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發展,生活在變化小學品德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機器生產與手工生產的區別。
2.初步體驗和認識工業化對于人類的重大意義。
3.學習運用批判性思維認識工業化,認識中國的近代史。
教學過程:
1.導入。請學生談一談對愛迪生的認識和了解,并比較與教科書上的介紹有什么不同。
2.自由討論。肯定學生對愛迪生這位科學家的了解,并告訴學生,愛迪生是對工業革命以及后來的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的人物。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48頁的課文,并提問學生“什么是工業化”。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以便幫助學生理解工業化。
你們穿的鞋子、衣服是從哪里來的?(工廠制造出來的。)
在工廠里是怎樣制造的'?(工人用機器生產出來的。如果有的學生了解有關情況,請他們講一講生產流水線等情況。)
那么,在人類幾千年的社會發展中,一直是這樣的嗎?在古代,人們是怎樣得到鞋子和衣服的?(自己制作或者由鞋匠、裁縫制作。今天雖然也有,但卻很少。)
自己制作與用機器制作的最大區別是什么?(利用機器制作,效率會大大提高,產量可以大幅度提高,還可以降低成本。)教師告訴學生:“鞋匠、裁縫是靠自己的技術用手工生產鞋子和衣服的,因此人們把這種生產叫做手工業。工業化,就是用機器代替人的手工和技術進行生產,它的標志之一就是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在蒸汽機之后,人類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明,而且有許多在今天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科書上有兩個年表,列舉了一些發明,下面讓我們來探究一下。”
3.小組探究。將學生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從年表中選擇一或兩項發明進行討論:它為人類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教師巡視并適當地提供幫助,提醒學生向全班匯報時要以具體的問題來說明。比如:一位鞋匠一天做一雙鞋子已經是很快的了,如果采用蒸汽機帶動機器,會怎么樣;過去紡線用小紡車,一天紡的紗不夠做一件衣服的,如果用紡織機呢;沒有天花疫苗時,一旦天花流行會怎么樣,等等。
4.全班交流。各個小組向全班介紹自己的討論結果。
5.教師總結。教師針對學生的介紹進行評價,強調工業化對人類進步的意義。布置家庭作業。
【世界在發展,生活在變化小學品德教案】相關文章:
變化著的人,變化中的家園小學品德教案02-13
變化中的社區小學品德教案01-27
小學品德與社會《家鄉的變化》優秀教案08-30
讓世界充滿愛小學品德教案02-13
我們生活在一起小學品德教案02-12
從電視機的變化說起小學品德教案02-13
活在雷鋒的世界08-03
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教學教案06-05
世界的變化小學作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