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

時間:2020-11-05 18:23:44 教案 我要投稿

《最后的常春藤葉》優秀教案范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后的常春藤葉》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后的常春藤葉》優秀教案范文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情節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長春藤葉的意義,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題思想

  2.通過分析文中對貝爾曼的描寫,找出人物內在和外在的鮮明對比,體現貝爾曼作為低層的小人物卻有著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靈

  3.體會并學習文章的語言藝術及精巧的結構安排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怎樣理解長春藤葉的意義及文章的主題的把握

  2.貝爾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最后結尾情節的出人意料體現了作者巧妙的構思

  三.教學設想:

  從小說的三要素入手,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情節、人物、環境等,從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內涵及結尾的巧妙構思。

  四.教學方法:

  自主研習為主,輔之以教師引導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作者簡介:

  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家。他一生窮困潦倒,接觸了多種多樣的人物,掌握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在十余年創作生涯中,寫下300多篇小說,著名的作品有《白菜與皇帝》、《警察與與贊美詩》、《四百萬》、《西部人心》、《市聲》、《滾石》等。

  他的小說完全以情節取勝,故事頗多偶然巧合,結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因此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他同情普通的小市民,憎恨壓迫者,他創作的藝術特色是常以使人發笑的幽默,啟發人們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撻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之余,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傷的小人物的心靈,所以受到讀者的歡迎。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脈(可結合本文明暗線進一步理解把握)

  1.(1—11)介紹故事發生的地點:紐約的格林尼治村,一個社會下層藝術家聚居的小區

  開端瓊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

  2.(12—36)蘇艾鼓勵瓊珊要有信心戰勝病魔,但是瓊珊已放棄主觀上的努力,只等著最后一片葉子掉下來,自己也該離開人世了。

  3.(37—50)最后一片葉子始終貼在墻上,這使瓊珊覺悟到自己的錯誤,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4.(51—55)結局瓊珊病愈,貝爾曼去世。

  (附本文線索明線:瓊珊病重——病危——轉好——脫離危險

  暗線:貝爾曼畫長春藤葉——生病——病危送進醫院——去世)

  (三)提出問題,自主探討:(可利用多媒體展示這這三個問題)

  1.怎樣理解貝爾曼的杰作?

  明確:他的杰作就是他用畫出來的那一片最后的常春藤葉,這副杰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反映了普通人之間無私情誼,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2.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情節是哪一個情節?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會有遺憾么?

  明確:是貝爾曼冒雨畫常春藤葉的那個情節,可是這個情節作者并沒有寫出來,這就形成了情節的空白,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體現了作者的巧妙的構思技巧。

  3.從文中對貝爾曼的描寫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

  明確特點:藝術界失意、酗酒、嘮叨、暴躁、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平凡的甚至有點讓人感到討厭。善良具有同情心、自我犧牲精神,內在和外在形成對比。

  (四)課堂小結:

  文章通過寫貝爾曼畫最后的常春藤葉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葉上的瓊珊這樣一個故事,歌頌了窮苦朋友之間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靈。同時,也告訴我們,在生與死、抗爭和屈服之間,需要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勝,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五)課下作業:

  1、請你想象一下貝爾曼畫長春藤葉的情形,寫一篇500字的片斷作文。

  2、試將這篇小說改編成話劇,并排練演出。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生能體會歐亨利式結局的妙處。

  (2)理解小說曲折的情節和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2.能力目標:

  (1)能概括并復述小說的情節。

  (2)能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人物的關系。

  (3)能從多角度分析人物貝爾曼的形象。

  3.情感目標:

  (1)能認識建立精神支點對人生的重要性。

  (2)學習主人公貝爾曼先生“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樹立“愛”的信念,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人物的關系。

  2.能從多角度分析人物貝爾曼的形象。

  3.能理解最后一片葉子的內涵。

  三、教學方式:文本研習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設備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引出歐亨利。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俄),莫泊桑(法),歐亨利(美)

  歐亨利,(O,Henry,1862-1910),美國短篇小說家。一生寫了300多篇短篇小說,大部分反映了下層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淚微笑”的風格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他的作品往往有一個突出的藝術特點——出人意料的結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尋味,情節動人而筆觸細膩。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歐亨利著名的短篇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

  (二)1.請學生按照故事的發展概括小說的情節。

  明確:引導學生從環境、人物、情節角度進行概括總結。

  環境:社會下層藝術家聚居的小區。

  特點:街道錯綜復雜居住空間狹窄

  風格古香古色藝術氣息濃厚

  苔蘚遍地陰暗潮濕窮苦

  人物:貝爾曼瓊珊蘇艾醫生——社會底層的小人物

  情節:貝爾曼畫最后的常春藤葉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葉上的瓊珊

  注:設置這一復述的環節,讓學生能夠熟悉小說的情節,同時能夠抓住文本,提煉出小說三要素并概括出其特點。

  2.讓學生找出時間線索和人物、情節的對應關系。

  明確:整個故事發生在四天里。

  十一月:瓊珊病倒;

  一天早晨:瓊珊病重;這天夜里:貝爾曼畫常春藤葉;

  第二天早晨:瓊珊病危,貝爾曼生病;

  第三天天色剛明的時候:瓊珊病情轉好,貝爾曼被送到醫院;

  第四天:瓊珊脫離危險,貝爾曼在醫院去世。

  注:這里有兩條線索,學生對于瓊珊病情的那條線索很容易通過老師引導找出,但是對于貝爾曼何時畫藤葉則需要老師啟發學生從最后一段醫生的話里“他還肺炎,只病了兩天。”找出。

  3.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是由什么將其串在一起的呢?

  明確:正是這片常春藤葉才將瓊珊和貝爾曼聯系到了一起。

  注:對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會答到“蘇艾”上,但是如果不是常春藤葉,僅有蘇艾并不能使情節得以發展,推動情節的關鍵正是這最后一片葉子。

  4.引導學生對葉子展開探討研習。

  (1)探討:最后一片葉子的創造者?

  貝爾曼冒雨畫葉子可能嗎?符合貝爾曼的性格嗎?

  明確:

  初見貝爾曼:性格暴躁、酗酒成性、愛講大話、牢騷滿腹

  ——一個窮困潦倒、失意消沉、好高騖遠、郁郁不得志的失意的老畫家。(外貌描寫)

  又見貝爾曼: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語言描寫)

  聯系課文:對這種白癡的想法“連吼帶叫的咆哮了一陣”

  “可憐的瓊刪”“可惡的葉子”

  重見貝爾曼(結局):平凡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心,金子一樣的愛心(側面描寫)

  聯系課文:醫生:“他身體虛弱,病勢來的很猛,他可沒有希望了”

  蘇艾:。“最后一片葉子是貝爾曼冒雨畫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兩天就去世了。”(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結論:貝爾曼冒雨畫葉子,符合他的性格的發展,他原本是一個雖然平凡、潦倒、失意、好高騖遠的老畫家,但是他具有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而最后的結局恰恰又使貝爾曼的人格得到升華,平凡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心,金子一樣的愛心,具有崇高的愛心和自我犧牲精神。

  注:讓學生在對貝爾曼的形象進行分析時,能抓住外貌、語言、側面多角度展開。對第二次的語言描寫的賞析,老師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來進行體驗。

  (2)探討:最后一片葉子的內涵?

  明確:這篇小說中出現的葉子有兩種形態,一種是自然界中的葉子,一種是畫出的葉子。

  自然中的葉子隨風飄落,由此,瓊珊聯系到“最后一片葉子落下來,我也就要死了。”從這個角度說,自然中的葉子是瓊珊生命的寄托。

  畫出的葉子,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其內涵。第一,對瓊珊來說,這片葉子是支撐瓊珊活下去的精神支點;第二,對貝爾曼來說,是絕筆和杰作;第三,從整片葉子中,我們能看到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寶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看到了貝爾曼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品德,從這片葉子中,我們看到的是人間的真情真愛,人性之美的光輝。

  (2)探討:葉子的不落?

  文中有沒有暗示最后的一片葉子是假的?有伏筆嗎?

  明確:有,文中有三處伏筆。

  “仍舊有一片常春藤葉貼在墻上”的“貼”字。

  “黃昏時,孤零零的藤葉依舊依附在莖上。隨著夜晚同來的是北風的怒號,雨點不住地打在窗上……那片常春藤葉仍在樹上。”

  “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么在風中不飄不動嗎?”

  注:是作為歐亨利小說結局的鑒賞而提出的。這個問題應提示學生在文章后半部分找出有關葉子的句子,再來分析。

  5.歐亨利小說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語言風格上,結合小說第四、五自然節,讓學生來品味鑒賞。

  明確:采用幽默、風趣、俏皮、夸張、諷刺、比喻的語言,渲染悲劇的喜劇色彩,讓讀者在俏皮的描寫中醒悟內在莊嚴的思想感情,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啟迪,被稱為“含淚的笑”。

  6.歐亨利作為短篇小說的巨匠,以其獨特的構思向我們講述了關于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的故事,換個角度,如果讓我們來講述一個關于老貝爾曼的故事,你覺得哪一個情節必不可少?

  請用你手中的筆補寫出這一想象的情節。

  要求:

  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2、有適當情境描寫。

  明確:引導學生得出“貝爾曼在風雨中畫葉子“的情節必不可少,最震撼人心。

  補寫舉例:老貝爾曼喝完最后一口松子酒,嘴里還泛著酒味,并不時嘀咕著“可憐的孩子哪!”他緩緩地走向那堵墻,手里拿著幾只用禿了的筆和那塊已經褪了色的畫板……他吃力地爬上那把梯子,衰老的身體在風中顫抖著,風雨無情地灌緊了他單薄的衣服,但此時的他卻無比清醒,他執著地用那畫筆在墻上一筆筆畫著,那星星點點的黃色和綠色的顏料在風雨中熠熠生輝……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并交流,加深學生對老貝爾曼這個形象的理解。

  7.總結:歐亨利筆下這片小小的常春藤葉,沐浴著人性的光輝,創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跡。在猙獰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藥更有效。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堅強支柱。

  瓊珊因有生的信念、對自己生命的珍愛而活了下來;老貝爾曼因對他人生命的珍愛,雖然死去,但精神至今感動人心,他的生命通過那片永恒的葉子在瓊珊的身上得到延續,他活在了人們的心里。

  美國著名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讓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還站著的話!”請擁有“愛”的信念,珍愛生命,珍惜使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點!

  (三)布置作業:

  1.完成《學習與評價》P7,T6、T7

  2.將《評價》P7,T1—T3相應內容整理到整理本上。

  《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3

  教學目標:

  1、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常春藤葉內涵,感受作品主旨

  2、學會珍愛生命,擁有堅強的信念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思路:課前發下《最后的常春藤葉》導學案學生自主預習,課堂上學生討論探究師點評共同完成導學案上的學習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利用“情景創設法”,多媒體播放韋唯的歌曲《愛的奉獻》,教師導入:

  小小的一片常春藤葉,竟然創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跡。這究竟是怎樣神奇的一片葉子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跡般的永不凋落?今天讓我們帶著好奇一起走進美國作家歐·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

  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第1、2題師提問,生搶答,第3題一學生讀答案,其他學生糾正,多媒體展示正確答案,學生齊讀兩遍并識記。第4題生回答,師點評。)

  1、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幾種?

  2、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3、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逛(guàng)來逛去矮墩墩(dūn)磚砌(qì)昵(nì)稱

  躡(niè)手躡腳苔蘚(xin)氣吁吁(xū)殯(bìn)儀館

  一籌(chóu)莫展一幢(zhuàng)樓撒(sā)手咆哮(páoxiào)

  窗檻(jiàn)瞥(piē)見摻(chān)假嘮嘮叨叨(láodao)

  4、按小說情節發展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要素將文章分為四個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確:開端(第1至11節):年輕畫家瓊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發展(第12至36節):瓊珊不聽勸慰,數葉等死

  高潮(第37至50節):不落的藤葉使瓊珊重新燃起了生的欲望

  結局(第51至55節):瓊珊脫離險,貝爾曼病逝,蘇艾揭示葉子不落的

  謎底

  四、合作探究(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10分鐘后學生展示討論結果,師進行精彩點評。)

  1、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個情節?請說明原因。

  明確:是小說的結局部分,因為這一部分寫到蘇艾的揭謎:老貝爾曼的死,換來了最后一片葉子這幅他追求終生的杰作,而正是這幅杰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

  2、作品集中寫貝爾曼">貝爾曼先生的地方只有兩處,作者是如何來塑造貝爾曼這個人物形象的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

  形象一:(正面描寫)

  外貌描寫:

  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騷滿腹,消沉失意,郁郁不得志的老畫家。

  語言描寫(當他知瓊珊的病情后):

  “對這種白癡般的想法”“諷刺地咆哮了一陣”“可憐的瓊珊”……,寫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形象二:(側面描寫)

  醫生:“他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病勢來得兇猛。他可沒有希望了……”

  蘇艾:“……那是貝爾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墻上的。”人格升華:崇高的愛心,自我犧牲精神得到展現。

  人格升華后,重新審視貝爾曼:平凡的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金子般的愛心。雖然窮困潦倒,卻仍無私關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教師點評:藝術的天地里有無窮的創造力,精神的奉獻更是無價的財富。貝爾曼以其生命為代價,奉獻了絕世的杰作,生花妙筆繪就了人性最美的花園。他將五彩斑斕凝聚成了世上最濃的生命之綠。愛因斯坦說:“只有為別人活著,生命才有價值。”貝爾曼因這片世上最美的葉子,永遠活在人們心靈的上空。

  3、貝爾曼畫的最后一片常春藤葉是不是“杰作”為什么它對瓊珊來說意味著什么試分析瓊珊能康復的原因。(找出文中相關語句、語段,閱讀品味,可從貝爾曼畫的最后的常春藤葉未出現時和出現后瓊珊的身體狀況和思想變化來考慮。)

  明確:

  第一問,是杰作:

  (1)從畫技方面來分析,由前文介紹可知,瓊珊和蘇艾都是青年畫家,作為畫家的她們,居然一直沒能看出墻上的常春藤葉居然是畫上去的,由此可以從側面說明貝爾曼">明貝爾曼先生最后這幅作品精湛的技藝,真可謂以假亂真,堪稱杰作。

  (2)從體現的主人公精神方面來分析,這片藤葉是貝爾曼用生命換來的,它給予瓊珊生的希望和信念,閃爍著人性的光輝,這是一幅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畫。

  第二問,貝爾曼畫的最后的常春藤葉未出現時:瓊珊

  處境——肺炎重擊命懸一線

  心境——灰心絕望數葉等死

  →瓊珊把這最后一片葉子作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為最后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為放棄生命的理由。

  貝爾曼畫的最后的常春藤葉出現后:瓊珊

  處境—雞湯、摻葡萄酒的牛奶、小鏡子、看煮東西

  心境—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永不凋落的葉子暗示她世間還有真情,這個世界并沒有完全棄她而去,活著是多么的美好,要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在生與死,抗爭與屈服之間,需要自己樹立信心,擁有信念,作出努力才能得勝。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曾經有位女記者問霍金">霍金先生這樣一個問題:霍金">霍金先生,難道您不為被固定在一個輪椅上而感到悲哀嗎?霍金用鍵盤敲出了這樣一些字:我沒有悲哀,我卻很慶幸,因為上帝雖然把我固定在一個輪椅上,卻給了我足以想象世界萬物、足以激發人生斗志的能力。是的,霍金不過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只要夢想還在、希望還在,生命便無所謂悲哀,叩亮希望之燈,便能活出人生精彩。

  4、貝爾曼為瓊珊冒著風雨畫藤葉是小說中的重要情節,作者卻沒有實寫,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

  明確:使小說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歐·亨利式結尾),也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是藝術留白,令人回味無窮,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五、當堂練習(學生完成并展示,師進行點評并指導片段寫作的方法)

  指導寫作:

  1、緊扣小說的三要素展開,人物有了,還要有具體的環境和情節。

  2、要有細節描寫,要注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手法的綜合運用。

  思考:這篇文章給了你怎樣的啟發?試作分析

  嬰兒的哭聲是他發出的生命的最強音,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嬰兒的母親的“安詳”和嬰兒的父親的“微笑”都體現出人間的溫情,這一切感化了“我”,拯救了“我”,治愈了“我”內心的傷痛,使“我”領會到活下去的意義。

  六、課堂小結并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重點分析了貝爾曼和瓊珊這兩個人物形象,我們要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瓊珊因有生的信念、對自己生命的珍愛而活了下來;老貝爾曼因對他人生命的珍愛,雖然死去,卻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里。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應當渴求生存,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活出自己人生的風采來!最后以汪國真的一首小詩來結束這堂課的學習,并把這首小詩送給大家(多媒體展示):

  旅程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晚來風急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雙眼睛跟隨著你

  從別人那里

  我們認識了自己

  七、作業布置:

  本文結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當瓊珊知道藤葉是貝爾曼所畫,她會怎么樣?試續寫,字數約300字。

  1、運用想像,要合理,符合人物的性格;

  2、多描寫,少記敘,要求生動形象。

  教學反思:本堂課積極貫徹新教材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文本為基礎,緊扣文本分析主人公身上的閃光點,通過引申閱讀及作業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和擁有堅強信念的意識。一節課的時間有些緊張,可將“拓展延伸”部分作為作業處理。

【《最后的常春藤葉》優秀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最后的常春藤葉說課稿11-04

《最后的常春藤葉》公開課說課稿12-17

《最后的常春藤葉》閱讀問題及答案12-30

最后的常春藤葉 導學案設計(蘇教版高一必修二)12-06

最先與最后課件教案05-13

化龍山的常春藤散文02-07

最后一課優秀課件05-08

《最后一課》優秀的教學設計12-27

《木蘭詩》優秀教案范文08-04

粽葉飄香話端午主題班會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