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夜書所見教案設計三篇
篇一: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教學過程:
今天這節語文課,由朱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一、 導入新課
1、出示《靜夜思》的背景圖片。
孩子們,看著這幅畫,你想起了哪首詩?
2、指一名學生來背一背。
問:李白思念誰?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鄉的?
3、讓我們帶著思念,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
板書: 夜書所見
二、解詩題,知作者
1、簡介作者
孩子們,叫一叫詩人的名字。
葉紹翁是我國南宋的一個大詩人。來,再敬佩地叫一聲-----葉紹翁。 親切地叫一聲--------葉紹翁。
2、好,我們來看這首詩,一起來讀一讀詩題。
3、解詩題
。1)你知道這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嗎?
這里的書,就是我們現在“寫”的意思。
。2)誰來說說“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三、初讀古詩
1、一讀
。1)(好,孩子們翻到書本35頁。)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一名學生讀詩,正音。(強調“挑”的讀音。)
。3)教學多音字。這個字還在哪些詞中也讀挑呢?
出示挑撥、挑逗、挑染 來, 一起讀。
能給它的另一個讀音組組詞嗎?
。3)齊讀全詩。
2、二讀
。1)快速地讀,用“------”標出詩人所寫的景物。
。2)指名說,板書,再讀一讀詞語。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促織
籬落 燈
3、三讀
。1)理解“注釋”
A、仔細看課文,除了文字,你還發現了什么?
B、①②③④與下面注釋里的①②③④對應起來的,注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C、看,詩句里的促織右上角有個③,我們就到下邊的注釋中找③,找到了嗎?
D、說一說促織就是什么?
E 、你知道詩人為什么叫它 “促織”嗎?
因為它在秋天鳴叫,提醒農婦冬天快到了,快織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織。 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讀,一邊讀詩句,一邊看注釋,你能讀懂哪句詩?
。2)學生自由讀詩。
四、明詩義,悟詩情
(一)出示第一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1、誰來說說“蕭蕭”指什么聲音?(風聲)
2、詩中的“梧葉”指的是什么?
。1)解說:梧葉(課件出示梧桐的變化照片)
梧葉指梧桐樹的葉子。梧桐樹是一種有季節特征的樹。它春天發芽;夏天葉
茂;可到秋天,蕭蕭秋風一起,便葉黃飄落。從梧桐樹的變化,我們可以知道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
3、鏈接詩句:
古人常用“蕭蕭” “梧葉”來寫秋天的景象。
。1)出示詩句(師讀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一聲桐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讀到這兒,老師又想起了一句諺語------
出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秋風、梧葉,再加秋雨,給我們送來了陣陣寒意,這陣陣寒意就是詩人筆下的寒聲。
。2)再出示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你能把這寒聲送到句子中去嗎?
。3)指名朗讀,評價學生的朗讀
評: 老師感受到一陣秋風正從我的身邊吹過。
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4)出示夜晚的梧桐樹葉子。
引:當夜幕降臨時,這秋風、梧葉更讓人感到格外的寒冷,誰來讀讀這夜晚的寒聲。
指名讀。
評:你把這秋的寒意帶進教室了。一起讀------
此時,詩人葉紹翁也和我們一樣,感受著這秋的寒意,再讀-------
那這蕭蕭秋風,僅僅是給詩人送去寒意嗎?
(二)學習第二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課件演示詩人的生活情境
旁白:那一年,詩人遠離自己的家鄉。在秋天的一個傍晚,詩人走出旅店房門,聽到秋風吹動梧葉蕭蕭作響,詩人頓感陣陣寒意,又回到房中看書。可是,他怎么也靜不下心來了。孩子們,你說,他在想什么呢?
2、學生想象說話。
3、板書:思親念家--------這就是詩中所說的“動客情”。
4、出示詩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這里的“客”指的是誰?(葉紹翁)
。2)為什么詩人稱自己為“客”。(因為他不在自己的家鄉,就像是在外作客。這客就可以解釋為“在他鄉作客”。
過渡:在這秋風掃落葉,寒意襲人的秋夜里,詩人卻孤身在外,他怎能不想家,想親人呢?你能把詩人心中的思鄉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5、練習朗讀,評價朗讀。
評:你讀出詩人心中的思念了。
是呀,離家很久了,家鄉的親人,你們好嗎?
一起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6、齊讀前兩句詩
引讀:夜幕降臨,詩人走出茅屋,讀-------
千里之外,想念親人,思念家鄉,詩人感到孤獨、無奈呀,讀-------
7、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陀卧谕獾脑娙瞬唤肽钇鹱约旱募亦l和親人。(指兩名學生說。)
過渡:因為思鄉,詩人在茅屋邊久久站立,向家鄉的方向望去,這時候,他突然看到了---------
(三)學習三、四兩句
1、課件演示“一燈明”。
2、說說詩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所以詩人說“夜深籬落一燈明。”
4、他看著這一點燈光,想到了什么呢?(注:以下兩環節據學生回答教學)
。1)猜想有兒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兒童挑促織,”
詩中說“知有兒童挑促織”,“知”在這里就解釋為“料想、猜測”的意思。
。2)猜測有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什么呢?
詩人想起自己小時候捉蟋蟀的情景了。板書:回憶童年
引:詩人小時候也經常提著燈在秋天的夜晚和伙伴們一起捉蟋蟀的。
(3)詩人看到燈火,在猜想、在回憶。你看,古人寫詩,就是有趣,經常把話倒過來寫。那你能用我們現在的說法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4)指名說。
夜深了,黑漆漆的,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燈火,料想是孩子在捉蟋蟀吧。
5、練習趣讀
過渡:這一燈火讓詩人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捉蟋蟀的歡快情景。
。1)你能讀出捉蟋蟀的歡快來嗎?指名朗讀。
評:多開心呀!多好玩呀!
(2)捉蟋蟀好玩,斗蟋蟀更有趣了。
引:看,昨晚挑著燈籠捉來的蟋蟀,今天都拿出來斗一斗吧!
。3)演示斗蟋蟀。
。4)有趣嗎?那誰來把這樂趣帶到詩中去。
評:瞧,這一燈明也樂了。一起讀。
男生、女生賽讀。
引讀:此時此刻,詩人也沉浸在斗蟋蟀的樂趣中了,不禁笑出聲來,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6、情感轉換
過渡:可想起自己小時候斗蟋蟀的歡快情景,詩人更是感到傷心和孤獨。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
。1)指名說。朗讀跟上(你就把這種心情帶到詩中去吧?)
(2)指名讀。評:我已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了。
千山萬水,隔不斷的是思念呀!
。3)引:窗外的一燈明,照亮的是童年的樂趣,而屋內的一燈明,卻伴隨著孤獨的詩人。
齊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ㄋ模┱w感悟
1、出示整首詩。
小結過渡:詩人通過這些景物,寫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小結完成板書。)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2、孩子們,先自己練習一下。
3、配樂讀詩。指兩名學生讀------
評:是呀,想家的感覺是難過的呀!
你已經讀到詩人的心里去了!
4、我們一起來讀。
5、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來說詩的意思,孩子們來對詩句,好嗎?
(1)全班說: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了陣陣寒意,
客游在外的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2)指名說
夜深了,詩人看到遠處籬笆旁有一點燈火,
篇二: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1、同學們,老師先帶大家觀賞一下美麗的田園景色,看誰能告訴老師這是什么季節?(課件出示秋景圖)
2、秋天的確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可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情緒。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的古詩嗎?誰能來說一說?(背)
3.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了解詩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的古詩. 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出示課件:葉紹翁)
2. 現在,我們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板書:南宋 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如《游園不值》和《夜書所見》。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解題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2.全班一起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3.那誰能說說這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寫)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二)、初讀詩詞
1、詩人究竟在夜晚看見了什么?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
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注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學生反饋自己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3、好,讓我們先讀讀這幾個生字(課件出示生字詞)
4、讓我們試著讀讀這首詩,用斜線劃分好節奏。
5.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里,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 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看課件,聽錄音,感受詩中意境。(出示主題圖)
2.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嗎?(出示課件前兩句)
2.師:是什么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么吹?發出什么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么感覺?(好冷。┪闹姓f到風聲,用的是什么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么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么
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圖片,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么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么?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起很開心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里,陽臺上,吃著可口的月餅,看著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出一聲感嘆,月亮真美。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一,說說各自的理由。
生: 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
7.你怎么知道他在異鄉?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做客,這時候,他一定……..
8.說的真好,這里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當當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么?
9.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郁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并不美,他沒有心情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么這句又該怎么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老師也仿佛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郁和孤獨所感染。
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1.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后,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籬笆后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后面兩句,然后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后面應該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里知道的?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4.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5.你們知道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么嗎?(斗蛐蛐玩)
16.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么捉蛐蛐的嗎?(生:………)你們想捉蛐蛐嗎?(想)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童年時代,在老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后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著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提著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說時遲,那時快,
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么感覺。浚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因此,這兒挑應讀 tiao(第三聲)
19.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快樂……)板書:快樂
20.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詩歌的最后兩句? (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之愁,又從一盞明燈里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悅的心情,這樣復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辟的詩句來演繹,并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杰作吧。
五、背誦詩歌
篇三: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課文分析:《夜書所見》描繪了秋天夜景圖,表現詩人孤身在外孤獨、寂寞的心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凄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美好,他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詩文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憶、蕭、梧”五個生字,
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
。2) 朗讀、背誦詩文。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重難點、關鍵:
1. 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2. 朗讀詩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具準備:
課文掛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 出示掛圖,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像創編小故事。
2. “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 (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通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并在此基礎上創編故事,一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二是為了有一個輕松的開始,創造自由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期待,預熱課堂。)
二、 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1. 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
2. 齊讀題目。
3. 根據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 老師正音、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
5. 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
6. 告訴老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
(從整體入手,把握詩意,避免了機械的分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整體感悟文章內容,邊讀邊想,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三、 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1. 詩的題目是《夜書所見》,那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面劃線,說說感受。
2. 在這樣凄涼的秋夜,詩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覺?他想到什么呢?(板書“動客情”。)
3. 請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讀促思,尊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感受,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4. 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系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品“挑”)(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聯想,凸顯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
5. 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注釋”。(看圖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鮮明的圖畫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圖文結合是第二學段閱讀的重要途徑。)
6. 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么投入,就會想到什么?(家鄉、童年。)是的,這就是“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也就是—詩人思念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7. “動客情”就是全詩的中心句,文字中融進了詩人思鄉之情,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把“想家”、“鄉愁”的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覺?
。ㄗプ∥闹械淖衷~來理解詩文內容,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為深入,學生體悟了詩內涵,也學會了閱讀。)
四、 誦讀詩文,品味詩蘊
1.指名讀詩,師生評價,評出“朗讀之星”。(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方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及熱情,避免出現“朗讀疲勞”。)
2.齊背詩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共處,同時進一步升華了詩歌的情感。)
3.說說自己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與文中人物對話,學生在情境中將自己融入其中,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
4.回憶一下關于思鄉的詩,如《靜夜思》。(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回應本課情感體驗。)
五、小小詩人,再現詩韻
把這篇古詩改寫成一篇優美的現代詩。
(注重積累與表達的訓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很自然地完成讀寫結合。樹立了“生活中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給學生留下自主空間,可做課堂小練筆,也可課下寫成,下節交流。)
板書:
見:梧葉挑促織 一燈明
夜書所見 聽:寒聲 秋風 思鄉、孤獨
感:動客情
【魯教版夜書所見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夜書所見》教案設計04-07
夜書所見的教案設計12-10
夜書所見古詩拼音版07-09
桂林山水(魯教版必修教案設計)12-06
小鹿的玫瑰花魯教版教案設計01-15
魯教版《社戲》教案07-14
魯教版洋流說課稿02-22
《秋天》教學設計魯教版07-22
魯教版小學音樂說課稿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