷取”、“剛勁雄健”、“飄逸瀟灑”等詞語意思。
2.通讀課文,理清層次。
3.初步理解江南橋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稱的特征,作者把家鄉橋稱作“我們的樂園”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建了許多雄偉壯觀的大橋。今天,我們也要學習與橋有關的課文,題目叫(板書)1、家鄉的橋
2.齊讀課題
3.審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內容?
二、預習課文。
1.生字組詞。
2.查字典,理解預習3的詞。
3.通讀課文,了解大意。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字組詞。注意讀音,組詞是否正確。
2.理解詞意。
①綴——連接,組合。課文指石階一階一階連接上去。
②擷取——摘取。課文指如意橋的橋名是從王維的詩句中摘取而來的。
③剛勁雄健——強勁有力。課文指石橋上鑿就的橋名字體強勁有力。
④飄逸瀟灑一一自然、大方、灑脫、不拘束。課文指石橋上鑿就的橋名字自然、大方、灑脫、不拘束。
3.通讀課文,了解各節的大意。
①故鄉江南的小河多。(板書:河多)
②小橋的數量多。(板書:小橋多)
③小橋的造型千姿百態。(板書:造型多)
④小橋的名稱美,來歷多,字體各不相同,關于小橋的故事多。(板書:名稱美)
⑤小橋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是孩子們的“樂園”。(板書:樂趣多)
⑥作者最憶家鄉的橋。(板書:憶橋)
四、根據不同內容,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故鄉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紹故鄉小橋的特點。
第三段:(6)作者最憶家鄉的橋。
五、練習讀課文。
六、作業:
1.完成練習冊查字典作業。
2.抄寫讀讀寫寫的詞,每詞抄四遍。
3.讀課文三遍。
板書:
河多
小橋多
家鄉的橋--造型多
名稱美
樂趣多
憶橋
第二課時
課時要求:
1.學習課文1——3節,重點訓練學生分三步體會用詞的好處。
2.朗讀課文第三節,完成課后練習三填空(1)。
3.準備背誦第三節。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講段意。
2.重點訓練體會作者用詞的好處。
3.出示學習方法:
查字典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
聯系上下文,想想帶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體會帶點詞語的運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學習法學習第一節。
(1)指名個別講。
①網布——布,分布;網布,像網一樣縱橫交織地分布。
②故鄉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網布”把故鄉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的樣子寫得十分形象,給讀者留下具體而清晰的印象。
(2)小組討論練習講。
(3)請兩個小組匯報講。
二、學習第二小節。
1.指名讀,用摘句法概括節意。
2.“連接”寫出了什么?(小橋的分布情況。)
3.“趕集要經過八座十座小橋”說明什么?(家鄉的小橋多。)
4.小結:第二節介紹小橋的數量多。作者用兩個“連接”寫出了小橋的分布情況,又以“趕集要經過八座十座小橋”說明家鄉的小橋多。
三、學習第三小節。
1.默讀第三小節,準備填空。
2.出示填空練習,學生討論。
課文第三節是圍繞這句話寫的,分別寫了和的姿態。
3.分男女生讀填空答案。
4.給第三小節分層次,概括層意。
5.按層次指導背誦,學生相互試背。
6.指名試背。
四、布置作業:
1.熟背第三節。
2.熟讀第四、五節,準備背誦。
3.完成練習冊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課時
課時目的:
1.學習課文第四一六節,并能初步背誦。
2.繼續練習體會用詞要準確。
3.練習動賓詞搭配。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四節。
1.指名讀,思考:這節告訴我們哪些內容?(橋名多;橋名的由來;橋名字體各異;關于橋的故事多。)
2.輕聲讀,用“——”劃出描寫家鄉小橋美妙名稱的句子;用“()”括出這些名稱各是怎么來的句子。
3.討論答案
4.男女生分別讀“小橋名稱美”和“橋名由來”的內容。
5.指名讀描寫“橋名字體各異”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請石匠鑿就的橋名字體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隸或楷或草,有的飄逸瀟灑,有的剛勁雄健,跟橋相襯相映,又平添了幾分情趣。
①回顧體會用詞要正確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學習法:
7.用三步法理解“相襯相映”,“平添”。
①相襯相映:相,互相;襯,映,襯托。互相襯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課文指在青石上鑿就的各種字體的橋名與各種姿態的橋互相襯托,讓人覺得又增添了幾分情趣。
③“相襯相映”把橋名字體與橋的姿態兩者之間的關系寫得十分準確;“平添”把這種景物造成的情調和樂趣表現得很形象,給讀者留下具體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講,再小組講,最后請一個小組匯報。)
8.指導試背第四節。
(二)學習第五節。
1.默讀出示課后練習4(2)填上適當的動詞。
例:(講)故事
()籃子()謎語,
()螺螄()膽量
()毛蟹()小船
2.輕聲讀,理層次。(總一分結構)
3.出示課后練習3填空,討論。
課文第三節是圍繞這句話寫的,分別寫了和的姿態。
課文第五節是圍繞這句話寫的,是從、、和四方面把這句話寫具體的。
課文第五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是從哪幾方面把這句話寫具體的?
板書:
樂趣多
下棋、猜謎、講故事比跳水本領,練膽量
釣魚、摸螺螄、捉毛蟹蕩舟進橋洞休息
4.齊讀填空練習。
5.出示課后練習2(2)用三步學習法討論。
實在玩累了,蕩一條小船進橋洞,舒展四肢平躺著,那涼絲絲的風,輕輕蕩漾的水波,轉眼就把你送入夢鄉……
①蕩:蕩漾,一起一浮地波動。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蕩漾,玩累了的孩子們平躺在小船上隨著涼風的吹拂與水波的蕩漾,一轉眼就進入了夢鄉。
③“蕩”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動的情景表達得十分準確形象;“送”把孩子們在涼風與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覺入睡的情景寫具體了。
6.指導,試背第五節。
(三)學習第六節。
1.“憶”是什么意思?(回憶)
2.“長相憶”是什么意思?(長時間的回憶)
3.作者為什么要長時間地回憶家鄉的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總結課文。
1.齊聲感情朗讀。
2.師小結。
四、作業:
1.填空練習:課后練習3(3)課后練習4(2)。
2.熟讀課文三~五節。
板書:
河多
小橋多
家鄉的橋--造型多
名稱美--來歷、形狀、字體故事
下棋、猜謎、講故事、比跳水本領,練膽量
樂趣多:釣魚、摸螺螄、捉毛蟹、蕩舟進橋洞休息
【【精品】橋教案4篇】相關文章:
【精品】橋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2-27
【精品】橋教案模板匯總9篇02-07
【精品】橋教案模板匯編10篇02-27
【推薦】橋教案模板5篇02-14
實用的橋教案4篇02-09
關于橋教案匯總八篇02-09
【精華】橋教案匯總9篇02-08
【精品】玻璃橋作文3篇11-06
【精品】玻璃橋作文4篇10-25
【精品】公園橋作文三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