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六年級下《呂氏春秋》兩則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讀—譯—疑—議”的形式,理解兩個寓言故事的含義,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兩個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點。
知識目標:
1、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劍、惑等),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語境意義。
2、積累“引嬰投江”和“刻舟求劍”等出自《呂氏春秋》的成語,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重點與難點:
這兩則寓言故事共同說明了什么道理?各是從什么角度闡述道理的?
口語訓練:
你讀懂了哪則故事?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寫作訓練:
選擇其中一則寓言故事,運用想象的方法,擴寫成用現代文表述的有生動情節描寫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教師出示成語“一字千金”,講述其典故,引出 《呂氏春秋》
2、提問:關于《呂氏春秋》你們還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
3、小結:《呂氏春秋》是“雜家”的.代表作,秦朝丞相呂不韋組織門客撰寫,結合百家,總結歷史,為秦王提一個長治久安的治國方案。
二、 讀:
1、教材中所選的兩則到底講了什么呢?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自學課文;抽讀、齊讀課文,并互相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 譯:
你讀懂了哪則故事?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學生自由選擇一則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內容。教師隨時糾正講錯的地方。
四、 疑:
1、提問:什么是寓言?
學生復習舊知,明確:寓言往往是通過形象生動的人物、情節,把道理形象地表現出來。
2、學生在讀、譯的基礎上對故事內容、故事寓意等進行質疑,教師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梳理。
集體交流、教師總結
五、 議:
1、出示:“察今”篇中另一則寓言故事“循表夜涉”。
2、思考:這則寓言故事講了什么?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集體交流、教師總結
3、思考:三則寓言共同說明了什么道理?又是各從什么角度闡述道理的?
集體交流、教師總結。
板書:
“引嬰投江”:對象變了,法令如果不變——悖。
“刻舟求劍”:地點變了,法令如果不變——惑。
“循表夜涉”:時間變了,法令如果不變——思。
時代變了,社會變了,法令制度也應隨之變化。
六、 作業:
1、選擇其中一則寓言故事,運用想象的方法,擴寫成用現代文表述的有生動情節描寫的故事。
2、課外再選讀一兩則出自于《呂氏春秋》的寓言故事并思考其寓意,講述給同學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