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圓和圈圈教案 推薦度:
- 圓圓和圈圈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圓圓和圈圈》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圓和圈圈》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圓和圈圈》教案 1
教材分析:
教材《圓圓和圈圈》選自《365夜兒歌》下集,是一首很有趣的詩歌,把幼兒在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放在詩歌里。用游戲,做夢等方式再現詩歌情景,很容易讓幼兒理解和掌握。
設計意圖: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既是幼兒熟悉的,又是他們新奇的,這熟悉的內容能符合幼兒的實際水平。新奇因素能引起智力結構的不平衡,促使幼兒主動去吸收新的內容,這樣的學習興趣是持久的,能轉化為學習動力,促使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 感受詩歌內容和情趣性,理解詩歌所展現的理想意境。
2. 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象,并根據詩歌的結構形式,仿編詩歌第三段。
3. 通過活動,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重點:
感受詩歌內容,理解詩歌展現的意境。
活動難點:
根據詩歌的結構形式,仿編詩歌第三段。
活動準備:
配樂詩歌音樂、有關詩歌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交代詩歌名稱,引起聽賞興趣。
你知道“圓圓”和“圈圈”是什么意思嗎?
二、欣賞詩歌朗讀,感知詩歌內容。
這首詩歌聽著有什么感覺?你聽到了什么?詩歌里的“圓圓”和“圈圈”各是什么?讓我們再仔細的.聽一聽。
三、看一看聽一聽(多媒體課件)理解詩歌內容。
圓圓愛干什么?圓圓睡覺了,圈圈在干什么?圈圈為什么“一會兒變氣球”“一會兒變搖鼓”?你認為這首詩詩歌哪里很有趣?“圈圈悄悄地滾進了圓圓的夢里”是什么意思?
四、聽一聽想一想,仿編詩歌第三段。
(1)欣賞教師課件,學習仿編詩歌
這是一首很美的詩歌,大家一定很羨慕圓圓做了一個有趣的夢,變成了搖鼓,氣球。圈圈還可以變成更多有趣的東西呢。你們把圈圈變的東西也編成詩歌好嗎?
(2)引導幼兒想象
剛才老師也做了一個夢,圈圈在老師的夢里也變了很多東西(出示課件)看看圈圈都變了一些什么呀?現在老師用它們來編一首詩歌。你們覺得好聽嗎?
五、教學活動延伸,尋找圓圓圈圈。
現在讓我們去外面找一找,我們身邊的圓圓圈圈吧!
《圓圓和圈圈》教案 2
活動目標:
1.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2.嘗試用繪畫、語言的形式來創編詩歌的中間部分,體驗創編的樂趣。
3.體會好朋友之間相親相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具:表格一份;和詩歌內容相關的圖片一套(小朋友頭像、圈圈、太陽、搖鼓、氣球、蘋果、枕頭等);錄音機、磁帶;紅色和黑色蠟筆個一支。
學具:用詩歌內容設計的表格人手一張,第三段氣球后面的兩個格子為空格(幼兒繪畫創編);繪畫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找朋友》
教師提問:好朋友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心里會怎么樣呢?
二、新授詩歌:
教師:和你的好朋友做在一起,我們來一起做游戲,學本領。
1、游戲:找房子
(1)分發圖片,提問:圖片上是什么?
(2)出示表格,提出要求:為你手里的圖片找房間。(教師示范第一句:“有個圓圓”,把小朋友的頭像放在第一格。)教師分句朗誦詩歌,幼兒按詩歌內容送圖片到相應的空格內。
(3)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同時整理格子里的.圖片。(每個格子留一張圖片就可以了)
2、教師提問:詩歌中有哪些好聽的詞語呢?請你來找一找。(再次欣賞錄音詩歌)
3、為詩歌起名字,找一找什么地方應該高興地念?什么地方要顯得難過一點?(教師用紅色和黑色蠟筆做記號)和幼兒一起連起來有感情地朗誦1——2遍。
4、讓幼兒發現“?”教師說明它在這里的實際意義(如果幼兒在前面就發現,教師可讓幼兒知道它的名稱,在這里再作說明):圈圈在圓圓的夢里除了會變搖鼓和氣球,還會變什么圓形的東西呢?(幼兒講述)
5、幼兒比較老師和小朋友的圖片的不同(小朋友的后面有兩個空格),來畫一畫圓形的東西。
三、幼兒操作、講述
1、請1——2位幼兒把畫好的材料拿上來,連著前面的詩歌朗誦一遍。
2、和好朋友相互交流創編好的詩歌,比比誰的詩歌更美。
延伸活動:
圈圈變成了什么?它可以怎么玩呢?請你們再仔細想想,把玩法也編進詩歌里。
教學反思:
一年一度的優質課評比又開始了,雖然年紀大點,但也樂此不彼,積極地準備起來。 自認為自己是老教師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就不必用了,能把一節課上好就行。 課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能根據我的引導很快地就熟悉了“圓圓和圈圈”的詩歌內容。 接下來就是學習詩歌和仿編詩歌了,很遺憾,這兩方面都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一、幼兒在學習詩歌時,形式單一,(只借助圖片),當然激不起興趣,又怎能學得愉快呢。 二、幼兒在仿編詩歌時,我沒有耐心地去啟發,而是顯得有點急躁,影響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深刻地反思自己, 就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接受新鮮事物的挑戰,與時俱進,繼往開來。
《圓圓和圈圈》教案 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提供的線索,感知和想象作品。
2、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圖片三幅、粉筆、圈圈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想象,幫助幼兒感知詩歌內容。
教師出示一個圓圈,然后提問:這是什么?它像什么?
2、初步熟悉詩歌內容
(1)出示玩具娃娃和圈圈導入課題。
提問:這個小朋友的名字叫圓圓,他呀愛畫畫,他畫了些什么?
(2)教師朗誦詩歌,邊朗誦邊指著黑板上所畫的東西。
提問:圓圓夢里的圈圈變成了什么呢?
3、教師帶領幼兒分段理解詩歌。
(1)欣賞第一自然段:
提問:圓圓愛干什么?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說大圈像太陽小圈像雨點?
(2)欣賞第二自然段:
提問:晚上誰睡著了?誰很想圓圓?圈圈是怎么滾進圓圓的夢里面?圈圈怎么逗圓圓?
(3)欣賞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圓圓醒了,圈圈就怎么樣了?變成了什么?躲在哪兒?
4、教師完整地朗誦詩歌。
5、幼兒嘗試和教師一起邊看邊學習朗誦詩歌。
6、請幼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7、請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詩歌。
8、請幼兒想象:圈圈還會變成什么?會怎么逗圓圓?
教師和幼兒一起整理,學習仿編詩歌。
活動延伸:
請幼兒畫出自己的夢并相互說說,繼續仿編。
教學反思:
課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能根據我的'引導很快地就熟悉了“圓圓和圈圈”的詩歌內容。
接下來就是學習詩歌和仿編詩歌了,很遺憾,這兩方面都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圓圓和圈圈》教案 4
一、活動目標:
1、圍繞圓形大膽想象,畫出相關的物體,組成有主題的畫面。
2、感受創作的喜悅,喜歡參加藝術活動。
二、活動準備
圓圓和圈圈作品一張、范畫(一張畫皮球,另一張畫情境)、蠟筆、畫紙
三、活動過程
1、欣賞討論
小朋友,先聽老師念一首兒歌。
小朋友聽完了這首兒歌,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出示掛圖)
兒歌中的圓圓是誰?圓圓畫了哪些圈圈?這些圈圈變成了什么?
那小朋友想想看圈圈還可以變成什么?(皮球、西瓜、圓桌......)
2、創作要求
小朋友剛才真聰明,說出了許多圈圈可以變的.東西,那老師選其中一個畫一下,老師畫了一個皮球。
老師畫了一個皮球,小朋友想想看圍繞皮球可以畫些什么?老師覺得可以畫一個男孩在拍皮球,還可以添上太陽、房子等等,你們看老師畫的畫。
小朋友覺得老師這幅畫該叫什么名字?(小男孩拍皮球)
3、幼兒作畫
現在小朋友自己發揮想象,圈圈可以變成什么,把它畫出來。在添上其他東西,組成一幅有意義的畫。小朋友畫好以后,讓老師為你寫上你的畫的名字。
4、引導評價
選出較好的作品展示一下。
《圓圓和圈圈》教案 5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內容的情趣性,理解詩歌所展現的想象意境。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象,并根據詩歌的結構形式,紡編詩歌第三段。
3、通過活動,提高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配樂詩歌錄音。
2、有關詩歌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交代詩歌名稱,引起聽賞興趣。
設問:你知道“圓圓”和“圈圈”是什么意思嗎?
2、聽賞教師有表情地朗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設問:這首詩歌聽著有什么感覺?你聽到什么?詩歌里的“圓圓”和“圈圈”各是什么?讓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
3、看看聽聽(多媒體課件),理解詩歌內容。
設問:圓圓愛干什么?圓圓睡覺了,圈圈在干什么?圈圈為什么“一會兒變氣球”、“一會兒變搖鼓”?圓圓睡著了,圈圈在干什么?你認為這首詩歌哪里很有趣?圈圈“悄悄地,悄悄地,滾進了圓圓的夢里”是什么意思?圈圈“變個大蘋果,躲在枕頭邊”是什么意思?
4、聽聽想想,仿編詩歌第三段。
設問:圈圈除了變氣球,變搖鼓,還能變什么?教師示范后,引導幼兒仿編第三段的`詩歌內容。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緊緊圍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展開了教育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進行下來很順利,幼兒的興趣極其濃厚,課堂氛圍較活躍。也達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標。
《圓圓和圈圈》教案 6
活動目標:
1、了解兒歌中的圓圓和圈圈的含義及關系,從兒歌的內容中感受幽默,激發幼兒的學習愿望。
2、學習相應的詞語:一會兒、慢慢、悄悄、眨眨等。
3、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根據兒歌的內容準備相應的貼絨教具。
活動過程:
1、教師第一次朗誦,提出聽記任務,聽兒歌說了什么?教師有聲有色的朗誦,馬上提問兒歌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即使貼出相應的教具。重點分辨“圓圓”和“圈圈”是指什么?
2、第二次朗誦,提出聽記任務:圓圓和圈圈到底是指什么?他們之間怎么了?(明確相互關系)教師朗誦,提問圓圓是表示什么?圈圈是表示什么?圓圓和圈圈在夢里怎么玩?重點理清圓圓和圈圈的關系。教師告訴幼兒兒歌用了擬人方法將圈圈比成了人。隨老師朗誦兒歌第1―2段,調整黑板上的圖示。
3、第三次朗誦,提出聽記任務:兒歌中圓圓和圈圈怎么玩?教師朗誦兒歌第3―4段。根據任務讓幼兒回答,并依次整理擺放在黑板上的教具,使幼兒順序清晰。
4、第四次朗誦第一節,讓幼兒聽清楚圓圓是個愛畫圈圈的小朋友。
最后和幼兒一起隨背景音樂(放樂曲)朗誦兒歌數遍。找找學學好聽的詞語。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我感覺對自己是一個提高,因為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的'設計等都要精心的去設計和準備。這也督促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如此對待,作到精心、敬業。在平時的教學中每個幼兒的情況是不同的,這還需多進行課后教學反思,針對不同的情況實施教學方法,讓我的活動充滿精彩。
《圓圓和圈圈》教案 7
教案目標
認知目標:讓幼兒能夠識別并命名圓形。
技能目標: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提升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創造力。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學習形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他們的想象力。
教學材料
《圓圓和圈圈》繪本(假設存在這樣一本以圓形為主題的故事書)
彩色紙片(包括大量圓形和其他形狀作為對比)
安全剪刀
膠水
彩筆或蠟筆
圓形物品實物(如球、盤子等)
白板或黑板及彩色粉筆/白板筆
教學流程
1. 引入(5分鐘)
開場白:老師可以手持一個圓形物品(如小球),問孩子們:“大家看,這是什么形狀呢?”引導孩子們說出“圓形”。
故事時間:如果有的話,閱讀《圓圓和圈圈》繪本,講述一個關于圓形的有趣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認識圓形,感受圓形的魅力。
2. 認知圓形(10分鐘)
展示與識別:在白板上畫出不同大小的圓形,讓孩子們指認哪些是圓形,并嘗試用語言描述圓形的特點(如沒有角、線條是彎曲的)。
實物辨認:出示一些圓形和非圓形的實物,讓孩子們區分哪些是圓形的,并解釋為什么。
3. 動手實踐(15分鐘)
制作圓形藝術品:給每個孩子發放彩色紙片和安全剪刀,指導他們剪出圓形,并用膠水粘貼在另一張紙上,創作自己的圓形藝術品。鼓勵孩子們發揮創意,可以用彩筆添加細節。
圓形拼圖:準備一些預先剪好的圓形紙片,讓孩子們嘗試拼接成不同的圖案或動物形狀,促進形狀組合的.認知。
4. 游戲環節(10分鐘)
尋找圓形游戲:在教室或戶外設定一個尋寶游戲,讓孩子們尋找并收集身邊的圓形物品,回來后分享他們的發現。
唱兒歌:教唱一首與圓形相關的兒歌,比如“圓圓的月亮像小船”,通過歌曲加深對圓形的印象。
5. 總結與回顧(5分鐘)
分享時刻:邀請幾位孩子展示他們的圓形藝術品,并簡單描述他們的創作想法。
復習總結:回顧今天學到的關于圓形的知識,強調圓形的特征,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繼續尋找和認識圓形。
課后作業(可選)
請孩子們回家后,與家長一起找出家中的圓形物品,并嘗試畫出至少三種不同大小的圓形。
《圓圓和圈圈》教案 8
活動目標:
感受詩歌的情趣性,理解詩歌的想象意境。
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象,仿編詩歌。
提高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配樂詩歌錄音。
詩歌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引入詩歌:
向幼兒介紹詩歌名稱,并詢問他們對“圓圓”和“圈圈”的理解,激發聽賞興趣。
2、初步感知:
播放配樂詩歌錄音,讓幼兒感受詩歌的韻律和意境,并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3、深入理解: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幫助幼兒更直觀地理解詩歌內容。引導幼兒討論圓圓和圈圈在詩歌中的行為和關系。
4、仿編詩歌:
在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仿編詩歌的第三段。教師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導幼兒進行仿編。
5、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回顧活動內容,分享他們的感受和收獲。同時,教師也可以對活動進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進和完善教案。
《圓圓和圈圈》教案 9
活動目標:
根據線索感知和想象作品,理解詩歌內容。
學習仿編詩歌,并能有感情地朗誦。
培養幼兒安靜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片三幅、粉筆、圈圈各一個。
詩歌內容的相關資料。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一個圓圈,引導幼兒進行想象,這個圓圈像什么?以此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象力。
2、感知詩歌:
通過出示圖片和教師朗誦詩歌,讓幼兒初步感知詩歌內容。引導幼兒討論圓圓和圈圈的'關系以及他們在詩歌中的表現。
3、分段理解:
將詩歌分段,逐一引導幼兒理解每段的內容。通過提問和討論,幫助幼兒深入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4、學習朗誦:
在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教他們學習朗誦詩歌。教師可以通過示范、領讀等方式幫助幼兒掌握朗誦技巧和情感表達。
5、仿編詩歌:
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仿編詩歌。教師可以提供線索,引導幼兒進行仿編,并分享他們的作品。
6、活動延伸:
請幼兒畫出自己的夢并相互說說,繼續發揮想象力進行仿編或創作。
《圓圓和圈圈》教案 10
教學目標:
讓幼兒能夠識別并命名圓形。
通過觀察和實踐,理解圓形的基本特征。
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圓形進行簡單的藝術創作。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材料:
圓形卡片或圖片
彩色筆、蠟筆、顏料等繪畫工具
圓形模具(如餅干模具、杯子等)
橡皮泥或面團
圖畫紙
《圓圓和圈圈》故事書(如果存在)或其他關于圓形的繪本
音樂和歌曲關于圓形的(可選)
教學流程:
1. 引入主題(5分鐘)
開場白:用一個簡短的`故事或謎語引入圓形,比如:“我有一個好朋友,沒有角,摸起來滑滑的,你猜它是誰?”
展示圓形:展示圓形的卡片或實物,讓孩子們觀察并嘗試描述它的特征。
2. 認識圓形(10分鐘)
找圓形游戲:引導孩子們在教室里尋找圓形的物品,如鐘表、球、盤子等。
圓形特征講解:總結圓形的特點:沒有角,邊緣都是彎曲的,所有點到中心的距離都相等。
3. 創意活動(15分鐘)
繪畫時間:提供紙張和繪畫工具,讓孩子們自由畫圓,可以是單一的圓,也可以是組合成圖案。
橡皮泥造型:使用橡皮泥或面團制作圓形物體,如小球、甜甜圈等,鼓勵創意發揮。
4. 互動游戲(10分鐘)
傳遞圓形:孩子們圍成一圈,音樂響起時傳遞一個圓形物體,音樂停止時手持物體的孩子需說出一個圓形的東西。
圓形跳跳樂:在地上用彩帶或粉筆畫出不同大小的圓圈,孩子們根據指令跳進相應的圓圈內。
5. 故事時間(10分鐘)
如果有《圓圓和圈圈》的圖書,可以在這個環節閱讀給孩子們聽,沒有的話可以選擇其他以圓形為主題的繪本故事。
6. 總結與分享(5分鐘)
鼓勵孩子們分享今天學到的關于圓形的知識,以及他們在活動中最喜歡的部分。
強調圓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美。
《圓圓和圈圈》教案 11
教學目標:
讓學生能夠識別并命名圓形。
通過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學會在生活中尋找圓形的事物。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材料創作圓形的藝術作品,提高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圓圓和圈圈》繪本或自制PPT故事(如果該書不存在,則可以自己創造一個關于圓形的冒險故事)
圓形實物若干(如球、盤子、硬幣等)
彩色紙張、剪刀、膠水、彩筆、棉線等手工材料
白板或黑板及彩色粉筆/馬克筆
教學過程:
1. 引入(5分鐘)
教師開場:以輕松愉快的方式介紹今天的朋友“圓圓”和“圈圈”,他們是來自奇妙圓形國的探險家,要帶我們一起探索圓形的世界。
展示圓形:出示一些圓形實物,讓孩子們觀察并嘗試描述它們的共同特點。
2. 講述故事(10分鐘)
故事時間:講述《圓圓和圈圈》的故事,故事中可以包括圓圓和圈圈在尋找丟失的圓形寶藏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圓形物品或解決的問題,如幫助一只圓形氣球回家、穿過一系列由圓組成的迷宮等。
互動提問: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適時停下來提問,比如:“圓圓和圈圈接下來會遇到什么圓形的東西呢?”鼓勵孩子們猜測和想象。
3. 觀察與討論(10分鐘)
生活中的圓形:引導孩子們回想并分享他們在生活中見過的圓形物品,可以是家里的、學校里的或是自然界中的。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圓形的.重要性,比如為什么很多東西設計成圓形(如車輪)。
4. 創意手工(20分鐘)
制作圓形藝術品:提供材料,讓孩子們自由發揮,可以用紙剪出圓形、用棉線繞出圓形圖案、或者用不同顏色的圓形拼貼畫等。
展示與分享:完成后,每個孩子簡短介紹自己的作品,老師給予正面的評價和鼓勵。
5. 總結與延伸(5分鐘)
回顧學習:總結今天學到的關于圓形的知識,強調圓形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家庭作業:鼓勵孩子們回家后繼續尋找并記錄下家里或周圍環境中的圓形物品,下次課分享。
教學小貼士:
保持課堂氛圍活潑有趣,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注意安全指導,尤其是在使用剪刀等工具時。
鼓勵每個孩子的獨特創意,培養他們對形狀美的感知能力。
【《圓圓和圈圈》教案】相關文章:
圓圓和圈圈教案06-08
圓圓和圈圈教案7篇09-13
中班美術圓圓的圈圈教案11-22
中班《圓圓和方方》教案08-25
中班故事圓圓和方方教案11-02
快樂圈圈教案08-25
小班數學方方和圓圓教案01-11
中班數學教案:圓圓和方方教案09-30
小班套圈圈教案02-28
托班科學教案《圓圓和方方》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