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墓畔口占》教案
蕭紅墓畔口占——戴望舒
一.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現代著名詩人。出版第一本詩集中《雨巷》傳誦一時,因此而有“雨巷詩人”之譽。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獄。在獄中寫下《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詩篇。
相關介紹:【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身世坎坷而創作成就很大的現代女性作家。1932年開始文學創作,用自己的筆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發表成名作《生死場》,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蘭河傳》。
二.整體感知
1.讀出節奏;體會情感。
2.初讀本詩你有怎樣的感受?
此詩題作“口占”,似乎是詩人在墓地即目所見,出口成章,沒有經過長期的思索和醞釀。看過詩題,再讀詩篇本身,短短四行,既無沉痛的語言,也不見淚水的痕跡,給人的印象并不強烈。
【背景鏈接】
蕭紅太平洋戰爭爆發之際,她因病死在極度混亂中的香港。這對當時同樣在香港堅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刺激,可是當時要埋葬蕭紅談何容易,戴望舒“他們多方設法,托日本《朝日新聞》的一位記者,弄到一張證明,幾個朋友,搞到一輛板車,自己拉著,走了六、七個小時,將蕭紅的遺體拉到了淺水灣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塊寫有‘蕭紅之墓’的木簽。”蕭紅生前是那樣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樣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傳抗日而被日本憲兵投人監獄,受盡了折磨。出獄以后,原先在香港宣傳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經過黨組織的幫助,早已紛紛離港潛返內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過了很多年,詩人才得以前來憑吊蕭紅。
【細讀感悟】
1.結合詩歌背景,你從“走了六小時寂寞的長途”中體會到了什么?
“六小時”強調時間之長,“長途”強調距離之遠,“寂寞”既是詩人其時其地的實際感受,又是詩人長期以來心境的真實寫照。作者跋山涉水憑吊蕭紅墓,可見詩人對已故者友誼的深厚和誠摯。
2.如何理解“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不說“墓畔”而說“頭邊”,蘊藏著詩人痛惜蕭紅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著,幻想她只不過是暫時安睡等豐富復雜的`感情。
3.如何理解“我等待著,長夜漫漫”和“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長夜漫漫”,寫出這種“等待”的漫長、痛苦、難以忍受,也隱喻蕭紅的生命,正是在這漫漫長夜中被摧殘、窒息的。“長夜漫漫”,寫出這種“等待”的漫長、痛苦、難以忍受,也隱喻蕭紅的生命,正是在這漫漫長夜中被摧殘、窒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