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與練習
《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全解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啟示: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
訓誡:告誡,教導。
聳sǒng立:高高地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顫chǎn抖:哆嗦,發抖。
嶙lín峋xún:文中指人瘦削。
凝níng視:聚精會神地看。
啜chu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納罕hǎn:詫異,驚奇。
心驚肉跳:形容擔心禍患臨頭,非常害怕不安。
頭暈目眩xuàn:頭發暈,眼睛發花。
小心翼翼yì:原來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文中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莫頓亨特,美國當代作家。
2、相關知識:
關于《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享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歷。小時候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他體弱多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巖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兩難境地。后來照父親說的,一小步,一小步下來,終于脫險了。作者把這一經驗推而廣之,成為人生的富貴財富,成為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通過“我”童年時的一次爬山經歷,感情到一個具有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后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
二、文章脈絡
文章共23段,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13),冒險。寫“我”跟著小伙伴們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塊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4~22),脫險。寫“我”恐懼地伏在石架上,后來在父親的鼓勵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3),感情。寫由小時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
三、寫作方法
1、敘事技巧嫻熟
本文在敘事中注意前后照應,注意設下伏筆,使得文章記敘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應。文中幾處提到杰利,筆筆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別做膽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為后文埋下了伏筆。
本文采用倒敘的筆法,用筆儉省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和起因。結束回憶也用筆干脆利落,這樣一起一收與正文渾然一體。
2、描寫準確恰當
本文成功地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
文中人物的語言準確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膽怯、父親的耐心細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處的描寫。
“我”的動作、心理使得整個事件真實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景物描寫的交代、渲染、襯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見大,哲理深刻
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讀。就選材而言,無疑是“以小見大”的典范。這樣的小事,無論對哪個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華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平白卻富有沖擊力和音樂感的標題表述方式,當然也得益于作者對人們常規思維的'突破:人們常常習慣目光長遠,卻常常忽視“走一步”與“再走一步”對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撐力量!本文的第二個特點是以孩子的口吻敘事使本文更適于孩子們閱讀。無論情節敘述、心理描寫還是語言風格都屬于孩子們。這篇文章也給那些成人化的學生作文提供了優秀的反例,它讓人深思:對孩子而言,到底什么事才是有意義的“事”呢?
四、重難點導析
⑴“我”遇到了什么困難?怎樣解決的?解決這個困難的關鍵是什么?
“我”和小朋友們在游戲中,不經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來,“我”很恐懼,伏在巖石上不敢動彈。暮色中父親用手電筒照著,引導“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懸崖。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化整為零,將一個大困難轉化為一個個小困難,一個個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決的困難。在解決這些困難中,“我”逐步樹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難。
⑵“我”遇到的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別說說嗎?
這個題目設計旨在引導大家養成細心閱讀的習慣,學會邊閱讀邊歸納、分析。困難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①懸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險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來身體一直不好;③暮色蒼茫,大地越來越暗。
⑶為什么別的孩子爬上山頂,而“我”不能?文中好多處提到“杰利”,有何用意?
此題仍然是培養我們細致閱讀的習慣。“我”不能爬上山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我”的身體原因造成的。文中多處提到了“我”體弱多病,細心閱讀就不難發現,“自我出世以后,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驚肉跳”“幾乎暈倒”以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側面暗示。閱讀中要善于找出這些帶有鋪墊作用的句子,體會寫文章的周密表達。
多處提到“杰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現他是富有友情的。起初他鼓勵“我”“別做膽小鬼”;當大家離去時,他“看起來好像有點不放心”;最后是他領著父親來找我的。杰利是個和其他孩子一樣貪玩,又有別于其他孩子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因為杰利這個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為后文與父親找到此處埋下伏筆,使文章行文更加嚴密。
⑷你對父親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層次的內容。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我”下來,很值得人深思。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歷一次磨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父親這樣做,只給指導、鼓勵,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
⑸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僅僅指當時“我”下懸崖石架的情形嗎?
從內容上看,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懸崖石架的經歷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種種挫折,在面對這些挫折時,不要想整個困難有多大,而只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決所有困難。在文章中,這段文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現在讀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親的鼓勵下克服困難的過程,其次還指人生面臨挫折時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體行動。
【練習解答】
一、文中有亨特心理活動的直接描述,他是通過行動、語言描寫來刻畫的,要仔細體會。后一問可由學生根據對人物的認識來回答,但要把握住基本點:身體不好,一向膽小,面對困難緊張乃至恐懼,在父親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克服困難的好方法,戰勝了自我。
二、“成就感”指終于下了懸崖的成功,戰勝了怯懦的成功,運用父親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經驗的成功。對于亨特來講,是非常了不起的,是戰勝自我的成功。
三、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壁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四、略。
【類文品讀】
①我有個事業非常得意的朋友。每天跑進跑出,比誰都忙。有一天,我問他你都在忙什么啊,又是為誰忙啊?
②他先愣了一下,接著笑笑,說:“我也不知道為誰忙,只覺得背著一個好大好大的包袱,里頭全是我公司職員家里的老老少少,要吃要喝,為了他們,我想不干都不行,我是被逼得往首沖。”
③“你怎么不說是你自己的野心,使你往首沖呢?”我不以為然地說。
④“沒錯啊,我自己的雄心和理想當然也逼我沖。想想,一個人不被逼,不被環境逼、理想逼,怎么可能成功?”
⑤我就是一個很全逼學生的老師。學生找我學畫,我會建議他們用自己最珍愛的工具,因為我發現當他花了一筆令他心疼的錢之后,他們就不會輕易放棄。然后,他們愈畫愈好了,得到我的夸贊,盼著下次還能受贊美,于是加倍地努力。除了我遇,他們也自己遇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我班上許多作品入選美展和得獎的學生,都是在這樣“內外交逼”的情況下造成的。從另一個角度看,逼學生的老師,何嘗沒有遇自己?為了以身作則,讓學生每個禮拜都能見到老師新作品誕生,我也不得不畫,因而有了更多的成績。“教學相長”不也是“教學相逼”嗎?
⑥一個在家從來不入廚房的人,留學在外,居然燒得一手好萊,因為環境逼。一個登山者,跳過一條他平常絕不敢跳的深溝,因為有只野獸逼。所幸世界上有“逼”這件事,我們才能超越自已,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于是你該理解下面這段話的道理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⑦這段話說的不就是四個字嗎?
——逼你成功。
1.簡析第②段描寫和語言上的優點。
2.聯系上下文,說說第⑤段劃線處“內外交逼”的意思是: 。
3.⑥段劃線引文是誰的名言,引文在本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請給本文擬個題目。
5.談談你今后如何對待“逼”?
(參考答案:1.人物神態描寫如先“愣了一下”接著“笑笑”較具體形象;語言描寫用“包袱”作比喻顯得生動形象。 2.外部環境的壓力與內在理想的動力交互作用,促使走向成功。 3.孟子引用名言證明自己的觀點,同時深化題旨,總括全文。(意思對即可) 4.逼你成功(語言概括簡潔,能抓住主旨即可) 5.今后我要積極樂觀地對待“逼”,變壓力為動力,并且自覺加壓,從而“逼”自己走向成功。(此為可有不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與練習】相關文章:
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案08-26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課文11-20
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11-19
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原文08-04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練習04-29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2-27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案11-01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