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月光曲教案

時間:2021-03-05 09:32:52 教案 我要投稿

月光曲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光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月光曲教案15篇

月光曲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繪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教學重點】

  1、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聆聽音樂,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1、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這一傳說故事的內容,大家想不想聽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妙的樂曲中吧!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

  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播放《月光曲》片段。)

  2、請大家說說在你聆聽音樂時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交流,對學生不同的感受都給予肯定。)

  二、邊聽邊畫,表現《月光曲》的意境

  請同學們再次欣賞《月光曲》,邊聽邊把你想象的畫面簡單地畫下來,可以畫一幅,也可以畫幾幅。

  (指名幾個學生畫在黑板上 。)

  三、朗讀品味,融入《月光曲》的意境

  1、播放課件,在音樂和畫面的配合下,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誦課文第9節。把學生帶入詩一般的意境之中。

  2、畫面和音樂美嗎?其實書本里描繪的更美,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第9節,找出寫得美的詞句,并想想美在哪里?

  3、全班交流。

  4、這么美的景色,全是皮鞋匠親眼看到的嗎?從哪個詞看出是他想象的?畫出聯想的句子。

  5、指導感情朗讀:

  讀出大海的美,讀出它的變化。

  (當月亮初升時,要輕而舒緩;當讀到“刮起大風,卷起巨浪”時,要加快速度和力度;當讀到“皮鞋匠看看她妹妹”時,語氣要轉為平靜。)

  自由讀──配樂指名讀──齊讀──朗誦。

  四、回讀全文,探究貝多芬的創作過程

  1、這么美的月光曲是怎么譜寫成的呢?課文哪幾節是寫月光曲怎么譜寫的呢?

  (2~10節。)

  2、請大家自由讀一讀課文2~10節,并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學生提問,教師進行梳理、歸納。

  4、交流:

  (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隨機調整,隨機點撥。)

  ⑴ 預設第一個問題:

  為什么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① 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

  ② 出于對盲姑娘的同情。

  語段:

  兄妹倆的對話:

  (請兩位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A、重點研讀:

  “隨便說說。”真的只是隨便說說嗎?

  B、引導體會:

  你覺得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對話,會怎樣想?

  C、出示貝多芬說過的話:

  “我的藝術是為了一切貧苦人民的幸福,我做到了這一點,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體會他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⑵ 預設第二個問題:

  貝多芬彈完一首,為什么又彈了一曲?

  ① 是因為盲姑娘不但熱愛音樂,而且還懂音樂,是貝多芬先生的知音。

  語段:

  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

  “聽得入了神”、“多純熟”、“感情多深”。

  指導朗讀盲姑娘的話:

  當盲姑娘聽了貝多芬彈的曲子之后,心情怎么樣?

  (激動、驚喜、喜出望外……)

  為什么?

  (盲姑娘想不到在這樣偏僻的鄉村,竟能如愿以償地聽到如此精湛美妙的琴聲。更重要的是,她猜想到眼前的這位演奏者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貝多芬先生。)

  請大家分別用激動、驚喜或者贊美的語氣來讀一讀。

  是呀,盲姑娘聽了曲子后非常地激動,這激動里有驚喜,有贊美,讓我們一起再激動地讀一遍。

  聽了盲姑娘激動的話,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心理會怎樣想呢!

  ② 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

  語段:

  第八自然段。

  (全班齊讀第八自然段。)

  引導感悟:

  “披上銀紗”“格外清幽”等。

  ⑶ 預設第三個問題:

  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① “飛奔”看出他當時心情怎么樣?

  ② 為什么要連夜把曲子記錄下來?

  (自己也被這首曲子感動了 。)

  五、聽音樂,想象寫話

  再次欣賞《月光曲》,邊聽邊想,邊聽邊寫:“我靜靜地聽著,我好像……”

  六、布置作業

  搜集和欣賞貝多芬的音樂作品。

月光曲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波光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系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這一點課文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才能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1、搜集貝多芬的相關資料

  2、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嗎?它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你們知道貝多芬嗎?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資料,陳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總結歸納: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關于《月光曲》的譜寫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課本上的第28課《月光曲》。

  3、板書課題。學習課文就可以了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故事,還可以從中初步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閱讀課文,思考: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首曲子?是哪幾首?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

  教師重點提醒:

  (1)字音方面:茵讀“yīn”,沒有后鼻音。霎讀“shà”不念“chà”。

  (2)字形方面:“粼”的左半部分要范寫清楚。“盲”的上面是“亡”,是無、沒有的意思,下面是目。沒有目就是盲人,這正是“盲”的意思。

  4、學生朗讀課文后,交流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

  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什么地方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到哪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

  2-7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8-10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學習彈第一首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2-7自然段,教師及時正音。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到各處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為不能直接聽貝多芬本人的演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

  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來自網!

  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盲人。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彈琴的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小組分段朗讀課文。

  四、作業設計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新字詞掌握情況。

  2、學生快速朗讀課文1-7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學習貝多芬彈奏《月光曲》部分

  1、指名讀課文8-10自然段,師生評議。

  2、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到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交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當中。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感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

  三、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在文中的作用

  1、引言: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是與文中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系。

  2、閱讀課文,劃出文中運用了聯想的地方?

  如: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文章會變得怎么樣?

  不那么深刻感人。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月光曲教案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芬、券、盲、純、洶。

  2.新詞:幽靜、熟練、陶醉、斷斷續續、水天相接、記錄、微波粼粼。

  3.重點段:第8、9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同學不只要學習貝多芬的卓越才氣,更要學習他的善良和愛心。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主要通過抓重點段落,有感情地反復朗讀來解決。

  (二)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括的意思來解決。

  三、課時布置

  三課時

  四、教學活動設計

  (一)回答課后設計的考慮題,勾畫重點詞句。

  (二)自學重點段,討論、交流分辨事物和聯想。

  (三)觀察幻燈片,發揮想象,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樂朗讀)。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2.通讀全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本文寫的是一個傳說,生動地記敘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放錄音《月光曲》。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誰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對,《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傳說《月光曲》。板書課題。什么叫傳說呢?“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意思是可能是這樣,也可能不是這樣。

  2.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朗讀課文(分節朗讀),正音。

  (2)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3)新詞:

  幽靜:偏僻、清靜。

  熟練:指功夫深,技能熟練。

  陶醉:很滿意地沉溺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記錄:本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課文指貝多芬把剛才彈奏的《月光曲》寫成曲譜。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4)質疑問難,教師點撥。(簡介貝多芬)

  3.配樂朗讀或范讀課文,同學自悟。

  (1)說說課文寫的是什么事,主要內容是什么?(課文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小鎮上為皮鞋匠兄妹彈琴的事,主要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的?把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后讀一讀。

  4.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再讀課文,想想本文按總起、傳說可以分為幾局部。

  本文可分兩局部:

  第一段(1)總起。介紹貝多芬,點明題意。

  第二段(2-10)傳說。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找同學讀傳說局部,按傳說的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二局部分層,并歸納層意。

  第二局部可分三層:

  第一層(2)講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

  第二層(3—9)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后又即興創作并彈奏《月光曲》。

  第三層(10)講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記錄了下來。

  (四)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了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體會創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2.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難點及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檢查:

  指名讀課文,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學習第一段。

  齊讀課文,考慮:從這一段中你學懂了什么?(學懂了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傳說。)

  (2)學習第二段。

  ①指名讀第一、二層,考慮回答:

  a.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么?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彈完了,為什么又彈一曲?

  (a.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為姑娘彈琴,于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贊美,想到盲姑娘不只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為盲姑娘彈奏一曲。)

  ②出示幻燈片:閱讀重點段第8、9自然段,聯系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a.貝多芬看到了什么?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聯系?

  c.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討論、交流、點撥提高:

  a.貝多芬看到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還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這些都是他看到的實在事物。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月光曲》。他彈的是由他看到的實在事物發生的聯想。因為茅屋里的一切和窮兄妹倆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喜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灑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想,使他按起琴鍵來。他用樂曲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了。

  c.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這些都是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發生的聯想。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驚濤駭浪的大海。”這是皮鞋匠從妹妹的表情中發生的聯想。因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見的,但是她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神了,所以說她“仿佛也看到了”。

  ③指導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二層。

  (注意體現出窮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不同語氣,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盲姑娘懂事地撫慰哥哥以及貝多芬說明來意時誠實、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贊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身的深深激動等,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三)課堂練習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發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2.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感情的變化過程。(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動,即興彈奏《月光曲》,抒發自身遇到知音而激動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局部第三層。

  2.回歸全文,歸納中心。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檢查。

  (1)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齊讀指名讀)

  (2)說說文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際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發生的聯想。

  2.學習第二局部第三層。

  (1)齊讀第10自然段。

  (2)默讀、考慮:

  ①窮兄妹倆完全被音樂陶醉了,想想他們會是什么樣子?(打出幻燈片,讓同學仔細觀察圖,啟發同學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話把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表達出來。)

  (一陣風把茅屋里的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驚濤駭浪、向岸邊涌過來、涌過來……兄妹倆如癡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聲所吸引、感染,貝多芬曲終人去,他們居然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②此時的貝多芬又怎樣?情感有了什么變化?

  (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貝多芬的心情異常激動,他要把《月光曲》記錄下來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倆被琴聲陶醉、貝多芬異常激動的語氣讀出來。)

  (3)回歸全文,歸納中心。

  (讓同學依據板書快速瀏覽全文,然后討論、交流。)

  本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表示了貝多芬卓越的才氣,表達了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大自然的熱愛。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演奏帶,讓同學邊聽邊進入情境,展開豐富的聯想。)

  (1)整篇課文應該用徐緩、抒情的基調讀。

  (2)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的內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用舒緩的語氣讀;繼而月亮升高,穿過微云,這時用逐漸增強、有曲折的語氣讀;接著風起浪涌,寧靜完全被破壞了,這時用高昂激越的語氣讀。

  可以齊讀、指名讀,反復練習,掌握好語氣、感情。必要時教師示范讀,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4.指導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師引讀:一陣風……。月光……,茅屋里的一切……,顯得……。貝多芬望了望……,借著……,按起……。教師打出幻燈片,同學根據老師的指點,邊觀察邊練習背誦。)

  (教師引讀:皮鞋匠……。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著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同學閉目想象畫面,想象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展開的聯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發生的聯想,達到背誦。)

  (教師引讀: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他……,花了……,把剛才彈的曲子——……。這段主要寫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怎樣了,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早已去干什么了?這樣,同學很輕松地達到背誦。)

  (三)總結、擴展

  1.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本文在寫作上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談談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發生的聯想。這樣寫的好處是使文章內容更具體、更豐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讀出文中哪些是由實實在在的事物發生的聯想,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涌過來。她仿佛也看到了,……驚濤駭浪的大海。這樣寫就把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對大自然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2.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用一段話寫一個實實在在的事物并展開聯想。(例文見作業三)

  六、安排作業

  1.謄寫生字、新詞。

  2.背誦、默寫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3.閱讀短文,說說哪些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發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出來。

  濃重的大霧彌漫在天地之間。我坐在汽車上,霧鉆進車廂。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樹。我的腦海里忽然展現一個奇特的想法:瞧,這云霧彌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嗎?我們在這山霧中穿行,不正是在騰云駕霧嗎?要是去尋訪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們乘坐的汽車,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輪船,正劈風斬浪,奮勇向前。

月光曲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讀懂課文,感悟分辨實在的事物和聯想的表達方法,并學會運用。

  2、能力目標:

  能正確熟練地運用現代技術查閱資料、處理信息,完成學習任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了解并贊賞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樂于為人民創作音樂的品質。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講述的是貝多芬為一對窮兄妹倆彈琴的故事以及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表現了貝多芬關心同情窮苦人民、樂于為人民創作音樂的品質。

  重點是能熟練地運用現代技術,能分辨實在的事物和聯想,學習運用聯想進行表達。

  難點是感受體會貝多芬同情熱愛窮苦人民的品質。

  【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求知欲強,要求參與和表現個性的愿望較高。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動手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較強。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本節課堅持以讀為本,以讀悟情。通過朗讀情境的設計激發感染學生,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體會聯想的美妙。結合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多樣化的練習設計,體現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使學生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環境下真正做到學有所感,學有所得。

  【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網絡電教室、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新知,導入新課

  1、播放《月光曲》音樂片斷,引導學生點擊電腦查閱資料,粗知《月光曲》的有關知識。

  2、出示并讓學生讀一段評價貝多芬的文字,引入新課學習。

  二、體會月之美,感悟月之情

  1、再次欣賞《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⑴ 學生交流。

  ⑵ 默讀課文,了解皮鞋匠和她的妹妹聽了后會想到什么,把他們想到的用筆畫一畫,再交流。

  ⑶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一段,邊讀邊想,體會《月光曲》的節奏是怎樣的。

  ⑷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開展評議。

  ⑸ 學生比較、感悟在表達中如何運用寫實在的事物與聯想相結合的方法,體會其好處。

  (點評: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借助多媒體課件畫面指導朗讀感悟,達到了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

  2、查閱電腦資料,邊讀邊思考:你覺得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

  ⑴ 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各抒己見,教師相機點撥。

  ⑵ 通過查閱電腦資料,了解貝多芬創作的世界名曲。

  三、拓展閱讀,升華情感

  1、進入討論小站,閱讀故事:

  《不為侵略者演奏》。

  2、再聯系課文中所描寫的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的事,談談對貝多芬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在貝多芬的畫像旁寫下一、兩句自己想說的話。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寫的話,引導學生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

  4、全班齊讀句子:

  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

  (點評:聯系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

  四、拓展天地

  1、結合課堂上實實在在的事物,進行聯想實踐。

  2、要求把在課外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加入適當的聯想進行描寫,完成后發送到老師的郵箱上。

  (點評:學習語言能夠交際運用,一定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主動性,利用拓展天地創設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將學習課文內容和語言知識向提高語言實踐能力方面轉化。)

  【板書設計】

  月光曲

  為兄妹彈奏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舒緩

  風卷巨浪 波濤洶涌 明快、激昂

  創作《月光曲》

  【總評】

  1、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充分地感悟、積累課文的優美片斷,而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朗讀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感情,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使學生在情景的體驗中感受理解文本語言,走進與作者情感共鳴的境界。

  2、讓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商討、自我評價,其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月光曲教案5

  一、難句講解梳理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

  “斷斷續續”,說明彈得不熟練。因為環境的幽靜,所以貝多芬能聽到“斷斷續續”的琴聲。這琴聲把他吸引住了。

  2、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這句話既表明盲姑娘想聽貝多芬的演奏,又讓哥哥不要因為這件事難過。

  3、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多純熟”,是說彈奏的技能熟練;“多深”,是說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現出來了。這樣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貝多芬才行,而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彈奏者便是貝多芬。姑娘的話說明她對音樂有很強的理解力,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

  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恬靜”,形容姑娘被音樂喚起了想象后,臉上表現出來的專注、平靜的神色。“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聲中的妹妹,從妹妹專注而平靜的神情中產生的感覺,感覺妹妹也和自己一樣,被琴聲帶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5、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

  “陶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聲之中了。這句話說明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是多么的美妙!

  二、佳句賞析

  1、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好像披上了銀紗”、“清幽”描寫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這樣的美,蓋過了茅屋里的窮困和凄涼。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寄予深深的同情。此情此景,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愛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想,使他接起琴鍵來。

  2、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聯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第一幅: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這是一個平靜的大海的月夜。此刻,貝多芬輕輕地按著琴鍵,音樂輕幽、舒緩。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了“一縷縷輕紗似的微云”。隨著天氣的變化,音樂逐漸增強,曲調出現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強音樂驟然響起。浪花“涌過來”,氣勢兇猛,音樂高昂激越,節奏越來越快。這樣聯想,從側面描寫出了貝多芬的琴聲,融進了他心中強烈的感情,美妙動人。

  三、歸納訓練

  本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秋天的明月夜,走進簡陋的茅屋為窮兄妹倆彈琴的故事。他觸景生情,譜寫了著名的《月光曲》。

  分段段意

  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講了關于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表現了他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

  寫作特點

  課文在描寫實實在在的事物時,加進了人物由實實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使文章表達的感情更深刻。

月光曲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券,理解部分詞語及課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課后第1題D小題。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回答課后1題第1小題。

  2、感受《朋光曲》美意境,感受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月光曲》音樂帶、投影、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題

  聽說咱們五(1)班同學都很喜歡聽音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

  著名鋼琴曲《月光曲》,誰來告訴大家它是誰創作?介紹一下貝多芬。

  二、新授:

  1、不過,今天老師不是上音樂課,而是上有關《月光曲》課文。出題、讀題:

  17、月光曲。

  先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來感受一下音樂意境。

  聽《月光曲》后:在音樂聲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感受到描繪得如詩如畫,那么,課文又是怎么來描

  寫呢?請找出來自己讀讀,仔細體會一下。(他仿佛看到了大海?)

  (1)你讀懂了什么?

  霎時:極短一點時間。

  這部分由內容是曲子所表現出來意境,表現在音樂旋律上該怎么去體會?(曲調是一下子轉入澎湃激昂?這中間是不是有個過程?樂曲開始是輕而舒緩,后來是澎湃激昂。)

  (2)師小結:邊出圖

  (3)指名讀(評議),師范讀(伴音),自由讀(你認為讀得好可站起來讀),齊讀。

  (4)試說,結合出圖。

  3、這么優美動聽曲子,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來呢?這其中還有著一個美麗動人傳說呢?

  4、聽錄音、看課文(29節)

  要求:(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劃出不理解詞語。

  (2)思考:傳說主要講了什么?貝多芬共彈了幾首曲子?

  反饋:(1)正音、提出不理解詞。

  (2)回答兩個問題。(板書:聽到琴聲,看到兄妹,遇到敵意)

  5、傳說中,貝多芬并不認識盲姑娘,那他為什么要給盲姑娘彈曲子?你是怎么看?(生答)

  再看看課文有關段落,劃上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找到了什么?)

  (1)讀議:一天夜晚,……彈正是他曲子。

  理解幽靜:幽雅寂靜

  斷斷續續:說明姑娘很喜歡貝多芬曲子,但彈得不熟練。

  是他曲子引他靠近茅屋。

  (2)讀議兄妹對語。

  (聽了幾遍,雖然家窮,買不起入場券,但譜子可以抄或習得起,假如有譜子,就會彈)

  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那有多好啊!充滿對貝多芬崇拜,聽曲愿望。

  重點:不過隨便說說:與姑娘內心是矛盾,但她怕哥哥因為家里窮買不起音樂會入場券而心里難過,所以這樣說,這是勸慰話。

  (窮還表現在哪兒?)

  窮:茅屋、舊鋼琴、歌話。

  其實她是十分渴望能聽到貝多芬演奏,說明她很懂了,體諒哥哥,同時也說明她非常喜歡音樂,特別是貝多芬曲子。

  這些對話該怎么讀?(姑娘渴望而又裝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難過)

  指名讀后:師引讀(分角色)

  (3)聽了盲姑娘話,貝多芬心里會怎么想?怎么做?引讀4、5節。

  你讀懂了什么?

  讀議: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

  (哪句話最能表達他當時心情,產生這種心情除了由于聽到說話外,還表現在貝多芬心理活動直接表達)體現他同情窮人(勞動億)思想品質,讀出熱情誠懇、充滿激情語調。

  6、學到現在,你們可知道為什么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曲子?(出問題)

  7、再讀25節,讀出語氣。(先自由準備讀、后齊讀)

  三、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月光曲教案7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內容,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3、從課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并抄下來。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熱愛勞動人民的偉大的音樂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導語: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即興創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們誰能把你了解的貝多芬的資料介紹給大家?(學生交流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指名讀──組詞語讀:

  萊 茵 幽 券 蠟 瞎 陌

  盲 鍵 粼 縷 恬 洶 錄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

  券:quàn(下邊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蠟燭:這兩個字的偏旁不一樣。

  幽的筆順:

  3、解詞:(學生互相質疑、解疑)

  幽靜:幽雅寂靜。課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靜。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靜。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

  4、指名讀課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中創作出來的?

  三、默讀課文

  把課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多讀讀,把自己的感受簡單批注下來,同時畫出自己的疑問。

  1、學生獨立默讀,完成批注。

  2、在小組中質疑、解疑,記下在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 3、在全班交流時提出問題,互相解答。

  四、練習

  出示練習要求:從課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抄下來。

  微弱的燭光 十六七歲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輕紗似的微云 雪亮的浪花

  恬靜的臉上 大大的眼睛

  波濤涌洶的大海 美妙的琴聲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2、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繪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貝多芬為兄妹倆彈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二、直視課題,找到文章的中心部分來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盲姑娘兩次彈奏曲子的有關句、段,讀一讀,說說貝多芬開始在小路上“散步”,而后來“飛奔”回客店的原因,體會貝多芬的感情有哪些變化?(默讀回答: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2、快速瀏覽,找出哪自然段是寫《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

  3、默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想像,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給你印象最深的畫面:

  ⑴ 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圖畫,找課文中的語句讀一讀,進行評價。 ⑵ 下面請同學們聽一段音樂《月光曲》,看著圖畫或閉上眼睛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回答問題:

  ⑴ 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看到這樣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逐漸增強,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⑵ 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說明了什么? 哥哥看到妹妹臉上恬靜的表情和睜得大大的眼睛,想到她可能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盲姑娘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她當然不可能產生像她哥哥那樣的聯想,所以只是說她“仿佛也看到了”。

  三、《月光曲》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板書:聽→看→彈→聽→看→又彈

  文章哪幾自然段寫的這個內容?(2~5)

  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想象回答。

  同桌分配角色朗讀兄妹倆的話,說說當時貝多芬又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讀6~8段)

  四、填空

  1、貝多芬沒有回答姑娘的話,只是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當時他想到了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出示投影,學生口頭填空)

  2、小結:這些都與什么有關?(環境)

  板書:月光 窮兄妹

  3、說說當時貝多芬又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 “貝多芬沒有回答”這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句子。

  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貝多芬為什么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 學生的回答有可能性和合理性就對,老師不要限制。

  可以回答各種可能:

  ⑴ 貝多芬默認了。

  ⑵ 貝多芬謙虛。

  ⑶ 貝多芬怕人知道,會有很多人來看他。

  ⑷ 貝多芬創作《月光曲》進入情境,沒有聽到盲姑娘的話。 ⑸ 貝多芬急著要把《月光曲》彈出來,顧不上回答。

  ⑹ 貝多芬認為遇到了知音,非常激動,說不出話來。

  五、總結全文

  說說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了貝多芬是一個什么樣的音樂家?(熱愛人民,同情窮人,熱愛大自然。)

  六、朗讀欣賞──評讀

  1、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指名讀,講評。(讓學生適時互相點評)

  注意:整篇課文的朗讀應該是徐緩的.、抒情的,只有個別地方如描寫風起浪涌的大海,朗讀時才用高昂的語讀。要注意表達人物的迫切心情,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抱歉心情,盲姑娘安慰哥哥時的體貼、懂事,貝多芬來時的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贊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猜出自己后的愉快、激動,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七、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月光曲教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難點】

  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

  任務導向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準備

  音樂名曲《月光曲》、ppt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教師范讀,為同學正音)

  2.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明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兩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況下,即興創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由談感受。

  (三)以句帶篇,深入研讀

  1.賞析重點句子

  (1)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這段文字是語言描寫,用兄妹之間的對話,生動傳神地表現出兄妹倆相依為命的真情,同時,也表現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對音樂的熱愛,為后文寫貝多芬兩次為她彈奏奠定了基礎。)

  (2)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

  (體現了盲姑娘不光愛音樂,更能夠懂音樂,并且懂得貝多芬的音樂,使得貝多芬引之為知音,因此而創作了《月光曲》。)

  2.學生分組討論:貝多芬為什么會譜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種心情創作的這首曲子?

  (曲為心聲,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也是不平靜的。面對著眼前窮苦的兄妹倆,面對著自己真正的知音,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動,更有得見知音的感慨與激動。)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各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內心是怎么想的,他會對兄妹兩個說些什么?

  (五)小結作業

  1.讀完本課對你有什么啟發?(我們要向貝多芬學習,關愛別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2.查找并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學們介紹。

  六、板書設計

  月光曲

  兄妹倆:聽琴聲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寫作手法:虛實結合、融入想象)

  月亮升高 風卷浪涌

  貝多芬:彈一曲

  創作《月光曲》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七、教學反思

月光曲教案9

  【設計理念】

  新課程注重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月光曲》一文,從寫作手法及文本內容都比較適合作為研究性閱讀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本文文字含蓄、優美,蘊含濃濃的人文情感因素,借助聯想深入閱讀,讓學生體驗文本情感,從而抒發自我情感,升華情感。旨在造就一節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的語文課。

  【設計特色】

  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借助聯想,感悟情意。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課題聯想,啟動情感——蘊含閱讀方法

  揭題:月光曲

  出示課件呈現美麗的月夜圖,啟發描寫月光的詞語后。教師動情的引導聯想:同學們,當皎潔的月光撒向大自然的每一片樹葉時,當柔和的月光撒向平靜的湖面時,當如水的月光撒向我們每一個人的臉,大地似乎披上了一層銀紗似的外衣。在這樣的環境下,你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讓我們帶著美的感受來讀讀這首曲子吧!

  (利用學生平時閱讀的理解、感受圖片、教師語言引導三個方面激發學生的思考)

  二、整體感知,交流感悟——展示閱讀所得

  1.初步感受文字的優美。讓學生通過第一次讀理解課文大致意思,并找出自己喜歡或感動的詞語、句子。讀完簡單交流。如貝多芬是誰?最后為什么飛奔回客店,記錄下月光曲等。

  2.大致了解之后教師引入:運用好聯想,我們經常能讀出很多文字背后的含義和情感。帶著聯想,請同學們好好地再讀一讀課文,特別是你找到部分多讀幾遍。同時邊讀邊思考,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才是最好的閱讀。教師隨機指點。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這是故事的起因,通過“幽靜”、“斷斷續續”理解貝多芬的心情是平靜的,聽到有人正不熟練地彈奏自己的曲子時,貝多芬產生好奇)

  (2)……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姑娘想聽音樂會,只是因為窮買不起入場券,哥哥心里拿過,妹妹體諒哥哥,勸慰哥哥,所以才這樣說的。)

  (3)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通過純熟的琴聲判斷出了他是貝多芬,說明她很愛音樂,同時又很懂音樂。)

  (4)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說明了兄妹倆被美妙的音樂陶醉了。)

  …………

  三、潛心會文,品讀感悟——感受閱讀的樂趣

  1.交流之后提出問題,師:你們讀懂了很多,回答的也很精彩,這就是學習。但這還不夠,學習還得能提出疑問,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如:為什么貝多芬彈完一首還要再彈一首?

  為什么盲姑娘問貝多芬時,貝多芬沒有回答?

  為什么姑娘要連忙站起來讓座等。

  2.同學們,老師和你們一樣,在備課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以前我看描寫音樂的文章,都會說這首曲子多么高亢,多么低沉,甚至有的還把音樂比喻成“鶯鳴空谷”“珠落玉盤”等等。可是在這篇課文里,老師卻什么都沒發現,曲調怎么樣?節奏怎么樣?(指向第九自然段)

  3.細品第九自然段。

  (1)教師范讀第九自然段:請同學們和老師一樣,合著美妙的音樂讀一讀。同時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樣的?(有聲瑯讀)

  (2)對有關內容的點撥

  A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這個部分旋律很慢、柔和、平緩。)

  (板書: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B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月亮?大海?

  (板書: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C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月光怎么樣?大海又怎么樣?

  (板書: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3)朗讀訓練,既然海面是這樣變化的,你能把三次海面變化讀出來嗎?

  配上《月光曲》獨自練——指名讀:

  先按變化順序來朗讀(三個學生)——各自朗讀自己喜歡的變化——比較式朗讀(兩個學生讀)

  (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讀,反復感受文本的魅力,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并使學生有話可說!真正傳設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的語文課堂)

  (板書:舒緩——有力——激蕩)

  四、課后質疑——衍生課外學習

  從剛才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月光曲的旋律是通過聯想月光和大海的變化體現出來的,動聽、優美。兄妹倆完全陶醉其中。那么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又是從哪里來的呢?他的這種激情又是源于何處?

月光曲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券”,理解部分詞語及課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課后第1題D小題。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回答課后1題的第1小題。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本與語言積累的聯系。可謂精妙。]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于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脫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回,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地月光,心情激動地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地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地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地,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地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地旋律嗎?

  生:樂曲地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閱讀教學遵循地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著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地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地表情和動作地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地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地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地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系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系,不要任意增加閱讀內容。

月光曲教案11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上,充分給予學生主動權,讓學生自己去想,去說,去做。教師引導鼓勵自己的見解,把活躍的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交往,共同發展,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轉向學生發展,由教師"教"向學生"學"轉移。

  《語文課程標準》又規定,五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揣摩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教師在課堂中應注重閱讀,盡量多給學生時間去閱讀課文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聯想,對話描寫等等表現手法,使得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于一體。

  第一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段(第1—10自然段):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課文可以分為兩段。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五,六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以及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月光曲》一課教學的總目標制定如下:

  學會7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進一步學會借助課題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通過朗讀,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進一步學會借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及分辨實際事物和聯想部分;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

  4、課時安排

  本課計劃3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按課后練習2中的(1)(2)小題問題研讀課文2—7自然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是:根據課后練習2中的第(3)小題研讀課文第8—10自然段。學生領會課文表現的意境并能有感情地配樂朗讀第9自然段并背誦。

  三、說教法學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下通過教師所講的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知識的。這種觀察和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是一種積極的思維。從這一點出發,本節課教法的知道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整節課的教法設計體現了"以訓練為主的教學基本模式",盡量讓學生動腦,動口,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精講,善導,激情,引思"八字貫穿各個教學環節。

  本節課使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情境法——激發學習興趣,熱情參與。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3、討論法——積極參與,得出結論。

  4、練習法——感悟課文,體會內涵。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目標為中心,提問為主線"這一原則,以達到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樣導入新課,從主觀上吸引了學生,喚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解決生字詞并整體感知課文

  (1)我給學生提出邊聽朗讀錄音邊找出你認為難讀難懂的生字詞的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聽朗讀錄音,通過聲情并茂的錄音朗讀,學生入情入境。

  (2)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學會本文的7個生字,理解本文的14個詞語。

  (3)鼓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四人一小組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我又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自己提出難讀難懂的生字詞及小組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為下一個環節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細讀課文,理解教材

  (1)理解貝多芬給盲姑娘彈琴的經過,即學習課文第2—7自然段。

  為什么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貝多芬彈完一首,為什么又彈了一首

  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在這一環節,我重點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在體會中朗讀。

  (2)讓學生找出第8,9段中的實寫部分和由實際事物引起的聯想部分。

  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了《月光曲》表現出的意境是多么的美妙。學生帶著這種美的感受朗讀課文,讀的很有感情。學生也更好地了解了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理解第10自然段中"陶醉","飛奔"各是什么意思,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3)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精妙,在品詞析句中確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4、歸納總結

  (1)鼓勵學生借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讓學生按事情的發展,了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

  這個環節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鞏固練習

  (1)全班齊讀第9自然段并嘗試背誦。

  這個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能力。

  6、布置作業

  (1)完成生字詞的抄寫。

  (2)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3)完成與本課有關的課堂練習和同步練習。

月光曲教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芬、券、盲、純、洶。

  2.新詞:幽靜、純熟、陶醉、斷斷續續、水天相接、記錄、微波粼粼。

  3.重點段:第8、9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貝多芬的卓越才華,更要學習他的善良和愛心。

  重點、難點

  (一)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主要通過抓重點段落,有感情地反復朗讀來解決。

  (二)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的意思來解決。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活動設計

  (一)回答課后設計的思考題,勾畫重點詞句。

  (二)自學重點段,討論、交流分辨事物和聯想。

  (三)觀察幻燈片,發揮想象,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樂朗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2.通讀全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本文寫的是一個傳說,生動地記敘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放錄音《月光曲》。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誰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對,《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傳說《月光曲》。板書課題。什么叫傳說呢?“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意思是可能是這樣,也可能不是這樣。

  2.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朗讀課文(分節朗讀),正音。

  (2)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3)新詞:

  幽靜:偏僻、清靜。

  純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練。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記錄:本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課文指貝多芬把剛才彈奏的《月光曲》寫成曲譜。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4)質疑問難,教師點撥。(簡介貝多芬)

  3.配樂朗讀或范讀課文,學生自悟。

  (1)說說課文寫的是什么事,主要內容是什么?(課文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小鎮上為皮鞋匠兄妹彈琴的事,主要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的?把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后讀一讀。

  4.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再讀課文,想想本文按總起、傳說可以分為幾部分。

  本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1)總起。介紹貝多芬,點明題意。

  第二段(2-10)傳說。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找學生讀傳說部分,按傳說的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二部分分層,并歸納層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層:

  第一層(2)講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

  第二層(3—9)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后又即興創作并彈奏《月光曲》。

  第三層(10)講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記錄了下來。

  (四)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了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體會創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2.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難點及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檢查:

  指名讀課文,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學習第一段。

  齊讀課文,思考:從這一段中你學懂了什么?(學懂了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傳說。)

  (2)學習第二段。

  ①指名讀第一、二層,思考回答:

  a.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么?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彈完了,為什么又彈一曲?

  (a.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為姑娘彈琴,于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贊美,想到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為盲姑娘彈奏一曲。)

  ②出示幻燈片:閱讀重點段第8、9自然段,聯系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a.貝多芬看到了什么?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聯系?

  c.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討論、交流、點撥提高:

  a.貝多芬看到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還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這些都是他看到的實在事物。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月光曲》。他彈的是由他看到的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因為茅屋里的一切和窮兄妹倆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愛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灑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想,使他按起琴鍵來。他用樂曲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了。

  c.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這些都是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產生的聯想。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是皮鞋匠從妹妹的表情中產生的聯想。因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見的,但是她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神了,所以說她“仿佛也看到了”。

  ③指導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二層。

  (注意體現出窮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不同語氣,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貝多芬說明來意時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贊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己的深深激動等,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三)課堂練習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2.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感情的變化過程。(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動,即興彈奏《月光曲》,抒發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動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2.回歸全文,歸納中心。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檢查。

  (1)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齊讀指名讀)

  (2)說說文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際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2.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1)齊讀第10自然段。

  (2)默讀、思考:

  ①窮兄妹倆完全被音樂陶醉了,想想他們會是什么樣子?(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啟發學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話把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表達出來。)

  (一陣風把茅屋里的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濤洶涌、向岸邊涌過來、涌過來……兄妹倆如癡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聲所吸引、感染,貝多芬曲終人去,他們居然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②此時的貝多芬又怎樣?情感有了什么變化?

  (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貝多芬的心情異常激動,他要把《月光曲》記錄下來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倆被琴聲陶醉、貝多芬異常激動的語氣讀出來。)

  (3)回歸全文,歸納中心。

  (讓學生依據板書快速瀏覽全文,然后討論、交流。)

  本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表現了貝多芬卓越的才華,表達了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大自然的熱愛。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演奏帶,讓學生邊聽邊進入情境,展開豐富的聯想。)

  (1)整篇課文應該用徐緩、抒情的基調讀。

  (2)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的內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用舒緩的語氣讀;繼而月亮升高,穿過微云,這時用逐漸增強、有曲折的語氣讀;接著風起浪涌,寧靜完全被破壞了,這時用高昂激越的語氣讀。

  可以齊讀、指名讀,反復練習,把握好語氣、感情。必要時教師示范讀,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4.指導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師引讀:一陣風……。月光……,茅屋里的一切……,顯得……。貝多芬望了望……,借著……,按起……。教師打出幻燈片,學生根據老師的指點,邊觀察邊練習背誦。)

  (教師引讀:皮鞋匠……。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著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學生閉目想象畫面,想象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展開的聯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產生的聯想,達到背誦。)

  (教師引讀: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他……,花了……,把剛才彈的曲子——……。這段主要寫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怎樣了,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早已去干什么了?這樣,學生很輕松地達到背誦。)

  (三)總結、擴展

  1.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本文在寫作上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談談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這樣寫的好處是使文章內容更具體、更豐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讀出文中哪些是由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涌過來。她仿佛也看到了,……波濤洶涌的大海。這樣寫就把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對大自然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2.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用一段話寫一個實實在在的事物并展開聯想。(例文見作業三)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默寫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3.閱讀短文,說說哪些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出來。

  濃重的大霧彌漫在天地之間。我坐在汽車上,霧鉆進車廂。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樹。我的腦海里忽然展現一個奇特的想法:瞧,這云霧彌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嗎?我們在這山霧中穿行,不正是在騰云駕霧嗎?要是去尋訪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們乘坐的汽車,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輪船,正劈風斬浪,奮勇向前。

月光曲教案13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五年級教案:月光曲。

  月光曲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進一步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會生字新詞。

  2、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教學準備]:

  貝多芬的《月光曲》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介紹貝多芬。

  一、課前預習,初步感知,提出問題。(要求教師給學生實在而充足的時間去預習,一般花整節課時間讓學生去預習。)

  自 學 要 求

  一、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要求識記生字,理解部分新詞。(可參考 運用工具書,如字典、辭典等)

  二、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概括地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提出你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 問題 ① ② ③ ④ ⑤

  (學生在自學卡提出的問題,本人給予了歸納統計,在附頁。)

  二、課堂檢測,小組討論,初解問題。

  (一) 預習檢測

  1、生字新詞的檢測

  A、詞語

  幽靜 清秀 陌生 純熟 清幽 琴鍵

  霎時 恬靜 波濤洶涌 陶醉

  ● 抽生讀

  ● 說說你最理解哪個詞語

  B、生字、多音字

  chuán( ) tán( )

  券:( ) 傳 彈

  zhuàn( ) dàn( )

  ● 請學生組詞識記

  2、課文朗讀檢測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防止讀破句。

  3、對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檢測

  課文講了一個關于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美麗動人的傳說。請大家打開書本,再讀讀課文,讀過之后,看誰能把這個傳說說給大家聽聽。

  A、學生自由讀全文。

  B、課文讀好了,你們把這個傳說記住了嗎?在講這個傳說之前,我有個小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只把這個傳說的大概意思講出來就可以,這就叫概括地講,這可比具體講要難。請你們先同桌準備一下,思考該怎么講,想過了,自己可以小聲練習練習。(學生思考,各自練習。)

  C、抽生說(多說幾個),教師隨時請學生點評,要求說出優點和問題。

  (二)小組討論,初解問題。

  課文的大概內容我們已經了解了,但是,課文里邊還有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大家對課文也提出了不少的問題,那么現在,就請大家在四人小組內來討論你們不懂的問題,看看憑四人的智慧是否能解決掉一部分難題。

  ● 小組進行熱烈地討論。

  ● 教師隨時巡回點撥,參加討論。

  ● 小組內整理出剩余的問題(經過這一環,那些粗淺的表面的問題就解決 掉了。)

  三、集體反饋,自讀課文,疏理問題。

  請每一小組的組長把小組內剩下的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進行板書,并同時進行問題的歸納與疏理。

  疏理后可能還留有的問題:

  ● 為什么叫它為《月光曲》?

  ● 《月光曲》真的那么迷人嗎?

  ● 貝多芬為什么要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 盲姑娘為什么會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 以上部分是關于《月光曲》引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 貝多芬為什么要為那位盲姑娘彈鋼琴曲?

  ● 為什么他彈完一首后,又彈了一首?

  ● 盲姑娘問他是不是貝多芬,他為什么不回答?

  △ 這一部分的問題是關于貝多芬內心情感變化而引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疏理的過程中,有些問題這一小組不能回答,其他小組能回答的就隨機解決掉,教師抓住一些重點問題設疑。)

  四、再讀課文,獨立思考,探究問題。

  對于黑板上疏理后的問題,請同學們再細讀課文,先獨立思考,你認為哪些問題值得我們一起深入研究。

  (這一回答可能不是一致的,有些人認為第一部分內容,有些人則會認為第二部分內容。)

  五、合作探索,以讀為本,解決問題。

  1、第一部分內容的探索

  A、請學生細讀第9小節,思考這小節講了什么?(《月光曲》的內容)

  B、請學生閉上眼睛欣賞《月光曲》,聽完讓其談感受: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學生對這里的回答可能不是文中兄妹倆聽時的感受,教師也都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感受,這就解決了《月光曲》真那么迷人?的問題。)

  C、盲姑娘和她的哥哥聽了貝多芬的彈奏,他們似乎看到了哪些景象?

  (學生對這里的回答都是文中第9小節的內容,即月亮從海邊升起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這就解決了為什么叫《月光曲》的問題。)

  小結:這么美的景象把盲姑娘兄妹倆陶醉了,連貝多芬也是激動萬分,所以沒等他們醒來,就飛奔回客店記錄剛才的曲子。

  D、課文把《月光曲》寫得這么美,我們想辦法把第9小節也背出來。

  2、第二部分內容的探索

  A、請學生瀏覽課文2~7小節,體會貝多芬的心情。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 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對話時心情

  ● 貝多芬彈完第一首后聽了盲姑娘的話,心情

  B、匯報小組討論結果(學生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第二部分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小結:貝多芬從感動到激動,正是懷著這種激動萬分的心情才創作出了這么優美的《月光曲》。

  六、檢測目標,拓展延伸,開放問題。

  1、抽生背第9小節。

  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2、出示句子:

  A、同學們

  小結:這是由月光引起的聯想。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再加上適當的聯想,文章的內容會更充實,更深刻,更感動人。

  請再讀讀第9小節,看看哪些地方寫的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聯想。

  C、學生邊讀邊劃,然后指名讀出聯想部分的句子。

  3、如果丟掉了這些聯想的句子,只有實實在在的事物,那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不信請看: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那睜得大大的眼睛。

  A、請同學們讀一讀,覺得還美嗎?

  B、小結:通過對比,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寫文章的時候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得很具體,又能恰當地加上自己的聯想,文章的內容就會更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深刻。

  4、下面有篇短文,請大家把聯想的句子劃出來,讀一下。

  大公雞的頭通紅通紅的,就像醉漢的臉,高高聳立的紅雞冠就像用紅寶石制作的皇冠。臉下面兩片鮮紅的肉,紅得透亮。眼睛圓圓的炯炯有神。身上的羽毛有金黃色的,有紅色的,有墨綠色的,閃閃發亮。兩只金黃色的粗壯的腿,托住它那肥大的身軀,走起路來像個威武的將軍。尾巴彎彎的,高高翹起。它每天按時打鳴,唱起那令人振奮的《早起歌》:天明了,快起床!一遍又一遍。每當聽到它的歌聲,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年級學過的《美麗的公雞》那篇課文。是呀!它不光外表美,還能幫助人們做事,多可愛呀!

  A、如果去掉了這些聯想的句子,會怎么樣?(生:公雞就不那么可愛了。……)

  B、小結:閱讀時分辨出事物和聯想,對文章的理解就更深了。

  5、下面,有篇短文,寫得不錯,我想如果能適當加點聯想,文章就會更美。

  荷花多美的荷花啊!碧綠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的。白荷花,紅荷花競相開放,全開的,半開的,姿態各異,爭奇斗艷。一朵剛剛綻開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葉后面,一只蜻蜓在上邊飛來飛去。

  A、學生修改,教師巡視。

  B、交流反饋。

  (這些環節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從文中練習拓展到文外練習,提高寫作能力。)

月光曲教案14

  一、音樂導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聽《月光曲》。師: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貝多芬心里怎么樣?”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1)師:“于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著興致當時彈出來的?從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師:“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樂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著,聽著,又展開了怎樣的聯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著這個問題自學第二部分。”

  3、(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樂曲呢?”(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

  讀后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課文中有一幅插圖,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為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么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靜”,都有幽雅、美和靜的含義。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二、再讀想象,體會聯想

  1、“現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樣?然后請你們講這幅圖。”(學生各自準備,同座兩人對話。)

  教學預設:(描述插圖)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借著月光彈起琴來。

  2、師: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么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

  課文是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想來寫的。現在我們看看下一節課文,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因聽琴聲產生的聯想?

  3、學生讀寫實的部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他睜得大大的眼睛。

  4、學生讀聯想,體會情境。

  (1)讀書想象第一幅畫面:體會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畫面

  (2)體會第二幅畫面:月亮越升越高……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的情境。

  (3)隨著音樂體會第三幅畫面: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鳳,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導再看圖:“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仿佛覺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奏也越來越快。)

  三、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師: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是與文章中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系。”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讀讀。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四、朗讀全文,體會文章的前后照應

  “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是"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覺得怎么樣呢?她心里可能要說什么?我們幫她說出來。”

  “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說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么樣,從哪個詞兒說明他也很激動?”(飛奔)。

  師:"同學們,我們再讀讀課文吧。大家可以跟著錄音小聲讀一次,再大聲讀一次。"

月光曲教案15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并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了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預習】

  1、自學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寫詞語,自由說話,引出問題

  1、學生聽寫詞語:

  蠟燭、茅屋等。

  2、學生自由說話:

  選用剛才聽寫的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說一段話,教師隨機點評。

  3、教師引出問題:

  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進入問題,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語段一: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1、貝多芬聽到哪一句話起就心動了?

  (感情朗讀。)

  2、貝多芬從這一句話中聽出了什么?

  ⑴ 盲姑娘家境貧窮。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貧窮?)

  ⑵ 盲姑娘熱愛音樂。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熱愛音樂?)

  ⑶ 師: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她依然熱愛著生活,姑娘雖然家境貧困,但是她并不放棄對藝術的向往與追求。貝多芬的心被觸動了。

  3、貝多芬從兄妹倆的整段對話中還聽出了什么?

  ⑴ 妹妹的懂事、兄妹倆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等。

  (感情朗讀。)

  ⑵ 師:盲姑娘這么貧窮,但是這么熱愛音樂,又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動了,所以走進茅屋。

  語段二:

  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1、學生質疑:

  預設問題一:

  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見,為什么知道她是貝多芬?

  預設問題二:

  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

  預設問題三:

  貝多芬彈一首曲子已經滿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為什么還要再彈一首曲子?

  預設問題四:

  貝多芬為什么稱盲姑娘為“您”?

  2、梳理問題。

  3、解決問題。

  (感情朗讀。)

  三、入情入景,想象寫話,欣賞音樂

  1、師生共讀“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語段: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

  2、重新回到問題:

  貝多芬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

  3、進一步了解貝多芬,聯系上文,想像寫話,體會貝多芬內心情感。

  課外資源:

  我為什么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

  ──貝多芬

  4、欣賞《月光曲》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