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教案(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語文教案1
一、目標導引:
1、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優美,心理描寫細膩,語言流暢自然的特點。
3、了解本文詞語使用的準確性,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
4、認識農家小友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體會文中所表現的對勞動人民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預習:
1、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后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
2、作者介紹及題解:
3、正音:
(歸)省:xǐng 行輩:háng 憚: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攛掇:cuānduō 鳧(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蘊藻:yùnzǎo (家)眷:juàn 漂渺:piāomiǎo 糾葛:jiūgé
4、補充注釋。
(1)、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相當于“村莊”的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時間所演的戲。
(2)、神棚:供神名牌位的涼棚,演社戲時,搭在戲臺正對面,意思是請這些神看戲。
三、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一)、范讀課文(或聽磁帶錄音):
1、 畫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可適當提示: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看戲前(1—4段)——看戲中(5—30段)——看戲后(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橋“樂”事:
1、“我”是在什么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討論明確:清明掃墓完畢之后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么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點?
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游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為“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民風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
討論明確:“我們”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釣鉤,“伏在河沿上去釣蝦”,“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照例”,表明釣得的蝦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我們”還常一同去放牛。黃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詩經,“全都嘲笑起來了”。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我”怕牛,還因此而被嘲笑,卻還跟著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遠遠地跟著,站著”,是多么愿意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這放牛被嘲當中,更表現出彼此的親密。“我”跟著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種很濃的樂趣。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么樣的作用?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于這里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系。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五、導撥提煉:
總結存儲: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那是因為:
(1)“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2)這里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并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六、檢測反饋:
(1)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體味中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預習第二部分,初步體會夏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
初中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1、研讀重點語句,感悟人物形象,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師精講點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人生。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主要圍繞著賞析人物形象展開,通過研讀重點語句,感悟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根據人物描寫的方法展開討論,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教師幫助歸納、總結。教學中主要抓住關鍵詞、句的分析,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討論、探究,在文中找到具體的細節描寫,歸結父親的性格特征。學生具體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進而學會運用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來表現人物性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熟悉了《臺階》這篇課文的情節,知道了作者通過一個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父親現實的生活畫卷,今天我們就精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體會作者是如何塑造父親這一形象的。
二、學習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重點關注人物描寫時能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詞)
(一)、教師分析人物描寫
人物的細節描寫,就是對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外貌和心理進行細致的刻畫,從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對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寫:對容貌、姿態、服飾的描寫稱之為外貌描寫或肖像描寫。
2、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3、語言描寫: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4、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征的一種描寫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關鍵,由表及里,綜合評價。
(二)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最能表現父親性格的神態、動作、及語言的細節描寫,并概括父親的性格特征。
1、教師示范
如:“許多紙屑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這一段運用了動作和神態的描寫,寫出了父親在眾人仰慕時的不自在,表現他謙卑的性格特征。
2、讓學生在文中尋找,用圈點批注法分析語段。
以“運用了XXXXXXXXX的方法,寫出了父親的XXXXXXXXX(內容),表現出父親是一個X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人”,為句式回答。
3、學生細讀、思考、討論、交流。
三、學習通過情節的安排補充人物性格
1、課文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
2、教師分析
如:立下造屋目標,并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3、學生細讀、思考、討論、交流
建成新屋后的喜悅、局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四、教師歸納
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交流,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勤勞、頑強、淳樸、善良、謙卑、倔強的人
五、嘗試寫作
這節課我們領會了細節描寫的神韻,文章正是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完成了對父親性格的刻畫。文章少了細節,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讓我們也來嘗試一段描寫。
大家看,小說有這樣一段情節:“我只好讓在一邊,看父親把水挑進廚房里去。廚房里又傳出一聲扁擔沉重的叫聲,我和母親都驚了驚,但我們都盡力保持平靜。”作者寫到這里,沒有將我和母親展開描寫,留下了一段空白。
請大家發揮想象,給小說補充一段情節,對母親看到父親閃腰時的心理、動作或神態進行深入、細致的描寫。50字左右。
(學生寫,教師巡視)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寫篇周記,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
板書設計
《臺階》
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
情節的安排補充人物性格
父親是一個勤勞、頑強、淳樸、善良、謙卑、倔強的人
初中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抓住關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語句賞析,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
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靈,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馬》,用親切的感情、形象的語言、人格化的描寫,給這些“朋友”畫像,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大聲朗讀這篇優美的散文化的科學小品,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了人性光彩的馬兒吧。
二、有情朗讀,整體感知:
1、有情朗讀:
①教室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
②全體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
①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嗎?
(家馬:“馴良”、野馬:“自由奔放”)
③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么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操縱,還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們“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為人類做各種服務。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
(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馬原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美質: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群居行動,團結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為己爭斗。
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美”,有高貴姿態。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討論明確: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
(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
(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
服從成為馬的天性。
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④“給馬戴黃金鏈條”等是不是對馬的“侮辱”?
討論明確:是“侮辱”,因為這些做法使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哀。
2、賞讀品味:
請同學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并加以賞讀品味,特別要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描寫的語句。
表現馴良的詞句:迎合別人、舍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為人服務……
表現自由奔放的詞句:奔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游蕩、蹦跳……
(可從內容、語言、寫法等方面與同學一起分享你的賞讀感受。)
四、揣摩體會,對比描寫:
1、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襯托野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來看,是以其他動物來襯托馬的美貌。)
2、文章在寫馬的美貌時,與其他動物作了對比,你認為其他動物真的很丑嗎?說說你的看法。
(運用對比描寫,更能突出馬的`美貌。但作者把馬與其他動物作比較時,態度是不很客觀的,因為動物的外形是它們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自行演變的結果,無所謂優劣美丑。)
3、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描繪自己喜歡的動物,并在班級交流。
五、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①你認為人工與天然究竟哪種更美?(可不局限于有關馬的探討。)
②在你看來,家馬的馴良是天性的嗎?請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你是如何看待“馴良”的。
③在你看來,我們該不該馴化動物呢?
④我們身邊出現的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馬,你愿意做哪一種馬呢?你會怎樣想呢?
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曉聲《如果我為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見,可從不同的角度評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六、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文,也是一篇禮贊自由的優美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被奴役之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段),并寫好自己的感受。
②課外閱讀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寫動物的文章并作讀書摘記。
③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描述一個自己養過或見過的小動物,不少于300字。
初中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品味作者平淡簡捷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人物的方法。
3、學習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并以平等和人道主義的精神關注他們的疾苦。
教學重點:
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以平等和人道主義的精神關注他們的疾苦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導入,話題:在生活中,你關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師:明星是因為有著耀眼的光環我們關注他們;偉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們關注他們;因為血濃于水我們關注家人……而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得最多的卻是那些沒有親情關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們雖然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卻有著金子般的心。
(意在營造親切平和的教學氣氛,發現生活中的問題。)
二、設問導讀。
(一)、畫說老王: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們介紹一個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請看畫像。他叫老王,(板題)從畫像上看,你覺得這是 一個什么樣的人?有何依據?
生:從他滿臉的皺紋看,他是一個歷盡滄桑的 老人。
生:從他破舊的衣著看,他是一個貧窮的老人。
生:從他的表情看,他是一個善良的老 人。
……
(意在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對他人關注的習慣。)
(二)、問詢老王:
師:這樣一個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關心他什么?把你的關切向他表達出來。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樣?
老王,你為人怎樣?為什么作家會如此關注你?
……
(意在喚起學生對他人的關心和同情,為后面學生閱讀課文蓄勢,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讀書。)
(三)、走近老王:
1、師:老王是一個普通人,寫老王的作家 可不是一個普通人。簡介楊絳。楊絳——錢鐘書——《圍城》。
2、師:面對陌生的老王,你們有那么多的揣測,和那么多的關切,現在你們循著楊絳的筆墨,去走近老王,解開心中的謎團。
3、生:讀課文。
三、點撥導思
(一)、評說老王:
師:剛才看了老王,現在又讀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老王?你對他的關切作者告訴你沒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老王是一個______的人,表現在_______。”的形式表達出來。
生:老王是一個社會地位卑微的人。表現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敗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一個善良老實的人。表現在送冰時,愿意給我們家帶送,車費減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
生: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表現在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
……
(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完成對文章內容的個性化理解。)
(二)、品味老王:
師: 文章中最 能打動你的是哪個片斷?在 這個片斷中打動你的又是哪些細節?
生:最讓我感動的是:老王臨死還要送雞蛋香油還人情這一情節。
師:有此同感的同學請舉手。既然大家都認為這一段感動人,那么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一片斷。
1、精讀。
師: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讀、小聲讀、放聲讀。可圈點,可旁批。
生:讀課文。
2、小組交流體會。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獨到體會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生:我覺得,課文中說老王“鑲嵌”在 門框里,“鑲嵌”一詞用得好。寫出了老王消瘦與不靈活,
生:“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中“攥 ”字也用得好。寫出了老王拿錢時激動的心情。
……
②教師相機引導:
課文中老王的話 語不多,卻十分有表現力。你能就這些只言片語推測一下老王當時的心理和表情嗎?
老五勸說“我”收下香油和雞蛋的情節作者沒有描述,請你設想一下,老王當時是怎么說服“我”收下的?
(意在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創新能力。)
3、質疑,合作探究。
師:就這一情節,你有沒有疑問?提出來請大家幫你。
生:文章中,當“我”要給老王錢,他不要,可后來還是收了錢。為什么?
“我”拿錢給老王是為了幫助他,而作者為什么說“我卻拿錢侮辱他”?
(以生――生、生――師合作的形式相 互質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分角色朗讀。
教學(后記)后思:
初中語文教案5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說古道今,運用神話故事、傳說和數據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了解死海的特點及其原因,認識準確數據的說明作用。
教學設想
一、采用“導讀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明白事物的發展變化。
二、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出示小黑板):
1解釋詞語:〔安然無恙〕恙,讀yàng,平安無事的樣子,沒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災禍。〔怙惡不悛〕怙(hù),依靠,憑借;悛(quān),不讀(jùn),改過,悔改;一貫作惡,不肯悔改。〔執迷不悟〕執,堅持;迷,迷惑;堅持錯誤而不覺悟。〔諭告〕告訴,使人知道。
2下列解釋是“死”的義項。請在下列句子中選擇與之相應的義項,填在后面的括號里。
A失生去命B不顧性命、堅決C不活動、不靈活D不通的E指“干涸”F固板G沒有生物
①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A、E)
②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
③……真是“死海不死。(G、A)
④……受神楸S櫻屢淹不死?A)
二、導入新課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紹地理知識的說明文。它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說古道今,舉實例,引傳說,列數據,通俗地向讀者介紹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過程。“死海不死”這個標題看似矛盾,其實正抓住了死海的奇異特征,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寫得有條不紊,饒有趣味。
三、分析課文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然后寫出這篇文章的結構提綱和大意(抽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訂正)。
第一部分(1—4段),說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說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種礦物質,長期儲存沉積,因而形成“死海”。
第三部分(7—8段),介紹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結合課文第一部分,說說文章是怎樣從形象的描繪到科學的分析,進而揭示事物特征的。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在第一部分里,文章先介紹死海的地理位置;接著從水中與岸邊不存在生命活動推測它“得名的原因”;繼而從另一個角度,通過舉例和援引傳說,把死海浮力之大說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后,綜合“死海”與“死海不死”的特征,作為科學的說明,從而揭示了死海區別于其他海的最顯著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所以不適于生物的生存;因為海水的比重大于人體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游弋。這種從形象描繪到科學分析,進而揭示事物特征的方法是說明文常用的方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鑒。
3、提問:死海是怎樣形成的呢?文章又是怎樣來說明死海的成因?
討論明確: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礦物質,水分不斷蒸發,礦物質沉淀下來,經年累月而成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類對大自然奇跡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最后依靠科學才揭開了大自然的秘密。文章先引用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對死海成因的探索。接著從正面對死海的成因進行科學的解說。從神話的說明到科學的說明,反映出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過程,讀起來也引人入勝。
4、提問:引用神話傳說,在說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總結:在知識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話傳說,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離開了這點,旁征博引,為追求增加文采而隨意堆砌材料,濫引趣聞,是不足取的。本文兩段傳說、神話對說明死海的特征起著不同作用。引羅馬統帥狄杜處死俘虜而未得逞的傳說,對說明“死海不死”是一個很生動的例證。雖說是傳說,卻有史實作基礎,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會下沉,哪怕是戴上腳鐐手銬的人(傳說中的俘虜是戴鐐銬的)。這種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說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讀者的閱讀興味。同時,也從時間上說明死海存在悠久。
5、提問:課文中為什么要引用大量數據?
歸納:知識小品的寫作目的,是為了傳播科學知識。它雖然可以旁征博引,說古道今,但是,歸根到底還是要讓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如第4自然段,說明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為咸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文章引用了科學數據。用具體數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鹽分(鈉鹽、鈣鹽、鉀鹽)之多,再用一個比例數字指名各種鹽類在海水中的比重,這樣“咸度很高”就得到了確切的說明。最后,再用其比重與人體的比重作比較,從而得出人在水中不會下沉的結論。這幾個數字對于說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說明效果。讀到這里,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繪的死海水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寸草不生人不會被淹死等奇異現象的科學道理。
死海不死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一、了解有關海洋知識,培養學生愛科學的情趣。
二、理解列數據的說明方法的作用。
教學設想
一、從分析課文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思路,把握全文內容。
二、講清列數據的說明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導入課文,可從講故事入手,也可做實驗比較,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撲朔迷離、千奇百怪的自然現象,有的謎底至今未曾解開:如安哥拉有條長達六公里的“香河”,香味飄傳百里開外。隨著人們的認識不斷發展,有的奧秘已經揭開,像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的“死海”。(加黑字板書,下同)現在,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思想,看看這“海”為什么冠之以“死”字,既是“死“海,標題又為什么稱為“不死”的呢?
導入課文也可以實驗開始,一杯白水,一杯濃鹽水,分別放入雞蛋進行比較。
二、范讀課文。
一)借助工具書給加黑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1游弋2安然無恙3氯化鈉4告誡5干涸6執迷不悟
(1)yì,(兵船)巡邏。文中指游來游去。(2)yàng,無恙,沒有災禍、疾病之類優愁的事。形容很平安,沒有受到什么損害。(3)nà,食鹽的化學名稱。(4)jiè警告、規勸的意思。(5)hé,水干,枯竭。(6)wù,執,固執;迷,迷惑,對事物分辨不清。形容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二)運用下列詞語各造一個句子。
1安然無恙2告誡3大驚失色4猜測
三)劃分課文段落層次,概括大意。
四)數字,一般分為確數和約數兩種。認真閱讀課文,劃出表確數和約數的語句,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討論作者思路。
劃分課文段落層次,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怎樣劃分,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即成。本文共8小節,有幾種劃分層次的方法,請同學們各抒已見。
第一段:1節,寫死海得名的由來。
第二段:2 ̄4節,說明死海不死的緣由。
第三段:5 ̄6節,寫死海的成因。
第四段:7 ̄8節,寫死海的現狀和未來的情景。
六、新課
1、提問:關于死海的知識,大家在地理上已接觸過,請大家回憶一下,舉手回答。
2、指名朗讀課文1—3自然段。
提問:作者說是死海,又稱之為“不死“,是不是自相矛盾?是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來證明“死海不死”呢?
小結:死海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生物存在,因此稱之為“死海“。但人浮于水面,不會淹死,因此說“死海不死“。作者運用舉例說明的方法,敘說了歷史傳說,證實了第二節論斷的正確。
3、齊讀第4自然段。
提問:1公斤棉花和1公斤鐵,誰重?
補充:從數量上看是一至的,但質量上就不相同了。這里有個比重問題。比重是物理學名詞,是物體的重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顯然鐵的比重比棉花要大。課文第4節談到“死海”海水的比重大于人體的比重,人一到海里就漂起來,就不足為怪了。據有關資料介紹,死海的海水比一般大海水咸7倍,氯化鈉儲量夠40億人吃兩千年。有不少人家用濃鹽水腌咸鴨蛋,鴨蛋為什么不下沉?就是鹽水的比重大于一般的白水比重的緣故。
4、要求學生自讀5、6自然段,簡要說出死海的成因。
七、指名講述課文插圖內容。
學習第四部分;講析說明方法;布置作業。
1、提問:人們是怎樣開發死海海水資源的?為什么說“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
概括:人們在“死海”邊修建工廠、游樂場所,利用海水治病。資源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利用。(追問:除了課本上談到的作用外,“死海”海水還可以進一步開發、利用,有哪些作用?此問題意在開拓學生的思維,教師可隨機點評。)說“真的要死了”,指的是海水的逐漸消失,干涸。
2、集體朗讀7—8自然段。
四、講析說明方法。
1、提問: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哪幾種?
主要有兩種:舉事例、列數字。
2、提問:假如把舉例的兩個神話、傳說刪掉行不行?為什么?
小結:如去掉兩段事例,讀者也可從中了解到有關“死海“的知識,但可讀性就減弱了。寫文章總是要給人看的,特別是說明文,僅注意科學性是不夠的,還應該注意文章的生動性、趣味性。
3、運用列數字說明是本文的一個特點,請大家劃出有關表確數和約數的句子,思考數字說明的好處。指名學生朗讀、回答問題。
小結:說明海水的浮力用的是確數,這是經科學測算而定的;死海的地理位置、面積也是確數。運用約數的:“最深的地方大約有四百米”,“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運用數字說明的好處,可使被說明的事物具體可信,去掉有關數字。或都運用約數,就會使文章的可讀性、可信性大大下降。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六、布置作業:
1完成文后揣摩、運用五,理解“死”的不同含義。
2給課文插圖寫一段說明文字,不少于200個字。
死海,原來在希伯來語中被稱為“鹽海”,湖面海拔為—400米,是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南北長約82公里,東西最寬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積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鹽量極高,表層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層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鹽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為1172—1227,而人體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們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樣仰臥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不會淹死。
初中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
A、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B、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C、體會山市的形成(是以什么為順序的?)及神奇壯麗的幻境(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D、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
重點:反復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難點: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國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嗎?
(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 。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采青蓮)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指導朗讀:
1、小聲自讀,劃出讀不準的字,同桌交流解決。2、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奐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亙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縹piao 緲miao 逾yu 倏shu
3、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是以什么為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4、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5、請學生以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6、再次朗讀課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可我們現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么?(課后查閱資料:參考高中物理第二冊191頁)
六、布置作業
1、課后朗讀課文
2、課后課后查閱資料
初中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閱讀文學作品對人的成長的意義,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
2、朗讀感受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文章蘊含的豐富的情感。
課前準備:
1、學生搜索有關作者的資料。
2、自學字詞,按照一般預習要求閱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推測寫作意圖,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運用的成語與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播放配套光盤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電影片段。自由談論對《三國演義》的感受,教師引述課文相關片段進行小結。
(播放有問題可用realplay)
二、自學成果檢查交流
1、介紹作者:
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搜索的作者資料,教師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統就用幻燈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檢查字詞
教師根據《附錄三》的字詞,適當補充制作POWERPOINT。學生在自備本上完成練習。教師投影出示答案,學生互批。
初中語文教案8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四,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五,教學過程:
A、三分鐘演講
B、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C、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D、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E、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的詞語。
(5)調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F、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G、指導背誦
H、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么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初中語文教案9
一、提出中心意思:美德最美。
二、具體論述美德最美。
1、以兩種人為例,論述人生“內在美”的重要。
2、通過顏色之美、形體之美和行為之美的比較,論述“最高的美”是行為之美,即美德之美。
3、通過某些老人和年輕人的對比,進一步強調美德最美。
三、勉勵人們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讓美放射出真正光輝。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十七世紀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論美》。一說到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這樣兩件事。
1、1946年,二戰剛剛結束,德國歷經戰火的城市,到處頹垣殘壁,一片慘象。一天,有兩個美國人訪問了一戶住在地下室的德國居民,然后,這兩個人有一番發人深思的談話:“你看他們能夠重建家園嗎?”“一定能!”“你為什么回答得這樣肯定?”“你沒看到他們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著什么嗎?”“一瓶花。”“對,任何一個民族,處在這樣一個困苦的境地,還沒有忘記美,那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2、《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有一段冷子興的敘述:“那周歲時,政老爺試他將來的志向,便將世上所有的東西擺了無數叫他抓,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釵環抓來玩弄,那政老爺便不喜歡,說將來不過酒色之徒。”這是賈寶玉抓周的一個鏡頭,賈政的評價完全是唯心的,倘從唯物的角度出發,一個周歲嬰兒,抓取脂粉釵環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脂粉釵環色彩最美,不僅賈寶玉,李寶玉、張寶玉也照樣如此。
可見,不管身處絕境的民族,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都愛美,但是怎樣認識美呢?我們今天要學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論美》。
二、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析疑,解疑。
1、師:美的分類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等。美無處不在,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培根這篇文章僅533字,主要談了哪一方面的美呢?——人的美(板書)
明明談的是“人的美”,為何起“論美”這么大的題目呢?
提示: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要忘了出處,這本書的書名就是《培根論人生》。作者作了說明:“系關于人性及人生問題之研討”,體現了文藝復興后歐洲人的價值觀,在這樣的總標題下,“論美”也必然只涉及“人”的領域。(注意不是談自然美,藝術美。)
2、這篇文章的語言簡潔、含義深刻,含金量很高,同學們在預習中一定有不少問題要提出來討論,現在請一個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一下有哪些問題要提出來。
估計要展開討論的問題,有難度的、有共性的有:
(1)第二段寫“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主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給彼。”后面又列舉一連串二者兼備的人,是否自相矛盾?
——其實不矛盾,因為培根用詞時極有分寸:“并不都有……許多……此話也不全對……”說明絕大多數人是美貌和才能不能兩全的,但大千世界,情況是多種的,不排除有兩全之人。思維多么周密,言辭嚴謹,貌似自相矛盾,實則無懈可擊,不愧是個哲學家,在議論文中有時候留有余地反而無懈可擊!
(2)“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為什么?
——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所以在三者中最高。這三個層次都屬于外形美,但層次有別,不在同一個審美層次上,故作者“仔細考究起來”,看法很有新意。
(3)“最高的美是畫家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于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奇妙在何處?
——“最高的美”應指內在美,比如德行,畫家怎么畫得出來呢?“奇妙”在于會起變化。在內在美的照射下,一個人假如原來外貌較丑,人們也會對他改變印象,覺得他美。如:“簡·愛”、“卡西莫多”,這種審美心理的變化簡直如同化學反應一般,怎么不奇妙呢?體育運動員不少從形體到顏色都不美,但當他站在領獎臺上,聽著國歌,看著國旗的激動神情,就覺得美。
(4)“美是不能制定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
——這句話的精髓是美是相對的,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的人對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沒有統一的美的標準。“情人眼里出西施。”
例△中國唐朝以胖為美,體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機遇不佳,而楊貴妃機遇太好。
△伏爾泰:幾內亞人認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膚,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德行的美也不是絕對的,各個國家國情不同,各階段情況不同,如在日本是正派的事到了羅馬就不正派。
(5)“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可愛”一詞是否恰當?
——人到老年,因飽經世事而樂觀、豁達、開朗,笑對生活的一切,外貌是無美可言了,但性格和精神世界令人可敬可愛。
例:有的老人性格可愛得像個老頑童,對下一代呵護有加,舍生忘死,無私奉獻精神使他變得可愛。
教師:17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說過:女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女人如此,男人、老人亦如此。
(6)文章的開頭結尾似乎自相矛盾,開頭:美德只要樸素外表的襯托就行,只要有美德,打扮并不華貴也行。結尾:“只有把美的外貌與德行結合,才能……真正光輝。”究竟要不要外貌美?
——不矛盾。全文始終強調內在美的重要性,外貌不美的,機遇不好,要加強修養,讓寶石發光,對“世上的許多美人”呢?不要倚仗年輕美貌,“只有二者結合才是最佳選擇”。聯系作者生平,從小出入宮廷,看慣了上流社會的貴族貴婦人們是怎樣注重外形美的,所以結尾的號召是有針對性的。
——至此文章的疑難問題得到解決,文章的主旨也應該清晰了:內在美勝于外形美,二者結合,美才放射真正光輝。
三、請同學們選取文中最精彩的句子做一張“美的格言卡”,你準備選哪句?
(估計選比喻句多,師:文章論美,語言本身也美,仔細推敲起來,恐怕就美在大量比喻,具體形象喚起我們的想象。沒有這些比喻,文章會像干癟的水果,盡管還有些營養,但引不起人們的食欲。)
四、同學們,培根的《論美》寫于400多年前的英國。
此刻,當我們用一個當代中國青年的眼光來重新審視培根的觀點,你認為它過時了嗎?這篇文章無論在遣詞造句還是思想觀點方面還有沒有值得修正、補充和發展的呢?
估計會有的反應:
1、沒有過時,內在美勝于外在美永遠不會過時。即使開放如美國,克林頓當總統時發現有緋聞還是差點下臺的。
2、外在美與內在美可并重,因為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講究點包裝打扮,更何況現代科技手段為人的外形美創造了種種可能性。(整容術)
——但是任何科技手段都無法使我們的內在美得到任何一點彌補,因此培根此文的現實意義永遠不會過時,將伴隨人類社會始終。
——那么有沒有提升內在美的美容術呢?——讀書,培養優雅作風、德行
3、“美是不能制定(絕對)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常)是公式。”
——這樣更嚴密,原文太絕對。
如:公認的規范還是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第一次政協會上討論,絕大部分小組不約而同地選定了現在的五星紅旗。
和諧是美,黃金分割是美,《蒙娜麗莎》是美,都是公認的。
4、內在美或不美真的會直接影響到這個人的外在美不美?
——如:一個人心胸狹窄,仇恨焦慮,悶悶不樂會影響皮膚,生出皺紋,加快衰老。相反,一個開朗豁達的人,拿得起放得下就青春常在。廣告不是說:“女人的容顏,是由內而外的保養”么?所以面對半瓶酒,我們應該怎么說?——還有半瓶酒。
3、仿照例句,以“美”為話題,另造二個句子。
愛,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是饑餓時的一塊面包。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如:美,是藍天上的一朵白云。美,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4、結合“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這句拉丁諺語,談談對中央電視臺“夕陽紅”節目中“最美不過夕陽紅”含義的理解。
【明確】這里的秋天與夕陽紅都象征老年。夕陽瑰麗多姿,溫馨從容,老人盡管歲至暮年,但是,因為作風優雅,生活充實,其風采依然屬人世間至善至美者。
初中語文教案10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能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
2、理解并說出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進而領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并學習本文富有情味的語言。
2、難點: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以及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正確、清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下列詞語,并注意加點字的音、形。
窺見(kui1):暗中看出來或覺察到。
諧音(xie2):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聲(han1):打呼嚕的聲音。
唏噓(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澀(se4):又干又澀。指水分很少,不滑潤。
揉碎(rou2):用手來回擦或援而使物體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內心很歡喜。
面面相覷(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磨磨贈蹲(ceng4ceng4):緩慢地向前行進,比喻做事動作遲緩。守株待兔:傳說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農具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在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你覺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嗎?請二位同學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情況、(自由舉手,教師選擇)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簡介: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廈門市人。1969年到閩西山區插隊,后當工人。1981年調福建文聯工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其中《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詩集優秀獎,奠定了她以“朦朧詩”的身份入主詩壇的地位。她的詩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有美麗雋永的意象。近年來,她的散文也頗受人們關注,今天我們要學的《我兒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課文
1、朗讀:全文共有18個自然段,我們請9位同學,每人各朗讀兩段,注意按平時要求的方法去讀。讓我們再次熟悉一下課文內容,同時請全班同學為他們正音正字,并說說他們朗讀的優缺點。
評及正音:先請幾位評價,再抽查幾個注音、
2、思考: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思考后提問,(對能說出一二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歸納:這篇課文的內容很多,材料比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樣集中寫一件事,而是隨著“我”的思緒,從過去寫到現在,從未出生寫到五歲,把其間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義的事或詳或略地寫出來。從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實、美好、有趣的形象。我們大體上可以對本文的內容作以下的歸納: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從小成長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間的和膝關系。
第四部分(14—18):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3、思考: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寫出中心思想。
思考討論提問并歸納:本文從兒子的視角寫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瑣事,表現了這個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生動、健康的情趣。
4、討論:作者以兒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此文,這樣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后討論,教師給予點撥和提示:
參考:起碼有三點好處。第一,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現得特別單純、美好,使作品充滿純潔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來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語言洋溢著童稚、童趣,讓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為敘述者組織材料,結構的自由度更大。因為讀者不會苛求一個孩子的思維要如何地嚴謹、完美,只要大體合順敘就可以了
由此可見,以孩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是有許多好處的,許多成熟的作家都嘗試過用兒童為第一人稱未構思和寫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視角和風格。我們都是健康純潔的少年兒童,我們寫作文更應該忠實于自己的心靈,寫自己認識的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堅決摒棄假話、套話。只要我們用自己一顆健康、活潑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們就一定能寫出一篇篇活潑、生動,充滿童真童趣的好作文來的。
5、提問:感受理解體會這篇課文優美些語學生先找,并說明理由,教師適時給予肯定:
參考:語文學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學習語言。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語句。
(1)“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句中“哪怕養出個蟑螂來……”實屬有趣而可愛的夸張,表現
姨姨“氣急”的情狀,透露她對“我”媽媽的極端同情和對“我”爸爸的不滿和揶揄。句子充滿生活情趣。
(2)“…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
句中“一票否決”是個極富時代特色的政治術語,用在家庭生活中,顯得十分幽默,也表現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發布新聞……”
明明只說一件小事,卻用“發布新聞”這樣鄭重其事的詞語,名、實之間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時也表現奶奶為兒孫的聰明、成就而有點沾沾自喜(當然,奶奶表現出的是人之常情,我們不能苛責于她)。
四、小結
舒婷是個詩人,她的詩美麗雋永,熱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詩一樣地熱情浪漫和美麗雋永,讓人讀了心生美麗,心生熱愛。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如詩人舒婷那樣熱愛生活,領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種種情趣,對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初中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談話法,討論法
三、知識與技能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匯。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人間至情。
2.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父親》,營造氣氛,感悟父親的艱辛。"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險峰萬里它最偉岸,爸爸,親愛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這些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的寫照,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2.解題及作者簡介
1、解題:《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本文寫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于這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2、作者簡介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真情、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
3.朗讀訓練
1、看散文《背影》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喪狼藉簌簌妥貼躊躇迂蹣跚箸拭瑣屑晶瑩
3、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6段齊讀
4.賞析課文
1、文中四次出現“背影”,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①第一段:"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舊事,思念父親。
惦記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
親子之愛,情真意切。(為了兒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買著老邁的步子去兒子買橘子)
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著了……我的眼淚又來了"。
離情別緒,摧人淚下。("黯然銷魂者,惟別離也",可以舉兩個古人的例子:古人荊克刺王前,燕子丹給他送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這是送英雄的別離;再有"桃花潭水深千盡,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摯之這間的別離。而我們這些課文則是親人之別離,更是感人)
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別后懷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再現背影(別后懷念)
2、四次出現“背影”,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
重點賞讀第六段。圈點勾畫出對父親進行描寫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摯感情。
注意父親穿著、動作、語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讓學生品讀,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
a、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b、走路的姿勢蹣跚年齡大,腿腳不便
c、爬月臺時的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艱難
3、文中共寫了幾次流淚?分析其感情!
①課文第二段,"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這是"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②第六段,"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
這是"感動之淚",望父買橘。
③第六段,"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這是"不舍之淚",父子即將離別。
④第七段,"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
讀到父親的來信,觸目傷懷,又想起了往昔父親的背影,這是"傷心之淚"。
教學活動5
總結主旨及布置作業
1、總結主旨
2、布置作業
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親任性過,誤解過.請以“爸爸,我想對您說…”為開頭給你的父親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愛。
初中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的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2.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3.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德育目標
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方法
1.復述法。本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敘述者,圍繞臺階命題立意,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節的發展變化中完成的。通過認真閱讀,復述故事情節,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意蘊。
2.研討探究法。引導學生抓住全文的關鍵性語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體把握課文。質疑研討,理解父親形象的深層意蘊,感悟文章的主旨。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講義資料、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抓關鍵性語句,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父親形象,領悟主旨。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1.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1)注音
凹凼(dàng) 揩(kāi) 黏(nián) 尷尬(gān gà)
硌(gè) 煩躁(zào)
(2)釋義
揩:擦、抹。 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躁:煩悶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廣眾:人很多的公共場合。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學生依據閱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于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體會。
教師啟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說以農民的兒子為故事敘述者,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臺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著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臺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說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臺階砌好后放鞭時,父親喜悅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后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為什么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為什么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筆墨
(4)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為什么不作心理描寫
(5)為什么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6)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么理解
(7)從父親苦干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啟示你是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教師點撥、明確:
(1)因為臺階是地位的標志。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臺階低,意味著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的時候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4)這篇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他向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5)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尷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6)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7)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砌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師引導分析父親形象的意蘊。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筑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說著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范圍里,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么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的。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質中拼命硬干、堅韌不拔的精神。
(2)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于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凄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父親造的新屋,規格并不很高,不過是屋基高些,臺階從三級增至九級。但是他為此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年輕時,三百來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沒覺得花了太大的氣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業的艱難困苦,根源在于農村經濟極端落后。小說深沉地響著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
6.變換人稱練習。
請學生速讀全文,試用第三人稱說說小說的故事梗概。
教師示例:
××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他眼看人家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干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于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屋造好了,人卻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說話延伸
請學生從家居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展引發的人們思想觀念(如按揭買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獨特的體察和感悟。
四、課堂小結
從凄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愿望、追求,在兒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著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撐托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獲和喜悅,感謝父親!
五、課堂練習
閱讀《討債》,回答文后問題。(分發打印好的資料)
①那是一個除卻精神,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十二塊四毛錢,全在這兒了。昏暗的燈光下,媽攤開自己的掌心,怎么數還差十塊。 明天我們就要開學,姐妹仨的學費便成為父母的負擔, 大姐那筆不少的開支和她班主任對欠款學生鄙夷的面孔更令全家焦慮萬千。
②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頭緊鎖,欲言又止,這微妙的舉止難逃媽犀利的目光,她緊緊地逼視著爸:有辦法嗎
③爸終于下了很大的決心:你還記得年前借給陳家的十塊錢嗎說好過完年就還,可是直到現在
④媽呆楞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說:我帶小三子去要!
⑤陳家滿目窘迫、凄涼。惟一值錢的恐怕就是那張搖搖欲墜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窩深陷的女人頭上扎根花布病懨懨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們,女人眼里掠過一陣恐懼,男人縮了縮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囁嚅著:那十塊錢早就該還了,可他媽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幾口人吃飯,還要看病,實在還不出來,緩一緩行嗎
⑥媽深深地埋下了頭,猶豫片刻,還是艱難地吐出:我們如果有辦法,也不要了,可三個娃明天要交學費,再窮不能窮孩子呀!
⑦女人眼里浮著招人憐憫的微光,溢滿了憂傷和無助。他們太窮了,媽也真夠狠心的,簡直是釜底抽薪,我對媽產生了一絲怨恨,甚至寒心:媽別要了
⑧不知什么時候男人不在了。當男人裹著一陣寒風進屋的時候,手里攥著不知如何弄來的十塊錢。母親和我坐了一陣冷板凳,終于捏著錢訕訕地走了。媽一路無言,臨近家門時,她沉甸甸地嘆了口氣。
⑨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點掛念那家人,并深懷內疚,不知他們過得怎樣了。
⑩一年后的一個傍晚,陳家男人突然親自上門,并帶來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男人剛坐下就從懷里掏出十塊錢,媽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說好送你們嗎,不用還。不,欠錢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況且孩他媽病已經好了,家里境況已大大改善了。
媽雙手顫抖著,無語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臉上寫滿了疑問。
后來,媽輕輕地說出了我永生難忘的一段話:我一個家庭婦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們交了學費后再想法子掙錢,把十塊錢給他們送去。看他們那般困難,真不忍心,否則我會一輩子也不心安的。
那一瞬間,我不禁泫然淚下。
我終于讀懂了一顆熠熠生輝、美麗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間,我心中充滿了對母親的敬畏,她為我拉開了認識善良的帷幕,使我終生感念人性的美麗,并埋下一顆仁愛的種子。
1.根據上下文,依次填入第①段中空缺處最恰當的一組關聯詞語是
A.可是 尤其 B.可是 而且
C.因為 尤其 D.因為 而且
2.文中主要寫討債,可第①段卻是寫那個年代,寫我的家境。這跟寫討債有什么關系試簡要分析。
3.第 段共兩句話。第一句中媽雙手顫抖著,無語凝噎,這是為什么第二句中臉上寫滿的疑問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4.簡要解釋第⑧段中坐了一陣冷板凳和第 段中她為我拉開了認識善良的帷幕的含義
5.文中母親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這些特點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6.文章主要寫的是母親,那么,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1.A
2.第一段寫的是討債的背景。假如不是那個年代,不是我那樣的家境,討債的故事就不會發生,也就表現不出母親善良、仁愛的美麗人生。(意思對即可)
3.第一問,為當初對陳家的誤解而懊悔,為當初討債的舉動而自責。第二問,當初那錢已經討回來了,為什么陳家又來還錢
4.①不是受到了熱情接待,而是受了冷落。
②我從她身上開始認識什么是善良。
5.善良、仁愛。通過行為描寫:把錢要回來,然后又想法掙錢送給人家;通過語言描寫:不是說好送你們嗎,不用還;通過心理、神態描寫等。
6.我是母親行為的見證人,我的感悟使母親的優秀品質得到升華。
六、布置作業
閱讀《默讀父親》,完成題目。
我是父親最小的兒子。爹疼滿崽這句話便成了父親愛的天平向我傾斜時搪塞哥哥姐姐們的托詞了。在我10歲那年頭上吧,我生病躺在了縣城的病床上,我突發奇想地讓父親給我買冰棍吃。父親拗不過我,便只好去了。那時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極少,大街上已找不見賣冰棍的人。整個縣城只有一家冰廠還賣冰棍,冰廠離醫院足足有一華里地,父親找不到單車,便步行著去。一時半晌,父親氣喘吁吁滿頭大汗跑回來,一進屋,便忙不迭解開衣襟,從懷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給我,嘴里卻喃喃地說道:怎么會化了呢見人家賣冰棍的都用棉被裹著的呢!
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學生作文競賽一等獎,這在小鎮上可是開天辟地頭一遭的事兒。學校為此專門召開頒獎會,還特地通知父母屆時一起榮光榮光;等到參加頒獎會的那天,父親一大早便張羅開了,還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裝給穿上。可當父親已跨出家門臨上路時,任性而虛榮的我卻天大地掃了父親的興:爸,有媽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別去了。父親充滿喜悅的臉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歡歡喜喜跟著大人去看電影卻被攔在了門外一般張皇而又絕望。迎著爸媽投放給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陣不說話,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門。父親猶疑思忖了半刻,用極盡坦然卻終究掩飾不住的有些顫抖的聲音說:爸這就不去了。父親已經破譯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訥、敦厚且瘦黑而顯蒼老的父親丟我的人啊!看看父親頹然地回到屋里,我這才放心地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去了學校。可是,頒獎大會完畢后,卻有一個同學告訴我:你和你媽風風光光地坐在講臺上接受校領導授獎和全校師生欽羨的眼光時,你爸卻躲在學校操場一隅的一棵大樹下,自始至終注視這一切呢!頓時,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陣痛楚
父親最讓我感動的是我17歲初入大學的那年。我剛入大學的時候,寢室里住了4個同學,每個人都有一只袖珍收錄機,聽聽節目學學英語,很讓人眼饞。后來,與其說是對別人的羨慕,還不如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淚汪汪地跟父母說:我要一只收錄機。父親聽了,一個勁地嘆氣,母親則別過頭去抹淚。我一軟,兩手空空連夜趕回學校。過了一段時間,父親到學校找到我。將我叫到一片樹林里,說: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個人活的是志氣。記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樣長大。我正掂量著父親這句話,父親已從懷里掏出一樣東西放在我手上;伸開手來,正是一只我心儀已久的袖珍收錄機。事后我才知道父親是進城抽了500 cc血給換來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樣長大就是父親這句話,讓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讓我得以活出了一個男人的偉岸。
父親沒能活到60歲便病逝了。記得父親臨終的時候,他將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將手放在父親的手心里,父親極力想握緊我的手,但父親已無能為力了。是的,父親雖然沒能扶攜和目送我走更長更遠的路,但是,父親一生積攢的種種力量已滲透到我生命中來我的生命只不過是父親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1.這篇文章主要寫的人物是父親,作者通過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這樣三件事刻畫了父親的形象。
2.第二段中,最后一句話心里漫上一陣痛楚,表達了我怎樣的心情
3.第三段中父親所說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樣長大,這句話的內在含義是什么
4.第四段中,父親一生積攢的種種力量已滲透到我生命中來我的生命只不過是父親生命的另一種延續,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5.文章題目是默讀父親,從文中看,作者讀出父親怎樣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
1.父親為生病在床的我買冰棍 父親躲在學校操場的大樹下默默關注我的頒獎典禮 父親給我買收錄機,并教育我不要和人攀比(意思對即可)
2.為父親愛子之行為而感動,為自己不理解父親的心意而內疚、后悔。(意思對即可)
3.沒有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同樣可以生存、長大,人活著要有志氣。(意思對即可)
4.父親對子女的愛和做人要有自尊、活出男人的偉岸,不與別人攀比的人生態度,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決心像父親那樣生活、做人。(意思對即可)
5.對子女充滿愛心,性格慈祥,對人生艱難敢于正視,性格堅強。(意思對即可)
●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解讀焦點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活動與探究
一、感悟親情練習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父親和母親,作一次肖像描寫。然后,向父母征要他們結婚或年輕時的照片,作又一次肖像描寫。把兩次肖像作一個比較,以書面形式發表隨感。
二、結合篇目特點,為學生推薦關于親情的感人文章或電影(如:《背著爸爸上學》《世上只有媽媽好》等),鼓勵學生利用校園網,建立校園親情主題網頁
三、開放探究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的題目。
父親的茶
父親的故事是講不完的。每當我想敘說的時候,總是淚眼婆娑,脆弱的心似乎經受不住感情潮水的激蕩。
父親一生坎坷,經歷過許多傷心的事情。不幸養成了他豁達的性格。當爹當娘的體會,又使他遇事常為別人著想。鄰居待客借碗他連鍋都給,對兒孫們的體恤,更是無微不至,傾其所有。而他自己卻極其節儉,舍不得吃穿,更不動煙酒,惟一愛好就是喝幾口茶水。
我們小的時候,家境不好,父親買不起好的茶葉,喝的是一些茶葉末兒,每斤一塊錢左右。而一斤茶葉,父親最少要喝半年,每次喝茶,總是先泡后熬,能把茶葉煮熟,茶雖淡而無味,父親喝起來卻很香甜。我想,這哪叫品茶,這叫給水染色。
大學畢業后,我分配到陜南安康,而陜青的產地就在紫陽。每年新茶下來,我都要買些分送外地的朋友。當然,首先想到的是父親。可每次送茶回家,看的卻是父親的臉色。他講:毛尖茶味淡沒勁,我不愛喝。挺生氣的樣子。他只要喝三五元錢買的大葉茶。后來,我才明白,父親是怕我花錢,因為每次留下的茶葉,父親自己舍不得喝,只有家里來了尊貴的客人,或者他的老朋友來了,他才泡上一杯,請人家品嘗。結果新茶變成了陳茶。有的甚至發了霉,他自己還是舍不得喝。多少年過去了,家境好轉,父親有了許多茶葉:有江蘇的碧螺春、湖南的湘尖、云南的沱茶和銀川的三泡臺,甚至還有孫子出國給爺爺帶回的日本茶葉,這些卻都成了他的展品,用來在鄰里面前炫耀兒孫們的孝敬。我想,許多茶他一生恐怕都不知味道,他只喝他的大葉茶。
父親活了85歲。到了晚年,他患上了老年病癥,眼前的事情轉眼就忘,過去的事情卻記得清清楚楚。神志不清的時候,總是用包背起兒孫們孝敬的茶葉說是要給別人開茶話會,誰也攔不住的。一段時間竟成了笑話,讓鄉鄰們傳說。
春節前夕,父親講縣上要開茶話會,請他參加。其實根本沒有的事情。家里人稍不留神,父親就走失了。一家人急得都要瘋了。兄嫂和叔伯鄰里找遍了縣城周圍的村村鎮鎮、溝溝坎坎,我和妻子走遍了大街小巷,總算找到他了。見到父親,我非常心酸,老人一臉灰土,滿身泥濘,不知受了多大的罪,嘴唇都干得發裂。也許是見到了我們,父親非常高興。吃過飯休息了一陣,他就要領孫女上街。走了一段路,女兒見父親的嘴在不停的嚅動,就好奇地問:爺爺你在吃什么父親沒有回答,只是輕輕地笑了笑。又走了一陣,父親畢竟年邁體弱,體力不支,說他要休息。在路旁剛一坐下,父親又從口袋里掏出什么喂進了嘴里。這時,女兒一直盯著爺爺,等他再要掏的時候,女兒抓住父親的胳膊,掰開父親的手掌一看,吃驚地喊道:爺爺你怎么在吃茶葉剛才媽媽倒的茶水你都不喝,為啥你要干吃茶葉父親摸著孫女的頭深情地說:爺爺老了,水喝多了,要上廁所,省城太大,又不好找,耽誤時間怕你玩不開心,我嚼點茶葉也能提精神。聽著父親的話,妻子的眼圈紅了,女兒哭了,我的淚水也奪眶而出。我在心里呼喊:父親,我們情愿受你的拖累
清明節前,新茶快要下來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安葬老人的時候,女兒一定要給爺爺帶去許多的茶葉,侄女也給爺爺帶去了上好的茶具。父親入葬的時候,天下起了小雨,遍地的油菜花開得正黃。
(摘自《語文學習》20xx年第5期,譚宗林/文,有改動)
1.我們讀過不少寫父親的文章,比較而言,你覺得本文在構思上有什么獨特之處
2.父親的故事是講不完的,本文主要寫了有關父親的哪幾件事
3.大學畢業后,我分配到陜南安康,而陜青的產地就在紫陽。每年新茶下來,我都要買些分送外地的朋友。當然,首先想到的是父親。可每次送茶回家,看的卻是父親的臉色。他講:毛尖茶味淡沒勁,我不愛喝。挺生氣的樣子。這里,作者對父親的神態和語言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4.本文中的父親舍不得喝兒子孝敬的好茶葉,結果新茶變成了陳茶,有的甚至發了霉,他自己還是舍不得喝。你怎樣理解這一情節
5.分析文中父親的形象。
6.父親入葬的時候,天下起了小雨,遍地的油菜花開得正黃。試對這一結尾寫幾句評點,說說它好在哪里。
參考答案:
1.以父親惟一的愛好喝幾口茶水這一生活細節為組織材料的線索,從一個側面刻畫了父親的形象,行文緊湊。
2.本文主要寫了有關父親的三件事:我們小時候父親喝茶葉末兒;家境好轉后父親只喝大葉茶;帶孫女上街父親干吃茶葉。
3.表現父親體恤兒孫,怕我花錢。
4.開放性題目,答案不求統一。言之成理即可。
思路一:照應上文對兒孫的體貼,更是無微不至,他怕兒子多花錢;
思路二:照應上文他自己卻極其節儉,旨在表現父親的節儉;
思路三:節儉是美德,但過了頭反而是一種浪費。
5.文中的父親豁達善良,遇事常為別人著想,對兒孫更是體貼、疼愛有加,自己卻極其節儉,家境好轉后仍喝他的大葉茶。
6.天降小雨,仿佛在為父親的去世而悲傷;遍地的油菜花開得正黃既點出了父親去世的時節,也能觸發讀者的聯想。全段融情入景,耐人尋味,表達了作者無盡的哀傷和懷念。
初中語文教案13
創意說明:分角色、分角度、分主題,進行朗讀、品讀、說讀等課堂活動,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
教學步驟:
一、分角色朗讀
1.檢查課前預習,指點生字生詞。
2.默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中人物及其關系。
3.指導朗讀,略舉幾例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交代朗讀要領。
4.分角色朗讀課文——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萬芳的媽,故事敘述者。讀后教師及時評點。
5.準備課堂討論。教師布置如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1)簡要復述故事情節;(2)“我”與父母的這次矛盾分歧,究竟誰是誰非,請談談你個人的看法。
6.組織課堂討論,先小組議論,后全班交流。
二、分角度品讀
1.品精巧的結構
(1)提問思考:文中寫了哪三件事?分別發生在什么時間?
(2)引導討論:①萬芳拿自己的新褲子換“我”的破褲子,上星期。②送羚羊木雕,昨天。③逼“我”要回羚羊木雕,今天。
(3)提問思考:作者對這三件事的記敘,在布局上有何特點?
(4)引導討論:文章以媽媽的追問開篇,一開始就顯示出了緊張的氣氛,抓住了讀者。爭辯結束,穿插上星期體育課發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使情節顯得緊湊而又集中。
2.品寓含的褒貶
(1)提問思考:①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時,奶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這句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褒貶傾向?②結尾句“這能全怪我嗎”,言下之意是什么?③文中父母的話,尤其是媽媽的話,為什么句句都顯得如此生硬?④作者為什么花大量筆墨敘述“我”和萬芳的友誼,著力渲染童心的美好?
(2)按同桌、小組、全班三個層次展開討論和交流。
(3)教師歸納點撥:作者的感情傾向寓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即兒童心靈無比美好,盡管他們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傷害他們的心靈;童心無價,只知東西貴重,不知孩子心靈貴重,是愚蠢的。
3.品簡練的語言
(1)品詞:本文用詞精當,如開篇“媽媽突然問我”的“突然”,“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的“盯”等,或烘托緊張氣氛,或傳達人物性格,均起到了很好的`表達作用。請同學們從文中略舉幾例,作點簡析。
(2)品句:本文許多句子寫得簡潔明了,如“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里難過極了”“就把褲子和萬芳換了”“月亮出來了,冷冷的”等,既簡潔又明白。請同學們從文中再找出一些這樣的句子來,品味其表達效果。
三、分論題說讀
1.教師布置下列討論題目,請同學們從中任選其一,表達自己的看法:①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②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事情怎樣處理才更妥當?③怎樣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先小組議,后全班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尋機點撥,或作如下提示:①父母心目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視的是友情,彼此都有欠缺,都要做得周到一點。②要看看父母的做法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如使女兒傷心之至。③作者的傾向主要是批評父母,但從“我”這方面看,也有教訓可以吸取。一方面要從小學會思考、有主見,但有些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不能自以為是,擅作主張。
3.教學小結。
初中語文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通過借助拼音,認識“嘰、喳、蓬、躍、棱、巢、嶄、牌”8個生字,會寫“羽、領、捉、理、躍、蹦、靈、晨”8個生字。
(2)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嘗試背誦課文。
(3)在閱讀中積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活動中,創設活動條件,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并通過反復朗讀和結合上下文、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的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活動,學生有愛鳥護鳥的意識,并感受到“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和自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隨文識字,在閱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和學會積累詞語。
難點:在閱讀中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數:2課時
五、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寫“躍”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嘗試背誦。
2、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積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詞語。
3、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有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嘗試背誦。教學難點:體會文章保護自然、保護鳥類的主旨。
教學過程:
活動一:揭示課題、設置懸念,提出貫穿全文的三個問題。
1、板書課題:“紅領巾”真好。
2、設置懸念:課題中“紅領巾”加上了引號,“紅領巾”指什么?誰夸“‘紅領巾’真好”?為什么夸“‘紅領巾’真好”?
活動二:學生自主探索、主體參與,以學定教,解決主要問題。
1、出示課件,默讀課文,通過邊讀邊畫邊想找答案。
2、學生自主讀文,讀中感悟。隨機教學,相機出示課件。
(1)指導朗讀第一節。朗讀中理解“嘰嘰喳喳、蹦蹦跳跳、梳理、蓬松的羽毛”等詞語。
(2)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這樣的詞語你還會說嗎?發散思維,積累AABB形式的詞語。
(3)結合課件,多層次的朗讀,感受小鳥的活潑可愛。
(4)通過閱讀第二節理解為什么要愛鳥,抓住“撲棱棱、捕捉害蟲、保護樹苗”。
(5)相機出現生字“躍”,學生先觀察,師范寫,學生再練寫,學習寫好“足”字旁的字。展示寫字成果。
(6)師生合作,有感情地誦讀,并指導學生嘗試背誦。
(7)觀看課件,結合第三節讀讀、議議,說說怎樣護鳥。
3、引導學生小結活動收獲,檢查學生的詞語積累情況,完成課后練習題。活動三:深化主題、內化行為,課題延伸。
1、出示課后思考題,說說除了愛護小鳥,我們還應該愛護哪些小動物呢?
2、課外延伸:在生活中怎樣用實際行動來保護自然、保護鳥類?為下一節課的語文實踐活動作準備。
補充活動:整合教學內容,出示與課文整合后的兒歌,拓展閱讀。
小鳥小鳥愛唱歌,
嘰嘰嘰、喳喳喳,
拍拍翅膀撲棱棱,
蹦蹦跳跳真活躍。
少先隊員來幫忙,
放鳥巢、樹木牌,
鳥兒有了嶄新的家。
小鳥小鳥真可愛,
我們都要愛護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寫7個生字,進行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能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9個生字。
2、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做一件愛鳥護鳥的事,如制作一塊宣傳牌,找到相關資料向身邊的人作一次宣傳活動,出一期保護自然、保護鳥類的宣傳墻報。教學重點:書寫本課生字教學難點:用實際行動做到愛護鳥類
教學過程:(略)
板書設計26
愛護
小鳥活潑可愛少先隊員
捕捉害蟲保護樹苗
《“紅領巾”真好》第一課時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寫“躍”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嘗試背誦。
2、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積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詞語。
3、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有愛鳥護鳥的意識。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巧設懸念,引入課題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課題中“紅領巾”加上了引號,“紅領巾”指什么?誰夸“‘紅領巾’真好”?為什么夸“紅領巾”真好?帶著這三個問題,快打開語文書,默讀課文,邊讀邊畫邊找答案。
(生邊默讀課文邊做筆記。)
二、朗讀感悟,解決主要問題
師:誰夸“紅領巾”真好啊?
生齊答:小鳥!
師:對!“小鳥”是什么樣的?請你來看看。(師出示課件)
(生觀看課件)
師:課文是怎么樣寫小鳥的?你快讀讀第一節,自由讀,有信心地同學大聲讀出來。
(學生自由朗讀)
師:誰來試一試?請你來。
生:清晨,林中誰最快樂???一會兒梳理蓬松的羽毛。
師:你第一個站起來,獎勵你一個紅星!你是最勇敢的小朋友!誰來評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得很好,很有感情!把“可愛的”加重音來讀。
師:請你也來讀一讀。
生:“可愛的”小鳥!
師:好,誰再來試一試。怎么樣讀出它的可愛來?
(一學生讀)
師:“快樂”那里為什么要讀成“快樂ノ”?
生:因為是問號。
師:一起讀讀試試。(全體有感情地讀)
師:看一看快樂的小鳥是怎么樣的`。(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解說課文)師:明白“蹦蹦跳跳”的意思嗎?
生:跳來跳去。
師:而且心情是怎么樣的?
全體搶著回答:是很開心的!
師:誰能讀出它蹦蹦跳跳,很開心?(個別生讀)
師:讀得真好啊!一只可愛的小鳥在我們面前出現了。它一會兒唱歌,一會兒梳理蓬松的羽毛,你來看看——(演示課件:小鳥梳理羽毛)(發現了學生在笑)師:你為什么在笑啊,請你來說說。
生:因為它梳理羽毛的時候很可愛。
師:真是一只活潑可愛的小鳥!(師一邊說一邊在黑板板書“活潑可愛”)師:(課件出示第一節的內容)男同學來讀讀!讀出小鳥的可愛來吧!請女同學認真聽。(男生流利地讀)
師:我感覺到男同學讀得非常地通順。聽聽女同學給我們帶來小鳥,看看是不是比男同學更可愛?請女同學試一試!(女同學搖頭晃腦地讀)
師:你們看看“嘰嘰喳喳”這個詞語,認真觀察一下,它的特點是什么?生1:很吵的。
生2:四個字都是用“口”字旁的。(學生沒有能夠思考出來,教師指導給予提示)
師:還有嗎?這個詞語的特點是怎樣的?前面兩個字??,后面兩個字??師:怎么樣的形式?
生3:是AABB的形式。
師:說對了!(板書AABB)前面兩個字相同,后面兩個字相同。我們以前學過的,你還會說哪些像這樣的AABB的詞語?(出示填空題,幫助學生積累)生4:蹦蹦跳跳。
師:真會學習!書本上就有。全班讀一次。(生齊讀“蹦蹦跳跳”)生5:開開心心、高高興興。
生6:快快樂樂。
生7:進進出出、明明白白。
師:有那么多,我們要學會記住它。
師:小鳥它又可愛又活潑,它還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呢。你來看一看——(出示課件)它在做什么?
生1:捕捉害蟲。(教師在演示課件,小鳥在捕捉害蟲)
師:樹上長了很多的害蟲。小鳥它捕捉害蟲,保護翠綠的樹苗,誰來讀讀。(一生讀)
師:他讀對了一個詞“撲棱棱”。單一個字的時候讀第二聲,而在這里就讀第一聲。像我們以前學過的??
生接話:綠油油、紅通通(全體齊讀“撲棱棱”)
師:誰可以讀出它是一只機靈的小鳥?(一生讀)
師:讀得真好!小鳥它有什么作用?
生1:捕捉害蟲(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然后板書:捕捉害蟲)
生2:保護翠綠的樹苗。(師板書:保護樹苗)
師:小鳥的作用真大,誰能讀出它地捉蟲子的樣子?(一生試讀)
師:我聽出來了,又勤勞又機靈!你能再讀一遍?(生再讀)
師:能夠把樹苗讀得更翠綠一點嗎?生抓住“翠綠的”這個詞再讀一遍。師:讀得真好啊。他把“機靈的”加重音來讀了,請第三組同學來試一試。第三組同學有感情地練讀。
師:(師在黑板上寫出生字“躍”)今天我們來學寫一個“足”字旁的字。師:觀察一下“足”與“足旁”有什么不同。有變化嗎?
生:“足”字的一撇一捺做偏旁時變成一豎一提。(教師在黑板上畫好的田字格里工整地范寫)
師:請打開書認真書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三個一”。寫完要檢查,看有沒有要修正的?(學生練寫,教師巡堂指導,隨機選了一位同學的展示出來)師:大家評一評他寫得怎么樣?
生1:第一個寫得很端正,第二個的“足”字旁要改正
師:觀察得真仔細。請把你的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生拿書出來)生2評:寫在田字格的中間了,筆畫都寫得很好。
師:嗯!大家向他學習好吧?小鳥又活潑又機靈,我們要保護它,你看誰來了?(師出示課件)
生:“紅領巾”!——少先隊員來了!他們愛護小鳥,來放鳥巢、樹木牌。師:哦,原來你們都明白了!紅領巾就是少先隊員!小鳥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誰愿意來讀讀這一部分?(一生讀)。
師:如果你的聲音能夠響亮一點就更好的!誰再來讀一讀?
生:(大聲地讀)清晨,林中誰來得最早???“紅領巾“真好!
師:多響亮!誰能有感情的讀讀呢?
(生有感情地讀)。
師:題目應該加上什么標點?怎樣讀?
生齊答:嘆號。(生練讀兩種語氣:句號和嘆號。)
師:誰再來夸夸“紅領巾“?(請了四個學生讀,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師小結:抓住重點的詞語,就能讀出稱贊的語氣!誰愿意站起來讀讀?全班同學高興地站起來讀。老師跟著板書:小鳥—稱贊—少先隊員—愛護
三、自主表現,回歸課文深化主題。
師:能夠把課文背下來嗎?試背一下!(生看著課件,練習背誦)
生(流利地背誦了第一節):清晨??蓬松的羽毛。
師:什么是蓬松的羽毛?
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不出來。
師:不要緊。你請一位舉手的同學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好嗎?你認真聽。生:好像劉文慧同學的頭發一樣,松起來的。
師:好辦法!能結合生活中的東西來理解。還能說出更多的嗎?
生陸續說出:蓬松的羊毛、蓬松的棉花、蓬松的頭發、蓬松的雞毛、蓬松的狗毛。師:多聰明的小朋友!李明慧,請問你是怎么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的?生:我是在讀書的時候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肯定地,豎起大拇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讀書方法!和老師合作背一背好嗎?(師生合作背第一節)
師:清晨,林中誰最活躍?(師引背)
生接背(教師糾正讀音“翠綠”)。
師:理解什么是“撲棱棱”嗎?
生:是小鳥的翅膀??飛的(學生的手在嘗試做飛行的動作,但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師:你想做動作是嗎?可以!來,做吧!
生:(學小鳥扇動翅膀的樣子):小鳥很勤勞,飛來飛去捕捉害蟲。(同學們開心地笑了,也跟著做動作。)
師:你們也想做嗎?請大家一起來吧!全體師生
(高聲背誦):清晨??
初中語文教案15
目標闡述
(一)新三維目標
1、語言知識與能力方面
(1)能說出元曲的相關語文知識;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文本的畫面與意境;
(3)能運用情景交融寫作手法進行簡單創作;
(4)能背誦全文。
2、思維方法與品質方面
(1)能在體悟情景交融創作手法的過程中運用自主探究與實踐創作的方法。
(2)能在抒發自身情感與體悟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想象和體驗的方法。
(3)能在師生互導的過程中運用對比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體會元曲中的漢語言文字的美。
(2)能感受到文中的意境美與作者的羈旅之苦。
(二)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文本的畫面與意境。
(三)教學難點
能運用情景交融寫作手法進行簡單創作。
(四)教學方法
師生互導的景入情出式教學法、點撥法、提問法。
(五)教學時數
一課時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PPT。
過程設計
一、知識遷移,激趣導入
說起唐朝,有人立刻想起唐詩;談到宋朝,有人即刻憶起宋詞。朝代與文學,如水與魚、父與子,由彼而生,互相成就。請問同學們,能回憶起我們學過的這些古詩詞嗎?一起來開口背背。今天,我們將一起去到元朝的一角,看看本文的作者正在做何事、思何情,我們還要一起去探探元朝的“子”,元朝的“魚”,品一品馬致遠筆下的元曲。請同學們自由朗誦今日文本——《天凈沙·秋思》。朗誦的過程中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宋詞與元曲有什么相似之處呢?時間:2分鐘左右。
知識性學習一般需要做到這一步:
(1)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分別代表著那個時代文學作品的最高成就。
(2)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天凈沙·秋思》是一首小令,是著名的散曲作品。“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設計意圖:由學生所熟悉的唐詩宋詞導入到今日所學習的元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產生知識間的遷移。引導學生關注元曲產生的時代背景,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且讓學生開口背背古詩詞,有利于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符合初中一年級的學情,并復習以前學習過的詩詞作品,加強記憶。)
二、體驗內容,速找立足點(觀賞“景”的地點)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由誦讀文本,要求讀得精準、讀得富有節奏、讀得情感充沛,并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詩歌常用什么來表達情感呢?仔細觀察文本,看看文本中除了作者所表達的“情”,還有什么呢?
(學生可能遇到困難,教師運用“枯藤、老樹”和“斷腸人”進行提示,引導學生說出“情”與“景”兩種基本元素。)
(2)既然寫到了景色的,那我們就來賞一賞文本中的景色,請大家帶著老師一起去欣賞文中的景觀好嗎,請問大家,我們要站在哪里看這一片景色呀?
(引導學生自主地選擇觀察的角度,確定立足點。預先設想學生可能選擇的立足點,如馬背上(作者視角)、畫面外(讀者視角)、老樹(擬人視角)、昏鴉(擬人視角)等等。)
例:老樹(擬人視角),通過老樹的眼睛去看整首詩,想象自己是一棵老樹,去觀察整首曲所描繪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在把握詩歌內容的時候,運用想象和體驗的方法,品味詞曲之美。
再學生獨立學習:通過自由誦讀,尋找觀察作者描繪的畫面的最佳立足點。要求:快速、細膩、個性化。
后相互交流:首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確定一到二個相同的或者較為創新的立足點。其次班級交流,總結其中具有代表性或具有可行性的立足點,準備開展接下來的環節。時間:5分鐘左右。
(設計意圖:選擇立足點,能夠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想象世界,形成想象空間,并且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選擇寫作視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且由學生自主選擇立足點,體現學生意識。)
三、串聯景物,品味意境(個性化審美創作)
先根據學生們所提供的立足點,提供實踐任務: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立足點,用自己擅長的審美方式體驗創作過程,將本文中的景物串聯成一幅畫面,景物位置的安排、特征的描繪均由學生自主選擇與決定,但要注意不能脫離文本,要立足于文本,再超越文本。要求:個性化、準確、全面。時間:15分鐘左右。
再學生獨立學習:通過自由創作,選擇描繪方式,最終形成個性化的畫面。例如選擇畫圖的方式、用文字描繪的方式、以情景劇表演的方式、用語言展現的方式等。
后相互交流:小組內選擇最佳的創作畫面,其次全班交流,在抽查和討論中形成全班的最佳答案。在展示的環節,要求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述。(設計意圖:在品味意境的時候采取多種不同的審美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想象力,自覺深入文本,品味文本、審美文本。雖然學生們采用的方式不同,有繪畫、情景劇等,但當他們向同學們闡述自己的創作想法時,實際上已經將自己的畫面用語言表達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夠防止活動脫離語文學科的學科性質。)
初中語文教案16
一、教學目標
1、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
2、積累名言,從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說。
4、了解民間傳統傳唱藝術,熱愛民間健康的藝術式樣。
二、教學重、難點
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語文七色光七的內容,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自學提示:或者合作完成練習。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檢查自學效果(含討論)。
(二)日積月累
1、自讀自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小組交流自己的收獲。
3、說說自己對這三個名人的了解。請學生在小組內熟讀這些名言。互相學習。
(三)知識窗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些短文。
2、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篇征文與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小說?這叫什么小說?這樣的小說有什么特點?
(四)開心一刻
自讀這段快板,說說你在什么時候聽過這樣的快板。你喜歡嗎?為什么?讀出這段快板的`感覺與韻味,你會讀嗎?用課件補充民間傳唱藝術,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
(五)當堂作業基礎練習
1、寫出下列詞語。
第一組的詞語小組內四個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組完成得快。第二組同學自己完成。
2、讀兩組句子,體會每組句子的寫法有什么不同。要在語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
3、仿寫句子。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描寫喜怒哀樂的一種心情。
(六)、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初中語文教案17
學習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主旨,體會文章對于殘酷戰爭的控訴。
2、領會這篇微型小說蓄勢和鋪墊的特點,體會結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重點:品味文本中的詞句,理解作者蘊涵其中的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話題,創設情境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戰爭是人民生活中最殘酷的事。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二、探究標題,想象暢談
戰爭是統治階級之間利益的驅使。而在戰爭的陰霾下,處于戰爭中心的廣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在柏林》這個標題看上去很寬泛,留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
在未細讀文章之前,學生憑借著已讀過的文章或看過的影片可能對戰爭中人們的生活有各種想象,可以請學生自由發言,所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戰爭給人民生活和精神帶來的苦難和摧殘,而后展開對文章的閱讀。
三、初讀課文,把握情節
可讓學生簡要復述。
四、深入文本,層層剖析
1、兩個小姑娘“不加思慮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來”說明了什么?
2、老兵所說的“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往瘋人院啊”,“他們的母親”如果改為“她”好不好?
3、第一節最后一句“一個老頭狠狠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里平靜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這兩個“靜”在內涵上有什么區別?
參考:1、說明了小姑娘的缺乏關懷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淺。
2、“他們的母親”揭示了老婦人和陣亡兒子之間的關系,用“他們的母親”的稱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兒子的極端痛楚顯露無遺。
3、第一處“靜”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懾力,是外在的。全文結尾處的“靜”是懾入人心的震驚和痛,是內心的'流血。
五、再探文題,品味主旨
文章敘述的是一列駛出柏林的列車上的事,而課文的題目取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首先,柏林是這場戰爭的策源地。作者將文章的背景置于這列由柏林開出的列車上,可以想見,遭受到殘酷戰爭的不僅僅是列車上后備役老兵這一家,老婦人由痛心到絕望到瘋狂的心路歷程,后備役老兵拋家棄妻的無奈和難以言說的巨大痛苦……這是戰爭中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千萬個籠罩于戰爭陰影下家庭的縮影。
六、感受技法
這篇小說是怎樣表現戰爭災難這一主題的?鼓勵學生圍繞這一主題自主批注,組內交流研討。
教師點撥,可以從情節的設置、人物的刻畫等方面入手探討。
小說的結尾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勢和鋪墊,結尾時老兵滿含血淚的控訴才更顯沉重。請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鋪墊呢?
例如一開始老婦人讓人不能捉摸的數數“一、二、三”,一直到小說結尾處由老兵說出她是因兒子相繼死去而變瘋的瘋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個兒子的數字。還例如一開始小姑娘們的嗤笑,當老兵說出真相后車廂里的一片寂靜。
七、布置作業
以反映戰爭為主題,根據你已讀過的詩詞或看過的電影,寫一篇小小的讀(觀)后感。
初中語文教案1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寫景課文。本文以優美明快的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二)、課時安排:
全文共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第二課時:導學第二、三段,體會廬山的特點,掌握運用“總——分”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目標: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的聯系,所處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認識“總——分”的段式,重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遣詞造句的優美,體會廬山云霧的奇幻神秘。
(五)、教具準備:
相關資料,圖片。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易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易于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手段。因為本班學生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我選用了幻燈機等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入情入境,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又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2、這一部分內容分別描繪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都是運用形象的修辭手法,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基于學生對修辭手法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我采用了“導學——自主學習”的學法遷移,帶著學生學習理解第二小節,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三小節,這樣學生不但從語言文字中得以訓練,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為了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段內容不但描繪得情境美,而且語言也美,因此,我采用指名讀,男女生讀,分組讀等方式,入情入境地指導朗讀,能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從領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
【回顧舊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二)、誦讀學文,體驗感悟:
1、導學第二自然段:
①、自瀆課文,找出中心句。
②、齊讀中心句,默讀學文,這個自然段寫出了廬山云霧的什么特點?
③、輕聲讀文,聯系情境,說說“千姿百態”是什么意思?哪些語句寫出了云霧的千姿百態?
④、再讀課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體地寫出了云霧的千姿百態?
⑤、齊讀第一句,引讀分述部分,點出“總分”結構寫法。
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2、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運用學法遷移自主學習本自然段。
②、檢查自學的情況,討論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補充。
3、過渡學習最后一段:
①、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我們置身其中感受了“美麗”嗎?如果老師讓你們馬上離開!你
們愿意嗎?(教師相機引導體會“流連忘返”)
②、為什么廬山的云霧能夠讓人流連忘返呢?指導用“留連忘返”造句。
4、總結全文
①、配樂朗讀全文
②、小結:總分的寫法突出了廬山云霧的三個特點——多、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③、引導學生逐段背誦課文
【以上教學體現了教師的“導學”特點,使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
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初步領會了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并從中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四、說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完成《評價手冊》
五、說教學評價:
在本課的教學中,課堂遵循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和表達為主線”的原則。既展開了課文
的內容,讓學生感悟到了廬山云霧的美,又讓學生展開了思維,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六、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層次明,結構清楚,主要講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形態美和“瞬息萬變”的動態美,
表達出了作者對廬山的云霧、對祖國壯麗河山深深的熱愛之情。
初中語文教案19
展示目標:
1、樹立人類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才能良性發展的觀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進而認識和了解自然的熱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義。
3、了解全文的說明結構,準確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種類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展示重點難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3、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4、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一、基礎知識:
1、 字詞積累:(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衰草連天(shuāi) 連翹(qiào) 緯度(wěi) 銷聲匿跡(xiāo)
蓑衣(suō) 阻撓(náo) 忌諱(huì) 悄然無聲(qiǎo)
2、 走進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格和學問的偉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等。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
(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明確: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三、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
1、第一自然段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按照什么順序?
按照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
2、第一自然段哪些詞語說明時間的推移?
用了“過后”“再過”“不久”“于是轉入”“到了”“準備迎接”等詞語,變化靈活。
3、第二自然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 舉了三個例子。
4、第二自然段舉的三個例子按照什么順序?
按時間先后順序。
5、第三自然段講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用概括的語言回答。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些自然現象稱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作物候學。
6、第三自然段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按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言之有序。
(2)第二部分:
7、文章第四段為什么說利用物候于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
從觀測手段上看,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靈敏得多。從數據意義上看,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
8、文章第五段舉北京的物候記錄的例子說明了什么?
說明物候對于農業的重要性。
(3)第三部分:
9、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
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古今的差異。
10、這四個因素按什么順序說明?
這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地點高下的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因素則是時間因素。由三個空間方面的因素到一個時間因素,又是一種條理。
11、“首先是緯度”這一段,舉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說明了什么?
說明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12、“經度的差異”這一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了什么?
舉了連翹和榆葉梅、蘋果開花兩個例子,說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
13、“高下的差異”這一段講到“逆溫層”。什么叫逆溫層,逆溫層是怎么形成的?
按正常的物候現象,植物的抽芽開花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逆溫層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
(4)第四部分:
14、研究物候學有哪些意義?
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第二,物候資料對于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第三,還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第四,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
15、這四個方面的意義按什么順序安排?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按從主到次的順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義,其他意義用兩個“對于”、兩個“還可以利用來”“也可以利用來”這些詞語可以看出。
16、研究物候學對我國山區農業發展有什么意義?
我國有很大面積的山區土地可以耕種,而山區的氣候、土壤對農作物的適應情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待調查。特別是目前黨中央提出的開發大西北的號召,因此,開展山區物候觀測是很有意義的。
四、拓展延伸: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清明前,開秧田”是根據節氣確定“開秧田”的時間。
“柳毛開花,點豆種瓜”是根據物候現象安排“點豆種瓜”的時間。
“饅頭云,天氣晴”根據云彩的形狀預測天氣狀況。
“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根據物候現象“雨中蟬叫”預測天氣情況。
“麻雀囤食要落雪”“豬銜草,寒潮到”。
“螞蟻壘窩要落雨”“魚跳水,有雨來”“燕子低飛要落雨”“癩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穩”“龜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這些農諺都是根據物候現象預測天氣情況。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游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現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
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一節一練:
閱讀課文一、二段,回答下列問題?
17、理解下句:“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地”人格化,顯得親切動人。)
18、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上句中“融化”“ 萌發”“ 次第”的作用?
(融化 萌發 次第用詞典雅,富有形象性。)
19、燕子翩然歸來。上句中“翩然”一詞的作用?
(翩然指輕快地飛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行十分恰當、形象。)
20、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能否將上句中的“孕育果實”改為“結果”?
(用詞典雅,如果改為植物“結果”則顯得口語化。)
21、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上句中“簌簌”一詞的作用?
(“簌簌”是紛紛落下的樣子,用詞形象、典雅。)
22、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能否將上句中的“銷聲匿跡”改為“消失了”?
(“銷聲匿跡”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用詞形象、典雅。如果改為“消失了”則顯得口語化。)
23、到處呈現一片蓑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上句中“蓑草連天”“風雪載途”的作用?(“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用詞形象、典雅,給人美感。)
24、理解下句: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用詞典雅,有文言色彩。)
25、“傳語”“暗示”“唱歌”等詞的作用?
這些詞語形象地說明大自然的語言,擬人生動。
26、“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詞的作用?
這些詞寫物候現象,用詞形象、典雅。
27、“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俗語,模仿布谷鳥的叫聲的作用?
“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俗語,模仿布谷鳥的叫聲的作用,說成催促農民及時耕作的話,十分形象生動。
初中語文教案20
知識目標
1、學習和掌握節奏急促的語言和句式變換的作用。
能力目標
1、學習和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立體反映描寫對象)。
2、學習和掌握修辭方法的運用。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物質文明的挑戰下如何固守傳統的問題
教學重點
把握本文“移步換景”的寫法,獨特的語言風格,以及修辭方法、句式變換的運用。
教學難點
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體會文中反映出來的作者在紐約生活的心理狀態。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9·11”事件導入,簡介紐約: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位于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有“美國的門戶”之稱。紐約市區人口732萬,加上連在一起的都市及衛星城市,人口約1809萬,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積約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絲、昆斯和里士滿五個區。市中心在曼哈頓區,多摩天大樓,故紐約有“站著的城市”之稱。
華爾街,位于曼哈頓區南端,長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銀行中的6家總行,為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征。
百老匯大街,為娛樂場所集中地。市內還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研機構和藝術中心。
紐約是重要的陸、海、空交通樞紐。地鐵四通八達。肯尼迪國際機場名揚全球。
美國的交通十分發達。公路網稠密,長達630萬公里,高速公路約7萬公里。70%公路網集中在北部。汽車保有量約1。7億輛,其中80%以上為小汽車。汽車在客運中占84%。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邊讀邊思考:
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描繪紐約的?
明確:看紐約,觀察視角有平視、俯視和仰視。
要求學生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仰視)
俯首望去(俯視)
環顧四周(平視)
—————————立體反映描寫對象。
三、細讀課文,進行分析
學生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反映出來的節奏和思想情感。思考并以四人為小組進行討論:
1、描寫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靜態描寫?哪些段落用了動態描寫?試把相關語句勾畫出來,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填寫下表
段落描寫對象原句靜或動這樣寫的好處
1高樓大廈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靜勾勒出紐約景物的輪廓,讓讀者比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觀景物實況
2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上俯首望去靜
5夜景不知什么時候,暮色已從紐約的每個墻角每棵樹后鉆出靜
2颶風萬里長風……無法站穩動風力之大,大廈之高
4交通乘電梯……按摩動將事物寫活,充分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
明確:旨在讓學生掌握描寫景物的不同方法。
2、看下列短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l“顧客的嘈雜。黑人的鼓聲。警車和救護車的尖叫……”
表現出紐約喧囂嘈雜。
l“路。直線。交叉線。弧線。拱起的線。隱沒的線。圓圈。
有重疊的線,甚至,纏在一起的線。……”
表現出紐約的道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發達。幾字一頓,語言簡潔,鏗鏘有力,氣勢激越、昂奮。
明確:節奏急促,恰當地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
3、讀下列疊詞、疊句、排比句,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l“好象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多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嶺、一切峰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
l“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目光前移后移后移溝壑,仍然是溝壑,溝壑,溝壑。”
明確:加強了氣勢和力量。這樣的語氣,汪洋恣肆,充分表現出紐約的高樓大廈聳立如群的雄偉場面。氣勢迫促,令讀者有透不過氣來之感。
4、找出文中使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互相討論,找出修辭方面的特色,運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
明確:比喻手法,如:
l“它們是一片蒿草,而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樹。它們是一堆玩具,而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葉的長頸鹿。”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高峻。
l“萬里長風如透明的長天巨龍,正以七八十里的時速掠過,龍爪和龍鱗,碰撞著、撕扯著每個人的衣裳和頭發,使每個人都狼狽得如同龍的掌中玩物,無法站穩。”這些比喻句,極力表現了紐約高處風速之快,風力之大。
夸張手法,如:
l“登上了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有如越過雪線,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雖不見白雪皚皚,氣溫卻驟降,寒氣砭骨。”
5、從下列句子中,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l“我知道我不屬于紐約。我的家鄉在地球的那一邊。我出生在北中國的一個飄蕩著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
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身在異邦,雖然處在繁華的大都市,但依然時時心向祖國,心系落后、封閉的家鄉,希望她能早日繁榮富強。
l“啊,紐約,這就是紐約!面隊它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我必須調整我的鄉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腳步。”
作者看到紐約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深感必須調整腳步,學習其先進之處,力爭趕上。
四、小結
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紐約充滿勃勃生機。同時文中也反映了紐約的另一方面: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文中寫只有小松鼠“沒有追求,沒有壓力”,反襯出生活在紐約這樣環境的人們,“遠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貶。
五、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也找出一篇文章,在寫繁華的同時,和常人不一樣,采用新奇的構思?
六、板書設計
走進紐約
看紐約: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華爾街:大名沖天,全是溝壑
帝國大廈如越過雪線氣溫驟降
市貿中心:寒氣砭骨
作者心態:我不屬于紐約調整腳步
紐約交通:直線、交叉線、弧線、拱起的線……立交橋:五彩蓮花
紐約人:拼命三郎、爭分奪秒
【初中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優秀教案03-07
初中語文教案11-08
初中語文《背影》教案05-24
初中語文《背影》教案02-08
初中語文背影教案06-23
初中語文《散步》教案02-22
初中語文《臺階》的教案08-22
初中語文《愛蓮說》教案08-22
初中語文《靜夜》教案08-22
初中語文口技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