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反思三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反思三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反思三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進行6以內的數數,學習按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
2、學習按卡片上的圓點數匹配相應數量的夾子。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樂意表達操作成果。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5、發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活動準備:
夾子若干(大小、顏色不同),大統計表一張,小統計表1張,音樂磁帶,錄音機,自制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么?(這是什么?)今天,我們用夾子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
二、幼兒第一遍玩夾夾子游戲,感知6以內的數量。
1、幼兒聽音樂夾綠顏色的夾子,并進行數數。
2、請幼兒統計夾子的數量,并在統計表的相應數量邊貼上標志。
三、幼兒第二遍游戲,引導幼兒進行顏色的分類并進行數量的統計。
1、幼兒聽音樂夾夾子,并進行數數。
2、教師關注幼兒夾夾子的情況。你夾了幾個夾子?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數起來方便嗎?
3、鼓勵幼兒按顏色進行分類。
4、教師介紹統計表,請幼兒統計夾子的數量。
四、游戲:摸摸樂,引導幼兒按照卡片內容并進行夾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師介紹游戲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關信息(圓點數量、顏色),請幼兒一一對應夾。
2、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互相交流,驗證。
4、請客人老師幫助檢查幼兒的統計情況,獲得小紅花。
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投放夾子,進一步感知數量,進行顏色大小的分類統計。
活動反思:
夾子是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孩子們非常喜歡玩夾子,而且百玩不厭。在《新綱要》的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次教學活動,以夾子為教學具,將一系列的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主動去探索學習。興趣是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主動、積極、自愿的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本次活動中,老師示范性的東西很少,只是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時地幫助和指導,把游戲貫穿于活動中,通過游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我認為有幾個比較成功的地方:1、提供的所有教學具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容易取到的。2、給幼兒提供了較大的操作平臺。在活動中,孩子們沒有被局限在自己桌子上進行操作,他們可以走下位子,到更大的平臺和空間進行操作。3、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夾子,來自于幼兒的生活,每個家庭中都有,我班的娃娃家和操作區都有關于夾子的游戲,他們也很喜歡玩。根據幼兒的這一心理特點,我讓幼兒在不停的操作過程中,使具體的動作內化于頭腦,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4、整個活動較有趣味性,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所以他們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都被激發出來了。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的師生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主動去學、愿學、樂學,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是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師指數字,幼兒夾夾子這一環節,我應該突出指到的那個數字,使每個幼兒都能看到。另外,整個活動的節奏感還要強些,內容緊湊些。
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反思三篇2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判斷7以內數量的多少,并會根據物體的數量圈畫出相應的數字。
2、在活動中能有序地一個接一個地數物體。
3、能認真觀察和仔細傾聽教師和同伴們的發言。
活動準備:
1、教具:自制教學掛圖《與數字做朋友》。
2、幼兒用書《與數字做朋友》人手一份,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以故事導入。
教師:深林里真熱鬧,原來小動物們要比誰的本領大,看來了好多小動物呢!
教師:有哪些小動物?他們是誰?都有什么本領?
(教師引導幼兒要認真觀察每種小動物的特征,就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了。)
2、集體感知動物的數量。
教師:每種小動物有幾只?
教師:在數小動物時要按順序,一個接一個地數,這樣能數得準能數得對。小朋友要認真聽老師說的話。
請個別幼兒做示范,按老師要求去數小動物,并請幼兒說說他是怎么數的。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按老師要求去做。
教師:小朋友看到小動物旁邊的3個數字,看誰是他的好朋友,請你把他圈畫出來。
4、展示作業,師幼點評。
5、教師:小朋友真棒!我們一起來扮演小動物,看看誰的本領大吧!
教師帶領幼兒比本領,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對于中班幼兒的認數水平,知道數字很簡單,但是對于操作就有些難度的。還有就是在上課的時候各個環節之間的鏈接不是很流暢。經過這次的課,發現數學課,并不是那么簡單,而是要搜集很多資料,在自己的腦海里有大量的信息存儲,在引導幼兒的時候要把自己存儲的信息簡單化教給幼兒,這樣才能達到數學課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反思三篇3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學習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較高矮,并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二、活動準備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礦泉水瓶、小礦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設置好表演情境。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學習在同一平面上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
設置表演情境。請兩個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問:他們倆究竟誰高,誰矮呢?這樣能比出高矮來嗎?為什么?鼓勵幼兒充分討論。
教師小結:比較高矮時,倆人必須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這樣才能比較出誰高誰矮。
幼兒示范正確的比高矮方法。
2、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請一個比前面二個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來與他們比高矮,問:怎么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矮,一會兒又說這個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還是高呢?
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得出結論:說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
3、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指導語:一天,幾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們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該怎么排隊,現在請小朋友都來幫它們排排隊,排好以后要說說你們是怎么給它們排的隊。
4、幼兒通過自身參與,進一步體驗物體的高矮是比較出來的。
玩游戲《比高矮》: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選出每組的小朋友,再派出來比賽,選出全班的小朋友,頒發獎牌,并鼓勵小朋友,多吃飯菜、多運動,才長得高。
四、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房屋、樹木、運動器械等,并比較它們的高矮。
活動反思:
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臺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后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反思三篇】相關文章:
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去做客》09-23
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買菜》09-22
中班社會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好朋友》09-23
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捉迷藏》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