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正確選擇和使用測量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初步理解測量方法,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驗。
2、選擇適宜的戶外活動場地布置情景。
3、幼兒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及筷子、記錄卡、紙皮等。
三、活動過程:
(一)、引題:創設游戲情景,幼兒自主探索。
引導語:剛才我們在玩什么游戲呀?你們知道每塊獨木橋有多長嗎?怎樣才知道?
請小朋友用你們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來量一量每塊獨木橋的長度,并把你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記在記錄卡上。
1、幼兒測量獨木橋的長度
2、交流:
(1)你是用什么工具量的?量了幾次?
(2)老師也用你的工具來量一量,為什么我們用的工具一樣而測量的結果結果卻不一樣?
(3)我們應該怎么測量呢?
引導幼兒發現測量中的問題。
小結:我們要先找到起點,沿邊測量,不要偏離,不能重疊,首尾相連,而且還要做好記號。
(二)、探索:測量并記錄。
引導語: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那你們有沒有發現獨木橋都快被踩壞了,我們大家一起用正確的測量來量一量獨木橋的標準長度是多少?我們等會兒去買一些材料來修補一下,那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同樣的測量工具你們來量一量獨木橋有多長?
(1)提供一樣的測量工具幼兒來測量獨木橋的長。
(2)師巡回觀察、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將幼兒的測量結果展示在展板上,幼兒邊看邊交流。
(4)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并與同伴對比有什么發現?小結:先找到最起點開始量,一個接一個,量到了最后,數一數一共量了多少次,最后做好做好了記錄。
(三)、二次探索,購買材料。
引導語:接下來我們用學到的測量方法去材料鋪買長度一樣的材料來修鋪獨木橋。
(四)、活動延伸:
引導語:我們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都可以當成測量工具呢?教室里就有很多,等一下回到教室小朋友可以找一樣你喜歡的工具來量一量我們的桌子、椅子、床、窗戶還能比一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幼兒自主選擇周圍的物體測量,師重點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和記錄。
你還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長?
▲課題組點評:
1、幼兒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花樣太多,干擾了孩子,同時在后續的梳理環節上也難以梳理,沒能把握重點來梳理,在語言的組織上,應多發時間,讓語言明確簡練,不會讓幼兒產生過多的意見而不好小結。
2、在活動中老師可以稍加一些肢體動作,這些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幼兒更清晰的理解操作的的要求,更好的感知測量的方法。
3、在測量活動中我們是有必要把測量的方法正確的向幼兒講解一下,并且用易于理解的方式來進行梳理。
4、在開展數學教育活動時,教師必須準確地理解與掌握活動包含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遞。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能正確使用測量工具,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2、嘗試用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驗。
物質準備:測量工具、記錄卡、彩色紙皮等。
環境準備:布置獨木橋的情景。
三、活動過程:
(一)、引題:創設游戲情景,幼兒自主探索測量的方法。
引導語:我們一起來走獨木橋吧!獨木橋有些壞了你們要慢點哦!
師:剛才我們走過的獨木橋有些壞了走著可真危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修一修吧!要知道每塊獨木橋有多長,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測量呢?
老師帶來了一些小棒,請小朋友用這些小棒來量一量每塊獨木橋有多長,把你用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記在記錄卡上。
1、幼兒用小棒自主測量獨木橋的長度,師觀察。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2、個別幼兒演示,梳理測量經驗。
(1)剛才你量了幾次?你是怎么量的?(提問個別孩子,并演示測量過程。)
(2)引導幼兒發現測量中的問題:為什么用一樣長的工具測量同樣長度的獨木橋結果會不一樣?
師:測量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正確,量出來的結果就不一樣了,不準確了。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3)我們應該怎么測量呢?
3、師幼共同梳理正確的測量方法。
我們要先找到起點,工具從起點開始量,量一次要用筆幫忙做一次記號,第二次要從記號后面開始接著往后量,不要量歪了,量的時候中間不能空出來,也不能重疊,量到最后要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記號,把結果記下來。
(二)、探索:測量并記錄。
引導語:第一次的任務我們完成了,你們會測量了嗎?現在我們一起用學到的測量方法再來量一量獨木橋到底有多長呢?量好了把結果記在記錄卡第2行的后面。
(1)幼兒再次用小棒測量獨木橋的長度,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2)師觀察指導、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師生交流測量結果。
師:你們剛才又用小棒量了獨木橋,這次你們量完的結果是多少?
剛才你們都從什么位置開始量,量好一次做了什么?一次一次要怎么接?量完還要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記號。
(三)、二次探索,購買材料。
1、引導語:現在我們就去材料鋪買長度一樣的材料來修鋪獨木橋好嗎?記得哦!我們買的材料既不要浪費也不能太短了。要買和我們剛才量的一樣長的才可以,出發吧!!!
2、幼兒購買材料修鋪獨木橋。
(四)結束:
師:我們的獨木橋修好了,我們一起來走過修好的獨木橋去外面找找別的東西,去量一量它們有多長。老師這里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測量工具,你們也可以自己去找一樣喜歡的東西來當測量的工具,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測量本領來量一量,把結果也記下來。
活動延伸:
幼兒自主選擇周圍的物體測量,師重點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和記錄。
你還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長?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多個實物接著排和用一個實物移動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
2、能用數字記錄,并用語言表達測量結果。
3、激發幼兒積極探索測量物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熊商店背景圖、玩偶小白兔、小馬、皮帶道具四條,方形卡、鉛筆、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小熊皮帶專賣店”的形式引題。
1、師:今天森林里可真熱鬧啊!原來是“小熊皮帶專賣店”開張了。看!小馬是跑的最快的,它高高興興的來到皮帶店,他想買一條新皮帶呢。“哇!小熊皮帶店的皮帶可真多啊!”小熊貓說。“熊老板,我要買哪一條好呢?”熊老板熱情的說:”不急,我還有更漂亮的呢,你看!(出示四條皮帶道具)小馬高興地說:“哇!好漂亮啊!熊老板我的皮帶要六個方形卡紙連起來那么長,我要怎么選呢?”
2、介紹記錄表的使用方法
熊老板服務可周到了,他耐心的說:“我為顧客準備了一張記錄表,你可以看一看、量一量那條皮帶要多長就計錄在表格里,這樣很快就能找到你合適的皮帶了。
二、引導幼兒動手測量皮帶的長度,探索測量的方法。
(1)請幼兒初步目測哪條皮帶是適合小白兔所要的皮帶
(過渡語):小馬著急的說:到底那條皮帶合適呢?哪個小朋友愿意幫我看一看哪條皮帶有六個方形卡紙那么長呢?嗯,我想請小手舉得漂亮的小朋友來幫我找一找。
(2)引導幼兒用多個實物測量物體,教師觀察測量結果并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過渡語)師:“哪個小朋友說的對呢?要用什么辦法才能找到合適的皮帶呢?”(請幼兒上來用六個放行卡紙測量)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用一樣長的方形卡量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應該怎樣測量?
教師小結:我們要把皮帶的起點和方形卡的起點對齊,再把其他的方形卡紙按順序一個緊挨著一個不留空隙,不層疊排放,這樣就能正確的量出合適的皮帶了
小馬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終于買到了合適的皮帶了,他呀,快快樂樂的拿著皮帶回家了。
(4)引導幼兒探索用一個實物測量物體長度
過渡語:小白兔看到小馬買到了皮帶,也到皮帶專賣店了,原來他媽媽要過生日了,他想買一條皮帶送媽媽當生日禮物,給媽媽一個驚喜呢。看,他偷偷量了量媽媽的腰帶,剛好五個方形卡紙連起來那么長。可是他急急忙忙出來只帶來一個方形卡紙這可怎么量呢?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量量看,要怎樣才能用一個方形就能量出皮帶的長度來呢?
1)、請幼兒上來用一個方形卡紙測量
2)、請幼兒用語言完整表達自己的測量方法。
教師總結:先從皮帶的一頭開始量,量一次在方形卡后面做一個記號,移動方形卡從記號這里接著往下量,注意中間不能空出來,也不能重疊,一直量到最后,量完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記號。
三、請幼兒測量自己的椅子的邊長,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測量的方法,提醒幼兒用數字記錄,并跟同伴交流自己測量的結果。教師先要交待注意事項,及記錄表的填寫方式。
過渡語:小白兔很高興,它買到了合適的禮物,非常感謝小朋友。媽媽的生日就要到了,會請很多的客人椅子不夠坐,他覺得小朋友們坐的椅子很漂亮,也想在做一些和小朋友坐的一樣的小椅子,可不知道大小,所以想請小朋友再幫他量量你們坐的椅子的邊有幾個方形卡紙那么長回家也叫師傅做一些,記得把你們每次量的'數量記在這張小的表格里哦。
(1)、幼兒自由測量,教師觀察指導。
(2)、師幼交流測量的結果。(師:你們用方形卡量了椅子的邊長,量了幾次才量完?畫了幾個記號?)
(3)、教師小結幼兒測量操作情況。
師:哇!小朋友都量好了,一起來看是幾個方形卡紙那么長呢?我們一起來驗證吧。
師:噢,原來椅子的邊有三個方形卡紙那么長。
延伸活動:幼兒測量不同的物體,掌握測量的正確方法。
師:媽媽的生日不僅椅子要加,窗簾、桌布等等很多東西都要換新的,小朋友這么聰明一起去他家幫他量一量吧。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測量長度的方法。
2、進一步感知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3、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驗
2、學具:
(1)各種長度不同的量具
(2)記錄用的作業單、筆等
3、教學用品:相等長度的小課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動過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兒的測量興趣
T:春天到了,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們幼兒園也將要打扮一新,我們要給這里的小桌子做一個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樣大小,現在我們就來量量看,桌子有多長。
二、幼兒自選一種量具進行測量。量好后,請幼兒用筆和紙記錄下來。
三、幼兒交流自己剛才的測量方法與結果。
教師講述正確的方法:要求每次測量注意首尾相接。
討論:量相同的桌子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
幼兒討論
小結:
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
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四、幼兒換一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和第一次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再次感受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五、師生共同小結
在測量活動中,我們發現大家測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最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自然物接續擺放的方法,測量物品的長短高矮。
2、探索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系。
3、樂意進行物品的無間隙接續擺放。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圖片卡;
2、教學掛圖;
3、插塑積木,古式積木和紙條。
活動過程
一、故事欣賞。
二、問題解決。
1、圍繞故事情節進行提問,激發幼兒進行測量的興趣。
(1)羽兒用什么為周夫人測量?周夫人的身高有幾根筷子長?
(2)到了布料店,羽兒買了多長的布?他買對了嗎?為什么?
(3)5根筷子和5根簪子測量出來的數字都是5,可是買來的布卻短了,為什么?
2、操作圖卡,引導幼兒了解相同數量的不同測量物的長短比較。
量一量筷子和簪子的長度。
3、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嘗試進行測量比較,理解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
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進行測量紙條長度。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三、鞏固拓展。
1、請幼兒操作作業單。
2、集體檢查操作結果。
3、:今天我們學會了用不同種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用自然物測量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的正確方法。
2.能用數字記錄測量的結果,感知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3.愿意用自然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吸管,稻草,絨條,筆,圍巾圖片(紅色圍巾和粉色圍巾),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話題,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掌握正確測量的方法。
(一)教師以“買圍巾”為話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幼兒知道用自然物“吸管”來可以測量圍巾的長度。
1.師:我想買一條圍巾的長度是“5個吸管一樣長”的圍巾。你們猜猜看哪條圍巾可能是老師想買的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2.師: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呢?(引導幼兒說出“量一量”)
3.小結:我們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
(三)師幼討論測量的方法,并引導幼兒動手操作。
1.師:我們應該怎樣操作才能準確地測量出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呢?
2.師幼討論,請個別幼兒示范
3.小結:吸管要放在圍巾的下面,以圍巾的一頭“對齊”(對齊就是要讓吸管的最邊上要跟圍巾的最邊上在同一條直線上)
4.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很多方法,現在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兩條圍巾,還有許多的吸管,請小朋友們幫老師量一量到底哪條圍巾才是老師想買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聲討論;聽到音樂聲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師觀察指導,幫助幼兒理解正確測量的方法并指導幼兒借助筆做記號。
(四)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1.提問: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示范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測量中的問題:每次測量時頭尾沒有銜接好,有的空了很長,有的重疊在一起了。
3.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幫助幼兒直觀感知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先從圍巾的一頭對齊開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鉛筆做個記號,移動吸管從記號開始接著往下量,注意中間不能空出來,也不能重疊,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記號。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創設“買圍巾”的情境,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系列問題啟發幼兒用“量一量”的辦法解決老師遇到的難題,在教給幼兒正確的測量方法之前,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并試著量一量,充分體現了幼兒活動的自主性。】
二、教師出示吸管、絨條、稻草作為測量工具,正確的測量同一條圍巾,并用數字記錄結果。
(一)教師出示多種測量工具,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除了帶吸管來測量圍巾,還帶來了別的東西來(出示吸管、絨條、稻草等測量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在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幫老師量一量這條圍巾的長度,用上我們剛才學的測量方法準確地測量。
2.介紹記錄表。
(二)教師引導幼兒正確測量,并學會用數字記錄。
1.提出操作要求:
(1)先用一種測量工具測量,測量完記錄,再用另一種工具測量記錄;
(2)聽到音樂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教師引導幼兒感知測量工具的長度與測量數字的關系。
引導語:小朋友們剛才測量時有沒有什么發現呢?
1.引導幼兒觀察并分享交流
(1)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和記錄結果,提問: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用這兩個工具測量出來的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小結:原來我們測量的圍巾長度是一樣的,只是測量工具的長度不同,所以結果不同,長度越長,量的次數少,長度越短,量的次數多。
【評析:此環節在幼兒了解測量方法之后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測量的方法,同時通過觀察、比較測量結果,發現不同長度的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是不一樣。】
三、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自然測量來解決問題。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很多種物品來測量,小朋友們都學會測量和記錄了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測量的,我們就可以用今天學的測量方法來解決問題。
【評析:通過學習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把測量經驗延伸到生活中去。】
活動延伸:
師:老師會把圍巾放在益智區,小朋友們試一試還可以用什么測量?并記錄下測量的結果。
活動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目標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幼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科學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在感知具體事物基礎上初步嘗試歸類、排序、概括、抽象,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它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下面就針對本次大班數學活動《自然測量》談談感受: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果。
2、了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3、初步懂得根據測量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鉛筆、長條積木、吸管、紙條等)、筆、記錄表、黑板、粉筆、抹布等。
活動過程:
1、幼兒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歸納、演示正確的測量方法。
2、幼兒用同種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和寬。
(1)幼兒嘗試用鉛筆測量并在表(一)做記錄。
(2)請全班幼兒展示記錄表,集體驗證測量結果。
(3)引導幼兒感知同種測量工具測量不同物體,次數多的較長,次數少的較短。
3、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地板方格線的長度。
(1)幼兒嘗試選擇三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在表(二)做記錄。
(2)引導幼兒探索量具的不同與測量的結果有關,工具長,次數少,工具短,次數多。
4、同伴合作選擇合適的工具測量教室周圍的物品。
(1)幼兒說說: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當測量工具?
(2)引導幼兒互相合作根據測量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記錄在表(三)。
活動反思:
1、本活動操作的材料大部分是現成的,有的是和幼兒一起準備的,隨手可得的,適合日常教學。
2、創設幼兒操作探索的環境,引發幼兒大膽參與嘗試。活動以幼兒動手操作為主,通過操作實踐,由淺入深,環環緊扣。讓幼兒嘗試測量,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同種工具測量桌子的長或寬,并做記錄——不同工具測量地板方格線的長,并做記錄——自選工具測量自選的物體。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嘗試、探索,到最后大部分的幼兒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測量,獲得了有關自然測量的經驗,通過測量、記錄比較明白了測量工具與測量對象的關系。
3、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操作,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在活動中的材料有:鉛筆、紙條、吸管、長條積塑、繩、小棒、紙筒等等,每個幼兒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看、想、說、做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幼兒在測量時都忘記了地板是臟的,有的跪著量,有的趴著量,看著他們那么專心的樣子,我都不忍心一直提醒他們要蹲著量。
4、教師還是緊張語速較快,測量方法講得不夠清楚,第一次測量時對幼兒提的問題給予了回避,教師不能靈活根據幼兒的表現及時調整自己的言行,語言還是不夠簡練,說的話還是比較多。
活動點評:
“自然測量”這個活動,是2006年XX市幼兒園“教壇新秀”張秋云老師在參加評比中組織的集中教育活動。教材選自大班科學領域。該活動以生活化為主導思想,以來自幼兒園環境中的自然物品作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操作材料互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該活動有許多值得大家借鑒的地方,歸納起來有四點:
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
第一環節是“幼兒嘗試測量,教師歸納、演示正確的測量方法。”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二環節是“讓幼兒用同種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和寬”,從中感知“同樣的測量工具,量次數多的就長,測量次數少的就短。”第三環節是“讓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地板方格線的長度”,從中感知“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就少,測量工具短,量的次數就多。”第四環節是“同伴合作選擇合適的工具測量教室周圍的物品”,利用創設的情景,讓幼兒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測量工具與測量對象的關系”與“要比較兩個應該使用同樣的測量工具”。在四次的測量中,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會正確的測量方法并進行簡單的記錄。
2.通過動手動腦的活動,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
3.探索測量工具長度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能對物體進行測量。
活動難點
感知測量工具長度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若干測量的自然物,如:鉛筆、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測量物體。
2.知識準備:已認識物體的長、寬;以及記錄的經驗。
3.材料準備:記錄表10張;粉筆2人一根;鉛筆、吸管、水彩筆等測量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引入,引導幼兒說出多種測量工具,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個任務,要去做一塊新黑板,我先量一量舊黑板。糟糕了,沒有尺子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用哪些物品來測量舊黑板呢?
(二)介紹測量工具及記錄表。
(三)第一次體驗:幼兒用筷子測量活動室的物品。
1.結合圖示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師邊講解邊用正確方法測量黑板)
(1)用正確的方法測量:從起點開始,沿邊量,第一次量應在尾部做記號,記號是第二次量的起點。
(2)測量工具要沿邊緣測量;
(3)在測量記錄表格中記錄次數。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確的方法測量,并作記錄;兩個人合作,一個人測量、一個人記錄,輪流進行;操作時保持安靜有序。
2.幼兒自由操作,師觀察幼兒測量與記錄情況。
(1)重點指導幼兒必須一次一次的連著量,中間不能留空,也不能重疊。
(2)提醒幼兒正確記錄測量結果。(如果測量物的長度不是測量工具的整數倍,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記錄)
3.教師提問,幼兒自由交流:測量的是什么物體?你是怎么量的?為什么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結果不同?
4.師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
小結:從起點開始,沿邊量,第一次量應在尾部做記號,記號是第二次量的開始。
(四)第二次體驗:幼兒再次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要求:運用正確的方法測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嘗試用兩種以上的工具測量同一種物品。
3.討論:為什么記錄表中相同的物品,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呢?
4.師幼共同小結:工具不同,結果不同,工具長,次數少;工具短,次數多。
(五)活動延伸:請客人老師一起測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體驗測量工具長度不同帶來的不同測量結果
活動總結
此次活動,幼兒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測量物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掌握了正確的測量方法并做記錄,活動中,部分幼兒對于測量方法的記錄并不是能正確地掌握好,在幼兒自由操作的時候,教師適時地介入引導;在感知不同的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時,幼兒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對物體進行測量,并做記錄,這個環節幼兒的興趣較高,在掌握測量方法后,對于自由選擇測量工具幼兒更自主,活動更積極。在小結環節中,幼兒通過記錄表,初步感知了測量工具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能自主地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探索。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里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并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后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么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活動反思:
《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學習自然測量》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學習自然測量》教案08-25
幼兒園大班自然測量教案08-19
幼兒園大班《自然測量》教案01-06
大班數學教案自然測量07-04
《自然測量》幼兒園大班教案03-29
大班數學教案《自然測量》10-01
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06-01
科學活動自然測量大班教案10-04
《自然測量》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