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的傳播》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種子的傳播》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現植物的種子,初步了解種子的特殊傳播方式。
2、對種子的傳播方式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參加尋找秋天的遠足活動。和幼兒一起收集農村比較常見的植物。(蒼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窩”、臭草、紅菱、牛膝、薊……)
2、多媒體課件。
3、幼兒有一定播種的經驗。
評析:教師能根據幼兒園所處環境,選取鄉土教材作為活動內容,活動內容來源于幼兒生活,體現了活動生活化的原則。
評析:活動準備既有教具等物質材料的準備,又有知識經驗的準備,活動能考慮讓幼兒在已有經驗上獲得發展,符合維果茲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動,感受好玩。
1、談話導入,那天,我們去田野里尋找了秋天,你看見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窩……
回來時你帶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窩、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們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評析:當幼兒回答田野里時,(而實際上是在活動室里)教師沒有作出恰當的反應,可見教師對幼兒回答的傾聽、及應變能力還較弱。
出示蒼耳、蒲公英、麻雀窩。
2、讓幼兒玩蒼耳、蒲公英、麻雀窩。玩過后教師提問:
⑴剛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窩
幼3:蒼耳
⑵它們長什么樣呀?
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窩為什么飛起來,還有什么也飛起來了?為什么蒲公英也會飛?
為什么蒼耳可以粘在頭發上?
評析:“你看見些了什么?”“回來時你帶了些什么?”“剛才你玩了什么?”這三個問題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語過于羅嗦,應注意提問語的準確性、科學性和精練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動,發現種子。
1、引導幼兒發現種子。蒲公英、蒼耳和麻雀窩的種子在哪里呀?
2、幼兒發現種子。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每人找一粒種子,找到后放進盤子里。
3、幼兒互相交流。
⑴剛才你找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
⑵蒼耳的種子藏(麻雀窩的種子長)在哪里?它們的種子是什么樣的?(咖啡色的,橢圓形,扁扁的……)
⑶那他們的種子為什么長得這么特別呀?
4、逐步展示課件。
⑴看第一段。誰帶蒲公英去旅行?為什么風能幫它?它的種子最后怎樣了?
⑵經驗轉移。蒼耳渾身長滿刺,誰會幫它傳播種子?
⑶看第二段。師:蒼耳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教師出示相應(動物)的標志。
評析:教師原想借助于視頻展示儀幫助幼兒更好地觀察種子的特征,但視頻儀調的顏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擾了幼兒觀察,給了幼兒認識錯誤的認識。充分的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教師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但在選擇時應考慮到課件是為了活動服務,該課件制作較粗糙,與活動的配合不夠緊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組探索活動。教師出示另外一些植物。這里還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們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呢?(……)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并根據不同傳播方式進行分類。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培養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感情,產生繼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關于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2、實物準備:蒲公英,蒼耳,蓮蓬等各種種子,幼兒形象直觀的了解探究的對象、展板。為下面的分類活動做好準備。
3、課件準備:網上搜集到了《種子的傳播》。
活動過程:
1、通過觀察,引發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及傳播方式的興趣。
(1)導入談話。
教師:你們見過植物的種子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種子和關于種子的資料。我們一會去看一看,這些種子是長什么樣的,你還能發現哪些關于種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講一講。
請幼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種子或關于種子的資料。
(2)觀察后談話。
教師:剛才我們看了種子和關于種子的資料。你看到了什么種子?它是什么樣子的?關于種子,你還知道它們的哪些事情?
教師小結:這些種子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也不同,有的是帶毛的,有的是帶鉤的,還有長刺的呢。種子有什么用呢?
教師:種子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用來種植,傳播,長出新的植物來。那野地里的植物,沒有人去種植,它們的種子是怎樣來傳播的呢?
(收集種子的`過程為幼兒做好了課前知識準備。而觀察法是科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方法,在第一環節中老師讓幼兒從感知中激發興趣,從而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幼兒通過觀察了解一些種子的特征,為下一環節中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作好了鋪墊。)
2、觀看錄像,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1)教師播放錄像,幫助幼兒了解幾種種子傳播的方式:
①風力傳播(蒲公英);
②人和動物的傳播(蒼耳、野葡萄);
③水力傳播(蓮蓬);
④彈力傳播(鳳仙花)。觀看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學說一些種子的名稱。
(2)教師通過提問,出示相應的種子圖片和傳播方式字卡,并讓幼兒學做動作。開始的風力傳播可以跟老師做,水力、動物和彈力傳播可以讓幼兒自己創作動作。
教師:剛才你看到了什么種子?它是靠什么來傳播的?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蒲公英種子傳播的樣子。風來啦,小種子快飛起來吧……(其他種子同上。)
師幼小結:植物的種子一共有幾種傳播方式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3)了解種子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教師:為什么蒲公英的種子會隨著風兒去旅行呢?(因為它的種子長得很輕,并且有絨毛,像一把降落傘,可以借助風力傳播。)
教師:為什么蒼耳的種子能靠動物來旅行呢?
教師:為什么蓮子的種子能靠水來旅行呢?
教師小結:原來種子的傳播方式和它長的樣子有很大關系呢。
(種子的傳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傳播的含義,我從網上下載了現成的錄像。幼兒觀看了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之后提問,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傳播方式圖卡,并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它會用這種方式來旅行呢?從而初步解決了形態與方式之間的關系問題。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在了解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時,教師借助動作幫助幼兒記憶,又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識,了解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
(1)幼兒討論。說說生活中見過的傳播現象。
教師:除了錄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靠什么來傳播的?
(2)拓展介紹。出示幾種典型傳播方式的種子圖片(噴瓜、椰子、無花果種子等)。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傳播方式嗎?老師進行適當講解。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老師在此環節中提出發散性的問題來聯系生活:你還知道種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嗎?讓幼兒回憶生活經驗,通過討論交流、幼幼互動,說出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為了拓展幼兒知識面,教師還準備了一些比較奇特的種子傳播方式圖片,來激發幼兒對種子傳播現象的興趣。)
4、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征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老師先讓幼兒認識展板上簡筆畫的傳播方式標記圖。)
教師:老師在每一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圖片,請你看看這些圖片上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然后按照它的傳播方式貼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將小圖片在展板上按標記圖分類粘貼,最后師幼共同進行講評糾錯。
(老師在這一環節運用了操作法,讓幼兒與材料互動,讓幼兒拿著圖片說一說、分一分、貼一貼,通過動手動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5、延伸活動。
教師: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嗎?
(最后的提問:你們知道種子為什么要去旅行嗎?引導幼兒懂得種子的旅行是為了繁殖后代,同時讓幼兒知道很多種子是依靠人類來傳播的,通過這個問題和活動延伸自然銜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及觀察。)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傳播的方式。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家長一同搜集有關種子傳播的知識。
2,認識蒼耳,蓮蓬,蒲公英等植。物。
3,各種植物種子圖片。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兒歌《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提問:
1,蒲公英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還有那些植物種子也是靠風傳播的?
2,蒼耳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還有哪些植物種子也是靠人和動物傳播的?
3,豌豆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還有哪些植物種子也是靠彈射傳播的?
4,除了兒歌里說的,你還知道哪些種子的傳播方式?
三,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說出它們的傳播方式。
四,播放PPT課件《種子的傳播》,引導幼兒說出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
1,靠風傳播。
2,靠人和動物傳播。
3,靠自身力量彈射傳播。
4,靠水傳播。
五,幼兒玩游戲《看誰舉的對》
幼兒每人一張植物種子圖片,聽老師口令舉起來,比如老師說;靠風傳播的種子在哪里?拿著蒲公英種子圖片的幼兒就舉起來。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的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2.能大膽的進行故事創編。
活動準備:
各種長刺的、長有羽毛的、長鉤的、長翅膀的、色彩鮮艷的種子植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導入。
(1)教師出示蒼耳子圖,讓幼兒觀察其外型特征。
(2)蒼耳子是顆很特別的植物,有個故事就是講它的特別之處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2.閱讀幼兒用書。
(1)幼兒閱讀幼兒用書p8頁《騎“白馬”的蒼耳》故事。
(2)師:請你們告訴我蒼耳子的特別故事。
(3)幼兒把自己多故事的理解說給老師聽。
(4)教師講故事。
(5)故事里的白馬是誰?
(6)蒼耳子為什么要騎上白馬到處走?
小結:原來蒼耳的種子上有掛鉤,可以粘掛到人的衣物或動物的皮毛上被帶到各地。只要條件適宜,它就會發芽長成一個新的植株。
3.引導幼兒進行故事創編。
小蒼耳會到哪里安家呢?他還會遇到什么人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你猜想一下,然后把你的猜想畫下來吧。
5.幼兒自由創作,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創編的故事。
活動拓展:
了解種子的四種傳播途徑,知道各種傳播途徑的種子有哪些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種子的特殊傳播方式。
2.學會發現不同植物的種子。
3.對種子的傳播方式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參加遠足活動,和幼兒一起收集農村比較常見的植物。(蒼耳、蒲公英、刺毛球……)
2.多媒體課件。
3.幼兒有一定播種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
——誰和家長一起去田地里種過麥子或者玉米、大豆啊?
——我們播種時麥子粒、玉米粒、大豆粒這些是麥子、玉米、大豆的'種子,你看見這些種子是怎么樣被播種到地里的?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讓幼兒玩蒼耳、蒲公英,玩過后教師提問:
——剛才你玩了什么?
——它們長什么樣呀?
——你是怎么玩的?
——為什么蒲公英也會飛?
——為什么蒼耳可以粘在頭發上?
2.第二次探索活動,發現種子。
——蒲公英、蒼耳也有種子,找一找他們的種子在哪里呀?
——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每人找一粒種子,找到后放進盤子里。
3.幼兒互相交流。
——剛才你找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
——蒼耳的種子藏在哪里?
——它們的種子是什么樣的?
4.逐步展示課件。
第一段。
——誰帶蒲公英去旅行?
——為什么風能幫它?
——它的種子最后怎樣了?
第二段。
經驗轉移。
——蒼耳渾身長滿刺,誰會幫它傳播種子?
——蒼耳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教師出示相應(動物)的標志。
三、結束部分
教師出示另外一些植物
——這里還有一些有趣的植物,(豆角、西紅柿、草莓、蘋果、蔥、蒜······)他們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呢?
教師小結:
植物種子的傳播途徑有許多種,有靠風傳播、動物傳播、水傳播等等,小朋友們在出去玩的時候還可以觀察一下,種子還有什么傳播的方式。
活動延伸
請父母幫助幼兒回家記錄孩子的發現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并且考慮幼兒對種子已有的經驗和潛在水平之間的距離,在本活動中我預設了以下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培養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感情,產生繼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本活動的重點是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了解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難點是引導幼兒在提問質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討論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關于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 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2.實物準備:蒲公英,蒼耳,蓮蓬、放大鏡,臉盆,水,這些實物可以讓幼兒形象直觀的了解探究的對象
3.課件準備:自己提前制作
【教學方法】
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和討論交流來進行學習的,我為幼兒提供接近鄉土生活的活動材料,幼兒也更喜歡動手擺弄,這時候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期待著去操作去尋找種子的各種傳播途徑。三個平行的小實驗也將不斷擴展幼兒對種子傳播的認識,教師在引導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采用觀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討論法,進一步幫幼兒梳理思路,提升經驗。
【活動過程】
1. 兒歌導入,激發興趣
活動開始,以《蒲公英》這首兒歌導入,歌詞和優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點,同時聲像結合也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始活動。教師引導,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們,請你輕輕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
2. 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
①外形:仔細觀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樣子的?目的是讓幼兒對蒲公英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后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②種子特點:取一粒種子觀察、討論:蒲公英的種子有幾部分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顏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覺?吹一吹這粒種子,想一想為什么它可以隨風飄揚?師生一起交流總結出,種子長著白色的羽翼,這是它飛翔的工具。
③風力與遠近:做實驗,請一部分小朋友靜靜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當風的角色,分兩次吹動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時候,用力小一點,第二次吹的時候,用力使勁大一點,讓幼兒觀察蒲公英兩次飄落的位置,在遠近上的差別。教師在充分引導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風越小,種子飛的越近。風越大,種子飛的越遠。幼兒在實驗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傳播的,并且傳播的遠近與風力有關。
3 .蒼耳的傳播方式
① 蒼耳的形態: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為幼兒分發一些蒼耳種子實物,讓幼兒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蒼耳,教師提問,當你摸蒼耳時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發現“有好多刺”。
② 蒼耳的刺: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蒼耳的刺。放大鏡下,蒼耳的刺是什么樣子?引導幼兒主動交流,對蒼耳的刺能做關鍵性性的描述——有個彎彎的鉤。在看清楚小鉤鉤后,讓幼兒快快動手,“把蒼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別讓它掉下來呀。”接下來問問幼兒“它們為什么能夠牢牢得黏在你們的衣服上呀?”從而總結出:蒼耳的刺像彎彎的小鉤子一樣緊緊抓在動物的毛上。
③ 蒼耳的傳播: 以此為基礎,思維拓展,種子依靠動物傳播需要的條件。
4 .蓮子的傳播方式
① 漂浮的蓮蓬:教師設疑:你見過蓮蓬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小朋友動手進行操作和觀察,將蓮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樣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當你的手指再次離開的時候,它還在水底嗎?在試驗中得出結論:蓮蓬能漂浮在水中。
② 蓮子的傳播:教師與幼兒一同想象蓮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發言,積極與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啟發幼兒思考:還有哪些植物生長在水中或水邊,種子靠水傳播。可以出示課件,也可以根據幼兒經驗幫助幼兒提取知識。
5. 經驗升華
《蒲公英的種子》這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關于種子傳播途徑的知識,而且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種子的傳播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風傳播、動物皮毛傳播等傳播方式令幼兒感到好奇。他們有時會撿起路邊的蒲公英吹一吹,有時會追著飛舞的柳絮奔跑。為滿足幼兒的探究興趣,豐富幼兒關于種子傳播的知識,特設計本次活動。本次活動通過啟發討論、課件演示,引導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種子傳播的過程及方式。
活動目標
1、了解種子靠風、水、動物皮毛、鳥類糞便等途徑傳播并能進行簡單分類。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對種子的認識,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種子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種子,帶到幼兒園布置“種子展覽會”。
2、種子的實物及圖片,“幼兒學習材料”——《秋天多美好》,《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10。
3、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種子傳播的相關知識,有條件的家長可帶幼兒觀察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參觀種子展覽會,認識不同種子的特征。
(1)請幼兒自由觀察、討論。
提問:這些分別是什么種子?它們長什么樣?它們有什么不同?
(2)請幼兒說出常見種子的名稱,重點引導幼兒認識幾種特殊的種子(如蒲公英、蓮蓬、蒼耳等)。
提問:這些種子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3)幫助幼兒了解種子的用途。提問:這些種子有什么用途?
小結:種子不僅可以繁殖,還可以食用,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2、播放課件《種子的旅行記》,引導幼兒了解種子的傳播途徑。
(1)請幼兒觀看課件,了解種子的`風力傳播途徑。
提問:為什么風能吹著蒲公英去旅行?風還能幫助哪些種子去旅行?為什么?出示蒲公英實物,請幼兒吹一吹、試一試,感知蒲公英種子“輕、飄”的特鉱
(2)結合實物與課件討論種子的其他傳播途徑(如水、動物皮毛、鳥薬便、人類等)。出示蓮蓬、蒼耳、櫻桃、豌豆等,引導幼兒討論:它們的種子怎樣去旅行?還有哪些種子和它們旅行的方式一樣?
小結:蓮蓬像小船一樣能浮在水上,它的種子可以靠水傳播;小蒼耳身上有軋可粘到動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種子被鳥吃掉后不消化,能隨糞便排出來;有些種子成熟以后,果實外皮裂開,種子通過自身彈力把自己彈出去旅行。
提問:人類可以幫助哪些種子去旅行?
3、玩游戲“幫助種子去旅行”,引導幼兒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
(1)出示種子的圖片,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種子。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拿到的是什么種子、是怎樣傳播的,然后將圖片想到相應的傳播方式背景圖中,引導幼兒互相檢查是否放正確,進一步鞏固幼兒友種子傳播途徑的認識。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8
教學背景分析:
植物開花以后,經過傳粉、受精形成了果實和種子。果實和種子成熟以后,必須散布到各處才能擴大后代植株生長的領域,以使物種繁衍。每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都有一定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征是與它的傳播方式相適應的。在研究植物的種子傳播時,課前要讓學生多采集一些花草或樹木的果實和種子。上課前,教師也要準備幾套靠風傳播、水傳播、動物傳播和彈射傳播的果實和種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有利于繁殖后代。
2.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是有聯系的。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假設。
2.利用測量、實驗等方式尋找證據驗證推測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探究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欲望。
2.培養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產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觀察種子傳播的方式。
教學難點:
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演示:椰果,水槽,視頻:植物各式各樣的播種方式;椰子樹的生長及多種用途。
分組:油菜、鬼針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實和種子
板書設計:
種子的傳播
水流傳播
彈射傳播
風力傳播
動物傳播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
1.在種植鳳仙花的過程中,你發現鳳仙花果實成熟后,種子怎樣傳播出去的?
板書課題:種子的傳播
二、探究過程
1.觀察油菜散播種子的.方式(分組觀察)
(1)觀察成熟的油菜果莢。外殼有什么特點?
(2)輕捏油菜果莢,你發現了什么?與鳳仙花比較,推測一下:你覺得油菜的種子是怎樣散播到遠處的?
(3)油菜種子的結構特點:質量輕。
(4)油菜果莢的結構特點: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
(1)鬼針草種子的傳播。回憶:上山時褲腳經常會粘上什么?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番茄種子的傳播。
a 發放番茄觀察。
b 推測傳播方法。
c 討論交流。
d 類似的植物。
(3)觀察隨風飛行的蒲公英種子
a 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蒲公英的種子:你有什么發現?
b 推測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種子的?
c 設計實驗驗證你的推測。
d 分組設計記錄表,測量蒲公英的飛行距離。
e 匯報測量結果,得出結論。
f 還有哪些植物果實和種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師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也可播放視頻:椰子樹的生長及多種用途前半部分)
3.你還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
4.閱讀教材。
三、總結、組織學生觀看種子傳播的錄像(視頻:植物各式各樣的播種方式)
(板書:水流傳播、彈射傳播、風力傳播、動物傳播)
四、質疑討論。
種子成熟后,不散播到遠處,都掉落在植物近旁,會產生怎樣的情況?
五、布置課外活動作業
收集有關植物散播種子的資料。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9
一、說教材:
1、教學分析:
本節課我選用《幼兒多元能力開發課程》大班上冊科學課。種子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幼兒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農作物的種子,是靠人類來種植的。在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植物,他們有各種各樣奇特的種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這對于幼兒來說相對就比較陌生了。《種子的傳播》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收集種子實物和關于種子的錄像,通過各種途徑積累相關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課件資料,讓幼兒了解種子傳播的秘密。并通過這一活動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職務頑強的生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熱情。
2、教學目標:
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對自然現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他們對于自然現象的變化卻不一定有了正確的認識,這次活動,主要讓他們通過親自細致的觀察和動手操作,來加深對種子傳播的認識,因此,這次活動的目標有以下3點:
(1)初步了解幾種種子的傳播方式。
(2)樂意和同伴一起觀察,討論和認真思考,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熱情。
(3)能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對種子進行分類。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因為這次活動是讓幼兒了解種子傳播的過程,很多幼兒并不明白什么是種子的傳播,更不知道是如何傳播的,所以,我把讓幼兒了解幾種種子的傳播方式作為重點來解開幼兒的疑問。
(2)教學難點:概念的形成建立在感知具體事物的基礎上,幼兒要從感知到接受、理解,所以我把幼兒能說出種子的名稱及相對的傳播方式作為本課的難點。
4、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頭飾:蓮子、蒲公英、蒼耳、豆角、櫻桃和野兔。布置簡單的游戲場景。
(3)實物:蓮子、蒲公英、蒼耳、豆角。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采取了教授法、演示法、探究法、體驗法、游戲法和激勵法,讓幼兒在觀察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從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三、說學法:
本課以學生觀察性、探究性學習為活動主線,重視探究經驗。新課標要求學生是主體,因此學生要在教師的主導下,將采用以下的主要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參與法、游戲法 。
四、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品嘗"種子,導入新課。
首先我展示蓮子、蒲公英、蒼耳和豆角,并介紹種子名稱,讓幼兒清楚的知道種子的名稱。然后,為了激發幼兒的探知欲望,我利用多元感官法,讓每位幼兒親自品嘗蓮子,通過嘗一嘗、吹一吹、摸一摸、剝一剝,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種子的形狀特征,為下面的教學環節做準備。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說的:"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好多好看又奇怪的'種子,老師還要請大家"品嘗"種子呢。"我運用種子的實物,本著幼兒好奇的心理,引起幼兒的興趣。為了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我通過播放課件一,用神秘的歡迎語如:"歡迎小朋友來到神秘的科學天地,我們一起來觀察種子的傳播。"讓幼兒在神秘地的氛圍下,帶著好奇的心理,進入本課的主題。
(二)了解種子的傳播方式。(播放課件)
(1)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所以,我充分利用課件中形象、生動的畫面和聲音,運用多媒體擬人的手法,讓幼兒獲得較為感性的認識,在抽象思維上對種子的傳播有了初步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我讓幼兒自由討論,充分發揮想象力,為他們提供發散性思維的機會,通過仔細觀察和聆聽聲音,能清楚的知道蓮子是靠水的力量來傳播的;蒲公英是靠風的力量來傳播的;蒼耳是靠人或動物的力量傳播的;豆角是靠自身的力量傳播的。在教學中我是這么引導幼兒的:"小朋友們聽一聽,是什么聲音?是誰的聲音在說話?動物身上有什么?誰的力量大,能把種子彈出去?"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2)為了讓幼兒有更廣闊的知識,我讓幼兒討論:"除了水、風、人或動物、自身的力量能傳播種子,還有什么誰能傳播種子?它是怎么傳播的?"充分發揮幼兒的思維能力。同時,通過與同伴的討論,互相交換已有知識,擴大他們的知識范圍并增進同伴間的友誼。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二。我通過播放課件中簡單的圖片,并做簡單的語言教授,讓幼兒更輕易的懂得一些比較復雜的知識點,更清楚的明白一些自然現象。
(三)組織幼兒進行游戲,復習認識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
幼兒從感知到接受、理解,必須經過實踐這個環節。而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引導幼兒在玩中學,使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我充分利用教具,讓全體幼兒戴上頭飾,并且清楚知道自己扮演的是誰,一老師戴上野兔頭飾,調動幼兒積極性,然后播放課件中相關圖片和音樂,如:水聲、鳥叫聲、風聲,讓幼兒聽聲走到相應的場景。通過這一環節,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三。
五、活動延伸:
教師發給幼兒一些種子,讓他們回家和爸媽一起種。幼兒學得知識后,讓他們進行實踐操作,鞏固所學知識。
六、結束部分:
概念的形成建立在感知具體事物的基礎上。本活動種子的傳播,在普通條件下孩子們無法完整地觀察到這一過程,這對建立正確的概念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多媒體課件,以模擬、仿真等手段,讓孩子通過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正確的概念。整個教學活動形象、直觀,調動了孩子學習積極性,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10
●活動由來
春天的時候,多多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了幾粒牽牛花的種子準備種在自然角里。孩子們對這一粒粒深褐色、三角形的小種子很好奇,于是我們開始尋找身邊的小種子,并嘗試著種植它們。
●活動目標
1.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物種的繁多。
2.喜歡探索周圍事物和現象,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對勞動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
●活動過程
1、尋找、選擇和確定要種的種子為了尋找種子,我鼓勵幼兒:“你覺得哪里有種子就到哪里去找一找。”為了幫助幼兒能夠找到種子,我們專門就活動的意圖、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以及配合的方法與家長進行了溝通。在家長的反饋中,天天的媽媽不無感慨地說:“當我帶孩子到超市后,他一直是那么興致勃勃地在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瞪大眼睛,驚喜地說,‘媽媽.你快看,小種子就在這里!這些豆子.我們還能吃呢’。”田田尋找種子,是在植物園進行的。通過尋找,幼兒收集了大量的種子。我們選擇哪些小種子來進行種植呢?幼兒各抒己見,有的說要能開漂亮花朵的;有的說要能結出果實的;還有的說要像幼兒園里的爬山虎一樣,能爬得高高的……最終我們確定了生活中比較常見、而且變化比較明顯、便于幼兒進行觀察的扁豆、絲瓜和牽牛花的種子。
2、種植活動種植小種子,都需要些什么材料呢?幼兒分組進行了討論。在小組的記錄表上可以看出,幼兒認為種植小種子需要水、鏟子、土、花盆、澆花的水壺、小水桶等。為了便于幼兒對小種子進行照料和觀察.我們決定把它們種在陽臺的花盆里。怎么把小種子種下去呢?幼兒在討論中達成了共識,認為種植的過程應該是:鏟土一挖坑一撒種一澆水。第一組孩子們認為還要做好觀察的準備――準備“小種子”記錄本。
種植活動開始了。幼兒還是以組為單位.有的負責撐住裝土的編織袋,有的負責用小鏟從袋中把土鏟出,倒進花盆里,有的負責把花盆中的土砸實一點兒。準備工作做好了,就差把小種子種下去了。孩子們在花盆的中間用手指挖一個小坑,小心翼翼地把小種子放進坑里.然后再蓋上一些土。該澆水了,這下可出了問題,剛埋好的小種子被水一沖。又露了出來。孩子們爭論說。是把小種子埋得太淺了。找到了原因.孩子們又重新把小種子埋得深了一些,看到小種子沒有再露出來,這才松了一口氣。
小種子種好了.要對它進行觀察.可看不到小種子怎么辦?
孩子們有的說:“用鏟子把土挖出來,或者把土倒出來就可以看見了。”
有的說:“可以換成一個透明的花盆,這樣就能看見了。”經過討論,幼兒一致認為把土挖出來是不可行的,換成透明的花盆也會打擾剛種下去的小種子。大家決定找一些透明的花盆.再重新種下一些小種子。
可大家一種才發現:種在透明的花盆里.還是看不到小種子。
見見說:“這個方法不行,玻璃是透明的.可土是黑色的,種子是淺顏色,它被土擋上了,還是看不見,這個方法失敗了。”
多多也說:“種子的四面都是土,上下也是.就看不見了。”
我問大家:“我們再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不讓土擋住小種子?大家可以試一試。”聽了我的話.幼兒開始嘗試著將種子放置在花盆的不同位置并熱烈地討論著。
桐桐說:“可以把種子往上放一點,想看.把土一撥開就能看見種子了。” 大家都覺得這樣會傷害到小種子。
見見提議說:“如果把小種子放到玻璃那兒,就是放在玻璃邊上,可能行。”于是,孩子們開始嘗試著把小種子往玻璃邊上挪。啊,終于看見了!幼兒高興地歡呼起來。真正體驗到了自己發現的樂趣。
3、觀察與記錄小種子究竟多少天能發芽?我們怎么才能知道呢?見見認為可以在紙上記,說著還拿起一張記錄生活的表格說:“我想應該是有格的紙。 ”我看到幼兒有自己設計記錄表格的愿望。就讓他們嘗試著設計一下,大家果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孩子們有的用小花來做表示的符號,過一天就畫一朵小花:有的用七星瓢蟲來記錄:有的用小釵子來記錄……霖霖發現靜心的標記和他的一樣,就說:“靜心的標記和我一樣了,我可以畫帶葉子的小花。”這小小的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一天,透過玻璃盆幼兒發現蠶豆棕色的外皮上出現了一條裂縫,那么蠶豆的衣服為什么會裂開呢?
孩子們認為:是因為外面的皮太小了,蠶豆在里面變大了,就像我們人的衣服一樣,太小了就不能穿了。所以衣服被撐破了。隨著一個個新奇的發現,孩子們觀察的興致更濃了!當幼兒記錄到第九天的時候。就開始有小種子陸陸續續地發芽了。
4、照顧與發現小種子真的發芽了.我們怎樣才能讓它長得更好?
孩子們有的說:“不摸它,不能把它從土里拿出來,要不它的根就沒有作用了。”
有的說:“我們不能揪它,因為小種子只有一條生命。”
寶寶說:“還應該天天澆水,每天澆合適的水,要不澆多了就淹死了,少了就渴死了。”
我問幼兒:“我們怎么就能看出小種子需要澆水呢?”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說:“我是看土有點干,就知道該澆水了。”
有的說:“小種子有點蔫.也需要水。”
有的說:“ 我看見濕土的顏色有點黑,干土的顏色有點白有點灰,它們的顏色不一樣。”
有的說:“可以從土上的裂縫看。如果有裂縫土就太干了。”
小白說:“用手去摸,感覺有點干,有點硬,就需要澆水了:如果很濕,一摸全是水就已經澆過了。”
在我們的精心照顧下.小種子長得可快了!由于扁豆、絲瓜和牽牛花都是攀爬的植物,所以我們早就在欄桿和房檐之間拴好了塑料繩好讓小種子的`花蔓往上爬。
周末過后,孩子們興奮地說:“小種子好像在比賽呢!”站在陽臺上抬頭望去.就像是用一片片綠葉搭起了一座涼棚。
細心的天天指著綠葉向大家介紹說:“ 我發現它們的葉子長得都不一樣。扁豆的葉子是三片一組長在一根細莖上,絲瓜和牽牛花的葉子是單獨一片長在粗的莖上的。”
我又問幼兒:“誰還有什么新的發現呢?”幼兒紛紛舉手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新發現。幼兒在小種子長花苞、開花、結果的這段生長最為活躍的時期總是不斷有新發現,于是我們利用班上的一小面墻飾開辟了名為“我們的新發現”的墻飾,幼兒可以把自己發現的新事物,用繪畫的形式展示在墻面上,然后在每天的“發現時間”里向大家作介紹。幼兒發現小種子不但開出的花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就連開花的時間也不相同。扁豆和絲瓜的花一開就是好幾天,而牽牛花開上一天,到了傍晚就會謝。
一天.
芊芊在介紹自己的發現時說:“我發現扁豆又開出了幾朵白色的小花,花落下去以后會長出什么東西呢?”而華華發現絲瓜的花蔓上長出了一個細細的尖尖的還有點鼓鼓的小頭,就問:“這會是什么呢?”幼兒猜測可能是花骨朵,可很快就被推翻了,因為它和以前長出的花骨朵是不同的。那除了花骨朵還可能會是什么呢?
桐桐恍然大悟說:“我想可能是小絲瓜吧。”大家一天天地期盼著,每天來觀察,并且認真地把看到的每一點變化記錄下來。幾天過后,幼兒驚奇地發現,原來扁豆上那白色的小花落后長出了一個個嫩綠色的小扁豆。
芊芊在自己的觀察記錄中說:“今天我發現扁豆已經長了4個,它們都是從花里長出來的。原來開的白花都落下去了,剩下的花芯長成了小扁豆。”
看到扁豆一天天長大,孩子們高興地說:“長小種子了,長小種子了!”
有的幼兒提出了異議:“這不是小種子,是我們吃的扁豆。”
桐桐的想法也得到了證實:真的是結小絲瓜了。但是和扁豆一樣,幼兒并沒有看到期待已久的小種子。在討論中幼兒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植物的果實。那么,它們的小種子究竟在哪兒呢?我們種下去的小種子怎樣才能得到呢?
5、收集小種子快放暑假的時候,小種子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又大又長的絲瓜結了好幾條。扁豆也獲得了大豐收。要知道這些可是我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呀!經過討論。我們決定請食堂的阿姨幫助我們做成可以吃的菜,大家來品嘗一下。一盤盤扁豆和絲瓜端上了桌,我們吃起來覺得格外的香!幼兒在吃扁豆時看到了像小種子一樣的豆子,可是它們都很軟。那么,像我們種下去一樣硬硬的小種子在哪兒呢?牽牛花沒有結果實.只是開花,它會有小種子嗎?我請幼兒在采摘果實的時候特意留下了一些扁豆和兩根絲瓜,幼兒覺得很奇怪.我請他們繼續觀察。
暑假回來,幼兒發現原來那碧綠的葉子都變黃了,變蔫了,全都垂頭喪氣地掛在枯黃的秧上。華華在墻角里發現了幾個干枯的扁豆,剩下的絲瓜也都變黃了,變干了。我請幼兒摘下來打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幼兒小心翼翼地剝開扁豆干枯的外皮,驚奇地發現像種下去的小種子一樣的豆子就靜靜地躺在里面呢!孩子們高興地歡呼起來:“小種子找到了!這時霖霖蹲在地上將一根干枯的大絲瓜一頭挖了一個洞。一只手豎著向下拿,另一只手用力一下一下使勁拍打絲瓜的上端。幼兒都站在一旁好奇地看著他在干什么。只見不一會兒的功夫,從絲瓜里掉下了一粒粒黑色的小種子。可牽牛花的種子到底在哪兒呢?經過孩子們仔細地查找,發現原來就在牽牛花開敗后留下的小圓球里。只要把外面的皮剝開就會發現,一粒粒三角形的褐色小種子就在里面了。找到了小種子,孩子們高興地說:“又變成小種子了!我們又有小種子了!我們又可以種了!”
幼兒在種植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從“種子”到“種子”的全過程。幼兒在親歷中不斷地發現問題.發現各種各樣新奇的事物,而在解決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不但體驗到了探究和發現的樂趣,掌握了簡單的勞動技能,還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物種的繁多。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提出問題并且自己尋求問題答案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幼兒對種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讓幼兒了解各類蔬菜和水果及名稱。
4、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各類蔬菜和水果的種子,同時了解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類水果、蔬菜若干
2、盤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蘿卜、韭菜、香菜、蔥等蔬菜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鼓勵幼兒把自己帶來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稱相互介紹一下,讓幼兒了解各類蔬菜和水果及名稱。
(二)引導幼兒將蔬菜、水果分類,引導幼兒按照豆類、瓜果類、青菜類等進行分類。
(三)提出問題,幼兒分組進行找種子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問題:你要給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種子?它有沒有種子?種子在哪里?找到的種子是什么顏色、形狀,大小如何?找種子的過程中,提醒幼兒辣椒、蔥比較辣,注意別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同時提醒幼兒把找到的種子分別裝到盤子里。
(四)各組一起討論找種子的情況及結果:
1、有的蔬菜帶有種子,如:茭瓜、南瓜、西紅柿、茄子、黃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沒帶有種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蘿卜、韭菜、香菜、蔥等。
3、西瓜、香蕉、葡萄、蘋果、梨、橘子、棗、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種子。
4、種子的顏色:有白色的、紅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黃色的,還有帶復色斑紋的。
5、種子的形狀:豌豆的種子是圓球形的;菜豆的種子是腎形的;而扁豆的種子卻像被腳踩扁了似的;西紅柿辣椒的種子一粒粒的小、圓而且特別多;茄子、香蕉的種子黑又小不容易發現;茭瓜、南瓜的種子與西瓜種子相似,但顏色不一樣;蘋果、梨的種子非常相似等。
教師小結:有些蔬菜雖然現在找不到種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蘿卜、韭菜、香菜、蔥等,但是這些蔬菜是有種子的。當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邊老直到開花結種)的時候,這些蔬菜也就有了種子。引導幼兒觀看、認識這些蔬菜的`種子。
(五)延伸活動:
借助孩子們吃水果間點這一日常環節,來支持孩子找種子的探索活動。
讓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動中逐漸積累相關經驗。
活動反思
活動中充分讓幼兒動口動腦,既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發展了思維,各種各樣的種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但又不被注意的東西,因此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搜集各種豐富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的觀察、操作、發現、比較、討論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發現學習的動態活動過程。使幼兒帶著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探究欲望,對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及異同展開了多角度地聯想和思考,在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加深了認識。
在“分組找種子”這一環節中多數幼兒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但少數孩子分散了注意力,吃開了水果,需教師引導在玩中找,找中學,議中學,想中學結束。
《種子的傳播》教案 篇12
活動背景:
秋天來到了,自然角的種子也逐漸增多起來。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種子寶寶惹得孩子們經常駐足觀看。這么幾種平凡的種子真讓孩子們如此感興趣?在找到原因后,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各種種子的基礎上,學習按種子的各種特征分類。
2、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各種種子(扁豆、花生、黃豆、赤豆、芝麻、菜籽、菠菜籽等)
2、人手一只小盆子,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觀察種子,講出種子的名稱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種子寶寶,請你們過去看看,把你認識的種子寶寶的名字告訴好朋友聽。
1、幼兒觀賞各種種子,并小聲討論。
2、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種子寶寶?
幼1:我看到了白豆寶寶和赤豆寶寶。
幼2:我看到了蠶豆寶寶和綠豆寶寶,還有芝麻寶寶。
(評析:由于增加了許多新鮮的種子,幼兒觀察的積極性很快地被調動起來。經過幼兒間的相互介紹,使幼兒認識的種子越來越多,豐富了幼兒的知識。)
二、挑自己喜歡的種子,初步感知種子的不同特征。
1、你喜歡這些種子寶寶嗎?(喜歡)那就去選幾種你自己喜歡的種子寶寶做朋友吧。
2、幼兒拿盆子去挑選種子,要求每樣挑兩粒。
3、提問:你挑選了哪些種子寶寶做朋友?
幼1:我選了花生寶寶、蠶豆寶寶和白豆寶寶。
幼2:我選了芝麻寶寶、黑豆寶寶。
幼3:我選了花生寶寶、赤豆寶寶和黃豆寶寶。
師:那你的種子朋友長得是怎樣的?有什么用?
幼1:我的種子寶寶長得大大的,穿著紅衣服,它們可以吃。
幼2:我的種子寶寶有黑色的,黃色的,有白色的,它們有的可以吃,有的不能吃。
幼3:我的種子寶寶有的長得圓圓的,有的長得扁扁的,它們都可以吃。
幼4:我的種子寶寶長得怪怪的,都不能吃。
4、小結:原來種子寶寶有大的、有小的、有穿著各種顏色的衣服、有各種樣子,有的還可以吃呢,真有趣!
5、出示教師挑的種子,請幼兒仔細觀察。
師;顧老師也挑了喜歡的種子做朋友,來看看它們是誰?它們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
幼:它們是綠豆寶寶和蠶豆寶寶,它們都穿著綠衣服。
師:對,因為老師最喜歡綠色的種子寶寶,所以就選它們做我的.好朋友。你們最喜歡什么特征的種子寶寶呢?
6、幼兒討論。
(評析:從幼兒自己喜歡的種子寶寶中總結出種子的特征,幼兒易于接受;教師有目的的示范,為幼兒的下一次操作做好了鋪墊。)
三、幼兒按種子的一個特征挑選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按照你喜歡的特征去選種子寶寶吧。
1、幼兒自由挑選
2、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幼兒操作結果
師:你選了什么種子寶寶做朋友?
幼1:我選的是紅色種子寶寶。
幼2:我的是大種子寶寶。
幼3:我的種子寶寶都不能吃。
幼4:我的種子寶寶長得扁扁的,真有趣。
(評析:有了教師的引導示范,幼兒都能完成這次的操作要求。同時,引導幼兒講述操作結果能提高中班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話的能力,促使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四、結束
植物的種子可真多,還很有趣。下面,我們把這些有趣的種子寶寶帶到活動室,一起做“種子發芽”的小實驗吧!
活動評價:
1、本次活動取材較好,能從幼兒身邊常見的事物中汲取教育素材,選取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讓幼兒從小就感知科學就在自己身邊。
2、整個活動層次清楚,層層遞進,從易到難,逐步解決教學重點,讓幼兒在與種子寶寶交朋友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種子的傳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種子的傳播教案02-10
大班科學種子的傳播教案07-21
教案大班科學《種子的傳播》11-10
《種子的傳播》的說課稿07-09
《種子的傳播》說課稿03-22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種子的傳播》09-18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的傳播》11-10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的傳播11-12
關于植物種子的傳播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