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教案(精選1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蜜蜂的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蜜蜂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內容。
2.默讀課文,說說受傷的蜜蜂是怎樣修補翅膀重新起飛的。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蜜蜂鍥而不舍精神的贊美。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理解蜜蜂是怎樣修補翅膀重新起飛的。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這是什么?
2.說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說實話,其實我不太喜歡蜜蜂,因為我小時候曾經被它蜇過一回,但是后來聽老人說蜜蜂輕易不蜇人,準是誤以為你要傷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盡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聽了,就原諒它了。可是從此看到它,總覺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板題)才知道自己對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讀完課文后,必定會對它有新的認識。
二、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課文。
1.在整個故事的發展中,我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2.學習2-5自然段
(1)你是從哪看出作者的厭煩?
重點:理解詞語鍥而不舍
指導讀出我的不耐煩、厭惡之情
你看到一個怎樣的作者,一只怎樣的蜜蜂?
(2)小結:為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我先是趕它,然后拍它,接著踏它,最后還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這只蜜蜂卻沒有絲毫的膽怯和退縮,它兩次從土里鉆出來。
3.學習6-11自然段
(1)我再也不想去傷害它,我心中充滿疑問,我開始靜靜地觀察它,我看到了什么?蜜蜂做了什么令我感動?
默讀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補充板書。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樣修補自己的翅膀的?
劃記修補過程中的動詞,完成填一填。
(3)被修補的翅膀傷得怎樣?從哪看出很嚴重?
(4)盡管傷得這么嚴重,但它仍然(引讀填一填)
(5)師引讀9-11自然段。
(6)讀完了蜜蜂振翅起飛的經過,你想對蜜蜂說什么?
(7)這可愛的小生靈折服了我們,同時也折服了作者,從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引入原名《翅與禱》
三、總結
學完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兩次鉆出來
不怕困難
蜜蜂一次又一次修補翅膀
堅持不懈
三次試飛
蜜蜂的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默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點:
作者實驗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三、教學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四、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讀讀《昆蟲記》這本書。
五、教學時數:1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蜜蜂》。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自由發表各自的想法。)
2、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于蜜蜂的什么問題,讓我們讀讀閱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把有關的語句畫來來。
2、自由組合或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實驗的經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里。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里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
2、從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么深的感觸呢?(從“雖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堅持著”可以看出。)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1)、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于觀察。
2)、做白色記號,是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拋棄的。
3)、在兩里外放飛是為了了解蜜蜂認不認得回家的路。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桌聽。讀時教師適機點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1)、剛放飛時,恰巧起風了,作者觀察到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這時,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遙遠的家園呢?說明作者擔憂蜜蜂找不著家。
2)、第二天檢查蜂窩時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想到:“盡管它們逆風而飛,盡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回來了。”這是一種我們人類所缺少的本能,體現出作者對蜜蜂認路本領的贊嘆之情。
這些地方要多讀,讀出感情。
3、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實驗結果的?指名朗讀。(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對“本能”一詞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舉些例子說說嗎?
〈四〉、歸納小結。
1、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后受到什么啟發?(鼓勵學生在暢談感受的基礎上,加以歸納。如,周到嚴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
〈五〉、拓展作業。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么習性?做個小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中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蜜蜂的教案 篇3
目標:用印章的方法進行添畫
材料:刻有蜜蜂圖案的大、小印章若干,一幅花園的背景圖
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花園背景圖:
――這是什么地方?花園里有誰呀?
2、教師演示用印章添畫,邊畫邊念《小蜜蜂找花兒》的兒歌。
3、在游戲中,教師與個別幼兒交談,了解并指導幼兒對顏色的辨認:
――小蜜蜂和誰親親嘴?
4、幼兒欣賞印章畫,愉快地念兒歌。
提示:
1、活動中,教師要加強對個別幼兒的觀察與指導,鼓勵幼兒用力蓋印章,使圖案顏色更加清晰、明了。
2、印章的圖案可以1-2種,如:小蜜蜂、小蝴蝶。
3.如果幼兒對這一活動內容感興趣,教師可以繼續提供其他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撕紙、涂色、粘貼等多種方式進行春天的添畫游戲。
蜜蜂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列寧由于仔細觀察,善于聯想分析而找到了養蜂人;懂得要細心觀察周圍事物,培養自己分析、判斷事物的能力。
2、繼續練習一邊默讀一邊想。
3、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逐漸掌握一邊默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學具:
8號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
蜜蜂、引路、哪里、談天、驚訝、觀察、果然
二、揭示課題。
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三、學習課文。
1、默讀全文,邊讀邊看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一邊默讀一邊想:
①列寧為什么要找養蜂的人?
②列寧找到養蜂的人了嗎?
③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④各在第幾自然段寫著呢?
(2)默讀第二自然段,說說列寧為什么要找養蜂的人?
(3)默讀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想:
①列寧在路上發現了什么?
②他為什么要仔細觀察?
再默讀課文。想一想:列寧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門?
四人一組討論:列寧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門?
自讀這一段的最后一句,邊讀邊想:“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讀第三自然段。
讀后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5)小結:列寧利用蜜蜂作向導,找到了養蜂的人。
(6)默讀第四自然段。
讀后回答:養蜂人為什么驚訝地說?
“驚訝”是什么意思?
提問:
①列寧為什么說:“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②課題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讀全文。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閱讀的方法就是:一邊默讀一邊想。
四、鞏固練習。
1、按課文內容填空,再讀一讀。
(1)列寧想找養蜂人()怎樣養蜂,可是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寧就()去找。
(2)養蜂的人看見列寧,()地說:“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3)列寧笑著說:“我有(),是您的()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2、用“觀察”寫一句話。
①說說觀察的意思。
觀察:仔細察看(事物或現象)。
②練習用觀察說一句話。
例:小明仔細觀察螞蟻是怎樣覓食的。
夜晚,我仔細觀察天空中的星星,終于找到了北極星。
春天來了,我仔細觀察柳樹是怎樣發芽的。
③把說的句子寫下來。
五、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蜜蜂、引路、哪里、談天、驚訝、一所、派
當地、觀察、往常、向導、果然、敲
2、、背誦第三自然段。
六、板書設計。
8、蜜蜂引路
花叢
列寧、親自找、邊走邊看、觀察
蜜蜂
養蜂的人、房子
七、課后小記。
蜜蜂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能結合重點的詞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給列寧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插圖或課件。
2、了解列寧的生平,閱讀列寧的故事。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激疑:同學們,當我們想去一個地方,卻不知道路怎樣走,你通常會想什么辦法呢?(學生交流),那你們聽過蜜蜂也能當向導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讀一個故事---------《蜜蜂引路》(板題)
2、談話激趣:同學們,你們了解蜜蜂嗎?可是你們知道蜜蜂能給人帶路嗎?教師相機板題。
(小學生大多喜歡小動物,從對蜜蜂的了解引入課文,激發學生讀文熱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內容。)
對話平臺
感知
1、自由讀課文,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不太熟練的地方多讀幾遍。
2、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
3、組內合作識字:互讀、互聽、正音。
4、教師引導:鼓勵學生小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重點交流識字記字方法。
5、游戲鞏固識字:讓學生說出一種識字游戲方法,并讓該生當小老師主持游戲,鞏固識字。
6、指讀課文,檢查識字和朗讀情況,師生評議,正音。
(抓住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突出識字教學,引發學生自主識字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識字的個性經驗,轉換師生角色,培養學生能力。)
研讀
1、引導學生尋找故事發生的起因。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節。
2、組織學生讀書,引導閱讀交流。
(1)邊讀邊畫,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相機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語言敘述,可以畫畫表示。)
(2)體會列寧為什么要去找養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導學生換詞或造句理解。)結合課文內容,用“因為……所以……”或者“……是因為……”說說列寧去找養蜂人的的原因。
3、聯系事情結果,引發學生讀書興趣。
思考:列寧能找到養蜂的人嗎?從列寧的話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養蜂人的?
結合閱讀課文最后一自然節,體會故事情節的生動性。通過朗讀理解養蜂人的“驚訝”。
教師適時啟發思考:蜜蜂是怎樣引路的呢?(為下堂課教學做準備。)
(抓住故事情節上的特點,從因、果入手,適時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同時引導學生尋找列寧如何找到養蜂人的答案,激發學生研讀故事經過的熱情。為下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附近、談、派、引、列、蜂”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特征,想辦法記住這些字,找出難點字和書寫上應該注意的問題。
3、教師范寫難點字,強調重點筆畫。如:談:右邊上面的“火”字一捺變成“點”;派:右邊不要寫成“瓜”字。
4、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優秀作業展示。
(重點指導本節課中出現的生字,教學中應該在識字的環節加強識記字的交流。指導寫字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復習
1、讀寫詞語,利用生字詞語卡片,組織學生讀寫。同桌互相檢查評議。
2、指讀課文。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討論
1、提出問題,引導讀書: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2、合作學習:結合插圖,想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辦法弄清楚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啟發學生可以用語言敘述過程、畫路線圖、表演等方法。
3、匯報交流:鼓勵學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讀書收獲,教師相機引導。
如:學生用畫畫加輔助語言的形式,畫出“列寧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課文內容進行敘述。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邊說邊指,理解課文。
學生用語言敘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上適當的關聯詞語,如“因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話說清楚。
4、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書。鼓勵學生有創意的理解、表達,在讀書和匯報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想像、分析和解決總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體現整合的思想。)
感悟
1、啟發學生思考:你認為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強調抓住課文的相關內容,把自己的理由說得有理有據。
(通過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讓學生在理解與分析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時強調抓住內容進行說明,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訝、敲”,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2、學生嘗試書寫,教師巡視,注意重點筆畫的指導。如:“敲”字應左寬右窄。注意右邊“攴”不能寫成“支”。
3、同桌互相評議。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時常
往常:過去的一般的日子。
驚訝:驚異
觀察:仔細察看客觀事物或現象。
蜜蜂的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繪畫活動,體驗表現與創造的樂趣。
2、學習畫小蜜蜂的基本特征,并能大膽地表現蜜蜂踩蜜的情境。
3、發展各種線條的組合能力。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生活中了解過蜜蜂及其知道它是什么樣子。
物質準備:繪畫范例、小蜜蜂大圖多媒體課件、幼兒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
指導語:小朋友們好!我有個問題想要問你們。
問題:你們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嗎?那現在是四季中的哪一個?
指導語:春天來了,美麗的花兒都開放了,嗡嗡嗡,誰飛來了?
2、引導幼兒整體欣賞圖片及觀察蜜蜂的外形特征,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
指導語:大家一起欣賞同時觀察蜜蜂長得怎么樣?請你說出自己觀察后看到的什么?覺得蜜蜂到底長得是什么樣子的?
指導語:誰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領?
二、講解示范。
邊示范邊介紹畫法及其步驟,認識蜜蜂的外形并學習其繪畫技巧。
指導語:我們都知道了蜜蜂長得是什么樣子的,還知道它有什么的本領,那你們想不想把蜜蜂的樣子畫下來?
指導語:先畫蜜蜂的頭(圓圓的),頭上有兩只眼睛,還有兩只觸角,再畫橢圓形的身體,身體上有花紋,身體下面有四只腳,身體上有一對美麗的翅膀。
指導語:蜜蜂是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它最喜歡什么?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吧。
三、幼兒繪畫,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指導語:老師畫的怎么樣,你們也能不能畫一畫?那想想你要畫怎樣的蜜蜂?誰想出來了說說看?
指導語:請小朋友搬小椅子安靜地畫出你要畫的蜜蜂,在畫小蜜蜂的基礎上,進行添畫有關的背景圖,如春天美麗的花、草等。你要需要幫助話請舉手不做聲。
四、展示幼兒作品,集體欣賞。
(教師對于好的作品加以表揚,并鼓勵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
指導語:很多小朋友都畫的不錯,這是誰畫的呢?請你說說你畫的蜜蜂是怎么樣的?在干什么?
五、將幼兒作品布置成展板,供幼兒繼續欣賞。
活動反思:
樂意參與繪畫活動,體驗表現與創造的樂趣;學習畫小蜜蜂的基本特征,并能大膽地表現蜜蜂踩蜜的情境;發展各種線條的組合能力作為活動目標,這次我在這次實習期間的第一次組織教學活動,我組織的是中班美術活動"小蜜蜂"利用繪畫的形式來組織的.雖然之前已經在小班給孩子們上過幾次課了,但是中班,還是非常緊張,尤其是當看到后面坐著幾位老師、見習生的時候,越緊張,就越怕出錯,越怕,就越容易忘記自己接下來要說什么等。
蜜蜂的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看圖譜并根據圖譜進行節奏練習。
2.樂意與同伴進行節奏活動,并能根據指揮靈活變換節奏。
二活動準備:
1.節奏圖譜一張
2.指揮棒一根
3.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春天來了,好多花都開了,小蜜蜂正忙著采蜜呢,我們快點去幫幫它吧!(放〈〈蜜蜂做工〉〉的音樂做律動進場)
(二)出示圖譜
1.教師:“你們看花園的花多美啊,我們快坐下來欣賞一下。”(出示節奏圖譜)
2.教師:“他們有什么不一樣”(有的是一朵,有的兩朵連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現在小蜜蜂要來教我們采蜜啦!看好。(教師進行完整地示范一
遍嗡嗡嗡嗡嗡嗡
(1)提問:“剛才小蜜蜂是怎樣采蜜的呢?”(引導幼兒說一朵就采一下,兩朵就采兩下)“誰愿意用你的小手來學一學(老師用口令幫助)
4.教師:“小朋友學的真好!小蜜蜂告訴我們每一朵花都要采到,兩朵連在一起時要采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時可以采慢些(模仿嗡)“我們一起來試試”
(三)完整練習拍節奏
(1)教師:“我們一起聽著好聽的音樂在來學一學,好嗎?(放音樂注意前奏讓幼兒準備好)
(2)教師:“小蜜蜂說你們學的太棒了,它還想看一次呢,你們愿意嗎?
(3)教師:“今天,我們向小蜜蜂學會了采蜜,真開心,大家一起來和小蜜蜂跳個舞吧!(小蜜蜂頭飾)
(四)結束部分
教師:“謝謝你們我又要采蜜了,你們去嗎?(出室)
蜜蜂的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運用音樂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設計中,針對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我采取了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利用這個年齡段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進行表演。
“節奏音節讀法”相對應的動作,是我運用奧爾夫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實際,在課堂教學中改良出來的,這一套夸張的表情,詼諧幽默的動作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音符節奏音節讀法及動作
“XX”(八分音符)TiTi雙手拍擊兩下
“X”(四分音符)Ta手拍腿一次
“X—”(二分音符)Ta-2雙手拍腿兩次
“0”(休止符)a?攤雙手,做驚訝表情不發出聲音
XXXX(十六分音符)TiriTiri雙手握拳頭,扭動身體
教學中采用“科爾文手勢”,將學生覺得難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視覺化,形象化。可以幫助低年級孩子對音準的把握,還能讓孩子們在學習新歌時,跟著老師的琴聲引導下邊做手勢邊識譜,避免了低年級孩子對識譜的畏懼情緒,大大提高了孩子們邊唱邊動的興趣。
這兩套教學法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適用于平日的發聲練習與學唱歌曲環節,可以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年級:小學二年級
教學內容:1.表演歌曲《小蜜蜂》2.聆聽《蜜蜂》
教學目標:
1、領會音樂要素(節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不斷提高音樂素養以及音樂感受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2、運用輕巧、愉快的聲音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蜜蜂》。
3、通過聆聽、演唱和表演歌,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飛”的形象,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教材分析:
《小蜜蜂》是一首德國兒童歌曲,4/2拍,F大調。這首歌僅用了5個音寫成。旋律多為級進和三度音程的小跳,節奏簡單、有規律。全曲生動地刻畫出小蜜蜂為采蜜而繁忙飛舞的形象。“蜜蜂”是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歡小動物,他們在生活中已通過實物、電視、畫片等不同渠道貯存了有關的“蜜蜂”。但對于用音樂來表現“蜜蜂”的學習還是首次。
教學重、難點:1、歌唱時能做到在速度統一的前提下,演唱第二樂句時尤其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理解歌曲中休止符的表現作用。3、有感情地完整表現歌曲《小蜜蜂》,并引導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嘗試探究、創作表現“飛”的音響效果。教學用具:鋼琴、沙錘、碰鈴、木魚多媒體課件、圖掛道具等。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情景導入。
1、播放《野蜂飛舞》,律動表演,讓學生模仿各種飛行動物“飛”進教室。
師:我們剛才聽到的音樂有什么特點?
生:速度比較快。
師:你們覺得,這段音樂描寫的是什么小動物呢?
生:蜜蜂、蚊子、蒼蠅……
2、播放《小蜜蜂》
師:讓我們聽聽這首歌,仔細聽聽歌詞,到底是那種小動物呢?
生:小蜜蜂。師:你們知道小蜜蜂能做什么嗎?它是益蟲還是害蟲?你喜歡小蜜蜂嗎?愿意和它做朋友么?生:說說對小蜜蜂的認識。
創設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說出自己感受到的音樂形象,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表達對小蜜蜂的喜愛之情,滲透保護益蟲的教育。
二、導入欣賞,歌曲《小蜜蜂》
1、播放歌曲《小蜜蜂》師:有一首歌曲《小蜜蜂》正好表達了同學們的心聲,帶著大屏幕上的兩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引導學生初聽)屏幕出示:①我們聽到了三段歌詞,其中唱到了小蜜蜂在做些什么?(生:飛向大樹林、采花蜜、飛回蜂房)②歌曲中有一句歌詞反復出現。你知道是哪一句嗎?(生:嗡嗡嗡,飛吧小蜜蜂)。
2、利用聽唱法,給學生以完整、準確的音樂形象。給予學生更多想象與說的空間,不束縛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有話好說,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學唱歌曲《小蜜蜂》
第一步:學唱第一段
1、復習音符、節奏型,出示多媒體節奏版《小蜜蜂》。師:誰來試試用我們學過的“節奏音節法”來把《小蜜蜂》讀一讀?(分句讀節奏)2/4TaTa|TaA?|TiTiTiTi|TaA?|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aTa|TaA?||
2、生當“小老師”自學、鞏固歌詞。師:同學們的節奏念的真好,現在咱們換一換,請你當小老師,教教曾老師怎么連貫的、完整的把歌詞有節奏朗讀?你們讀一句,曾老師讀一句。
3、教師指導學生視唱歌曲旋律,聽琴分句學唱。(同樣可以轉換角色,老師當學生,學生做“小老師”)師:每當我們唱到“嗡嗡嗡”時,請同學們邊唱邊做柯爾文手勢。(請學生跟琴演唱,并提醒學生正確的發音姿勢,聲音的位置)
4、聽要求,按要求師生共同完成歌曲第一段的演唱。師:中間一句留給我,你們來唱前后相同的兩句,行嗎?請你聽聽老師唱到了什么?生:我們決不傷害益蟲,快快飛到大樹林中。師:這里的歌詞比較緊密,所以要求大家盡可能地把歌詞唱清楚。生,清晰演唱這部分歌詞。
5、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師:你能連貫演唱第一段了嗎?生進行展示。
第二步:學唱后兩段
1、用聽唱法,學唱后兩段歌詞。師:現在你們已經能夠熟練地演唱第一段,那么剩下的兩段就不難了。試著唱一唱,我請唱好的同學來幫幫曾老師,做曾老師的小助手,帶領全班一起學習下剩下的兩段。
2、學會歌曲后,借助柯爾文手勢,用唱名唱一唱旋律。
第三步:歌曲處理
師:我們知道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愉快、輕松的。我們要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現這種輕松與愉快呢?
生:用輕巧、柔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
師:我們知道音有強有弱,歌曲中的“嗡”字,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力度來演唱呢?
生:小蜜蜂震動翅膀的聲音比較弱,所以我們應該用弱一點的聲音來演唱。
師:讓我們完整地把這首好聽的歌曲演唱一遍,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
節奏音節法貫穿于平時的教學中,簡單的四分音符、八音符、四分休止符,孩子們已經熟練的掌握并準確的表達。調換老師與學生的角色,讓孩子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老師還可以特意讀錯,讓學生在糾正的過程中,更加鞏固熟悉歌曲的節奏及歌詞。老師用自身范唱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用聽唱法學習歌曲的演唱。在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用唱名唱譜。避免學生枯燥的識譜方式,這樣既降低了唱譜的難度,又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提問啟示法提問上,注重啟發性,給予學生更多想象與說的空間,不束縛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有話好說,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分組合作,表演《小蜜蜂》
1、引導學生創編動作。2、利用樂器為歌曲伴奏,分組表演《小蜜蜂》3、全班互動表演歌曲通過演唱,表演及打擊樂器伴奏,全面體會歌曲所表達的內容,更使學生在合作中得到快樂。
五、延伸主題,德育滲透。
師:你品嘗過蜂蜜嗎?它是什么味兒?
師:小蜜蜂真好!給大家帶來了這么好吃的東西,真是我們的好朋友,那我們應該怎么對待它們呢!
師:那我們唱著歌曲飛到教室外面去和可愛小蜜蜂打個招呼吧!邊唱歌邊飛舞的離開音樂教室。(播放《小蜜蜂》音樂注重學科的融合,拓寬學生的文化視角,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進一步滲透熱愛大自然和保護動物的教育,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蜜蜂的教案 篇9
讀是理解的基礎,同時,理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讀課文。多讀課文還能幫助學生記憶,積累語言。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始終緊緊圍繞“讀”,通過初讀、細讀、回讀,讓學生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讀中理解課文。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蜜蜂引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要求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由于這個問題難度不大,所以我請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回答,并在放大課文中標出,以提起這類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環節用大約2分鐘的時間。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第一、二自然段是本課時的非重點,但交代了列寧與養蜂人的關系,因此,在點名讓一兩個學生讀課文后,學生一起理清人稱,然后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平時他們在什么地方談天,理解列寧從沒去過養蜂人家,不認識養蜂人家。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己概括段意,段意可以多人說,最后落實在放大課文旁邊,這樣,多個學生的口頭語言都得到了發展,書面語也得到了補償。這一環節用大約8分鐘的時間。
“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呢?”由這句話引導學生進入第三自然段的學習。第三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我將用20’左右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
1.熟悉語句,理解文字表意:學生自由地默讀后,分別回答“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這個問題按“較好—差—好”的順序進行回答:較好的學生要求可以看課文文字進行回答;差的學生模仿較好的學生的答案進行回答;好的學生要求盡量不看書,憑著記憶回答。這樣,體現了分類教學的原則,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接受新知識。通過讀課文回答問題,學生一遍遍地運用課文語句,熟悉了課文的內容,為接著的深入理解課文作好了準備。
2、質疑問難,發展邏輯思維。
在學生十分熟悉課文語句的前提下,提出問題:你們都懂了嗎?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學生針對該段提問,組織大家一起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都只是一些字面理解方面的,比如,學生會提“果然”是什么意思等。如果學生提出“果然”這個詞語時,我就讓學生動手查一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想的與事實相一致。從這一詞語引導學生思考:列寧看到什么,想什么,事實是什么。并由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老師在學生尋找答案的基礎上板書:
列寧
看到想到
做的蜜蜂養蜂人
園子(房子)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查字典,自己思考、尋找答案,教師輔助點撥,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以“哪句話與第三自然段有聯系”這一問題一筆帶過。
四、回讀課文,領會中心。
學生在讀課文后,教師問:你最愛讀哪一自然段,為什么?學生通過討論這一問題發展個性。教育學生向列寧學習動腦思考的好習慣,這學期學生已在思品課上學習了《刻苦學習》、《多動腦》等課文,學生已經會運用思品課上學到的道理進行回答,再次強調“認真觀察,認真思考”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思品課學習的要求,也將思想教育貫穿到語文教學中。這一環節用大約5分鐘。
五、聯系實際,現學現用。
最后,老師提出我們要向列寧學習獨立動腦思考課本后面的問題,在書上尋找答案,下一課時討論。這個練習量不多,但足以促使學生動腦思考。這一環節用大約5分鐘。
這一課剛上過,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掌握了課文中的語言,理解了課文意思,思維得到了鍛煉,也受到了思想教育,教學效果較好。
蜜蜂的教案 篇10
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
2.白紙兩張。
教學目標
1.會認“莫、斯”等6個生字,會寫“訝、談”等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感受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激趣
1.小朋友們,我們在學習第15課的時候,展示了畫風的水平。今天,我們要學習《蜜蜂引路》,老師還想和大家一起畫畫,愿意嗎?
2.不過,今天的畫畫,不光要動手,更要動腦,用我們的智慧來畫。覺得自己聰明有智慧的同學舉手。
3.好啊!個個聰明,人人有智慧!現在請大家聽清楚畫畫的內容和要求。內容:畫出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圖。要求:(1)必須使用最簡短的文字和最簡單的線條;(2)三人或四人一小組合作畫;(3)畫正確。
4.對聰明又有智慧的孩子來說,這些要求還高啊?
1.愿意。
2.全部舉手。
3.啊,要求這么高呀!
4.不高──!
自主合作學習
1.現在請大家分成兩個小組。
2.等各小組畫好以后,我們將進行比賽。比賽優勝組的同學將獲得智慧之星的光榮稱號。內容包括三項:(1)看哪個小組課文讀的熟。(2)看那個小組的線路圖簡單明白。(3)根據課文內容介紹畫圖的依據。怎么樣,可以開始了嗎?(每組發一張8開的紙)
1.分組
2.可以了!
3.小組合作讀書、討論、畫圖。
讀書感悟
1.可以開始比賽了嗎?
2.第一項,讀書比賽。請第一小組。要求先每人讀一段,考察個人能力;再齊讀最后一段,考察合作能力。開始。
3.現在請第二小組朗讀。要求和第一組一樣。
4.第一項比賽,兩組戰成平手。
5.第二項比賽開始,請展示你們的線路圖。第一組展示。(教師作適當評價)
6.第二組展示。(適當評價)
7.第二項比賽結果:平局!
8.最關鍵的時刻到了,第三項比賽開始。要求是:先說出畫圖的課文依據,再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讓人聽得清楚明白。否則,就算失敗!要不要再練練。
9.請第一小組。
10.請第二組。
11.現在,我宣布比賽結果……(清清嗓子)經過激烈的比賽,被評為智慧之星的是——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全體同學!
1.可以了。
2.朗讀課文。
3.朗讀課文
5.(張貼線路圖并開始介紹)
6.(張貼線路圖并介紹)
蜜蜂的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蜜蜂、檢查”等詞語。
2.默讀課文,能梳理并按順序說出實驗過程,感受法布爾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運用多種形式,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多種方式,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
2.能梳理并按順序說出實驗過程,感受法布爾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節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探究昆蟲世界的奧秘。今天我們的探究對象是蜜蜂。(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讀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標注自然段序號。圈畫生字,讀準字音。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多種形式認讀。(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2)學習生字。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4)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內容?(作者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親自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了記號,放在紙袋里,帶到四公里之外放飛,結果至少有十五只蜜蜂飛了回來。作者由此得出結論:蜜蜂能飛回來,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5)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果)
(6)辨析:實驗與試驗的區別。(試驗指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結果而進行的嘗試性活動;實驗是設計來檢驗一個理論或證實一種假設而進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動。)
3.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
4.法布爾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我想做個實驗)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說明他不盲信,講究事實,有著嚴謹的科學態度)
5.過渡:作者是如何做這個實驗的呢?實驗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下節課我們再共同學習。
三、書寫指導
1.(課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認為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寫錯的?
2.學生互相交流怎樣寫好這些字。(教師重點指導:“蜜蜂”不要寫成“密峰”;注意“辨”與“辯、瓣、辮”的區別。)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請大家默讀課文,說一說:法布爾做了一項什么實驗?這次實驗是怎樣進行的?結果如何?(自由舉手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1.法布爾是怎么做實驗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用筆畫一畫他做實驗的句子。(捉蜜蜂、放紙袋、做記號、四公里外、放蜜蜂)
2.引導學生用“先……接著……然后……最后……”來說一說實驗過程,同桌互相補充。
3.質疑探究。
(1)法布爾為什么在放飛的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為了證實飛回來的蜜蜂是他放出去的)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些什么呢?(法布爾還讓自己的女兒在蜂窩旁邊等著,這樣就可以準確的知道蜜蜂是什么時候飛回來的)
(2)從法布爾的做法中你想到了什么?(做實驗應該考慮細致周到,這樣才會得到科學的結論)
(3)法布爾來到陌生的地方放飛蜜蜂時,看見它們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爾,看到這個情景,你會怎樣推測?(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評議)
(4)放飛了蜜蜂后,“我”的`想法是什么?(“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么能看到遙遠的家呢?)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呢?(同桌互相討論)
(5)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4.再次默讀第2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實驗步驟任意去掉一個行嗎?小組討論,然后全班匯報。(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細讀感悟,探究結果
1.學習第3—4自然段。思考:實驗的結果怎樣?這些蜜蜂能回到它們的家嗎?
(1)作者認為蜜蜂能回來嗎?(不能)你從什么地方讀出來的?(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這時候刮起了狂風,蜜蜂飛得很低,“我”想,它們不能看到遙遠的家。)
(2)第一批回來了幾只蜜蜂?(兩只)這么長的路途,它們用了多少時間?(三刻鐘,一刻鐘是十五分鐘)
(3)小女兒看見“我”回來了,她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如果此時你看到這兩只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會對它們說些什么?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第3—4自然段。
2.學習第5—7自然段。思考:第二天,法布爾在檢查蜂窩的時候,又發現了什么?(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這樣,至少有十五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了家。
(1)蜜蜂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飛回來的呢?(出示相關句子,教師總結:逆風而飛,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
(2)學生朗讀課文第7自然段。(體會作者對蜜蜂的贊嘆)
3.學習第8自然段。默讀課文。
(1)法布爾通過這個實驗證明了什么?(學生討論:法布爾證明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小結: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蜜蜂并不熟悉,而且它們被悶在紙袋里走了四公里路,也根本看不到周圍的景物。
(2)思考:蜜蜂能辨認方向,靠的是什么呢?(生討論,師總結:法布爾還不知道原因,所以說靠的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3)你們同意法布爾的這個結論嗎?請結合他做實驗的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們要向法布爾學習什么?(學習法布爾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四、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1.你認為將來這個“無法解釋的本能”會有科學的解釋嗎?(師小結:相信法布爾和其他科學家一定會不斷地去研究、觀察,解開其中的秘密的。)
2.誰能說說從今天的學習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發?(做事嚴謹,實事求是)
五、拓展訓練
其實蜜蜂身上還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識等著愛思考、細心觀察的孩子去發現呢,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來解開謎團吧。
[教學板書]
14.蜜蜂
實驗目的:驗證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實驗步驟:把二十只左右的蜜蜂悶在紙袋里帶出四公里做上記號放出,讓小女兒在蜂房旁等著。
實驗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先讓學生歸納實驗的幾個步驟,從實驗步驟的重要性來引導學生推論法布爾是一個細心、嚴謹的人。我在讓學生了解了實驗步驟后,又創設了一個開放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獨特思考,給出了有創造力和個性化的答案。在這堂課上,我真實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
蜜蜂的教案 篇12
備課思路
《蜜蜂》是一篇科普文章,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然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這篇課文語言嚴謹,層次清楚且邏輯性強。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3.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4.搜集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應在不斷培養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了解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2.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
2.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嗎?
3.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爾的資料,師生交流。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初讀,處理生字。
對于昆蟲的了解,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讀課文讀的怎么樣呢?要想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自己的“攔路虎”圈出來。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同位幫忙消滅“攔路虎”。
2.檢查生字
大概、阻力、包括、沿途、超常陌生、準確無誤、逆風而飛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3.檢查句子,
課文中出現了好幾個多音字,我們在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把字音讀準,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個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還需要看看書的同學,馬上在課文中找出句子練一練吧,一會兒請自信的孩子來試著讀一讀。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生生互動,解疑促讀。
1.句子讀得真不錯,連著幾個有難度的多音字也讀得準確無誤。不知道課文讀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讀課文,不讀的孩子,仔細聽,想一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
指名說(做試驗;測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適當引導說完整。
2.請同學們找一找,課文那些地方寫試驗的過程?哪些地方寫試驗的結果,哪些地方寫了作者的結論。
四、書寫指導
1.“途”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2.“辨”是左中右結構,注意中間部分與辯、辮分開。
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復習生字詞語。
2.默讀課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法布爾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二、朗讀感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入: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法布爾想對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要做一個試驗,具體的實驗步驟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相應的句子。
(2)交流試驗的具體步驟
你能用“先……接著……然后……最后……”來說一說嗎?
(3)試驗的步驟能不能去掉一個?為什么?
(4)你想對法布爾說什么?
(5)放飛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呢?可見法布爾是個什么樣的人?
2.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教師引入:試驗的結果怎樣?這些蜜蜂能回到它們的家嗎?請同學們閱讀三、四自然段。
(1)作者認為蜜蜂能回來嗎?你從什么地方讀出來的?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
(2)第一批回來了幾只蜜蜂?這么長的路途,它們用了多少時間?
(3)此時你看到這兩只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會對它們說些什么?
這時,小女兒看見“我”回來了,她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意外)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句子。
(4)指名學生多人次地帶著這種高興,激動、甚至有點意外的心情朗讀。
3.學習第五、六、七自然段:
引入: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請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第二批又飛回來幾只蜜蜂,你是從第幾自然段讀出來的?你們認為它們是什么時候回來的?大概用了多少時間。
(3)換位思考:現在你就是飛回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難,也可以是巧遇。)
(4)可愛的小蜜蜂們,你們辛苦了,看到你們平安的歸來,我是多么高興啊!你們看作者是怎么夸贊這些小蜜蜂的?你覺得讀時要注意哪些詞語?
(5)學生再一次體會讀。
4.學習第八自然段:
(1)學到這里,同學們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么會有這種能力的?讓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么說的。
(2)學生多遍朗讀第八自然段。課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說話
(3)你們同意法布爾的這個結論嗎?請結合他做試驗的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發布而通過實驗證實了蜜蜂確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蜜蜂靠的不是超強的記憶里,而是、這種本能作者就是是生物學家,在當時他也無法解釋清楚,從這里可以看出發布而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們要向法布爾學習什么?
三、拓展訓練
其實蜜蜂身上還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識,等著愛思考、細心觀察的孩子去發現呢,你愿意做這樣的孩子嗎?(課件出示:蜜蜂的分類、蜜蜂的語言、蜜蜂采蜜)
四、實踐游樂園
還有哪些動身物不會迷路?它們憑借什么來判斷方向,認識路線呢?
蜜蜂的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提供的半成品材料,進行色彩裝飾以及粘貼。
2、能結合小蜜蜂的外部特征,運用毛根、活動眼睛等物件,設計出可愛的造型。
3、培養良好的手工習慣,能耐心有序地完成作品。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紙杯、卡紙、黃色毛根、活動眼睛。
2、自行準備:膠棒、水彩筆或油畫棒。
3、教師準備:小蜜蜂成品、小蜜蜂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教師出示圖片。
師:小朋友們說一說這是什么動物?它長什么樣子呢?日常生活中,在哪里見過它?引導幼兒說出蜜蜂的外部特征。
二、教師出示成品,幼兒進行欣賞并討論制作方法
(1)師:小這只小蜜蜂可愛嗎?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小蜜蜂有什么異同點?
欣賞杯身的裝飾,思考涂哪種顏色比較美觀。
師:我們的杯身漂亮嗎?你想怎樣裝飾杯身呢?(將杯底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師:這是小蜜蜂的翅膀,蜜蜂的翅膀長在哪里呢?
師;我們的小蜜蜂有了翅膀,再將小眼睛,固定在紙杯上方,并用水彩筆畫出小蜜蜂的鼻子和嘴巴。
師;毛根是怎樣固定在小蜜蜂的頭頂部呢?
三、鼓勵幼兒進行自主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將制作好的成品,與小伙伴們進行分享
幼兒與小伙伴將自己制作的成品進行互換,感受互相分享成果的樂趣。活動建議
小結
這節課培養了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小蜜蜂制作中有很多精細的動作,例如小蜜蜂的翅膀需要先折出一條細細的邊,需要孩子手和腦高度配合,協調一致,才可以完成。
蜜蜂的教案 篇14
設計思路: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兒園里,和孩子們一起跳集體舞,主要目的是讓他們感受舞蹈的樂趣以及人際交往的快樂。三月,春暖花開的時節,小蜜蜂是孩子們常見也很喜歡的小動物,這一內容很貼近孩子的生活。于是,我針對小班孩子肢體動作發展的程度,設計了小班集體舞教學活動"小蜜蜂",創設了花園的情境,讓孩子們自己扮演成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在勤勞采蜜、快樂玩耍的情境中,感知音樂節拍,學習小碎步,也從中獲得一種對小蜜蜂勤勞、不懶惰表示認同的情感體驗。
活動目標:
1.學習跟隨音樂較合拍地小碎步行進,并做蜜蜂飛舞的動作。
2.初步學跳單圈舞,嘗試在圓圈上逆時針換位置。
3.體驗集體舞帶來的樂趣。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小蜜蜂頭飾,與人數相同的椅子圍成圈(椅子上面插上花),左手戴上皮筋,音樂"小蜜蜂"、剪切好的音樂A、B兩段。
活動過程:
一、感受音樂,學習蜜蜂飛舞的動作
(老師和幼兒戴上頭飾)
"春天到了,小蜜蜂你們看,花園里的花兒都開了,真美啊!媽媽一會兒帶你們去花園玩兒,好嗎?"
"現在先跟媽媽學學本領:踮起腳尖走一走,打開翅膀飛一飛。"
"排好隊跟著媽媽飛到花園去吧。"放整段音樂。
(評:活動開始,我就創設了游戲情境"小蜜蜂去花園采蜜",將一朵朵盛開的花兒粘貼在椅背上,再將貼花的椅子圍成圓圈,變成了美麗的大花園。老師和孩子頭戴小蜜蜂的頭飾,就變成了蜜蜂媽媽帶著一群可愛的小蜜蜂去花園采蜜了。
在去花園時,我帶著小蜜蜂們在音樂的背景下飛舞,將動作重點提前練習,并讓孩子們在飛飛玩玩的過程中感知了音樂的旋律。)
二、分段學習動作
1.學習A段動作
"飛呀飛,找到一朵花站站好,站到點上。"
"我們一起來動動翅膀吧:先打開戴皮筋的這只翅膀,再打開另外一只翅膀,兩只翅膀一起打開,飛呀飛,飛呀飛,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跟著媽媽的口令一起來做動作:有一個小蜜蜂,飛到西又飛到東,嗡嗡嗡嗡,嗡嗡嗡嗡,不怕雨也不怕風。"
放A段音樂,做一遍動作。
(評:為了減輕孩子們的記憶負擔和動作負擔,我盡量壓低動作難度,在動作的設計上主要是讓孩子學習小碎步行進,學做蜜蜂飛舞的動作,并且飛舞的動作由單臂輪流打開到雙臂同時打開。在學做動作時,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又采用了與音樂節奏匹配的兒歌來幫助孩子把握節奏學習動作。孩子們在語言節奏的引導下,很輕松地就學會動作了。)
2.重點學習B段逆時針交換位置
"小蜜蜂們,先在花園里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一下。"
"我們已經學會了飛的本領,現在要去采蜜了。先看看媽媽是怎么采蜜的。"
放B段音樂,老師示范采蜜。
"剛才媽媽是怎么采蜜的?"(飛到前面的一朵花站好,采蜜的時候翅膀往后伸直,搖搖小腦袋。)
(評:為了增強趣味性,我引導孩子們換一朵花采采蜜。空間位置的更換是活動的難點,所以采蜜的動作設計也相對比較簡單,就引導他們兩只"翅膀"往后伸直,小腦袋靠近花兒搖一搖。可愛、有趣的動作,孩子們做起來特別有興致!)
"跟媽媽一起來采蜜吧!找一朵花站站好,有皮筋的翅膀靠著花。"
"跟著媽媽一起往前飛,飛到前面的一朵花就站好了,一起采采蜜。再往前飛,采采蜜。"
"現在跟著媽媽的口令一起去采蜜:飛呀飛呀飛呀飛,采采采采采采蜜,飛呀飛呀飛呀飛,采采采采采采蜜。"
放B段音樂,帶幼兒一起逆時針交換位置采蜜。
(評:小班孩子年齡小,空間意識弱,方位感差。因此,活動中我用了舞蹈器具"手腕花"來幫助孩子區分左右,學會逆時針交換位置。這一器具的運用,很容易就解決了難點,只要通過語言提示"有皮筋的翅膀靠著花",孩子馬上就能區分左右,跟著老師一起逆時針飛了。)
三、隨音樂,完整地表演
"今天小蜜蜂真能干,學會了飛的動作,還學會了采蜜,現在我們要把剛才的本領一起來表演表演,好嗎?"
帶幼兒完整表演兩遍,最后結束時讓幼兒做花的造型。
(評:在固定動作的基礎上,我還設計了讓孩子采蜜后自由創編花的造型。這樣,整個活動既有相對穩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動作,又給了孩子們即興發揮、創造的空間,盡量使孩子們能在集體舞活動中學得輕松愉快,感受到樂趣。)
蜜蜂的教案 篇15
教學目的:
1、感受音樂旋律,輕快的節奏。
2、根據故事情節內容,嘗試肢體語言表演小蜜蜂飛和采花。
3、體會和小伙伴一起跳舞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圖片(小蜜蜂采花蜜)
2、音樂
教學過程:
1、介紹故事情節。
在美麗的大花園里,有一只勤勞的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忙著采花蜜。小蜜蜂飛呀飛呀,看到了一朵美麗的花,就停下來采花蜜。
2、在教師的語言提示下隨A段音樂做小蜜蜂飛、小蜜蜂采花蜜的動作。
3、在音樂伴奏下,幼兒做A段動作。
4、隨B段音樂創編小蜜蜂找朋友的動作。
采完花蜜之后,小蜜蜂開心地和小伙伴一起跳起舞來。
5、在音樂伴奏下,幼兒做B段動作。
6、在老師的指導下,幼兒完整地跳舞。
7、在音樂伴奏下,幼兒結伴跳舞。
蜜蜂的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學習小蜜蜂勤勞的品質。
2、熟悉歌曲旋律,會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3、嘗試根據歌詞內容按樂句創編表演動作。
活動準備
課件、《小蜜蜂》音樂。
活動過程
一、學習新歌。
1、感知歌曲。
——播放音樂課件,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
2、理解歌詞內容。
——歌曲唱的是誰?
——“做工”“匆匆”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蜜蜂要“來匆匆、去匆匆?”“春暖花開不做工,將來哪里好過冬”是什么意思?
——教師小結:小蜜蜂是最勤勞的昆蟲之一,如果不勤快采花蜜,到了冬天可能就沒有東西吃,會餓死的。我們要向小蜜蜂學習,不做懶惰蟲。
3、學唱歌曲。
——出示電子大書,教師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教師清楚地有感情地范唱。
——教師帶領幼兒唱歌。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唱歌。
——分組練唱歌曲:男孩、女孩分組等等。
二、創編動作。
——教師啟發幼兒按樂句創編動作。
——教師和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
——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做動作。
三、音樂游戲。
——一組幼兒扮演鮮花、一組幼兒做蜜蜂,鮮花隨音樂自由做動作,蜜蜂隨音樂進行采花蜜。
活動應變
音樂游戲時鼓勵幼兒用表情、動作和眼神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鼓勵幼兒進行歌曲表演。
區角活動
表演區:投放小蜜蜂的頭飾,讓幼兒戴上頭飾進行歌曲表演。
美工區:投放紙筒、黃色卡紙、水彩筆、剪刀、膠水等工具,鼓勵幼兒制作小蜜蜂。
環境創設
將幼兒用廢舊紙筒等制作的小蜜蜂做成吊飾,布置活動室。
家園同步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唱《小蜜蜂》,鼓勵幼兒學習小蜜蜂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別學懶惰蟲。
隨機教育
鼓勵幼兒多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幼兒愛勞動、勤勞的精神。
附錄:蜜蜂
蜜蜂(Bee/Honeybee)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蜜蜂過群居生活,蜜蜂群體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種類型。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類群之一,因為蜜蜂為取得食物不停地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釀蜜,同時替果樹完成授粉任務,為農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蜜蜂的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蜜蜂辛勤勞動的精神,激發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2、學會說段落大意。
3、學會6個生字,理解“沸沸揚揚”、“計較”、“渺小”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學會說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
帶著欣賞的目的去品讀課文,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課文語言。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疑,引發探究欲望。
1、出示課題:蜜蜂,我們大家經常見到,你對蜜蜂有什么看法?這篇課文節選自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荔枝蜜》。他原文的第一自然段是這樣寫的:
“花鳥草蟲,凡是上得畫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愛。蜜蜂是畫家的愛物,我卻總不大喜歡。說起來可笑。孩子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大人告訴我說:蜜蜂輕易不螫人,準是誤以為你要傷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盡生命,也活不久了。我聽了,覺得那蜜蜂可憐,原諒它了。可是從此以后,每逢看見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總不怎么舒服。”
2、聽了這段話,結合自己預習課文的感受,你有什么話想說?
感覺不舒服——深情贊美?
二、初讀,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輕聲細讀,努力爭取不讀錯。
2、帶著“作者從對蜜蜂感覺不舒服到深情贊美”的疑問,想想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
三、交流,理清全文脈絡。
1、提出通讀課文遇到的問題。領讀生字詞。
2、原先,作者對蜜蜂的感覺不好,后來為什么會深情贊美呢?
交流中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作者來到(),看到(),聽說(),想到()。
3、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給課文分段。
4、討論分段,試說段落大意。
四、學習單元提示,概括段落大意。
1、默讀單元提示,體會概括段意的方法。
2、練習概括段落大意。完成《作業本》第五題。
五、課堂小結,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引子: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給課文分了段,并概括了各段主要意思。而且,我們知道了,作者對蜜蜂的感覺為什么會從“覺得不舒服到深情地贊美蜜蜂”。那么,你認為,課文那一自然段是直接.寫作者對蜜蜂的贊美呢?
一、以讀為本,感受蜜蜂精神。
1、研究專題:這段話贊美了蜜蜂什么精神?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蜜蜂的這種精神?
2、研究過程:自由讀劃——找人交流——全班交流。
3、重點理解:
(1)“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
(2)“蜜蜂是渺小的,卻又是多么高尚啊!”
重點體會:從哪里體會蜜蜂高尚的精神?
(1)愛勞動,不辭辛勞
(2)它釀的蜜多,自己卻吃得很少,而且從不與人計較。
(3)工蜂只能活六個月,它的一生都在奉獻。
板書: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
|
默默無聲,無私奉獻
4、以讀悟情。背一背這段話。
二、以問為路,領悟.寫作意圖。
1、質疑引出: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就是為了贊美蜜蜂嗎?
2、讀文思考——討論交流,作者從小蜜蜂身上聯想到了什么?
板書:|
農民、老師、郵遞員、交警……
|
學習蜜蜂,立志奉獻
3、整理成文:
課文從表面上看是贊美可愛的小蜜蜂那種()的精神,其實是贊美社會生活中那些()的人,表達了作者()的意愿。
三、課外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一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三課時
一、背誦聽寫句子:
“蜜蜂是在……卻又多么高尚啊!”
二、談談自己學了本文之后有感受。
三、推薦原文《荔枝蜜》
1、學生獨立閱讀。
2、交流讀后感。
四、完成作業本。
蜜蜂的教案 篇18
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2、理解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
3、通過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①聽寫上堂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②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試驗的重要內容。
③試驗結果怎樣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只,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么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么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著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發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么說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
a.對于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交流嗎?
b.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寫的生字:測、括、確、誤、途、超,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②學生組詞書寫書,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優點或不足。
拓展活動
分工合作,搜集有關昆蟲奧秘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板書:
14、蜜蜂
辨認方向能力強?!
遇到問題實驗求證得出結論
【蜜蜂的教案(精選18篇)】相關文章:
蜜蜂的謎語09-17
瘋狂的蜜蜂04-12
精選懶惰的蜜蜂作文3篇02-20
精選《蜜蜂》作文5篇05-27
精選《蜜蜂》作文3篇05-27
精選《蜜蜂》作文四篇05-18
【精選】《蜜蜂》作文三篇05-11
精選《蜜蜂》作文五篇05-09
【精選】《蜜蜂》作文4篇05-08
【精選】《蜜蜂》作文五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