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觀測太空》第二課時教案
【重點】
活動星圖的制作和使用
【難點】
星等的規定;活動星圖的制作和使用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按教材中的說明制作活動星圖
教學器材:活動星圖;蠟燭若干
教學課件:無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知道,太陽有東升西落的現象,月亮在夜空中也在緩慢地移動,那么星星呢?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大熊座在四季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同的,其實,星星也在夜空中緩慢地移動。
(學生活動)們觀察教材的“星星的周日視運動”圖,教師講解星星的運動。
(提問)太陽的'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那么星星的運動呢?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星星是恒星,它們的運動是人類的觀察結果,因此也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
天空中的繁星位置雖然在變化,但是人類還是可以找出規律的。古代人試圖將夜空中的星座繪制出來,給航海者指示方向。這就是星圖的來歷。人們不僅將星星的位置標在星圖上,還將星星的明亮程度也表示在圖上,這就是星等。
星等是1850年由英國天文學家普森提出的,用來衡量天體的亮度。每相差一個星等,亮度差2.512倍,比如5等星比6等星亮2.512倍。因此如果星等相差五等,亮度便差了約100倍。由于星等范圍太小,后來人們又引入了負星等,來衡量極亮的天體。太陽的亮度是-26.7星等。
星等只是地球上人的觀察結果,恒星實際的明亮程度與我們看到的一樣嗎?學生討論。教師點燃兩支同樣的蠟燭,請同學們觀察不同距離下蠟燭的明亮程度,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真實亮度相同的恒星,距離越遠,我們看過去它就越暗,它的星等就越大。因此,這種星等也叫做視星等,只是人類的視覺感受。
(提問)星星距離我們是有遠有近的嗎?
請同學們觀察教材的“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圖,教師講解星星的實際位置是有遠有近的,并介紹光年的含義。
在星圖上,我們不需要表示出星星到地球的距離,只要將它們繪制在一個平面上就行了。由于星空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為了更準確地反映某地某時的星空,人們發明了活動星圖。
(學生活動)教師講解活動星圖的使用方法、制作方法。學生當堂完成活動星圖的制作。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日期和方向的確定,使用星圖時應該舉過頭頂,對照觀察星空。
(學生活動)當堂完成練習3、4。
(教師總結)
教案點評:
本節課的內容是讓學生學習星圖的知識,連帶介紹星等的概念。本課要讓學生培養起恒星在空間的運動和距離的概念,這是星圖制作的背景知識。因此教案設計一開始,從日、月的運動引出恒星的視運動;然后,通過探討星體亮度,引入星等的知識,進而讓學生了解恒星距離地球是遠近不同的。最后,介紹星圖,并指導學生制作活動星圖。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觀測太空》第二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科學探究》教案12-28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時間的測量》教案10-10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體積的測量》教案12-28
浙教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案12-19
小學浙教版語文上冊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