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由此,本課設計力爭突出隨文識字策略,采用多種手段創建語言訓練平臺。借助本文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識字與閱讀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自主理清故事順序,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推動下,習得識字方法,豐富語言積累,感悟文章說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從而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1)課文相關動物、事物圖片。(2)重點句段教學輔助課件。
2.學生準備:制作本課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習“猴”字。
提示:猴子是動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豎。
2.游戲中復習回顧。課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現或沒有出現過的事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戲過程中,將故事中出現過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圖片貼到黑板上。)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詞中“子”是輕聲。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運用多彩的圖片讓學生判斷故事中出現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戲中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可以很好地了解學情,為新課學習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朗讀全文。
(1)教師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師畫一座山,并板畫路線。)指學生接讀課文。
(2)師生聽讀課文,正音。
2.排列圖片。
(1)引導學生將故事中相關事物的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順序放進這幅路線圖里。(依次為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師生交流訂正。
3.練說量詞。
(1)排圖片后,輔助貼圖練說: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樹下,接著走過一( )西瓜地,最后看見了一( )小兔子。
(2)量詞訓練。
①教學:塊。
學生看圖識字,引導引用數量詞。“一塊糖”“一塊餅干”,這種東西一般有個平面,“一塊黑板”“一塊玻璃”。指導書寫:一看,二寫,三對照,明確左小右大;書寫筆順。
②教學:棵。一棵樹,還有什么也說“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點:細而長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長的用“一棵”。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后,運用排列圖片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主要內容,降低概括的難度,再給句子填充量詞,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生字,積累語言。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字”。
教師導學: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著來到“桃樹下”,而后又來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樹林邊”。看看課文中還有哪些需要我們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教師出示字卡,集體學習生字。
(1)結:多媒體出示圖片,學習“結玉米”“領結”“中國結”“張燈結彩”等詞語。
(2)學習“掰”。 用手把東西分開叫“掰”。(動作演示)
(3)扛: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叫“扛”。(動作演示)
(4)“捧”和“抱”:用兩手把東西放在胸前叫“捧”。(動作演示)張開雙臂擁入懷中為“抱”。(對比做動作)
(5)扔:東西不要了,把它丟掉叫“扔”。(教學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動作演示,以幫助理解字義。)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動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圖片,用“追”字說話。
(8)蹦:
【《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設計09-12
課文《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設計12-12
《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設計范文12-12
小猴子下山教案設計12-12
《小猴子下山》教案設計12-22
《小猴子下山》的教案設計09-11
《小猴子下山》教案設計范文12-17
小學《小猴子下山》的教案設計09-07
《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