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桌子有多長》教案及反思

時間:2024-10-30 21:54:35 澤彪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桌子有多長》教案及反思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桌子有多長》教案及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桌子有多長》教案及反思

  《桌子有多長》教案及反思 1

  教學內容:

  一年級北師版數學14-15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了解實際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較小物體的長度。

  3.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認識和體會1厘米的意義,初步培養估測意識,學會正確地進行簡單的測量。

  教學難點:

  正確體會1厘米的實際意義,正確進行簡單的測量。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合作意識,鍛煉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尺子。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小熊遇到了難題,想讓小朋友幫忙,難題是桌子有多長。

  二、知識探究

  1、自主探索,感悟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學生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匯報結果。

  師生一起觀察測量的結果,引出尺子。

  2、認識尺子,認識1厘米。

  活動一:通過認真觀察、交流,總結出:

  (1)尺子上有數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點。

  (2)有一條一條的線,有長的短的,我們把這些一條條的線叫做刻度線。

  (3)有cm-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學生通過打招呼認識它。

  活動二:認識1厘米。

  尺子上從0到1這一段的長度是1厘米,尺子上每一大格為1厘米。

  活動三: 1厘米到底有多長?

  學生用拇指和食指對準尺上的0和1,比劃一下就能感受到1厘米的長度。

  尋找身邊的1厘米:大拇指指甲的寬度、拇指的寬度、圖釘的長度大約都是1厘米。

  有了1厘米的基礎,進而認識3cm、5cm。(有幾大格就是幾厘米。)

  三、用直尺測量物體的方法。

  1、當0刻度完整無缺時,將物體的一端對準0刻度,看另一端與尺子上的哪個刻度對齊。(生動手測量自己的鉛筆有多長,在測量過程中,一定會出現物體的一端與0刻度線對齊,而另一端卻不能于某個刻度對齊,這時我們就看它的末端離哪個數字近,就說大約()cm。)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見的時候,物體的一端對準一個整刻度,看另一端與尺子上哪個刻度對齊,此時,物體的長度為兩刻度值的差。

  四、應用練習。

  小熊量東西。

  五、課堂小結。

  小熊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地通過了老師的測試,高興極了,說想讓小朋友總結一下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可以嗎?

  板書設計:

  桌子有多長

  尺子 cm—厘米

  教學反思:

  《桌子有多長》一課,重點是讓孩子認識1厘米,體會1厘米的.實際意義,以及能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教學過程中需要多次進行活動,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育機智,然而,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東西,導致整節課進行得雜亂無章,秩序混亂,所以這是一節失敗的教學。

  1、創設問題情境,以小熊做客為主線貫穿整節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學生動手量桌子這一環節,學生沒有完全參與進來,這與我有很大關系,教師的示范作用本應該體現出來,但是自己也沒有做到,這是不應該的。

  3、認識1cm,體會1cm的實際意義這一環節,我做的準備不夠充分,學生只是用手比劃了幾次1cm,不如給學生準備一些1cm的實物讓他們體會好。

  4、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少,只是單純的看了小熊的錯誤,這種間接的方式肯定不如親身體驗好。

  5、另外,平時的習慣養成沒做好,導致課堂中間經常出現一些突發現象,我處理得很不到位,也沒能及時的處理好,這些方面的技巧還需要自己一點一滴的去積累,慢慢去摸索,多動腦思考,多請教其他老師。懇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桌子有多長》教案及反思 2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善于與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測量知識,“厘米”是學生認識的第一個長度單位,它將為以后學習“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作準備。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安排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安排了豐富的活動。教師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對測量單位的理解,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測的意識,學習測量的技能;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學習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研究式的學習方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濱湖小學是天津市河西區一所現代化教學設備較齊全,學生生源較好的學校。我所執教的一年級一班是小班,全班共有學生30人,男生16人、女生14人。該班學生自入學以來,逐步養成良好的傾聽意識以及交流、合作的習慣,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思維比較活躍。本節課學習測量的有關知識,可以說,學生沒有什么知識基礎,惟一認識的是學生用尺,但也只是知道用尺子畫橫線,其他了解得很少。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教師出示一組照片:

  照片1――媽媽給孩子量衣服;照片2――叔叔量玻璃;照片3――教師給學生量身高;照片4――木匠量椅子腿的長度。

  教師每出示一張照片,都請學生介紹照片上的內容。然后,教師再問: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生:(異口同聲地)都在量東西。

  師:看來,測量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你們知道嗎,量東西里還有許多學問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它,好不好?(教師板書課題“量長度”。)

  (此環節為學生創設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師:同學們每天都要用到課桌,你們知道你用的課桌有多長嗎?

  生:(互相看了看,搖頭)不知道。

  師:現在,就請你想辦法量一量,告訴大家。

  (學生熱情高漲地投入到測量活動中,不一會兒就測量出了結果。)

  師:說一說你用什么工具量的,量的結果是多少?

  生1:我用手量的,這樣是一,有5多長。

  生2:我用書量的,有2本半那么長。

  生3:我用鉛筆量的,有3枝鉛筆那么長。

  生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還多一點那么長。

  ……

  師:(表情驚訝地)為什么量的是同一張桌子,可是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量的結果就不同。

  師:(興奮地點了點頭)因為測量工具不同,標準不一樣,所以量的結果就不同。那么,如果用同一枝鉛筆量結果會怎樣?

  生:(爭先恐后地)如果用同一枝鉛筆量結果就一樣。

  師:用哪一種工具測量更好一些?

  生:(異口同聲)用尺測量最好。(投影出示直尺。)

  (教師請學生把尺子拿出來,并請學生認真觀察直尺,與同桌交流,說一說在尺上找到了什么秘密。學生手拿直尺與同桌同學邊認真觀察邊交流。)

  (教師請學生到黑板前指著投影上的直尺匯報。)

  生1:尺上有小道道。

  師:誰知道,“小道道”是什么?

  生:是刻度。

  生1:尺上還有數字,有0,1,2,3,…,0表示尺子的頭。

  (這時候教師規范學生的說法:0表示起點。)

  生2:每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的距離一樣長。

  (教師指著直尺介紹: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的距離為1厘米。如:刻度0~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1.教師請學生舉例說一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厘米。同時,教師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學生也跟著教師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然后,想了想答道: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大拇指的指甲長約1厘米;有的豆芽長約1厘米……然后請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還有哪些數字之間的距離是1厘米。學生非常踴躍地舉手回答道:刻度1~2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刻度3~4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刻度10~11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

  2.教師請學生估計2厘米的長度,然后在尺上找出哪些數字之間的距離是2厘米。

  (學生用手先比劃出1厘米長的一段,再增加同樣的一段,即2厘米。然后再到尺子上去比一比估計得是否準確。)

  (教師請學生舉例說一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2厘米。學生用手比劃著2厘米的長度,想了想答道:我的橡皮長約2厘米,有的釘子的長大約是2厘米……)

  3.教師再請學生估計3厘米的長度,然后在尺子上找出距離是3厘米的一段。

  4.教師請學生再來估計一下小棒的長度,然后試著量一量。同桌交流說說怎樣量的。

  匯報:學生演示。(有的學生從0量起,有的學生從1量起……)

  討論: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學生展開激烈地討論后總結出測量方法:(1)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2)讀出另一端與尺子上重合的位置的數值。)

  (此環節的設計力圖為學生創設自由討論的氛圍,通過討論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并配以直觀的學具輔助教學,這一環節主要以“放”為主,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人合作的精神,發展學生思維的多向性。)

  (三)在活動中鞏固新知

  1.測量長度,填寫下表。

  2.量一長,一步長。(小組合作完成)

  (1)先估計,再測量。

  (2)說一說,知道了一長、一步長有什么用處?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測量工具用得比較熟練了,但是在測量中又遇到了新的問題,如一步長應該怎么算,從哪到哪是一步?在交流爭論中學生逐漸達成共識。)

  3.任意選擇你喜歡的一樣東西進行測量。

  (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測量活動中,有的學生量桌子長,有的學生量同學的耳朵長,有的學生跑到黑板前量黑板的長度,還有的學生量同學的.眼睛……)

  (測量中,學生逐漸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如有的學生用尺子量桌面的長度時,尺子不夠,大家想辦法,一名學生拿尺子,另一名學生做標記,這樣一步一步地測量,最后再算總的長度。)

  4.量易拉罐一周的長度,看誰的方法最好。

  (1)有的學生轉動易拉罐用尺子量。

  (2)有的學生把易拉罐壓癟了量。

  (3)有的學生想把直尺壓彎了量,但是一使勁,尺子折了。

  (4)有的學生借助繩子量。

  ……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情緒再次被調動起來,大家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方法,雖然有可行和不可行的,但是他們在交流中得到啟發,豐富了生活經驗。)

  (四)評價

  師:下課的鈴聲就快響了,誰愿意把自己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評價一下這節課的表現好嗎?

  生1:這節課我認識了直尺,學會了測量。

  師:那能說說是怎么測量的嗎?

  (生2興致勃勃地說了起來。)

  生3:我會用今天學的知識測量彎曲的東西的長度。(這是剛才把尺弄折的學生。)

  生4:(高興地說)我更加理解,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非常喜歡上數學課。

  生5:我覺得××同學這節課表現非常突出,她善于動腦,勇于發表不同的見解,我今后應向她學習。

  (通過評價,教師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的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多元化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體,安排大量的測量活動,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如:自選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測物體的長度,實際測量物體的長度。在組織學生自選工具測量課桌有多長時,學生想出許多辦法,如:有的學生用尺量,有的用書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有的用手量……當學生匯報結果時發現量的結果不一樣,從而體會到統一測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學生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測量,驗證他們的發現。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樣東西測量時,學生表現極為活躍,有的學生測量桌椅長度,有的跑到講臺上測量黑板長度,還有的學生測量同桌的眼睛、耳朵的長度,量鞋子的大小等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讓學生量易拉罐一周長度,學生給出多種方法,發揮思維的創造性。整堂課氣氛活躍,收到較好的效果。

  〖編者點評〗

  1. 教師在課的開始為學生出示一組照片,讓學生說說照片上的人都在干什么。這一情境的創設貼切、自然,使學生體會到量長度的必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2. 教師在教學時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學生任選工具測量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通過估測與實際測量體會到厘米的實際意義,形成估測的意識,掌握測量的技能。教師特別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比較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小組合作。把探索性學習與合作學習較好地結合起來,練習中設計的任選喜歡的東西測量,非常有效地調動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最后,學生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也很有創意。這節課的課堂氣氛活躍,收到極佳的效果。

  《桌子有多長》教案及反思 3

  教學內容:

  教材14頁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學會估計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建立1厘米長度的概念。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發展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具準備:

  鉛筆、書、本、紅領巾。

  教學過程:

  一、師談話:

  新學期開始了,學校為每個教室更換了新的講臺、課桌,請大家估計一下講臺有多長?

  學生用手比畫一下,講臺大約有這么長。

  請同學們再估計一下,你使用的課桌有多長?

  二、測量活動

  1、老師提出問題。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有哪些方法說明你的課桌有多長?

  2、生小組合作測量。

  三、討論質疑

  1、大家測量的很認真,并且測量出桌子的長度。但又發現一個問題,桌子長度一樣,我們測量的結果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

  四、學習厘米

  :我們統一了測量的工具,得出的結論就一樣了,到底課桌有多長?我們可以用尺自量。

  什么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

  1、量一量

  量一量鉛筆有多長?畫出1厘米和鉛筆的長度。

  問:測量時應注意什么?

  2、做書上的練一練。

  五、教學板書:

  桌子有多長

  (板書略)

  教學反思:

  在本次《桌子有多長》的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實際測量桌子的長度,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意識。然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發現部分學生在測量時存在操作不規范的問題,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此外,課堂時間分配上略顯緊張,部分學生未能充分展示他們的測量成果。

  未來,我將加強對學生測量技能的指導,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準確掌握測量方法。同時,我會合理規劃課堂時間,為學生留出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機會,以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通過這樣的反思和改進,我相信我的教學會更加有效和精彩。

  《桌子有多長》教案及反思 4

  精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表象,掌握用厘米做單位的測量方法。并會進行實際測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昨天老師接到了新成立的動物學校校長長頸鹿的電話,他們也想購買一批

  和我們一樣的桌椅,可長頸鹿校長不知道買多大的,他想讓咱們同學幫忙測量一下我們的桌子有多長,你們愿意幫忙嗎?

  二、通過學生利用不同的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引出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

  1.同學們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進行測量,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測量的結果。

  2.匯報測量結果:

  3.教師提問

  都是測量桌子有多長,為什么他們得到的.數不一樣呢?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三、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1.觀察尺子,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2.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有多長。

  3.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5.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多長(為估計作準備)

  四、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掌握測量的方法,并能比較準確地估計物體的長度。

  1.試著測量數學書的寬度,同桌之間互幫互學。

  2.學生自己介紹測量的方法及結果。

  教師總結測量的方法:一端對準0刻度,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3.出示一把斷了的沒有0刻度的尺子。

  教師提問:用這個尺子能進行測量嗎?怎么測?

  強調:一端對準0刻度的測量方法只是我們實際測量中常用的方法,因為這樣便于讀數,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4.出示幾個測鉛筆長度的例子,讓生判斷對錯。

  五、小組合作,進行估計和測量。

  小組自主選擇幾件學具,先進行估計,然后再測量,并將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提示:首先要進行分工:大家一起估計,再由一名同學負責測量,并由另一名同學進行驗證,最后由一名同學將結果記錄下來。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實際測量桌子的長度,引導學生掌握測量方法和長度單位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實際操作非常感興趣,但在理解和應用長度單位時存在困難。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我增加了互動環節,讓學生相互測量并討論結果,有效提升了課堂氛圍。未來,我將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設計更多與生活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也會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跟上學習進度。

【《桌子有多長》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桌子有多長》教學案例設計及反思范文(精選12篇)10-24

《花邊有多長》反思03-01

《花邊有多長》教學反思01-02

《鉛筆有多長》教學反思02-02

《鉛筆有多長》 教學反思04-09

鉛筆有多長教學反思01-21

《鉛筆有多長》 教學反思04-09

《花邊有多長》教學反思04-23

《花邊有多長》反思小結01-02

鉛筆有多長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