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人物傳記的寫法。
2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幾個虛詞以及“……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3了解本文中一些詞的多義現象。
4理解信陵君禮賢下士的謙虛作風和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
教學設想
1本文的教學重點為教學目的的第1、4點。
2教學難點是對“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的理解。
3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導讀、提問、討論等方法。
4教具:繪制一幅信陵君禮待侯生,親自給他駕車的場面圖,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了解文章的主題。課文原插圖有三處失真:車錯、馬錯、座次錯。據王力先生《古代漢語·車馬》一節說,戰國時供貴族出行的人坐的馬車叫小車,運載貨物的叫牛車。小車只有一根或直或曲的轅(當時稱為“轅”),這根獨轅上應有掛馬具的“衡”。但書上插圖中的車,卻有兩根轅木,轅木上也沒有“衡”,卻有軛,這是運貨的牛車上才有的物件。其次,插圖上馬的數量錯。戰國時,駕人乘小車的馬,或是二匹,或是三匹,或是四匹,分別稱為駢、驂、駟。插圖中的車前只有一匹馬。信陵君為禮賢下士,專程親自去接侯生,自然應該是用駢馬、驂馬甚至駟馬。另外,插圖所繪座次也錯了,課文明確寫著:“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從插圖上看,實際是“虛后”。正確的座次排列,應該是信陵君和侯生同在車廂前部,侯生居左。(摘自《語言知識》1991年11期李瑞琴文)教學時數3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講讀第一、二部分。
導入新課
《史記》是我國歷史學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它不僅開創了我國紀傳體的史學,同時也開創了我國的傳記文學!妒酚洝钒ū炯o、表、書、世家和列傳五種不同的體例,其中“本紀”“世家”“列傳”寫了一系列歷史人物。司馬遷曾為戰國時代哪四大公子作傳?(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我們今天要學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司馬遷在這篇列傳中,親切地用了一百四十七個“公子”,敘述信陵君“仁而下士”,終于得到游士、門客的幫助,抵抗了秦國的侵略,救趙存魏,振奮諸侯的故事。時代背景簡介(參看人教社1991年5月第1版高中第四冊《教參》第175頁)。
指導預習:
1學生閱讀“預習提示”,教師提問并為歸納“提示”要點:(1)課文的主要內容:(2)一般傳記的寫法;(3)本文情節結構;(4)本文表現人物的方法;(5)敘事曲折起伏,精選典型事例,結構謹嚴的特色。
2根據要點讓學生:誦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教師巡堂釋疑、歸納有關字詞的讀音、釋義及用法。)
實詞(除課文已有注釋的):
敝衣冠:敝,壞、破舊。
公子執轡愈恭:轡,駕馭牲口用的韁繩。
公子自度不能得之于王:度,(duó),估計。動詞。
直上載公子上坐:載,乘坐。動詞。
實持兩端以觀望:端,事物的一頭或一方。
侯生果北鄉自剄,剄(jǐng)用刀割脖子。
語文教案-(信陵君竊符救趙)教案,標簽:高三語文復習教案,高三語文講評課教案,
虛詞(據《單元知識和訓練》中所提的幾個虛詞:所、者、安、何、故、且、莫,畫出文中有關的例句(略),聯系上下文體會其含義、用法。
3學生討論后,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信陵君的身分和為人聲望。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詳寫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為舉動。這部分分為兩層:
第1層:新迎侯生。(詳寫)
第2層:數請朱亥。(略寫)
第三部分:第5—12自然段。記述信陵君竊救趙的全過程。
第1層:(5、6自然段)寫趙請救于魏,公子欲助不能。
第2層:(7、8自然段)寫侯生獻奇謀,朱亥慷慨領命。
第3層:(9—11自然段)寫合符椎殺晉鄙,公子破秦救趙。
第4層:(12自然段)寫魏王怒兵符被竊,公子留趙不歸。
研習新課
1講讀第一部分
教師出示問題(1)(2)(見下文),對一些重點詞語用現代漢語作出解說。例如:“仁而下士”中的“下士”指屈己尊人,即降低自己身分與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往;“士無賢不肖”中的“無”“不肖”作“無論”“不賢”講;“不敢以其富貴驕士”中的“驕士”作“對士驕傲”講。也可以讓學生比較此部分中三個“以”字的不同含義“不敢以其富貴族驕士”的“以”,作“憑”講;“士以此……”的“以”,作“因此”講;“諸侯以公子賢,多客”的“以”作“認為”講。
(1)提問:這部分的兩個自然段怎樣介紹信陵君的?明確:文章首先按傳記的一般體例,概括介紹信陵君的身分:“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異母弟”“封公子為信陵君”然后介紹他的品德特點:“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弊詈蠼榻B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諸侯)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
(2)提問:這部分所寫的內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此問題可不急于要求學生回答:提示學生思考,在全文分析完后回答。明確:這部分的概括介紹,起了籠罩全篇的作用。文章的后兩部分就具體描寫信陵君“仁而下士”及他“仁而下士”所獲取的成果。
2講讀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第3、4自然段后,要求學生回答:
(1)作者怎樣具體描寫陵君與侯生的交往從而體現他“仁而下士”的?
明確:作者選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為魏國公子的信陵君,聽說侯生是個隱士,并不顧及他是一個看管城門的老頭,家境貧寒,地位低下,而“往請,欲厚遺之”。當侯生不肯受,說:“臣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時,信陵君反而更優厚地以禮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會賓客,……自迎夷門侯生并篇贊賓客。
(2)作者在記敘上述兩件事中如何去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
答:作者通過不同的角度去寫信陵君,寫他“置酒大會賓客”,等賓客坐定,他才“從車騎”“自迎夷門侯生”且“虛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謙讓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攝敝衣寇,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又寫侯生“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還為侯生“執轡愈恭”“顏色愈和”;還寫“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者竊罵侯生”,信陵君則“色終不變”。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通過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同時所選的這幾個細節,都安排在“大庭廣眾”的特定的典型環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賢若渴,仁而下士的鮮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體的展現。
語文教案-(信陵君竊符救趙)教案,標簽:高三語文復習教案,高三語文講評課教案,
略講第4段:只須指出作者在這段對朱亥的兩次描寫,一是朱亥與侯生在市中久久談話;二是侯介紹朱亥的賢能,信陵君“數請之”,而朱亥“不復謝”,是與反文相照應,表現他不以“小禮”回報,而終能舍身相報的義勇精神。
歸納指出:這部分詳寫信陵君與侯生的交往,略寫與朱亥的義往,正由于他“仁而下士”,他才能得到士的真正幫助,侯生為他謀劃救趙的計策,使他能卻秦救趙,建立功業。在結構上這部分為下文救趙的情節發展作了鋪墊。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黑的詞:
(1)公子聞之,往請(謁見)
(2)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緣故)
(3)故久立與其客語(故意)
(4)微察公子(暗暗地)
(5)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代信陵君)
(6)往請,欲厚遺之(代侯生)
(7)公子怪之(代朱亥不答謝回拜)
(8)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亦(在主謂間,結構助詞)
2預習第三部分。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讀第三部分。
研習新課
1講讀第三部分第1層(5、6自然段)。
學生朗讀這兩段。引導學生弄清下列字 詞含義:“勝所以自附為婚煙者”中的“所以”表“……的原因”;“以公子之高義”中的“以”作“由于”講;“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中的“安”作“哪里”講;“獨不憐公子姊邪”中的“獨”作“難道”講。
(1)提問:平原君在怎樣的.情況下,向魏國求救?
明確:當時,“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邯鄲”(長平之戰,趙國重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而使40萬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賴外國的援兵)。趙國局勢非常緊張。信陵君的救趙就成為趙國生死存亡的關鍵。
(2)提問:對于趙國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態度?
明確:“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從于秦國的壓力,而取觀望態度。信陵君則明確救趙即自救,見義勇為,“數請魏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引導學生領會第6段寫平原君“使者寇蓋相屬于魏”,接連派使者赴魏國,萬般無祭,只好提到信陵君的姐姐,以求救兵,而信陵君“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魏王始終不聽。這一段描寫,對侯生于危難之中巧設奇謀是一種襯托。
2講讀第三部分第2層(7、8自然段)。
學生朗讀這兩段。
(1)讓學生解釋下列加黑的詞語(可先寫在小黑板上):
、儆嫴华毶钰w亡(單獨)
、诩s車騎百余乘。(套、備辦)
、垡允侵雍拗畯头狄。(不滿意)
、苜勅缂Ц笧槿怂鶜ⅰ#ū肀粍樱
(2)提問:侯生向信陵君獻了怎樣的計謀?要求學生據課文內容復述獻計經過,即“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如姬果盜兵符與公子”一段。又,要求學生找出描寫信陵君與侯生幾次見面時各自的言行:
(3)學生討論評價侯生獻竊符的奇謀及“公子從其計,請如姬”。
明確:①面對侯生的冷淡態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從而“復引車”向侯生求救,說明信陵君知人善任、虛心謙恭。侯生所說:“尚安事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倫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無路時,想到的竊符之計是救趙的萬全之策。他對計策的每一環節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推殺晉鄙,解救一時之急。他對當時的國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表現他料事如神,是一個出眾超凡的人才。
語文教案-(信陵君竊符救趙)教案,標簽:高三語文復習教案,高三語文講評課教案,
、诤钌I策,“公子從其計,請如姬”,說明信陵君善納人言、大勇大義。他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強調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國,一旦秦滅趙,魏則勢孤,也會被秦所滅。所以竊符救趙,也是自救,表現了信陵君的愛國精神。
(4)提問:這兩段側重寫誰?與表現信陵君有何關系?
明確:側重寫侯生,表現他出眾的智慧和忠誠,但中心人物仍是信陵君,反映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表現他義勇的精神。文章通過人物的相互關系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講讀第三部分第3層(9-11自然段)。
學生朗讀這三段。
(1)讓學生解釋下列加黑詞語:
①矯魏王令(假傳)
、谛渌氖镨F椎(袖里籠著,名詞作動詞)
、酃铀鞂x鄙軍(帶領)
④公子與侯生決(辭別、告別)
(2)討論歸納各段內容。
第9自然段:寫信陵君奪取晉鄙軍權的經過。整個過程驗證了侯生料事如神。
第10自然段:交代救趙結果。(所述戰爭過程極為簡略,這是中國古代描寫戰爭的傳統筆法,上承《左傳》,下傳后人,影響深遠。)并以趙王、平原君襯托信陵君。
第11自然段,交代侯生“北鄉自剄”與前文照應,至此情節結束。(本文竊符救趙的情節以侯生獻策并誓言“北鄉自剄”始,到此段而終。)
(3)提問:對侯生“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如何看待?
讓學生討論后,可歸納為以下幾點看法:
、購漠敃r的社會背景考慮:戰國時代士人交往的一條重要準則是“士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會有“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寫侯生的自剄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當時“士為知己者死”的道德觀念。
②侯生自剄,是在信陵君竊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辭別出發時。前面說到要椎殺晉鄙,信陵君馬上就“泣”,侯生用這樣的舉動來激勵信陵君,堅定公子奪晉鄙軍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酆钌鸀樾帕昃鲋\竊符救趙,雖使信陵君救趙成功,但對魏王是采取了欺騙的行為,是不忠的。作為潔身自好的侯生,為保住自己的聲譽,也會自剄。
4講讀第二部分第4層(12段)。
學生朗讀后歸納:這段交代信陵君救趙后的處境,突出信陵君竊符救趙的義勇精神。
練習:
1熟讀課文,思考分析:全文三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怎樣?
2要求用講故事的形式有聲有色地講述信陵君自迎侯生這一片段。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總結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內容與步驟
1檢查復習:
用故事形式講述信陵君自迎侯生的片段。提示:學生講故事時,一要注意情節的完整,二要有角色的語言,形象、生動。講評時引導學生從這幾方面評述。
2提問:全文三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怎樣?
明確:文章第一、二部分為第三部分竊符救趙作了鋪墊。第三部分寫竊符救趙成功,正是上文所寫信陵君“仁而下士”“交結侯嬴”的結果。竊救符趙過程,是全文的主體。從情節看,第5自然段秦兵圍邯鄲是情節的發生;第6—8自然段是情節的發展;第9—11自然段是情節的高潮和結局;第12自然段是尾聲。
語文教案-(信陵君竊符救趙)教案,標簽:高三語文復習教案,高三語文講評課教案,
3作者善于用人物的言論和行動來刻畫人物形象。請學生分析信陵君和侯生的各自言行,說說兩人各自的性格特點
。ㄍ瓿伞八伎己途毩暋币唬鸢竻⒁姟敖虆ⅰ179頁)。
4本文作者對“仁而下士”“義勇精神”是持贊揚態度的,我們對此如何評價?
略?梢龑W生正確理解“仁而下士”“義勇精神”在當時所起的作用,從目的不同去認識其作用。
練習:
1完成“思考和練習”二。
2將“自迎侯生”“竊符救趙”或其他片段改編成課本劇。(教師可給學生作一些改編工作的指導)在課余時間排練,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附〕板書
第一部分:概括介紹信陵君的身分及“仁而下士”的品德。
第二部分:詳寫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動。(鋪墊)
公子(位顯達貴)侯生(位卑貧寒)
虛左、執轡坐上、不讓
引車、色和入市訪友
色終不變與客久談
引為上坐、為壽坐上坐
第三部分:信陵君竊符救趙。
椎殺晉鄙──情節高潮
信陵君卻秦救趙——情節結局
【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教案】相關文章:
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教案08-13
《信陵君竊符救趙》教案12-06
《信陵君竊符救趙》教案范文04-13
信陵君竊符救趙教案示例08-25
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08-12
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05-09
信陵君竊符救趙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信陵君竊符救趙 教案教學設計12-07
信陵君竊符救趙 教案教學設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