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體積與容積》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十冊P41—P42。
教學重點:理解體積與容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體積與容積兩個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量杯、水槽、蘋果、紅薯、土豆、正方體方塊、橡皮泥、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播放《烏鴉喝水》的片斷。
問:水面為什么會上升? 空間
學生回答后教師追問:如果把這個(蘋果)放入這一滿杯水中會怎樣?為什么?蘋果放到裝滿水的杯子里,水為什么會溢出來?”“溢出來的水與放入杯里的蘋果有什么關系?”
二、教授新課。
1、創設問題情境,揭示體積意義。
那誰能說一說這個土豆和紅薯誰占的空間大嗎?你能一眼看出誰大誰小嗎?有什么辦法比較出他們到底是誰大?(實驗)。
主要讓學生說出物體放入量杯后,水面所發生的變化,并說出為什么?
請大家觀再察比較一下2個杯子水面,你發現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呢?上升的水與瓶子里的土豆或紅薯有關系嗎?”
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土豆和紅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各自占的空間是不一樣的。事實上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如課桌占有一定的空間,課本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
數學上像蘋果所占空間的大小就叫蘋果的體積,土豆所占空間的大小就叫土豆的體積……
問:你認為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就可以說紅薯的體積比土豆的體積大。
引發說理:我們每個同學有沒有體積?你認為誰的體積最大?為什么?
2.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體積,下面的3個物體,你能根據他們的體積,按由大到小的順序重新排列嗎?
可樂瓶,茶葉盒,墨水瓶。
可樂瓶可以用來作什么?茶葉盒呢?
象這樣可以用來盛放東西的物體我們稱之為容器。板書
如果可樂瓶裝滿了水,水的體積就是瓶子的容積。這個茶葉盒所能容納茶葉的多少就是它的容積,誰來說說什么是墨水瓶的容積?
你能從生活中也這樣說說嗎?也就是說只有什么才有容積呢?
誰能總結一下,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容器的容積。
請同學們看這里,燒杯裝半杯水,我說現在水的體積就是這個燒杯的容積,你同意嗎?為什么?
那這三個容器它們誰的容積最大?誰的容積最小呢?
你還能找出生活中的2個容器來比較一下它們容積的大小嗎?
3.比較教材的2個容器 (或者2個礦泉水瓶子)
它們誰的容積大,誰的小?
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4.老師還有一個題目想挑戰一下嗎?
保溫杯子(體積較大但容量較小)和礦泉水瓶子的例子
“杯子的體積和容積一樣嗎?”討論杯子的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么?
學生討論容積和體積的區別與聯系。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容積和體積有什么不同嗎?
生:容積的測量應該用容器的里面進行,體積的測量應該從容器的外面進行。
三、基礎練習。
1、42頁“試一試”
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你有什么辦法知道?
怎樣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
2、“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全班交流。
小結:同一物體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體積保持不變。要求:用一團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任意形狀的物體,體積有沒有變化?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充分觀察討論。
(同樣10枚硬幣,第一堆與第二堆比,因為一枚1元硬幣比一枚1角硬幣大,所以第一堆體積大;而第一堆與第三堆比,都是同樣的硬幣,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體積不變。)
4、“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個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體積與容積》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體積與容積》課堂教案設計08-12
《體積與容積》說課稿07-03
《體積與容積》說課稿09-26
《體積與容積》說課稿07-03
體積和容積說課稿07-03
《體積與容積》教學反思11-28
體積與容積說課稿課件03-23
《體積與容積》的教學反思10-31
體積與容積教學設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