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精品教案
[教學目標 ]
1.把握作者情感的發展變化,了解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3.熟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領悟文中作者想暫時忘記現實中的一切,結果又無法忘記,一種難以言傳的微妙幽深的矛盾情緒。
2.語言運用的技巧
難點:
1.為什么要聯想到江南的采蓮,為何要引用梁元帝的《采蓮賦》?
2.通感的運用
[教學設想]
1.預習提綱:
①看單元提示和課文前的“學習重點”,明確學習任務
②自讀課文,參照注釋,查工具書,準確認讀,積累詞語。
③回憶初中學過的朱自清的文章,總結有關的文學常識。
2.課上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質疑,討論發言。
3.加強朗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 一 課 時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揣摩直接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分析作者感情的發展變化。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新課:
1. 復習有關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作品等知識。
在現代散文的長卷中,朱自清的散文獨樹一幟,引人注目。他以優美動人的篇章擴大了新文學的影響。想必那至誠至深的親情、那生機勃發的自然景象已永駐你美好的記憶中了吧!那就請同學們談談你所了解的朱自清。
學生發言,教師補充(展示投影):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是毛澤東稱頌的“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作家、學者。生于江蘇東海縣,祖籍浙江紹興,自祖父以來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我是揚州人”。1920年畢業于北大哲學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學任教,參加文學研究會。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初中我們學過他的《背影》、《春》。代表作有散文與詩的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朱先生的一篇情文并茂的名作《荷塘月色》。(板書文題、作者)
2.簡介《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現代散文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素為讀者所喜愛,尤其是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以后,更為人所矚目。郁達夫在論及現代散文時說:“作者處處不忘自我,也處處不忘自然與社會。……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現代散文的特征之一。”那么在《荷塘月色》里的朱自清是怎樣的人,他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這篇文章的呢?下面我們來欣賞這篇課文。
二、學生看投影上的畫面,聽配樂朗讀,入境,欣賞美感,體味感情。
三、整體把握課文,揣摩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
1. 請學生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感情基調的語句,體會其含義和在文中的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是社會現實的劇烈動蕩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瀾,此句稱“文眼”,放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調。
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極端苦悶的時期,“五四”以后,革命斗爭深入 ,原來曾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的知識階層也發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墮落、有的前進。朱自清不滿黑暗的現實,又沒有勇氣投入斗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他處于極度的不安之中。關于朱自清當時的思想情況,他的.夫人陳竹隱女士有過具體的描述,“大革命失敗后,蔣統治了全國。佩弦當時沒有找到正確的出路,四顧茫然。”覺得心上的陰影越來越大。他又在苦悶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但在當時他兩條路都沒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辦法。他先前曾說過:“我只是在行為上主張一種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義。”他還沒能擺脫這種思想,又顧慮著“ 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生活。”他想用超然塵世的中和主義來排遣解脫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是朱自清付諸行動的藝術表現。
2. 從文中哪些語句中還可以了解到縈繞于作者內心的思緒?
學生討論交流:
①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
②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③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④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⑤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
學生討論交流對句子的理解,教師補充:
①句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現在暫得寬余,流露出對黑暗環境的不滿但又感到孤獨寂寞的心情。
②句“且”字表明了雖只是暫得解脫可又不能不立即逃離現實的心態,透露出一絲的喜悅。
③句“但”字筆鋒陡轉,蟬蛙如此“熱鬧”也不能感染作者,依然難以擺脫綿綿的愁緒,照應了文眼“頗不寧靜”。
④梁元帝的《采蓮賦》描繪了一個熱鬧歡快的境界,讓讀者置身于江南的盛況之中,作者也想乘著想象的翅膀,飛離痛苦的現實世界,去感受有趣的事。“可惜”一詞告訴我們作者又從熱鬧的采蓮盛況中返回了灰色的現實,無奈之情溢于言表。
⑤江南是作者的故鄉,畢業后作者又曾經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任教,寫下過不少贊美江南的文章。到了清華之后,常表達出思想之情,“今晚”尋求佳境,意在擺脫“不寧靜”的心情,但難以擺脫,身處煩憂,憶往懷舊,想借此超然于現實的重壓之外,但這同樣是不可能的。
3、教師總結:
由此,我們不難把握作者感情的脈博;在現實中(心里頗不寧靜)的作者無法排遣心中的苦悶,因而要尋找感情的寄托。作者才夜游荷塘,去尋找寧靜。作者找到了沒有?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在自然環境的美麗和理想生活的憧憬中作者找到了寧靜,但這是暫時的寧靜,當作者回到家門,又回到了現實,心中的煩惱依舊。所以,作者極力描繪了自然的美麗和古代社會的自由快樂,是借以抒發對現實的不滿,漫步荷塘是為了排遣在理想與現實的對撞中矛盾的苦悶之情。(講解過程中,板書如下)
四、布置作業 :
1.加強朗讀,品味文章的4-6小節
2.思考課后練習
第 二 課 時
教學重點:
1、 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
2、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朗讀課文2-6小節
二、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
1、 課文第2小節寫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
樹 (蓊翁郁郁)
月光(淡淡的)
“幽僻”、“寂寞”極言環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心境的抑郁;“蓊翁郁郁”加強了濃重的夜晚氣氛;“陰森森”虛寫,渲染恐怖的氛圍。這些景是憂悶郁結的作者眼中之景。寫月光雖然是“淡淡的”,但卻與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卻很好”,可見作者心中淡淡的愁云。
2、 課文第4小節寫了什么?作者怎樣寫的?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寫了月下荷塘
靜態: 葉:田田、亭亭
花:零星點綴
微 開著的--裊娜(輕盈多姿)
風 打著朵的--羞澀(嬌怯不語) 形象
過 如明珠--潔白
處 如星星--綠葉白花 色彩
如美人--纖塵不染
動態: 花:花香,如歌聲
葉:凝碧的波痕:整齊而有節奏的波動
3、課文第5小節寫了什么景色?
學生回答:寫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寫了月色?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1)正面:以流水作比
(2)通過霧:薄薄的青霧
(3)通過荷花與荷葉寫月色的朦朧:像在牛乳中洗過,像籠著輕紗的夢。
(4)以樹影寫月色:畫,濃淡適宜
(5)通過光與影的和諧寫月色:和諧的旋律
4、討論第6節
學生自己分析,教師作適當點撥:
這一節寫荷塘的四周。在這里,作者運用了繪畫技巧來寫荷塘的環境。作者筆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明暗結合,喧寂相間。
(1)四面的樹(照應第2 節)
有遠有近:楊柳最多--遠
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近
(2)寫樹不忘寫月色:陰陰的
(3)路燈光把作者從幻想中召回,最后兩句雖似寫景,實則點明心境。寫樹上的蟬聲與水里有蛙聲,由寂靜到熱鬧,充滿了生機,將荷塘和月色襯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雖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寧靜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悶還是籠罩在心頭。
5、小結
無邊的荷香月色、良辰美景,使作者獲得了喜悅,但處于喜悅之中卻時而受到憂愁的牽制,即使遙想“熱鬧”、“風流”的采蓮盛況,也只得片刻歡欣,最終擺脫不了那滿懷的愁緒。作者所寫的景物淡雅、朦朧,通過寫景所表達的感情也是如此。從文章風格看,委婉掩抑,沒有悲喜的大起大落;從作者的個性看,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所以無論喜悅與憂愁,都是淡淡的。在寫法上很好地做到了情與景的交融。
板書:
景物的特點:淡雅、朦朧
作者的感情: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三、學生再讀課文2-6小節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由學生找,談談體會,教師點撥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充滿詩意。
1、 比喻和擬人(結合課后練習三)
例如:
⑴.第4小節寫靜態荷花的三個比喻
效果:這一比喻與作者的心境、期盼、追求相吻合,營造出一種純美的非現實的境界。
⑵.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效果:用流水喻月光,一個“瀉”字寫出月輝照耀一瀉無余之景,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寫荷葉荷花“像籠著輕紗的夢”,表現了月下荷葉荷花輕飄柔美的姿容,通過寫葉和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
⑶.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效果:擬人的寫法賦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寫出荷花的神韻。
小結:比喻句加強了描寫對象的具體性、形象性,使我們在遐思中獲得了無盡的美感享受。
擬人句更添景物靈秀動人的氣質。
2、 通感的運用(結合課后練習二)
教師向學生介紹通感修辭:
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時,在一般情況下,彼此不能交錯;但在特殊情況下,五官功能卻能出現互相轉化、彼此溝通的現象叫“通感”,也叫“移覺”。
如:“愉快的笑聲……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峻青《海濱仲夏夜》)
又如:“那笛聲里有故鄉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郭風《葉笛》)
這個句子笛聲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還有明亮的陽光,三種感覺相融會,那笛聲該多么撩人情思。
請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兩個通感句,體會其表達效果(見課后練習)
小結:通感的運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無限韻致,迷離精妙,另人情動神搖。
3、動詞和疊詞的使用(結合課后練習四)
小結:動詞使用精當生動,富于表現力
疊詞運用的效果:
(1)傳神描摹出眼前之景:情態美,色彩美;
(2)增加了語言的音韻美:文氣舒展,音節和諧;
(3)深入細致地表現了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業 :
1.歸納字詞
2.背誦4-6小節
【《荷塘月色》教案】相關文章:
《荷塘月色》教案04-11
荷塘月色教案07-04
荷塘月色 教案12-13
荷塘月色教案精選07-16
《荷塘月色》教案07-19
荷塘月色的教案08-07
荷塘月色教案07-28
《荷塘月色》教案09-29
荷塘月色教案優秀教案04-04
荷塘月色完整教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