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小行星》的教案設計
自讀要求
1.通過默讀訓練,提高自己整體感知文章的能力。
2.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利用表格等形式來梳理文章內容。
3.用“標注法”及“評注法”閱讀文章。
(解說:對于一篇自讀課文,只有讓學生親自閱讀,親自感悟,并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絡,才能真正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學習側重點
1.結合課內外知識,了解小行星的發現史和命名辦法。
2根據說明文的體裁特點,理解作者組織文章的思路,即說明的順序。
3通過本文與學術作品的比較,體會科普作品的寫作特色。
(解說:對于本文的學習,首先應達到基本要求——讀懂,即在解決字詞問題的基礎上,把握文章所蘊涵的文字內容;其次應深入探究的是,作者為了高效展示這些內容,采用了忑樣的形式與技巧。前者是學習的.基礎,后者則是深化。
因此,結合說明文體裁的特點,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設置了上述三項學習側重.長。)自讀程序 1.默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
(l)劃出讀不準音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自查工具書解決。
(2)第一層次的思考題。
①圍繞小行星,作者分別“漫話”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②用表格或其他形式總結小行星的發現史。
2.自學成果展示。
除語言交流外,可用實物投影儀等方式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
3.第H層次的思考題。
根據本文依次說明的主要內容,應如何劃分文章結構?從中又可分析出作者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來組織文章?
4分小組討論學習。
5.匯報各小組學習成果。
6.自由朗讀全文,并就語言的準確性及科普文章的特點做評點批注。
(解說:安排上述“自讀程序”的原因有:其一,強化學生在閱讀中的自我感悟,提高自學品質,形成適宜的學習策略。在課堂中,教師的作用應是:使用一切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用語言暗示、趣事導入或設置富有邏輯關系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在學生閱讀遇到困難時,適時予以點撥。其二,突出學習過程的意義。閱讀教學應是學生感受語言的過程,而感受語言是達到領悟語言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擁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閱讀經歷,才會形成對語言敏感性、聯想性、想像性的認識,才會積累屬于自己的閱讀經驗,也正因為如此,才可能會在其中蘊藏著可貴的獨立性、獨創性,才會克服消極被動學習等弊端。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應真正從思想上轉變教育觀念,誠心作學生探究問題的伙伴,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敢于挑戰書本與權威,敢于發表一己之見。)
自讀點撥
1.知識性與可讀性并舉。
《漫話小行星》一千余字的篇幅,清晰地說明了小行星的發現史、命名方法等有關知識,內容豐富,具有極強的知識性,即科學性。同時,作為科普讀物,作者采取了多種形式,把單調的天體知識變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趣味盎然。第一,文章列舉了大量事實,介紹了小行星被發現及命名的生動事例,引人入勝。第二,作者既講克得饔镅緣淖既沸裕又突出了語言的生動性?
2順序合理,思路清晰。
小行星的發現是為其命名的基礎,而命名后準確的觀察又是產生新的探索的基礎。本文就是根據說明對象本身的規律性,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順序來安排說明層次,因此,從全文整體考慮,當屬邏輯順序。然后,在說明小行星發現史這一局部問題時,作者則又采用了時間順序,將兩百年間的發現依次有選擇地進行介紹,雖內容繁雜,卻雜而不亂,條理分明,脈絡清晰。
附:小行星發現史簡表 時間
發現人 星名
1801.1.1 皮亞齊 谷神星
1802 奧伯斯 智神星(2號小行星〕
1804 3號小行星
1807 4號小行星
1845 業余天文愛好者 5號小行星
到1891 年.共發現了322顆
目前,編號的小行星超過8000顆
(解說:在進行說明文教學時,應圍繞其文體特征來學習,如緊扣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方法及語言等。《漫話小行星》就以其流暢、準確的說明,順序合理、脈絡清晰地給讀者上了一節生動的科普課,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而形象豐富的語言,靈活的說明順序又引發了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因此,將上表定為點技重點。)自讀思考 1.清在摘抄本上寫下學習本文積累的詞語或句子。
(1)選取文章中體現說明語言準確性與生動性的兩個例子,分別點評,每處字數5O字以上。
(2)介紹你上學以來更換書包(或其他一種學習用具)的歷史。注意:①按照時間順序來寫;②要求1OO字以上;③應略寫更換原因,而對書包(或其他用具)的形狀、顏色等作具體說明。
【《漫話小行星》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漫話小行星精選習題及答案11-24
漫話小行星(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漫話小行星》(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漫話小行星》初中語文教案03-24
《漫話清高》教案設計范文01-17
關于“漫話探險”的教案設計09-05
漫話清高教案設計08-07
用小行星撞擊小行星閱讀答案07-05
用小行星撞擊小行星的閱讀答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