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文言文兩則》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文言文兩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1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本學期學習的文言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領悟其中的道理,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激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外收集喜歡的文言文,準備交流。
2、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激趣
1、師談話: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國安邦;用之于軍事,可以百戰百勝;用之于藝術,可以美輪美奐;用之于個人,可以修身養性……我們從小就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
2、(屏幕顯示:詩詞等)這個學期,我們在語文課上學到了哪些屬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呢?
二、溫故知新,復習課內文言文
1、談談對文言文的認識:
師小結:文言文,言簡意賅,瑯瑯上口,便于傳誦,是中華文明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回顧本學期學習了哪些文言文。
4、小組合作,復習文言文。師提示:朗讀,釋義,明理,背誦
5、小組匯報。注意生生互動,讀得充分,入情,有韻味。形式多樣
三、歸納學習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
四、拓展延伸,交流課外文言文。
1、文言文充滿哲理,飽含人生經驗的.語言,能使我們陶冶情操,充實文化底蘊。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了不少文言文,我們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各小組交流課外收集的文言文。)
2、各小組上臺,幻燈展示收集的文言文,匯報自學收獲。
小結:同學們收集到的文言文真是美輪美奐。因為時間關系,還有很多妙文我們來不及看,同學們可以下課后繼續交流。
五、總結。
板書設計:(略)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2
(教學目標)
1、讀準“曝”“囊”“搐”等易混難讀的字,把握朗讀的停頓,讀通課文。
2、借助注釋、資料及已有文言基礎,讀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從這篇文章中明白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欣賞作品,導入課題
1、一首樂曲,讓伯牙和鍾子期成了知音,藝術就是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不僅音樂藝術如此,繪畫藝術也同樣能震撼人心,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繪畫作品。課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畫作(鄭板橋的竹、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為戴嵩畫的《斗牛圖》,順勢導入課題。
2、介紹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畫家,特別擅長畫牛,他畫的牛栩栩如生,尤其這幅《斗牛圖》深受書畫愛好者的喜愛。因為這幅圖還引發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一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吧。(師板書課題,全班齊讀。)
二、多樣讀文,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文言文朗讀有一定難度,下面幾個字詞能讀對嗎?
課件出示:
蜀軸囊曝搐婢拊掌
(3)指名朗讀,正音。
(4)齊讀全文。
2、指導課文,明確節奏。
(1)師:這篇課文在朗讀時,應該怎樣停頓呢?
(2)生交流匯報。
課件出示: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學生試讀,熟悉節奏。
4、自由練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5、師生合作讀。
師:我們來合作讀課文,老師讀課文的敘述部分,同學讀牧童所說的話,一遍讀完后,交換朗讀內容。
三、自學質疑,理解文意
1、用自己的話講講課文的大概意思。
課件出示:
(1)借助注釋及聯系上下文說說文章的意思。
(2)用“△”標出不理解的字詞。
預設一: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理解“軸”在不同語境的意思,指導讀出節奏。
預設二: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理解“尾搐入兩股間”的意思,指導讀出節奏。
預設三: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相機理解“奴、婢”的意思。
2、整體感知,梳理脈絡。相機指導會寫字“曝”的書寫。
四、入情入境,精讀課文
1、面對同一幅《斗牛圖》,杜處士和小牧童卻有不同的表現,請結合文章說一說。
課件出示:
自由讀課文,用“_____”畫出寫杜處士的句子,用“”畫出寫小牧童的句子,用一兩個詞語寫寫他們的表現。
2、學生匯報,交流分享。
預設一: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相機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尤、錦囊玉軸,自隨”,讀出杜處士對《斗牛圖》的珍愛。
預設二: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抓住牧童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想象畫面,讀出牧童的天真可愛。
預設三:處士笑而然之。
(1)對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兩處描寫“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現。
(2)再現情景,想象杜處士的神態、動作、語言。
3、朗讀描寫杜處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讀出趣味。
五、變換角色,練講故事
1、用自己的話講講“他們”的故事。
(1)學生自由練習講故事。
(2)指名展示,評價交流。
2、講講“我”的故事。
課件出示:
①我姓杜,人稱杜處士。我讀了不少書,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②今天天氣真好!放牛去嘍!還沒出村子,我看見……
③我是蘇軾,聽說四川有個杜處士,尤愛書畫……
(1)選擇其中一個角色,練習講“我”的故事。
(2)指名講故事,評價交流。
課件出示:
合理想象角色轉換形象表達
六、回顧細節,品讀人物
1、默讀課文,思考:牧童是怎樣評價這幅畫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見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發言。
課件出示:
觀點:謬矣。
理由: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威挑戰的精神。
2、處士面對牧童的話有什么表現?由此可見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指名發言。
課件出示:
表現:處士笑而然之。
可見處士是一個心胸開闊、樂于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3、帶著感情朗讀,讀出牧童的語氣。
全班齊讀: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七、再讀課文,明白道理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蘊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師適時呈現: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結合這句話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課文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不能迷信權威。藝術再美也是來源于生活。
八、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3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能了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后的注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能根據注釋讀懂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給學生呈現課前準備的古語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學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師:同學們,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么特點。
師: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范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桌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5、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系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四、練習背誦
1、教師請學生自由朗讀,不會的地方小組合作解決。
2、之后教師通過開火車,接詞等多種形式誦讀課文。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給予糾正,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3、請同學到臺前來誦讀,并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
五、課后擴展
1、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伯牙鼓琴》。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文化藝術之美。
教學重難點
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詩句大意,感受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1、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鼓”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導質疑。
2、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讀好語氣詞“哉”“乎”,初步體會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理解“復”“足”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三、高山流水遇知音
1、感受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呢?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1)理解句子意思,掌握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2)聚焦“鼓”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3)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富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太山”“流水”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讀著這個“巍巍乎”,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太山?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②流水在古文里邊特指江河。我們會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詞或者詩句?
2、體驗“知音”。
(1)理解“善”和“志”,體味古今異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善哉”,循序漸進地感受、體會“知音”的內涵。
①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和志向、情懷上的悅納。
②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
③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④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補充。
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又仿佛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
3、縱情朗讀。
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1、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它!
2、熟讀成誦。
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
五、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巍巍乎若太山
湯湯乎若流水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畫,激趣導入。
1、多媒體出示幾幅名畫:《清明上河圖》《蒙娜麗莎》。
2、學生欣賞,談感受。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名畫有關的一則文言文《書戴嵩畫牛》。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梳理學法,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伯牙鼓琴》的。
一是要多讀課文;二要結合注釋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來讀懂全文;四要明白一個道理或意境。
3、學生自學課文。
三、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好: 所寶: 曝: 拊掌: 云: 奴: 婢:
2、交流共議。
①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從這段話中你看出了什么?蜀中:四川。戴嵩牛:戴嵩畫的牛。
預設:四川有個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幾百種書畫。
這位杜處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畫《牛》,他特別喜歡,他用錦緞縫制了畫套,用玉作畫軸,經常隨身帶著。
從課文哪兩個地方能看出杜處士特別喜歡戴嵩的《牛》?
補充講解戴嵩和《斗牛圖》,學生明確其地位和價值。
②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
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有什么反應?(拊掌大笑)一般人見了戴嵩畫的牛會是什么表現?(驚嘆,夸贊戴嵩畫得好)
牧童在笑什么?(他笑戴嵩畫錯了)
牧童為什么認為戴嵩畫錯了?(牛斗的時候,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
牧童怎么知道斗牛的樣子?(因為牧童經常觀察斗牛,熟悉斗牛的樣子)
你相信牧童的話嗎?為什么?(引發學生議論,引導學生深度分析牧童的話)
聽了牧童的話,杜處士有什么反應?先想象一下,再回答。(杜處士沒有生氣,他笑了,認為牧童的話有道理)
指導:我們要學習杜處士,遇到問題不要急躁,冷靜思考,認真分析。
③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這句話中的“奴”“婢”分別指什么樣的人?(結合注釋理解)
句子的大意是“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并且說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
故事已經結束了,作者為什么要寫上這句話?(這是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他想把他的啟示告訴我們,也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朗誦課文,看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2、通過這篇古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迷信權威;要勤于觀察;要正確對待不同意見;遇到問題要冷靜分析)
五、作業超市。(自選三項完成)
1、練習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你還知道與課文類似的事情嗎?寫給大家看。
3、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看看哪組理解得好。
4、推薦幾篇文言文自學,《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5
教學目標:
1、會寫7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2、結合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文言文中詞句的意思;聆聽音樂,感受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之遇。
3、體會音樂和繪畫藝術的奇妙。
教學重點:根據伯牙的琴聲,大膽想象,體會藝術之美
教學難點:理解文言文中字詞的意思和用法進而理解整句和文章意思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伯牙鼓琴
課時目標:
1、會寫3個生字,讀準“湯”字在文中的讀音。
2、理解“鼓”“志”“巍巍”“湯湯”的意思,不要把“太山”寫成“泰山”;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緒,分享聽音樂的心得。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上課之前我們先聽點音樂,聽完后說說都聽到了什么聲音。(教師播放音樂)
教師及時評價:知音樂者,也;會傾聽者,也;懂音樂者,也。
2、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和音樂有關的文言文,講述的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誰來讀一讀這個課題?
二、板書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伯牙鼓琴》
2、解題:
①“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彈琴,鼓是彈的意思)
②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要方法。
三、初讀文本,讀通課文
1、師: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自讀課文
①讀準字音,注意在恰當的地方停頓,可以用“/”標記。
②讀出情感和文言文的節奏及韻味。
2、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3、教師先示范朗讀,然后學生自讀,教師評價。
四、理解文言文
1、學生自學,然后小組討論,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出示:
(1)有注釋的'字詞就借助注釋來理解,沒注釋的就聯系上下文或者用自己的話來理解補充;再者,借助工具書,也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理解文言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理解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五、品讀“情”——高山流水遇知音
1、學到這里,你知道伯牙和鍾子期是什么關系嗎?用一個詞來表達。(板書:知音)什么叫知音?
2、疑問:他們是怎么成為知音的呢?是什么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3、從哪兒看出伯牙和鍾子期是知音?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勾畫下來。
①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到了什么?你會怎樣贊嘆?
②現在請帶著贊嘆的語氣再來讀一讀。
③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后半句。
4、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大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中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5、小組討論,出示課件5:
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風。”
志在,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說句子: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依依楊柳、潺潺流水、皚皚白雪、綿綿春雨、隆隆雷聲、淙淙流水……
6、伯牙彈什么鍾子期都能懂得、都能明白,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他們真是心靈相通,這就叫——知音。
六、相遇相知。
1、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他為什么獨把鍾子期當作知音?
2、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會對子期說什么?
3、“知我者,子期也!”你覺得這時的伯牙與子期還僅僅只是音樂方面的朋友嗎?
4、知音歡聚,一定非常歡樂、非常融洽,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七、知音之死
(出示句子)學生讀:“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你能用現代漢語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伯牙把琴給摔破了,決定終身不再彈琴,因為他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2、什么叫終身?(一輩子)
3、師:是的,伯牙悲痛欲絕,他認為再也沒有像子期一樣的知音了,于是來到了鍾子期的墳前寫下了這首短歌。師朗誦,全班朗誦。
4、想象一下,假如你來到子期的墳前,面對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抔無情的黃土,你想說些什么?
5、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的傷心之情。
師:你能體會到伯牙的傷心嗎?按照你的理解,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八、回顧全文,品味音樂
1、這就是千古流傳的《伯牙鼓琴》,這就是感人至深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為了紀念他們,后人做了一曲《高山流水》來紀念他們!讓我們聆聽樂曲,打開書再一次回味這個故事,把它刻在你的心間,讓我們試著背一背這篇文章。
2、總結:同學們,“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所以,當你有了知音,一定要“珍惜”!
九、作業布置
背誦課文;搜集表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6
教學目標:
1、會寫“援俱弗”三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三能根據注釋疏通文意,讀出故事內容。
教學重難點:
1、會寫“援俱弗”三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琴棋書畫,中國古代四大藝術,源遠流長,其中的棋指的不是象棋,而是黑白世界的圍棋,圍棋更是智慧的延伸,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有誰知道圍棋在古代稱作什么(弈),關注“弈”的寫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圍棋有關的文言文,題目是《學弈》,學弈即學下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哦,是誰教的誰在學怎么學學的結果如何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則文言文去探究吧。
3、本文的作者是誰呢孟子。說說你對孟子的了解。
二、導學
1、任務一:依韻讀文感知大意學習提示:孟子寫的文言文,一定很深奧,讀起來一定很吃力,先看注釋,再讀課文,邊讀邊對照注釋,想想這些字詞句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讀起來就順溜了。
生讀文師: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讓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音,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大家拿出筆聽我讀一遍,注意畫出停頓來。
師范讀。
指名讀。
學習生字“援俱弗”。
簡要概括這篇文言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一秋教兩個人下圍棋,兩個人學習態度不同,學習的結果也不一樣
2、任務二:揣摩詞句感悟文意過渡:我們現在都知道是一秋教兩個人下棋,你是從文中哪句話得知的A使弈秋誨二人弈。
“誨”的意思是教、教導。讓一秋教兩個人下棋。
過渡:弈秋,何許人也B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通國”是全國的意思。
何為“善弈者”(善于象棋的人,指會下棋的人)。
誰為善弈者弈秋。那弈秋厲害到什么程度從哪個詞語看出來呢看來,弈秋是全國最會下圍棋的人。
佩服之余,就來夸夸他吧,弈秋,何許人也同學們,我們用這種句式夸一夸我們的數學老師吧。李老師,通校之善教者也。
過渡: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弈秋是否教出了兩個棋藝高超的學生呢他們兩個學醫的結果怎樣從哪里看出來。
C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弗若,是不如的意思。
到底誰比不上誰呢第二個人比不上第一個人。
注意句中兩個“之“”分別指的都是第一個人,即專心致志的那個人。
過渡:同拜一人為師,為什么結果截然不同這不由得讓人產生疑問。
D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不是這樣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來看看他們倆是怎么學的。
E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請同學們看插圖,觀察專心致志的那個人。
小鳥唱著婉轉的歌兒從枝頭飛過,他聽到了嗎因為他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小河嘩啦啦流流過,他聽到了嗎因為……當蜂蝶在花叢中飛舞,他看到了嗎因為……那另一個人是怎么學的呢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第二個人一門心思想著射鳥,這種一心是不是專心,是他學弈時三心二意。
現在請同學們合上書,回答老師的問題。
弈秋,何許人也使秋干什么二人怎么學結果如何誰能連起來說說這則古文的內容。
同學們,剛才啊,我們學習了《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言文,那么現在我們來回顧剛才學古文的方法,那就是多朗讀,看注釋,懂句意,釋原文,明道理。
三、導結
1、從這則文言文中,你有何收獲呢(學習知識,就要專心致志。)
2、生活中有這樣的事嗎其實學弈就是學做人,棋如人生,離不開黑白分明的理性與均衡,只要我們走的每一步人生之棋都是認真的,專心致志的,我們就是永遠的勝利者。
3、檢測題目:聯系上下文,說說加點字的意思。
通過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四、課后作業
1、背誦《學弈》這篇古文。
2、收集有關孟子的名言警句。
教學反思《學弈》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對文言文接觸的比較少,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目的在于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為將來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對于文言文,怎樣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很重要。因此,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做到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學生讀完后我范讀,在這一環節上,教師的范讀是建立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在處理整個“讀”的教學環節上,我以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指名朗讀,把讀的環節落到實處。
其次,學習文言文,除了把課文讀通之外,還要把文章讀懂。在讀通讀懂課文后,還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中所蘊含的警示世人的道理。在這個環節上,我引導學生先了解故事中的兩位年輕人學習的結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導致這一結果不一樣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明白到學習態度不一樣是導致學習結果不同的關鍵原因,使“明理”這個環節水到渠成,避免了教師煩瑣的分析講解。這堂直播課的教學,學生參與面窄,教師講得多,我還應該讓學生聯系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談談,更加深刻地明白這個故事所蘊涵的教育意義,也許效果就不一樣了。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7
教學目標: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3、通過本文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了解學習應持的態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教學用具:
PPT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高中階段,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對學習所應持的態度和方法,相信同學們也都了解很多。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人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對學習所應持有的態度及方法進行了闡述,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荀子,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感知他的.觀點。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孟子強調施仁政、行王道,強調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強調“法后王”,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治;孟子認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三、文本研討:
1、這是一篇議論文,課文既然是“勸學”,也就是勸勉人去學習,那么,你覺得文中哪句話可以作為課文的中心論點呢?
明確:“學不可以已”。已就是停止的意思,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這里是兩個詞,“可”即相當于今天所講的“可以、能夠”,“以”僅作為起舒緩作用的語氣助詞。
2、那么,作者是如何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的呢?我們首先來看第一段。課文大家都預先翻譯過了,下面同學們可以把這一段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于”:介詞,第一個相當于“從”;第二個相當于“比”。
木直中繩。中:符合的意思。
輮以為輪。“輮”同“煣”,通假字。這也是一個省略句,“以為”中省略了賓語“之”。
雖有槁暴。“有”同“又”,通假字。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判斷句的標志。
金就礪則利。“金”,古今異義詞。這里指“金屬做成的刀劍”。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每日。“乎”同“于”,相當于“對”。介賓短語后置句。“而”連詞,表并列。
則知明而行無過已。“知”同“智”,“而”連詞,表遞進。
3、這一段講的是學習的意義,那么,作者講到了學習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呢?其中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式呢?
明確:比喻論證。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 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學習可以提高一個人。
總結:知明而行無過矣。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下節課我們將繼續來感學習后兩段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的后兩段。
二、文本研析:
1、還是按照上節課的程序,同學們首先將第二段自己在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吾嘗終日而思矣。“而”是表示修飾的連詞。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之”相當于結構助詞“的”。
“所學”是“所字結構”,是一個名詞性結構。
登高而招。“而”表修飾的連詞。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而”表示轉折的連詞。
非利足也。“利”為使動結構,“使……銳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假”:借助。“水”名作動,游泳。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8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到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2.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穿越時空去與一位古代的偉人對話,他就是孟子。誰能說說你對孟子的了解。(生舉手答)今天我們一同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
(板書課題:學弈)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你們知道“學弈”是干什么嗎?(學下圍棋)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對,看注釋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有疑問的地方可在書上做記號。
2.指名讀課文,師相機正音。
3.課件出示本課易讀錯的字詞,學生齊讀。(誨、惟、鴻鵠、弓繳、弗、矣、與,強調“為”是個多音字)
4.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分小組自學,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
2.理解句意。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國下圍棋最好的人。)
(2)使弈秋誨二人弈。(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
(3)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誨。)
四、品文明理,提升感悟
1.什么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不一樣呢?
(第一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而第二個人在學習時卻三心二意,所以結果不同。)
2.請同學們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任何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
3.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五、指導背誦
1.讓學生根據課件出示的停頓提示,反復誦讀。
2.教師引導學生先將課文分層次,然后根據提示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一個關于孔子的小故事。
2.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讓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3.老師出示孔子的畫像課件,并簡單介紹孔子。
孔子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博學的人)然而,有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1.請同學試讀,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字,請圈出來,與同桌交流。
2.指名同學分小節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錯的語句。
3.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領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語速、語氣)
4.全班放聲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義
1.舉日——“象”的觀照
(1)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放松!再放松!請隨著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太陽的樣子。
早晨,太陽慢慢地出來了,圓圓的,紅紅的,大大的;中午,太陽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圓圓的,小小的,亮亮的。看到了嗎?
(2)請你們回憶一下課文中的詞語,選擇兩個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太陽的樣子,一個形容早晨的太陽,一個形容中午的太陽。然后,把這兩個詞語默寫到本子上。(板書:車蓋盤盂)
(3)請大家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提示,繼續想象太陽。
師設置情境: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會有什么感覺?中午,太陽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強烈的陽光下,你的身體熱起來了,不斷地熱著,不斷地熱著,都快熱得受不了了。感覺到了嗎?那么,也像剛才那樣,從課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形容你對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早上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中午太陽的感覺。請把這兩個詞語默寫到本子上。(板書:滄滄涼涼探湯)
(4)理解“滄滄涼涼”“探湯”
(5)齊讀詞語。
2.擇日——“理”的尋思
引導學生探究“車蓋——盤盂”“滄滄涼涼——探湯”每組詞語之間的關系。
(1)師:大家注意看,我在這兩個詞語之間畫一條線,在那兩個詞語之間也畫了一條線(板書:車蓋——盤盂滄滄涼涼——探湯)。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畫?這里有些什么名堂?學生自由舉手回答。
(2)教師引讀相關語句,指導學生讀出“一大一小,一冷一熱”的感覺。最后學生齊讀。
(3)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辯日——“趣”的體驗
(1)師:一個說早上近中午遠,一個說早上遠中午近。兩小兒各說各的觀點,各說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誰也不肯善罷甘休。用書中的一個詞來說,就叫——(辯斗)
(2)理解“辯斗”(辯論,爭論)
(3)請同學們找出兩小兒“辯斗”的句子,同桌之間分好角色,然后大聲朗讀兩小兒的辯斗。(同桌之間分角色朗讀“辯斗”,教師巡視傾聽。)
(4)師提示“辯斗”語氣、神態、動作要逼真。可在原文語句前創造性地加上“此言差矣”“非也”等反駁的言辭,還可以賦予兩小兒動作,盡量還原兩小兒激烈“辯斗”的場景。
4.決日——“知”的分享
(1)師:他們爭執不下,就去問誰?孔子給他們怎樣判決的?(不能決也)(生回答,師板書)
(2)通過用“決”組詞的方式理解“決”在文中的意思。
(3)學生自由舉手表演“問孔子”的情景。
(4)師創設“解疑”情境1:那依你之見,是日始出時去人遠,還是日中時去人遠呢?請小先生不吝賜教。
(5)師創設“解疑”情境2:那“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又是為什么呢?哪位高人愿意指點迷津?
5.悟日——“智”的啟迪
(1)師: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是一個科學常識,并不太難。但擱在兩千多年前,卻是一個難題。不但難倒了兩個愛思考、愛辯斗的小兒,也難倒了大思想家、大學問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
(2)齊讀最后一段。(板書:知)這里的“知”怎么理解?“孰為汝多知乎?”用現在的話怎么說?
(3)師:面對兩小兒的嘲笑,孔子又會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請你寫一寫。可以用白話文來寫,那就用“孔子說”開頭;如果你對文言文感興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語氣寫,那就用“孔子曰”開頭。
四、通讀課文,領悟道理
老師小結:《兩小兒辯日》是一則生動的民間故事。采用“問答式”的對話來表現人物并闡明道理。作者將抽象的自然現象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講述出來,讓人感受到了兩小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聰明機智、天真可愛的形象,也體會到了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為人處世的態度。
[教學板書]
14.文言文二則
學弈
一人專心致志
另一人思鴻鵠將至
結果:雖與之俱學 弗若之矣
道理:做事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
兩小兒辯日
日初出日中
一兒近(大)遠(小)
另一兒遠(涼)近(熱)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學反思]
在《學弈》一文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讀通并理解課文之后,我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中的兩位年輕人學習的結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導致結果不一致的原因。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由于文章內容并不難懂,學生都說得很好。
在《兩小兒辯日》一文的教學中,我創設了“解疑”的情境,極大限度地發掘了學生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答疑難的能力,創造了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但不足之處在于沒有讓學生多朗讀課文,今后再教授文言文時,還是會多讓學生通過朗讀感知文意。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9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疏通課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
2、幫助學生養成課外文言文閱讀的好習慣;
3、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學生先交流關于學習課外文言文的意義和困惑,以便課前交流;
2準備好周末作業;印發關于疏通課外文言文技巧的學案資料;
3、做好教學課件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進行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練一個半月了,大家是否想過:究竟我們學習課外文言文有何重要意義呢?
(學生思考)
何映瑤:因為這對于我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一個厚實的基礎;
章 帆:因為能激發我們的愛國的熱情;
師:沒錯,課外文言文中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這是我們了解中國幾千年優秀的文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我們要加強課外文言文知識的學習,積累語文素材,提高我們的文化文學涵養。
2、師: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同學們在學習課外文言文的過程中,有沒有碰到比較棘手的困惑與難題呢?
葉幸然:我覺得最難的就是怎樣停頓語句;
李雅倩:我覺得最困惑的一點就是很多的聞言詞匯不太理解;
林紀川:我想,最大的障礙就是怎樣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其實,我們如果能夠將課外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的話,也就是說,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樣疏通理解課外文言文的大意,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疏通課外聞言文言文的大意。
二、以例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來教學
1、師:首先,請同學看到所印發的資料《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大家先一起來大聲地朗讀一遍,注意速度稍微慢一點。
(學生齊讀,老師事后進行字音訂正與朗讀評價)
2、師:請根據課文自由地進行一次大意的翻譯,特備是將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記,方便待會進行解答。
學生:出聲地進行翻譯,動筆標記字詞等疑難問題,然后提問:
何嘉敏:請問老師:參知政事是什么意思?
3、師:這是古代的.一種官位名稱,可以直接翻譯就行。
劉泓鑫:“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怎么理解?
4、師:也就是說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也”字是語氣助詞,無需翻譯出。
5、師:其實,在翻譯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老師教會一點方法給大家,請先看到學案資料,并同時打開課件進行講解。
(學生看幻燈片資料并及時做筆記)
師:基本方法兩個:直譯和意譯。○1直譯法(常用)對號入座,直接翻譯的方法○2意譯法 根據大意進行禮節性翻譯,一般是針對于特殊句式,如倒裝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就采用意譯的方法,否則,翻譯出啦很別扭。
師:在具體翻譯過程中需要用到下列具體方法:簡稱為六字真經
留(古今同義的、人名、地名官名等)
刪(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如“也”)
補(單音節詞換雙音節詞、補省略的主語等)
換(古今異意、通假字等)
調(調換語序,如倒裝句等)
變(靈活變通的意譯法)
7、師:同學們看看課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我們找出一些具體的實例來學習這幾種方法,先請同學們找出能夠直接保留的例子:
學生:范仲淹、鄧州、參知政事等等
師:說得很好,這些人名、官名等就可以直接保留翻譯,你無需知道鄧州具體指那里,你就指導是一個地名,這樣,它至少不會對你的理解造成障礙。
師:再找出一處用“刪”的方法來理解的例子?
何映瑤:劉泓鑫剛才提到的“后天下之樂而樂也”中間的那個“也”字就是。
師:其實,翻譯當中用得最多的還是“補”的方法,也就是說將古代的單音節字詞補充成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字詞,請同學們到課文當中去找找。
麥致豪:“家貧無依,少有大志”可以理解成:家庭貧窮沒有依靠,少年時就有遠大的志向,這就是用“補”的方法來翻譯的。
師:以上三種方法用得最多,至于“調、換、變”的方法就比較少點,同學們根據定義去學會運用就可以了。
三、運用以上方法來疏通理解《狡猾的蝙蝠》
1、師:剛才我們大家已經通過課件資料和文段的實際運用鍛煉來學習了一些關于疏通課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們再來通過一篇文章《狡猾的蝙蝠》來鞏固提高。
2、師:首先,請大家先大聲地齊讀一遍課文,注意朗讀的節奏停頓。
(學生齊讀課文,之后,老師及時地就朗讀進行點評)
3、師:請同學運用我們剛才所學過的方法技巧來疏通這個寓言故事。盡量地采用直接翻譯的方法。
(學生自行地翻譯課文,并標記出有疑難問題的地方)
4、師:請同學們來交流一下剛才翻譯的情況,盡量說到:那個地方運用何種方法進行
翻譯的。
陳鎮藝:“麒麟”等三種動物的名稱都直接保留就行
黃靖忠:“鳳責之曰”中的“責”意思是責怪、責備,運用的是將單音節字詞補充為雙音節的字詞。
鄧綺琪:“吾有足,屬于獸,賀汝何用?”一句中的“吾、汝”的意思是:我、你,這里運用的是將古今異意的字換成現代漢語中詞語。
歐陽煥:“如今世上惡薄”的“惡薄”怎么理解呢?
師:可以理解為險惡敗壞的意思,這里需要根據上下文來進行理解性翻譯,也就是說需要自己的靈活變通,以此來理解句子的大意。剛才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并不是光靠以上的“六字真經”的翻譯方法就可以完全解決課外文言文的疏通理解的,這還需要我們要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會一些關于課外文言文的閱讀理解的良好的習慣。
5、師:同學們要記住老師的話:學習除了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技巧之外,還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課外文言文而言,需要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老師給大家用四句話來簡單概括:敢于挑戰,學會猜測,加強積累,注重停頓。
學生:老師,請您具體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四句話的深刻含義。謝謝!
6、師:課外文言文肯定是有一定難度的,有難度的肯定就需要我們去挑戰,首先必須要有勇氣,如果一碰到課外文言文就感覺難或苦不堪言,這從心理上就失敗了,所以,先要有一顆去挑戰困難的心態;其次,在一篇課外文言文中,大部分是我們能夠理解出來的,但是也肯定有一小部分是需要我們去結合學過的知識和上下文進行合理化的猜測,這其實也是很有以一定的事情。當然,也并不是說通過今天一節課就能夠幫我徹底解決問題,這需要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加強文言文的字詞積累,多去朗讀,并注意朗讀的節奏停頓,因為停頓節奏的正確將在不同程度上決定著你對這各句子的正確理解。
四、教學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關于怎樣疏通課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指導,我相信一定會給大家的課外文言文的學習帶來較大的幫助,當然,在今后,我們還需學習關于怎樣來斷句、怎樣揣摩文言文中心等相關的訓練,總之,希望同學們學會老師所教給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去鉆研探索,加強積累,更多地了解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言文,并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義,掌握關鍵詞匯和句式結構。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合作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言文的基本閱讀和理解。
難點:文言文的詞匯和句式結構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文言文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簡要介紹本節課要學習的文言文篇目和背景,引發學生的思考。
二、新課講解
朗讀指導
(1)教師先范讀文言文,注意語音、語調、停頓等。
(2)學生跟讀,注意模仿教師的發音和語調。
(3)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回指導,糾正發音和語調。
文言文理解
(1)教師逐句解釋文言文的意思,并解釋關鍵詞匯和句式結構。
(2)學生根據教師的解釋,嘗試自己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對文言文的理解,并分享給全班。
難點突破
(1)針對文言文中的難點詞匯和句式結構,教師進行重點講解和舉例。
(2)學生結合講解和舉例,進行練習和鞏固。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文言文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錯誤。
四、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記憶。
鼓勵學生多閱讀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素養。
作業布置:
背誦本節課學習的文言文篇目,并默寫其中的關鍵詞匯和句式結構。
閱讀一篇課外文言文,并嘗試自己理解其意思,下節課與同學分享。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朗讀、講解、討論、練習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閱讀和理解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的詞匯和句式結構掌握不夠牢固,需要在后續的教學中加強鞏固和練習。同時,也要注重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愛,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文言文學習中來。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文言文》 教案04-10
語文文言文教案02-21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初中06-01
文言文教案文言文備課教案05-23
六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說課稿12-29
高中語文逍遙游文言文教案08-06
文言文教案08-21
小升初語文必考文言文06-09
語文文言文虛詞復習教案(通用5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