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屈原列傳》教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屈原列傳》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掌握本課的文言常用實詞虛詞,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識
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學重點: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教學設想:
1、利用預習提示,引導學生整理文言知識,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記敘、議論相結合的寫作特色,體會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教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借助“預習提示”,圈點重要文言知識,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
作者景仰屈原,他是褒貶分明地為屈原立傳的。字里行間噴瀉著激憤和哀怨之情。司馬遷以無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贊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學成就。尤其推崇他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興國的愛國思想和寧死不屈的斗爭精神。他含著熱淚為屈原立傳,抒情寄憤以澆胸中塊壘。因此,這篇課文記傳中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實際上是一篇夾敘夾議的人物評傳,這是不同于《陳涉世家》《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地方。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仔細體會。
二、背景材料
屈原(約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偉大詩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沒落貴族家庭,因其“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應對諸侯,后又任三閭大夫,對內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對外堅持聯齊抗秦,以楚為中心統一中國,受到腐朽貴族集團子蘭、靳尚等人的攻擊,遭讒而去職。約在楚懷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漢北(今湖北省西北部)。從此,楚國國勢日益衰微,懷王寵姬鄭袖和大臣靳尚等舊貴族集團的人物,包圍了懷王,后懷王又受到秦國使臣張儀的欺騙,與齊絕交,使楚陷于孤立,兩次派兵攻秦,結果損兵折將,失去漢中六百里國土。懷王晚年,不聽屈原勸阻,在子蘭等人慫恿下,去秦講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頃襄王繼位后,繼續對秦執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評舊貴族集團誤國,繼續受到子蘭等人的迫害。約在頃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帶。他對國家前途憂心如焚,痛恨奸佞誤國,但又不肯同惡勢力同流合污,繼續堅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兩次被放逐的前后,寫了不少憂國憂民的詩篇。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他覺得無力挽救楚國危亡,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極端悲憤絕望,寫了《哀郢》、《懷沙》兩首詩后,相傳在舊歷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羅江。從此這一天就被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名曰端午節。
三、整體初讀,明確課文的內容和段落
1、思想內容:課文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這篇課文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2、作者為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任、疏、黜、遷、沉”為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矢志不渝的信念。
四、辨體,學法設計
這篇史傳的顯著特點,就是它不像其他史傳文那樣,“寓論斷于敘事”,而是“以議論行敘事”(明茅坤語),所以前人說它是“太史公變調”,即史傳中偶然出現的一種“變體”。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寫法歷來一般認為,是由于司馬遷為了便于寄寓自己個人的“政治幽憤”。但主要原因恐怕還不在這里,而在于先秦文獻中有關屈原事跡的記載本來很少,要憑史料來寫出屈原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人格是不可能的。這只要從這篇傳記所寫屈原的事跡,不過片鱗斷爪,僅夠勾畫他一生大體輪廓就可看出來。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卻流傳下來了,可以充分運用它來寫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這就是這篇列傳為什么要采用“以議論行敘事”的“變調”寫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說,這篇文章的基本寫作特點,是以粗筆寫“形”,以工筆寫“心”,研讀時一定要把握住這一特點。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學習這篇列傳,不能采用一般學法,要把精力用在議論部分,即把評介《離騷》、就懷王客死于秦抒感、與漁父對話三處作為研讀重點,看作者怎樣通過這三處議論,揭示屈原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人格;至于記敘部分,弄懂若干難句,能夠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脈絡就夠了。此外,這是我們中學階段最后講讀史傳文,學完以后,還要抽出一些時間來歸納、拓展一些史傳文知識。
五、課內預習課文。要求:
1、借助工具書,對照注釋,疏通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①課文主要記敘了屈原的哪些事跡
②圈點出概括屈原悲慘遭遇的語句。
③在課文中劃出概述屈原杰出才能和最能表現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詞語。
④給課文分段,總結出各部分內容。
六、討論課文結構。
七、布置作業: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慘怛()商于()溫蠖()濯淖()啜其醨()()帝嚳()皭然()汶汶()汨羅()屈匄()隨屬()唐眛()
2、完成相關的課后練習
3、熟讀課文,背誦重要語段。
《屈原列傳》教案2
一、教材
《屈原列傳》是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四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譜寫生命贊歌”為主題。
《屈原列傳》是司馬遷寫的一篇文言人物傳記,通過記述屈原的生平事跡,表現了屈原對楚國興衰存亡說起的重大作用,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氣和嘆惋之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與鑒賞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文章內容,基于此,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
2、學習本課出現的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3、學習本文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理解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本課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判斷、介賓后置等句式。
由于學生思維的深度有限,對于文本的寫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在學習作者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基礎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方法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傳記,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準備采用朗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等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法使學生由讀促悟,由讀入境。
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積極的思考相結合,既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討論法加強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關于學生的閱讀方法,以“圈點讀書法”為主,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此外,我準備采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照一下五個環節展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關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讓我們走進史學家司馬遷筆下的屈原,學習《屈原列傳》,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評屈原。(多媒體展示屈原簡介和相關圖片)
此導語力圖讓學生從對屈原的興趣遷移到對文本的興趣,又抓住了即將過端午節這一時機,具有及時性,又使學生理解了關于屈原的文學常識。
第二環節: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由于本課含有較多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如:“離騷者,猶離憂也”中的“離”通罹難的“罹”,以及注釋中并沒有出現的“齊與楚從親”的“從”通“縱”,合縱的意思。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詞做狀語。還有判斷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字詞是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教師請數位學生通過逐段朗讀結合教師的講解,既訂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體現了語文是基礎性和工具性學科。疏通字詞和句子后,教師請學生默讀課文,劃分層次,提取圈點出關鍵詞。學生邊讀邊思考,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本課提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板書內容見第四)此外,對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現了屈原和漁父的對話,教師請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和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求知欲。
此環節是為了讓學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點,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做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典范,也是歷來評價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師以兩個問題為線索,請學生重點研讀此段。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題目:
問題一:屈原寫《離騷》的原因;
問題二:請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圈出文中記敘,議論和抒情的句子。
問題一學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蓋自生怨也”和“憂思而作離騷”,使學生能夠體會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臨困難時表現的高潔品質。
問題二學生首先通過文本具體句子區分這三種寫法方法,進而體會司馬遷在記敘的基礎上發表議論,在議論中又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接著,教師請學生重點研讀文本4-11自然段,并出示討論題:《屈原列傳》是屈原的傳記,為何卻用7個自然段的大篇幅寫懷王和其他人?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基本可以明確作者這樣寫是為了通過寫懷王的昏庸反襯屈原對楚國的重大作用和表現他的高潔品質。
此時,教師點撥,通過講述司馬遷的經歷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進行拓展:司馬遷和屈原在人生經歷上又很多相似之處,都曾遭受陷害和放逐,司馬遷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史學家認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傳,作者在議論的過程中表達的不平之氣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之下,既了解的有關司馬遷的文史知識,又拓展了思考問題的深度,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評歷史人物,這也是本單元教學目標所要求的。
第五環節:課后作業
文言問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實、虛詞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因此我的作業為:對本課中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歸類,并做相關練習。
四、板書設計
屈原列傳
司馬遷
(1-3)任-疏-志
(4-11)免官-放逐
(12)屈原之死
(13)屈原影響
【《屈原列傳》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閱讀答案05-30
屈原賈生列傳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4-11
《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高二作文范文:屈原08-16
屈原·離騷11-09
郭沫若屈原11-05
端午憶屈原作文范文03-06
屈原離騷讀后感范文10-27
離騷屈原譯文11-19
郭沫若話劇《屈原》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