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
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我們為什么把這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棱頂點長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要求根據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面棱頂點正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行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3、培養動手動腦及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方體紙盒若干個、畫有花的長方形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物品若干;
3、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長方體
1、觀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來玩個"找朋友"的。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這個紙盒老師給它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會兒請小朋友們先將紙盒的衣服"脫"下來,數一數它總共有幾件衣服,再幫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樣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請你把這對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顏色,涂好后再將這些衣服穿回到紙盒的身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分析幼兒操作結果
(1)將每組幼兒的長方體展示在上面,教師與幼兒一起來觀察。
(2)剛才我們小朋友都將紙盒的衣服"脫"下來過了,你們說它有幾件衣服呀?(6件)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師逐一將衣服"脫"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們說這個紙盒有幾個面啊?
(3)你們看看這6個面誰和誰是好朋友?也就是它倆的大小是一樣的?(教師將6個面是一對的兩兩放在一起)
(4)現在我將它們都穿回去,這個面在這里,這個面……
(5)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左右兩個是一樣大的,前后兩個是一樣大的。
5、教師小結:像紙巾盒、牛奶盒這樣的盒子,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一樣的形體我們叫長方體(出示字體:長方體)
二、認識正方體
1、(教師出示正方體)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個是長方體嗎?是的請舉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看,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它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正方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像這樣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這6個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樣,這樣的形體我們叫正方體(出示正方體字體),正方體也是長方體。
三、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在后面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物體,請你到后面去挑選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看哪個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2、提問個別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體?
3、請幼兒將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放入兩筐子。
四、尋找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
1、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2、觀看放映幻燈片。
五、延伸活動
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它這兩個面是正方形,請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會發現一個秘密。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3
同學情況分析和教學設想:《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同學在學習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幾何知識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立體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所以教學中重點是讓同學親自體驗,聯系生活實際,建立空間觀念。為后面學習外表積和體積打下基礎。本課教學我的設想是通過同學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親手玩弄實物或圖形,運用電腦課件來重點展示圖形的面、棱、頂點的特點,使同學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一些感性認識,然后通過反饋練習,加深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能力目標:指導啟發同學運用觀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特征,開發同學智能。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觀察、玩弄實物協助同學建立起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學準備: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每組至少8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來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生答)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線段)。課前老師曾讓同學們把數學書最后兩頁的組合圖形紙板沿虛線內折,然后圍起來,你圍成了什么形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它們是由面圍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師:像這樣由面圍成的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他們叫做立體圖形。比方:(出示實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燈罩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你能不能舉出幾個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例子?(同學舉例)
那么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征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
〖評析:用同學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實物引入長方體和正方體,充沛說明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實際世界中客觀存在的。為了協助同學更好地認識實際世界,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種設計符合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激發同學的求知欲,有利于教與學雙方一起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二)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然后老師說明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請學生先觀察,再請兩三位來摸一摸,然后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學生: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
教師: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教師:這些物體在原來的位置不動,我們還能在它們所占的位置上放別的物體嗎?(請一位同學演示。)
學生:不能。
教師:可見立體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教師請學生從教具中挑出長方體后,說明本節課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并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留出寫正方體的空)。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棱。(板書:棱)
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板書:頂。)
(2)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校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
學生討論并歸納后,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8個。
請學生觀看動畫圖(用電腦軟件或實物展示)
出示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個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個頂點。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先請同桌兩人互相說,然后請一兩位同學拿著學具給全班同學說。)
(3)老師: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教師:(拿一個長方體正對學生)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請幾位觀察角度不同的同學回答。
教師: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介紹的同時用動畫圖像展示。)
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請觀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圖。(如圖)請指出框架上的12條棱分幾組?并指出哪幾條棱是一組的?
請指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
教師:請量一量自己的長方體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看一看長度是否相等?
教師: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練習:請分別說出下面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第二個長方體與第一個長方體有什么區別?(投影片)
2.正方體特征。
(1)展示動畫圖像:(或抽拉投影圖)
第一步:長方體中的長邊縮短,使長、寬、高相等;
第二步:長方體中的短邊伸長,使長、寬、高相等。
教師: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學生: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教師: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觀察,對照長方體的特征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把課題補充完整加上正方體。)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請看動畫圖像。
(2)教師:請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學生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5
一、操作引疑:
師:土豆塊是不是長方體?同學們,你們已預習過課本,現在把你們手中的土豆塊切成一個長方體。
想一想:
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生1:平的,叫做“面”。
師:②再切一刀呢?
生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師: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現三個面,三條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再把土豆切成一個長方體,比一比誰切得最像。
二、研究長方體究竟有什么特征:
學習小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題1-3題,并把研究的數據填入表格中。
研究題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多少?每個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集體交流:
師:你是怎樣數“面”、“棱”的?哪種數法比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師:觀察本組同學的長方體土豆塊,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特殊情況嗎?
生:我們小組土豆塊,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師總結,并引導學生體驗有序思考的優點。
研究題2:
你覺得長方體的棱和面還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并填入表格中。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共同探究。
師:請每個小組把研究結果匯報,或有什么問題要質疑?
生1:我們小組發現相對的兩個面形狀一樣,面積相等。
生2:請問你們小組是怎樣知道?
生3:我們小組是動手量相鄰兩條邊知道的。
生4:我們小組是動手算出它的面積知道的。
生5:我們小組是動手剪開比一比知道的。
師:每個小組都能想出好辦法,如果老師想做這個(實物演示)長方體框架共需要多少長的鐵絲?大家有什么方法來解決嗎?
生6:只要量出一個頂點引出三條不同的方向棱的長度。再乘以4,就得鐵絲長。
生7:量出紅顏色棱的長度,再乘以4;接著量藍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最后量黃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把三次積加起來就是鐵絲長。
研究題3:
正方體有什么特征?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長方體?把數據填入表格中。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我們小組研究認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的數目是一樣。
生2:我們小組研究發現正方體每條棱長都相等這點與長方體不同。
生3:我們小組歸納出:把正方體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所以它是一種特殊長方體。
三、實踐應用:
1、請同學們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不同長度的小棒(出示數據),請小組成員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種長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員上來領取。
小組同學動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漂亮!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小組剛才用了幾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別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幾個點呢?
2、你們能像教師這樣,給長方體框架穿上“衣服”嗎(出示一個用紙做面,包好了的長方體)想想看,應用剪刀剪出怎樣的紙片?再比較它們每個面的異同。
小組同學操作、匯報、交流。
[評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給我的啟發和反思是:
1、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實現學習方式變革。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土豆,來豐富表象,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切成長方體,來提高感性認識,最后通過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僅拓寬了思路,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方式,激活學習熱情,達到全員主動參與“學數學”目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讓學生經歷“學數學”過程,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案例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看、摸、想、議、切、說等學習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能力;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3、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其核心問題是“學會思考”
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積極有效的思考依賴于合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依據知識自身的重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呈現知識為呈現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過程,自覺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智技能,從而促使數學學習活動有效地展開并不斷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數學教學要努力創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教學環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立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用《數學課程標準》來教學,必須讓孩子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總之,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真正體現新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學數學”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6
一、說教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的平面圖形的,比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本節課的學習即與之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有著密切聯系,但又有著本質的不同。密切的聯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點有相同的地方。本質的區別在于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在小學階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統的學習立體空間圖形的開始。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這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立體圖形以及立體圖形表面積、體積的計算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地位顯得至關重要!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借助具體的實物和模型,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系。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立體思維。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總結、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面和棱的特征
四,學情分析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并且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碰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雖然學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在平面圖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學生已經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圖形,我們一般從點、邊、角等方面來進行研究。
五,教法、學法
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實物模型、研究單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上課開始,我們先出示一幅商場一角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都發現了哪些形狀的物體?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數學語言來描述一下?
學生一般能夠正確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我們繼續拋出一個問題?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還見到過長方體和正方體?我想學生的回答應該是五花八門,比如魔方、快遞包裝盒、牛奶盒、鉛筆盒、橡皮等等,或許學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確,比有的如鉛筆盒,它并不是一個平平的面,而是一個曲面,但是我們這時不要著急否定學生,因為學生已經從以往的平面圖形走到了現實中的立體圖形,這是一個大的進步,我們的應當予以肯定。對于那些不精確的描述,我們會在最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判斷。
(二)講授新知
我們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樣的道理,長方體和正方體也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根據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我們應當從實物中提煉出模型,因此我們可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當然理想條件下每個同學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第一步就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閉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們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過直觀的感知,學生的回答或許不是那么精確,比如,平面圖形有一個面,立體圖形有好多個面;再比如平面圖形是畫在紙上的,而立體圖形是現實生活中的等。我想這足以可以說明學生已經開始進行了立體圖形的思考。
這時進一步追問,假如讓你來描述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幫助學生梳理,研究平面圖形時,我們可以從頂點、邊、角等幾方面來進行研究。同樣的道理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時我們也可以選取幾個研究點來進行探討,比如面,棱(即面與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頂點(即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當然,這些名稱的認識可以是學生課前預習,也可以作為老師的新知講授。當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后,可以設計一個環節,讓同桌兩個相互說一說,加以鞏固各部分的名稱。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稱后,我們可以先研究長方體、也可以先正方體;當然也可以放在一起進行研究,本節課我采用先研究長方體再將研究方法遷移到正方體的模式:
長方體的特征,在前面我們已經確定了可以從頂點,面以及棱三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頂點的數量很好數,是8個頂點,當然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有順序的來數。研究的重點在于面和棱。這時我想完全可以把問題拋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開始之前,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幾個問題:第一,長方體有幾個面,面與面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驗證的?第二,長方體有幾條棱,棱與棱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的?帶著這兩個問題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討論結束,學生在進行匯報交流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去數面的個數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來數。一共有6個面。對于面的特點,我們可以從面的位置、面的形狀、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積三個方面來描述,最終得出結論: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當然對于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這個說法在后面的練習中會進行特殊的論述)
在去研究長方體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模仿剛才研究面的過程:比如,長方體一共有幾條棱,怎樣數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有的學生會想到一個頂點對應3條棱,長方體一共有8個頂點,共計24條棱,但是在數的時候所有的棱都重復計算了一遍,最后要減半,所以長方體一共有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按照棱的長度去數,一共有三組,每組有四條棱長度相等,共計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是按照空間位置來去數,這時可以讓這位同學到講臺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來進行標注,通過空間位置的劃分,可以分為3組,每組有4條,共計12條棱。每種方法都可以,但是我們要鼓勵學生運用第3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學生是真正站到立體空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予以肯定。這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環節,同桌兩個彼此不重復、不遺漏的數一數各自長方體的棱并說一說每組棱有什么特點。最后我們得出結論:長方體有12條棱,可以分為3組,每組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的頂點、面、棱的數量和特征后,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中一個頂點對應幾條棱,學生很清楚的知道:一個頂點對應3條棱。在數學中,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且向學生介紹,一般來講,我們把水平方向的較長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二的棱叫做長,把水平方向較短的棱叫做寬,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講授完長寬高后,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來說一說自己長方體模型的長寬高。讓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擺放的位置進行變化的。
在研究正方體特征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剛才研究長方體的方法去研究正方體。完成研究表格,并對比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得出結論:正方體也有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但是正方體的6個面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并且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也完全相同。這正是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的不同之處。本環節的設計重點在于研究方法的遷移,以及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行比較。
最后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包含關系:在平面圖形中,我們學習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只不過正方形的長和寬相等,我們稱之為邊長。這里的正方體是不是特殊的長方體呢?拋出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其實,正方體就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只不過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而已,我們把它稱為棱長。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集合范圍內,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二者是一種包含的關系。
到此本節課的新授內容以基本結束,根據練習的層次性,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
最后,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生活中的鉛筆盒、冰箱等是不是標準的長方體
2,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
這兩個問題留作學生課下思考。
八、板書設計
略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長方體的特征。
難點:
教具、學具準備
①教師準備:實物,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框架、投影儀。
②學生準備:收集一些長方體開頭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備注
一、 復習引入:
1、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2、你能將這些學過的圖形分類嗎?(平面立體)
3、揭示課題:長方體也好、正方體也好都是立體圖形,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長方體的認識”
二、探索實踐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1)認識長方體的面。(讓學生分組討論)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給學生看)
再根據學生的發言用投影歸納出: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認識長方體的棱。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摸)。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做,最后統一為“棱”)
再讓學生分小組去數和量:
①數: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么規律?)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投影顯示)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并提問:
教學過程
備 注
①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嗎?(頂點)
②長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4)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
(5)用填空的形式小結長方體的特征。(投影顯示)
長方體是由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圍成的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兩個面,相對的棱的長度。
2、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
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找幾名代表將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么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系?(投影顯示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三、課堂實踐
1.量一量教科書的長、寬、高。
2.練習的第2題。
3.練習的第3題。
四、課堂小結
由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口訣: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
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
6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
五、課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棱、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并涂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
課后反思: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去,摸、碰,說長方體、正方體各個部分特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很遺憾這個環節處理的不是很好。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數學的探究精神。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塑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1.課件:各種形狀[3-47 3-48]
2.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用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搭建的立交橋。
提問:小朋友,這座立交橋漂亮嗎?我們來看看它是用什么搭建的。
2.教師從立交橋上取下長方形、正方形、正方體。
提問:它是什么形狀的?
二、展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三、結束
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互聯系和變化規律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我們學過哪些基本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2.出示一張紙。師: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把這樣大小的許多紙重疊在一起,你們看,是什么形狀?(長方體)
3.師:在日常生活中,長方體形的物體我們常見到,如保健箱、粉筆盒等等,你們能說出一些來嗎?(磚、墨水瓶盒子、教科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聯系很多,在工農業生產中用途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示范操作,認識面、棱、頂點
1.拿出一根蘿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學生觀察并且動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告訴學生這叫做“面”。
2.將切出的蘿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塊,出示給學生看。
師:這塊蘿卜有幾個面?兩個面相交的邊叫什么呢?(棱)
3.繼續切,把蘿卜一面平擺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現了一個新情況,讓學生觀察后回答,有幾個面,有幾條棱。
師: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剛才我們通過切蘿卜的活動認識了物體的面、棱、頂點。
4.教師出示長方體模型,學生取出長方體實物,進行觀察,并且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然后回答:一個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評析:教者在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時,教學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通過出示一張紙復習長方形特征,再由許多張同樣大的紙重疊起來,使原來的長方形出現了“厚度”,使它起了質的變化,成為長方體。使學生認識到兩者有內在的聯系,又有原則的區別,學生重新構建的知識自然得體。
2.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者通過實物演示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看一看、議一議、數一數、想一想,使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生親自感受的基礎上獲取的基礎知識印象深刻,記得牢,用得上,不易忘。
三、認識長方體
1.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手中的長方體實物,并自學課本,同時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學題: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哪些面的面積相等?為什么?
(2)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2.討論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簡要板書。
(1)長方體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稱為相對的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2)長方體有12條棱,同方向的棱長度相等。
(3)長方體8個頂點。
3.接著教師出示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告訴學生這也是長方體,在它的6個面中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在長方體中,也可能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指導學生進行想象。
(1)師:
①以上我們學習了有關長方體的知識,回憶一下看,長方體有哪些特征?根據這些特征,聯系生活實際中你們見到的一些實物,說說它們的面、棱、頂點(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各抒己見,進行討論)。
②誰能說說教室這個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2)出示長方體模型。
①師:你能看到長方體的哪幾個面?
②一般我們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③出示透視圖。告訴學生:這幅圖稱為長方體的透視圖。
(3)嘗試練習:判斷下列圖形中哪些是長方體,說明哪些不是長方體,為什么。
【評析:長方體有幾個面?什么樣的面?有幾條棱?幾個頂點?通過學生觀察學具,教師演示教具,學生自學課本并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再經過課堂討論后,歸納總結,得到解決。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的結果。教師教得生動,學生學得活潑,饒有興趣。】
5.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指導學生觀察模型,指著模型的一個頂點問: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有幾條棱?是哪三條棱?告訴學生: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我們把橫的棱長稱為長,縱的棱長稱為寬,豎的棱長稱為高。
(2)教師取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再把同一模型換三個位置,分別由學生指出它的長、寬、高。
(3)要求學生拿出各自帶著的錄音磁帶盒,要求:
①在教師規定的統一擺放位置,分別量出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②讓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擺放位置,量出長、寬、高并報出數據,讓其他學生猜出報數據學生測量時的擺放位置。
(4)嘗試練習(略)。
四、認識正方體
1.以練習二十二第4題,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是5厘米的立體圖形為例,告訴學生:“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
2.學生取出正方體學具,教師要求學生動手量一量12條棱的長度,觀察6個面的形狀和大小。教師提出問題:發現了什么?
經過討論,讓學生閱讀課本,根據課本的敘述,要求學生講出:
(1)正方體的特征。
(2)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五、總結比較
師:我們分別學習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請取出按照練習二十二第5題要求制作的紙樣,再請大家比較比較: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兩者的關系怎樣?
【評析:長方體長、寬、高的基礎知識和正方體的有關基礎知識以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內在聯系,教師都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自然引入和過渡的,既自然又得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
六、鞏固練習
1.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2.看圖填空。(單位:分米)
(1)右圖是一個( )體, 它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2)右圖左邊的面是( )形,長是( ),寬是( ),面積是(),它和( )面的面積相等。
(3)( )面的面積是15平方分米。
(4)要做一個這樣的長方體框架至少要( )分米鐵絲。
3.討論。
出示一疊紙。
(1)先拿去一部分,剩下的紙是什么形狀?
(2)再拿走一部分,剩下的紙是什么形狀?
(3)剩下一張紙,是什么形狀?
(4)為什么上課前我們說一張紙是長方形,而現在說一張紙是長方體?(以前我們不研究紙的厚度)
七、游戲
出示兩個同樣的長方體容器,要求兩名學生往里倒水,使容器里的水的形狀為長方體,看誰倒得快。
【評析:本課的知識點多,純屬概念性的,鞏固練習時,學生易產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方式,根據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一套練習題,使學生在填填、寫寫、畫畫及游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基礎知識。】
教學本課之前,先布置學生在家里預習,同時準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帶來。再讓學生把準備的長方體拿出來,如有的拿煙盒、有的拿牙膏盒、有的拿菊花盒等,同桌共同探討,看它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讓學生自己板書。再拿出你的正方體觀察一下,正方體的情況是怎樣的?讓學生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一種什么關系?還讓學生探討長、寬、高的含義。聯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在我們身邊有那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先說長方體,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筆盒、音響、還有肥皂、書、黑板等;正方體有魔方、積木等。最后讓學生動手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
所以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把學生推到了主動學習上來,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開動腦筋。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節中,還介紹了容積的概念。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能夠辨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教材內容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結合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安排,讓學生學以致用,同時,教材內容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教材內容的呈現體現了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學習掌握知識的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概念和計算公式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有一定的認識基礎。同時也已經掌握了平面圖形的知識,為學習立體圖形作好了準備。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為學習新的知識鍛煉了能力方面的基礎。
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掌握知識的內涵,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
3、能比較區別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模型;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
(課件:書27頁冰箱、磚、樓房、衣柜電視機、包裝箱等)
師:冰箱、磚、樓房、衣柜電視機、包裝箱這些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
(板書:長方體、正方體)
師:像長城上的磚、高樓、衣柜、冰箱這些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長方體圖形);電視機包裝箱這種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正方體)。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呢?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長方體正方的認識)
二、長方體的認識
1,課前就布置學生把課本后面的兩個圖剪下做長方體和正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首先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物體和老師一起來仔細觀察。
⑴、教師: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你能在各個面上分別標上、下、左、右、前、后各個方位嗎?
⑵、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棱。(板書:棱)數一數一共有幾條棱?
⑶、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點。(板書:頂點)一共有幾個頂點?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⑴、觀察、交流: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體各個部分的名稱,那長方體具體又有那些特征呢?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將結果填在表格中。
⑵、匯報、展示:
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有特殊情況嗎?(相對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那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
師: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長、寬、高
師:相交于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著長方體的長、寬、高。(課件演示長、寬、高)
三、正方體的認識
3、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1、觀察、交流:
師:剛才我們圍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研究了長方的特征,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征嗎?
2、匯報、展示: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比較
1、師:讓我們來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學生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3、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那我們可以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是?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書本:31頁
⑴、和a平行的棱有幾條?
⑵、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哪幾條?
⑶、和b平行的棱有幾條?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相等。()
(3)、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4)、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5)、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6)、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4、書本:32頁第7題
小賣部要做一個長4米、寬2,高1米的玻璃柜臺,現要在柜臺各邊上都安上鐵皮,這個柜臺需要多少米鐵皮?
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別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值得自己回顧和總結。
1、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地把握了教學起點。例如本課在導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開門見山設計了辨認生活中那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然后直接轉入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研究,避免了教學拖沓、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重點。
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在幾何形體知識屬于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認一認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
3、教會知識,更要教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但在教學設計上我把重點放在長方體的研究上。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長方體的特征,然后讓學生用類比法參照長方體特征研究過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最后進行兩者之間的異同比較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這種過程的設計既留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又教會了一種知識探究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
4、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⑴、老師對學生引導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的過程中給出的時間太過倉促,部分學生研究的不夠從分。
⑵、課堂中老師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反饋以及教學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還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去撲捉。
⑶、練習的設計要更全面、更扎實、更巧妙。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關于面、棱、頂點的特征,理解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
2. 立足想象與操作,自主探索并發現長方體頂點、棱、面之間的關系,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3. 在自主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把握特征,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準備:課件、模型、搭長方體的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數學圖形,你認識它們嗎?(認識)
師:那這個圖形叫什么?這個呢?這個……
師:在這些圖形里,你能分辨哪些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嗎?(能)
師:你上來試一試。請將是平面圖形的拖到左邊,是立體圖形的拖到右邊。
師:同學們,他做的對嗎? (對)
師:很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立體圖形的世界,更深入的認識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新授
1.說一說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師: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師: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
2.認識長方體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長方體。請同學們看,在長方體中,老師手摸得這些平平的地方叫做長方體的面,然后面與面相交的這條線就叫做長方體的棱,三條棱相交的這個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師:同學們的桌上都有一個長方體的物體。接下來,請同學們帶著下面這些問題摸一摸你的長方體。
(1)長方體有( )個面。
(2)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長方體有( )條棱。
(5)哪些棱長度相等?
(6)長方體有( )個頂點。
師:你們有答案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通過剛剛的活動我們知道了: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制作長方體,認識長、寬、高
交流: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初步認識了長方體,你們想親自動手用小棒做一個長方體嗎?(想)
師:那想要搭成一個長方體,需要幾根小棒呢?(12根)
師:為什么是12根?
師:給你12根一定能搭成嗎?
學生思考并回答
師:老師這里有4種方案,請大家思考一下,哪些一定能搭成長方體,哪些一定不能,為什么?
操作:
師:同學們想好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出示任務要求:
(1)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小組合作搭一個長方體。
(2)進一步思考其他方案可不可以搭成,為什么?
(3)思考在搭長方體的過程中自己的發現。
學生操作
反饋:
師:同學們完成了嗎?請問哪些方案不能搭成長方體?
方案2
師:這些方案都用了12根小棒,為什么唯獨2號方案不可以搭成長方體?
預測1:2號方案黃色小棒不夠了,而藍色的多了一根。
預測2:每種長度都應該是4根才夠,否則搭不成。小結:長方體有12條棱,分成3組,每組都是4根。
師:哪些學生是按方案1搭的長方體。(拿一個作品展示)你們在用這個方案搭長方體的過程中,你們有哪些發現?
預測1:每種長度都有4根。
引導學生指一指模型并板書:分成3組,每組4根。
預測2:長度相同的4根小棒,放在相對的位置。
板書:位置相對。
預測3:每組相等的小棒,都是平行的。
師:(利用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水平面相對的棱互相平行;
垂直面相對的棱互相平行;
側面相對的棱互相平行。
預測4:每個頂點上有3條長度不等的棱。
師引導:在這里,相交于一個頂點上有3條棱,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把長方體水平放置)一般情況下,底面較長的那條棱是長,較短的是寬,垂直的是高。誰來指出白板上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同學們,請看模型。老師把長方體的前面和后面拆下來看一下,我們會發現它們的長與寬都是用的一樣的小棒,所以前面和后面是一樣的長方形,同樣的道理,左邊和右邊是一樣的長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一樣的長方形。我們再一次發現長方體有6個面,并且相對的面大小相同。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方案3搭成的長方體,哪些同學是用方案3搭的?
師:(出示方案3)這個長方體與與用方案1搭的長方體相比,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預測:方案1搭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方案3搭的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
師:是的,這是方案1的長方體,我們可以將它怎樣變化,得到方案3搭的長方體呢?(課件演示)
師:再進一步思考,我們能不能繼續把這個長方體變成正方體呢,有什么辦法?
學生反饋,師動態演示
師:這么特殊的長方體即正方體,有哪些小組搭出來了?
師:(展示方案4所搭成的正方體)正方體與長方體相比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學生交流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師:根據你們的回答,老師畫出了這幅圖,這個圖是什么意思?在以前學習中有沒有這樣的圖?(出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集合圖,體會兩者關系。)
師:其實,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
三、練習鞏固
略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略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能力目標:指導啟發學生運用觀察、測量等方法,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特征,開發學生智能。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觀察、擺弄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學生準備: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每組至少8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來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生答)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線段)。課前老師曾讓同學們把數學書最后兩頁的組合圖形紙板沿虛線內折,然后圍起來,你圍成了什么形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它們是由面圍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師:像這樣由面圍成的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他們叫做立體圖形。比如:(出示實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燈罩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你能不能舉出幾個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例子?(學生舉例)
那么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征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名稱
師: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或實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長方體的哪一部分?然后打開書20頁,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長方體中叫什么?看誰最先找到答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放下書,看老師的演示,邊看邊用手摸摸長方體學具,感覺一下長方體的面、棱、頂點。(電腦演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分組合作學習)
師: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的這幾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學習提綱):1、長方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么圖形?相對的面面積有什么關系?2、長方體有幾條棱?每組相對的棱長度有什么關系?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請同學們根據學習提綱自由選擇方法合作學習21頁內容。看看你用了哪些方法,都學會了什么?(研討)
師:誰能把你們的學習結果匯報一下。
生: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你有這樣的長方體嗎?(有,出示)哪是相對的面?有幾組?(指實物回答)
生: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剪子把相對的面剪下來比較。(師電腦演示“相對面相等”)
師:說說棱的特點。
生:長方體有12條棱。
師:可以分成幾組?
生:可以分成3組,每組有4條,每組的4條棱長度相等。(教師演示“相對棱相等”)
師:你用什么辦法來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長方體棱的框架)如果相對棱不相等,這個長方體就會變形了。
師:噢,你用的是反證法來說明。
生:老師我把長方體的棱分成了4組,每組有3條,就是從一個頂點引出的3條棱。
師:這種分法也是正確的,而且很獨特。誰再說說長方體的頂點?(長方體有8個頂點)(演示“頂點”)
1、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剛才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叫做頂點,這也就是說過長方體的一個頂點有三條棱,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什么?請同學們看書后回答。
2、認識長方體直觀圖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拿出長方體學具,將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觀察:你看到了長方體的幾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生:(1個、2個、3個)都是長方形的。
生:不對,從我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細致。(電腦演示直觀圖)我們在作圖時,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是長方形。(師邊說邊作圖,并強調看不見的棱用虛線來表示)
3、自學正方體
師:想一想:如果將長方體的長、寬、高調整,使長、寬、高相等,會得到什么形體呢?(教師演示將長方體變成一個正方體)它也叫立方體。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自學提綱):1、正方體有幾個面?大小怎樣?2、正方體有幾條棱?長短有什么關系?3、正方體有幾個頂點?請同學們邊觀察邊自學22頁。(匯報、板書)
4、比較二者的異同
師:同學們觀察學具看板書,誰能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敘述,師用兩種色筆分別圈畫。)通過以上比較,你發現了什么?(長方體的所有特征正方體都具有,而正方體的特征長方體不一定全有。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師演示集合圖)
三、過渡: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與圖形,歸納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還分析了二者的關系。下面我們來做做練習,檢驗自己是否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了明確的認識。
四、鞏固應用(電腦出示)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征。立體圖形的具體研究,學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比較,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二者的關系。平面圖上的立體圖形,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在教案設計中,安排實物觀察、動畫圖像的生動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圖上虛實線畫法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看立體圖的能力。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
1.在合作中發現長方體的特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通過尋找生活中的長方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過程、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2.滲透子集思想,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索、發現長、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正方體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教學過程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相關文章: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10-31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活動教案08-1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設計09-24
數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11-20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12-21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教案04-19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教案06-30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10-1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