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2)了解平面鏡虛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鏡成像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過程,進一步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桂林山水的圖片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過對平面鏡的物與像對稱的討論,領略平面鏡中的簡潔對稱之美。
。3)使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成功的喜悅。
。4)通過利用平面鏡的小發明、小制作,認識平面鏡在科學技術、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來作圖。
3.利用平面鏡解決實際問
教學難點:
1.虛像的概念。
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教具與教法:
平面鏡、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蠟燭、橫格紙、刻度尺等。演示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新課引入
多媒體課件播放“桂林山水”圖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師問:剛才我們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 這么美的景象里就應用了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出示一塊平面鏡。
教師: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鏡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們把它叫做平面鏡。用它照自己的時候,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 現在,請大家拿起桌上的鏡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鏡中的像有哪些特點?
教師問:當我們遠離或靠近鏡子時,鏡中的像是否會變化呢?教師:剛才,大家談了平面鏡成像的一些特點,是不是都正確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
先引導學生看教科書上小聰和小明的對提示。大家互相討論交流,設計好探究過程。
教師問:實驗中,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鏡?
教師問:怎么確定像的位置
多媒體課件演示探究過程。 根據實驗結果,總結平面鏡成像特點。 平面鏡成像特點: A.像與物大小相等; B.像到鏡面距離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C.像與物相對于鏡面是對稱的。
演示:水中的蠟燭。 把一塊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蠟燭,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間的距離要和蠟燭到玻璃之間的距離相等,將蠟燭點燃,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蠟燭正在水中燃燒。 教師問:這一現象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 結合實驗時在玻璃板后面用屏幕接不到像的事實,使學生理解虛像不是光的會聚形成。 結論: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三、探究平面鏡成像原因
教師:平面鏡可以成虛像,那么平面鏡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呢? 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光的傳播過程及成像原理。 解釋:以點燃蠟燭為例分析平面鏡成像原理。 物點S 發出的光射到鏡面上,經過鏡面的反射后,反射光線射入人眼。人的眼晴會認為光是從S點沿直線傳來的,S就是S的像點。蠟燭由無數點組成,每一點在鏡中都有一像點,所有像點就組成了整個蠟燭的像。 結論: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四、平面鏡的應用
教師: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平面鏡,哪位同學來說說我們平常的平面鏡有哪些應用? 拿出潛望鏡模型給同學觀看,并讓學生討論、猜測潛望鏡中光的'傳播路徑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潛望鏡對光路的改變。
總結:平面鏡的應用
A.成像
B.改變光
五、小結
同學們,平面鏡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靜的水面,平滑的金屬面,它們都相當于平面鏡。它們的作用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美麗的風景。(多媒體課件再現“桂林山水”的圖片,并配以音樂)湖光山色美如畫,這其中就有平面鏡的巧奪天工。
學生活動:
就桂林山水發表自己的看法同學紛紛拿起鏡子觀察,在教師引導下討論得出
結論:
(1) 我看到的像和我長得一樣。
(2) 我靠近鏡子,像也靠近。
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意見產生分歧。
學生答:這樣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鏡的后面。
學生答:拿一只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蠟燭像的位置。
可由學生進行敘述,教師再加以總結。
學生立即被這一奇怪情景吸引,議論紛紛。
學生答:虛像。
學生通過視覺和觸覺感知虛像
讓學生討論、猜測幾分鐘。
學生觀看課件演示
學生答:練功房中的平面鏡。
學生答:潛望鏡。 學生答:牙醫用的小平面鏡。
學生答:物體發出的光經過潛望鏡多次反射,最后被射入人眼
板書設計:
平面鏡成像
一、平面鏡成像
特點:
①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谙窈臀矬w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巯窈臀矬w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2.原理: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是虛像。
二、平面鏡的應用
1.成像。
2.改變光路
作業布置:新課程實踐月探究叢書對應章節習題
教后反思記:略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2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能力目標: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3.通過觀察感知球平鏡對光線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和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通過對平面鏡、球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球面鏡的光學性質。
教學難點:
1.虛像的概念。
2.球面鏡的應用。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分析法。
教學準備:演示用:平面鏡(大小形狀各不同)、口徑相同的平面鏡和凸透鏡、投影片、凹鏡、凸鏡、激光演示器。
學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蠟燭兩支、火柴、夾子兩個、8K白紙一張、圖釘、透明膠條、小平面鏡。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創設物理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拿幾個生活中常用的鏡子讓學生觀察,可以看到它們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種各樣的“物體”,并與物體本身的`形狀一樣。我們把這樣的鏡子叫平面鏡,把出現在鏡子里的“面孔”物體叫做像。
再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當你改變與平面鏡間的距離時,像怎樣變化?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有怎樣的關系?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有關系嗎?這些問題,并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平面鏡成像有一個感性認識,為學習本節的內容奠定基礎。
二、新課教學
。厶骄浚萜矫骁R成像的特點
向學生示范并說明探究活動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和物體有什么關系。
(2)研究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做法:邊示范邊講解。
①像下圖那樣,將一張8開的白紙用圖釘或透明膠條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兩個夾子夾住一玻璃板,豎立在白紙上。
、诎岩恢c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觀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現了蠟燭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使它與前面蠟燭的像重合(左右移動,直到從不同位置看上去它們都重合在一起),這時后一支蠟燭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蠟燭的像的位置。改變玻璃前蠟燭的位置,把實驗再做兩次,每次都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
、茉诎准埳袭嫵霾AО宓奈恢,移開玻璃板,用刻度尺畫實直線把每次實驗中兩支蠟燭位置的位置連接起來,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下來并比較它們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測量看它們是否與鏡面垂直。
、莅褱y量結果填寫下表中。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3
教學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了解平面鏡的應用、
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難點:平面鏡成像原理及虛像概念。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一:平面鏡成像特點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77、78頁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像與物體大小相同、
3、物體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小組討論:
做教材第77頁探究實驗(如圖)、
1、把一根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蠟燭在玻璃板后有一個像
2、再拿一根同樣的蠟燭在玻璃板后移動,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3、分別記下玻璃板前后蠟燭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蠟燭與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發現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與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教師點撥:
1、在做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應注意如下細節:選擇玻璃板而非平面鏡,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來替代像的蠟燭不能被點燃、
2、由于不容易確定蠟燭經過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實驗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與原蠟燭等大的蠟燭替代像,從而來研究物像的大小、距離等方面的知識、
跟蹤訓練:
1、身高1、75m的小剛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5m處,他在鏡中的像距他3 m、如果他向鏡面移動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峰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桌面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移動蠟燭B,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的關系、
。2)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A(填“A”或“B”)這一側觀察、
。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填“實”或“虛”)像、
學習指導二:平面鏡成虛像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78頁,完成下列填空:
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進入眼睛的光線好像來自平面鏡后的像發出的,其實它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
3、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填“實”或“虛”)像、
小組討論:
1、在平面鏡成像實驗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沒有(填“有”或“沒有”)灼痛感、
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拿一白屏在后面來回移動,發現白屏上沒有(填“有”或“沒有”)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填“實像”或“虛像”)、
3、點燃蠟燭,提問:為什么能看到燃燒的燭焰?再由此進行分析為什么覺得平面鏡后有虛像?
解:燭焰有光進入人眼;燭焰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看去,覺得有虛像、
教師點撥:
1、人看到物體和看到像都是因為有光進入眼睛的結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著進入人眼的光線覺得觀察到了物體(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鏡反射成虛像的原因、
2、對比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可知: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而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跟蹤訓練:
如圖所示,S是一個發光點,S′是它在平面鏡中成的像,SA是S發出的一束光、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和SA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解:
學習指導三:平面鏡的應用
自主預習:
請舉出四例說明平面鏡的應用:
(1)醫生用來檢查牙齒的口鏡;
。2)潛望鏡;
(3)太陽能電站;
(4)照鏡子、
小組討論:
請對上述平面鏡的四種應用進行分類、
教師點撥:
平面鏡的應用有的是根據平面鏡能成像的特點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據平面鏡能夠反射光線改變光路而加以利用的、
跟蹤訓練:
如圖所示,小聰通過一平面鏡看到小貓要偷吃小魚、圖中畫出了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但未標出光的傳播方向、請你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小聰看到小貓偷魚吃時的光的傳播方向,并根據光的反射規律畫出平面鏡。解:
學習指導四:凸面鏡和凹面鏡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79頁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球面鏡包括凹面鏡和凸面鏡;
2、請舉出一例說明凸面鏡的應用汽車后視鏡;
3、請舉出一例說明凹面鏡的應用太陽灶、
小組討論:
1、在暗室中(或在晚上),觀察平行光線分別射向凸面鏡、凹面鏡后的情況、
解:平行光線射向凸面鏡后,光線散開;射向凹面鏡后,光線會聚、
2、觀看金屬制飯勺的兩面,體會球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凹面鏡可成多種像,凸面鏡只能成正立縮小的虛像、
教師點撥:
1、球面鏡可以看成是由一個個非常微小的平面鏡組合而成的整體,這樣就可以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來理解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2、可以根據球面鏡實物來了解球面鏡成像的特點,進而可以理解為什么凸面鏡可以擴大觀察范圍、
跟蹤訓練:
如圖a所示,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手電筒里的反光裝置相當于凹面鏡(如圖b),它可以讓小燈泡發出的光又遠又直,這種設計應用了光在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原理、
小欣猜想:聲音也有反射現象,凹形面對聲音是否也有類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傘和機械手表進行了下列探究活動:
。1)如圖c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傘,他把耳朵貼在傘柄上,逐漸改變耳朵在傘柄上的位置,直到聽到周圍的聲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記下這個位置A、這說明聲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時,凹形面對聲音有會聚的作用、
。2)為了進一步探究凹形面對聲音的作用,他把一塊機械手表掛在傘柄上的A點,當他的耳朵位于三米遠的B點時(B與A在同一水平高度),聽不到手表聲、經過認真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傘,在做了必要的調試后,終于聽到了手表聲、那么這兩把傘的擺放方式應該如圖中的甲(填“甲”或“乙”)所示、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4
【教材分析】
教材特點
《平面鏡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應用,是光現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在生活中經常見到,學生對此并不陌生,也很感興趣,但對成像規律和特點往往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缺乏較理性的認識和科學的探究。教材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突出了以下幾點:1)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究;诔醵䦟W生探究基礎和知識儲備實際情況,教材直接給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要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平面鏡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點。并且通過課后作業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鏡和凹面鏡成像特點的任務,把課內探究和課外探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注重聯系實際,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教材從生活中常見的照鏡子引入課題,以生活中常用的蠟燭、玻璃板等物體作為探究成像特點的器材,討論平面鏡在檢查視力時的作用,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貼近生活。教材還專門設置一塊“STS”(科學、技術、社會)的內容,通過觀察汽車觀后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手電筒反光裝置、太陽灶等日常生活和社會中常見東西來認識凸面鏡和凹面鏡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
3)適當關注了物理基礎與現代化的聯系。實際的教學過程表明,學生對教材結尾處的反射式天文鏡的介紹非常感興趣,渴望了解更多的與此相關的知識,也讓他們感覺學好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消除對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遙遠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并且能根據成像特點作圖。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通過定位平面鏡的虛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義和應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通過對平面鏡、凸面鏡和凹面鏡成像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學習。
難點:平面鏡成像原理、虛像怎樣形成的。
【教學準備】
分組:同樣大的5號電池兩節、金屬塊兩個、或者蠟燭兩根、白紙、刻度尺、筆、平面鏡、玻璃板等。
演示:“魔箱”道具、筆記本電腦、實物投影儀、凸面鏡、凹面鏡、平面鏡、玻璃板等。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谩!捌矫骁R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和應用。既與生活聯系緊密,又是學生首次接觸“像”這個新概念,后面又將學到凸透鏡成像,所以,本節課既是對光的反射規律的一個延續,又為以下的知識埋下了伏筆,真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能成虛像。
。3)理解平面鏡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通過對平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水平的影響。
。ㄈ┙虒W重點和難點:
。1)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感受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
。2)難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虛像的初步概念。
課程標準提出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步驟,而八年級的學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較弱,所以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是本課的重點。虛像的概念比較抽象,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因此,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本課之前已經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經具有前提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平面鏡成像現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興趣比較高。
三、教法學法分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課程理念認為: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注意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根據新的課程理念,本課采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分析論證——交流評估——應用拓展等程序,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具體的方法:
教師引導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等.
四、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程序教學內容設計意圖及依據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觀看錄像:為什么杯中的蠟燭可以在水中燃燒?將學生帶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平面鏡成像實驗探究
1.提出問題學生利用課桌上的平面鏡自我觀察,觀察后提出與平面鏡有關的問題。可能的問題:
平面鏡成的像和物有什么關系?教學理論認為:問題是思維的動因,是探究的起點,人們只有發現和提出問題,才能積極思考和尋求解決方法。同時符合把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作為課程資源的理念。
2.猜想假設鼓勵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切身實際大膽進行猜想,說出猜想的依據?赡艿牟孪耄
1.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2.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3.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1.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1)如何選用器材?
(2)如何確定像和物的大小關系?
。3)如何確定像的位置?
(4)如何比較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實驗探究,強調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點指導能力較弱的.小組,體現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本節課我著力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相互交流的平臺,把課堂交給學生,最大限度的啟發、挖掘學生的潛力。所以應引導學生主要用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法來完成本節內容,鼓勵學生自己感知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并提醒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共同體驗成功的愉悅。
4.分析論證小組展示實驗并在課堂上交流探究結果。此環節由學生自己總結,教師做適當引導,然后師生共同整理探究結果:
。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讓學生自己總結實驗結論,一方面學生總結可以不受限制,可能會提出與結論不一致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在互相質疑中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5.交流評估1.各組之間交流在實驗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經驗,找出實驗的不足等。
2.平靜的水面、拋光的金屬面等反射光線時都可以看成平面鏡。小組交流并拓寬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應用。
三.虛像1.教師用白紙承接多媒體投影的像,問學生能不能用白紙承接平面鏡所成的像。
2.利用多媒體從理論上分析平面鏡成虛像。
通過讓學生感受虛像,然后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從理論上分析,突破教學難點,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
四.應用拓展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列舉平面鏡的應用,多媒體播放平面鏡應用例子,說明平面鏡可以成像和改變光路。2、活動:觀察潛望鏡。使物理與社會充分聯系,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社會。
五.課堂小結
1.教師出示課堂練習題目。
2.引導組織學生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3.組織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4.教師對本節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1.學生根據要求完成課堂練習。
2.學生按要求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3.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作好小結。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6
一、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從教材編排看:本節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它是前兩節課知識的應用;另外本節課學生將首次較完整的研究“像”這個概念,本節課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鏡成像奠定了基礎,所以,本節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因此《平面鏡成像》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幾何光學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節教材主要安排了一個《平面鏡成像》的探究實驗,這是培養學生重視實驗和歸納,提高學習能力的好素材。為今后做光學實驗作了必要的準備。
2、目標
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此課教學目標定為:
1、能說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知道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3、通過探究物、像和鏡面三者之間的關系,領略平面鏡成像中的簡潔對稱之美,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增進學生探索自然奧妙的好奇和欲望。
3、重點和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難點有兩個:知識方面虛像概念是一個難點,因為“虛像”比較抽象,本身“看得見,摸不著”,這構成了本節的一個難點;而在探究活動中由于學生缺乏經驗,思維能力不強,預計對于采用兩個相同的物體,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鏡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這就構成了本節課的探究設計中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平面鏡成像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非常多,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加之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存在著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這使本節課探究活動的實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學生對平面鏡成像雖然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他們往往容易受生活經驗的主觀影響,得出一些錯誤的認識,例如:他們會認為物體離平面鏡越近,物體的像就越大,這是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的。
三、教學方法
我將采用“統放結合”的半開放處理思路(對于學生理解普遍感到困難的“虛像”和“虛像的位置”,要“統”;對于平面鏡成像的其他特點采取“半放”甚至“全放”的方法;所以本節課將主要采取學生自主探究實驗和教師引導發現法以及集體思考法的教學方法。
教學輔助手段主要是多媒體課件
四、學法指導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科學探究,讓學生從觀察現象入手,在質疑、探究、觀察、討論、交流中學到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引入新課
首先我將通過一個“水淹蠟燭”的實驗引入新課(這一部分時間大約是5分鐘)
實驗桌上豎直放一塊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只杯子內有一點燃的蠟燭,玻璃后面也放一只杯子,其內沒有放蠟燭。這是我在課前準備好的,提前調節好,使學生通過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前后杯中都有一支“點燃”的蠟燭。往后面的杯中倒水,當水面漫過燭焰時,發現燭焰并沒有熄滅。“為什么?”這時學生可能猜到是“像”;如果沒有猜到:我就拿走后面的杯子,再讓他們觀察,他們會發現在原位置仍能看到一只裝有點燃蠟燭的杯子.這時他們會恍然大悟:原來是“像”!
由此引入課題。
這樣設計的意圖有三:第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第2引入平面鏡、像、物體這些名詞;3為后面在設計實驗過程中順利突破的將“平面鏡改為玻璃”這一難點做一暗示,起到分散難點的作用。
2、組織探究
第二個環節我將組織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教學,按照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發現問題、再完善實驗設計、再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的順序進行(時間大約是30分鐘)
在板書課題之后,我提出問題:“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及照鏡子的感受,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通過這一問題使學生從平
面鏡成像的特點角度去認識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鏡,從而產生探索的欲望,啟發學生進行“猜想”。)
學生經過討論、歸納]可能有下列猜想:(1)像與物左右相反;(2)物體離平面鏡越近像越大;(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將這些猜想一一列在附板書上,因為這時后面探究的課題。
在猜想之后就是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這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
首先由我提出:“如何來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呢?”以明確探究目的
學生:思考、討論、分析]在設計中,學生可能對“怎樣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感到困難,如果是這樣,我將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我們怎樣比較兩個物體大小是否相等呢?”、“我們怎樣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經過一番討論,使學生明確關鍵就是找一個跟鏡前物體完全相同的物體替身物體]與像比較。
到這里學生就可以進行第1次實驗了,在此我也設了一個埋伏:
同學們會在實驗盒發現所需的器材:有平面鏡、兩支相同的筆、兩只相同的棋子注意玻璃板并沒有出現在實驗盒里]。
當他們做了一段時間后我就問:“同學們成功了嗎?有什么障礙?”
學生在實驗中會發現:從平面鏡的正面看見了像,當想把“替身物體”放到平面鏡后面的像位置上時,從正面只能看見像,看不到替身物體;從平面鏡的背面呢,又只能看到“替身物體”,而看不見像,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接著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同時看見像和鏡后的“替身物體”?”
學生重新陷入思考、分析、討論]
此時可能會有同學受到引入新課時的'“水淹蠟燭”的實驗啟發,想到把平面鏡改為玻璃板做實驗,就會同時看見像和鏡后的“替身物體”。如果學生沒有想到,可以提醒學生回想開始時的實驗。
在這里我使學生通過實驗的親身體會,產生認知沖突,再聯系已有信息,解決沖突,使之領會深刻,突破探究過程中的難點問題。
好!現在分發玻璃板,讓學生重新實驗,探究出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在得出像與物的關系后,立即用多媒體進行一個反饋練習,以糾正學生由經驗得出的錯誤認識,加深像與物是等大的這一正確結論的印象。
在此之后我再提出問題“能否驗證平面鏡成像的其他猜想呢?”以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探究。這些我將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實驗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并進行針對性反饋練習。加深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理解與記憶。
從而完成本節教學的重點。
3、第三個環節學習虛象概念。(時間大約6分鐘)
我將利用理論分析、實驗驗證等教學手段把抽象化為形象,突破“虛像”這一學習難點。
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根據光的反射作圖,進行動態分析,使學生從理論上知道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并非實際光線形成。
接著再次演示把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前,并且用白紙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會發現紙上并沒有像,說明并沒有光到達成像的位置,再次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確實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使學生從實際中感受什么是虛像。
到此本節的新課內容學習結束。
4、課堂小結:
讓學生概括本節課授課內容,概括出知識要點,提醒學生理解識記成像特點,并運用它解答目標中的有關內容。(時間大約5分鐘)
5、布置作業:(時間大約1分鐘)
1、布置課題為〈生活中的鏡子〉這一研究性作業,讓學生作有關的調查。
2、完成課后練習
6、板書設計
三、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特點:2、面鏡成像原理:
。1)像物大小相等;光的反射規律
。2)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3)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
以上是我對《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的一些認識,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ǘ┻^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探究的方法與合作學習。
。ㄎ澹┙虒W難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二、教法:實驗探究法;提問法;談話引導法
學法:觀察法;小組討論法;交流法;實驗法;實驗分析法
三、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一塊平面鏡,一塊玻璃板,兩個鐵夾作為玻璃板支架,白紙,光屏,一盒火柴,兩支相同的蠟燭,刻度尺,筆。
教師演示器材:打火機兩個,蠟燭兩支,平面鏡,平板,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吹蠟燭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引入新課
教師:本實驗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玻璃板,點明玻璃板我們稱為平面鏡,生活中常用的平面鏡是鏡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平面鏡成像”。教師板書課題。(本環節學生懷著好奇心觀看影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對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觀的認識)。
進行新課: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一) 觀察:
由小時候照鏡子到鏡后找像引入學生活動:學生照鏡子,觀察自己在靠近或遠離平面鏡時,像的大小、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老師表演照鏡子,學生充當像(為學生猜想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
(二)提出問題:
教師提出本節課的探究課題: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位置跟物體的大小、位置有什么關系呢?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出示課件)
。ㄈ┎孪肱c假設:
學生根據剛才親身的體驗提出猜想,教師將猜想在副板書寫出來:像物等大,像和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ㄋ模┰O計實驗;進行實驗)
1、設計實驗:(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設計驗證猜想的實驗方案,并進行小組間的方案交流,篩選出最合理的探究方案。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方法,并從中初步學會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學生需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ǎ保┤绾未_定像的位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與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ǎ玻┰鯓颖容^像和物的大小關系
(3)怎樣測出像和物到鏡面距離的關系.
引導學生知道:一次實驗有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至少要將蠟燭的位置改變一次,再重做一遍實驗。這樣要求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以免由于為了節省時間而忽略必要的實驗環節,使學生形成以偏蓋全的片面的思維方法。(出示課件:展示疏理后的設計方案)
。病⑦M行實驗,收集證據:
(1)實驗前教師強調實驗要領:玻璃板一定要豎直;后面的蠟燭與像完全重合;記錄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實驗數據;實驗時要注意玻璃板輕拿輕放,不要讓蠟油燙到手,實驗完畢要及時熄滅蠟燭。
(2)學生實驗時,教師巡視觀察,提供幫助,找到學生實驗小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實驗過程中的問題,為交流和評估環節做準備。
。ǎ常┬〗M交流實驗記錄和數據,各小組派代表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物像連線與玻璃板所在直線,這兩條相交的直線有什么位置關系?學生很容易發現平面鏡成像的又一特點:物、像的連線跟鏡面垂直。
(5)再次點燃平面鏡前的蠟燭,用光屏在后面接收,觀察能否接受到燭焰的像.,得到平面鏡成虛像.
【平面鏡成像原理】
學生閱讀課本內容
教師:燭焰發出的光,經過怎樣的路徑進入人眼,讓我們看到像的呢?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解釋平面鏡成像原理:
燭焰上S點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覺這些反射光線好像是從鏡后的S’點發出的,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看過去就看到了點S’,S’就是S在平面鏡中的像。實際上鏡后并不存在光源S’,進入人眼的光也不是由像點S’發出。像點S’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它不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我們把這樣的像稱為虛像。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談一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在知識和學習方法上都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有哪些經驗教訓需要總結?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平面鏡成像原理:
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光的反射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8
學習目標:
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并能解決相關問題。
3.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及其應用。
學習重點:
平面鏡成像特點及應用
學習難點:
虛像的概念
教具學具:
演示用:平面鏡(大小形狀各不同)、口徑相同的平面鏡和凸透鏡、投影片、凹鏡、凸鏡、激光演示器.
學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蠟燭兩支、火柴、夾子兩個、8K白紙一張、圖釘、透明膠條、小平面鏡
導學方法:探究法、實驗分析法.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ㄒ唬┱J識平面鏡
生活中常用的鏡子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種各樣的“物體”,并與物體本身的形狀一樣.我們把這樣的鏡子叫鏡,把出現在鏡子里的“面孔”叫做。
。ǘ┈F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當你改變與平面鏡間的距離時,像怎樣變化?
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有怎樣的關系?
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有關系嗎?
。ㄈ┨骄科矫骁R成像的特點
1.先閱讀課本P77的實驗方案,明確探究過程,思考后回答:
、賹嶒灷貌AТ嫫矫骁R是因為:
、谶x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因為:
2.分組實驗,將觀察到的現象和測量的數據記錄在課本相應位置和表格中。
3.歸納結論:
結論:平面鏡的成像特點是:
、傧窈臀矬w的大小.
②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③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4.針對訓練: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鏡前,離鏡0.5m,他在鏡中的像高,像離鏡;當他后退0.5m時,像高和像到鏡面的距離分別是、。
(四)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認識所成像的性質
1.在圖中蠟燭的火焰上取一發光點S,思考:
、賁能發出多少條光線,方向如何?
、谏涞狡矫骁R上的光線有多少條?
2.從無數條光線中任意選出兩條光線,并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其反射光線,思考:這兩條反射光線沿傳播方向能否相交?
3.如果人的眼睛正處于這兩條光線傳播的路徑上,由于人的眼睛總以為光是沿直線傳播,因此會沿著直線去尋找發光點的位置,把這兩條反射光線用虛線向鏡后反向延長,得交點S′。S′是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鏡子后面實際上并沒有這個發出光線的點,所以S′叫像。
。ㄎ澹┝私馄矫骁R的應用
1.利用平面鏡成像的:
利用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
。┱J識凸面鏡和凹面鏡
1.凹面鏡的作用:
2.凸面鏡的作用:
二、自我小結:
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1.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都;
(2)像與物體大;
。3)平面鏡成的像是像;
。4)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2.平面鏡成像作圖
法一: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
法二: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作圖
3.平面鏡的應用
1.醫生檢查牙齒的平面鏡是利用了平面鏡。
2.太陽能電站的平面鏡是利用了平面鏡改變。
我還有的疑惑是
三、當堂訓練:
必做題
1.觀察平面鏡成像的實驗如圖1所示,在這個實驗中()
A.玻璃板后的那支蠟燭應該比點燃的那支蠟燭小
B.若把點燃的那支蠟燭移近玻璃板,像變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變大
D.需要使用測量長度的`工具
圖1
2.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的大小與()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有關B.平面鏡的大小有關
C.物體的大小有關D.物體放的角度有關
3.如右圖所示的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鐘面虛象,則實際時間是()
A.9時40分B.2時20分C.4時10分D.7時50分
4.在距離平面鏡8cm處點燃一支蠟燭,這時鏡中的像距鏡____________cm;若將鏡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則像向后移動___________cm。
5.當人逐漸遠離平面鏡時,人在鏡中的像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選做題
6.在圖2中,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7.如圖3所示,有一根與水平地面成60°的棒,如果要使棒在平面鏡里的像和棒垂直,平面鏡應該怎樣放置?
圖2圖3圖4
8.一平面鏡與水平面成45°角放置,當一小球在鏡前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如圖4所示。則它在鏡中的像沿__________方向運動。
四、課堂作業
課本P15動手動腦學物理1--4題
五、我的反思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9
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3)通過觀察感知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通過對平面鏡、球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設計思想:
1、通過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領略物理課教學的特點和魅力。
2、本課的重點是:在“探究”和“設計”的過程上:“如何探究像與物是否等大”(實驗目的)→怎樣比較虛像與物的大小→找一個跟物體完全相等的物體(替代物)與像比較大小→怎樣才能同時觀察到像與替身物→把平面鏡改為白玻璃(實驗基本思想方法),從而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訓練和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技巧性,開拓學生思路,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進行訓練,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1、提出問題:照鏡子,平面鏡能成像(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
二、新課教學
2、提出猜想:
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不做任何暗示,讓學生充分想象)
[學生討論、歸納]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許有不正確猜想)
。1)像與物等大;
。2)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左右相反;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如何來探究像與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明確探究目的]
[老師給學生思考空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
我們采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像與物是否相等呢?[設疑]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明確探究方法]
——找一個跟鏡前物體完全相同的物體[替身物體]與像比較。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同學們找桌子上的器材試試看,行不行。[白玻璃暫時不取出]
——用兩支相同的筆。
——用兩只相同的蠟燭。
同學們成功了嗎?有什么障礙?
——從平面鏡的正面看見了像,想把“替身物體”放到平面鏡后面的像位置上,從平面鏡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體”,而看不見像,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為什么像不見了呢?[學生:思考、討論]
——平面鏡成的像不是真實存在的。
有沒有真實存在的像,你們見到過嗎?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線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儀投射到銀幕上的像。
——電影院放映機投射到銀幕的像。
——樹林里地面上圓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陽的像。
平面鏡成的像是不是有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呢?
——不是的,平面鏡的背面有一層漆,光線是不能透射過去的。
[小結]好!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夠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們叫它實像,而平面鏡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實光線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虛像。
怎樣才能同時看見像和“替身物體”?
[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
——要同時觀察到像和替身物體,必須要讓物體通過鏡面的反射光線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線都能進入人眼。(教師在此可作適當解釋“光的反射”,具體下面要學習)
好![激疑]我們看見物體(棋子)在平面鏡內成的虛像是由于物體射出光線(或反射)經過鏡面的反射進入人眼的。怎樣才能同時看見鏡后的替身物呢?
——必須使平面鏡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線透過平面鏡進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那么現在鏡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線為什么沒有透過平面鏡進入人眼?
——被涂在平面鏡后面的漆擋住,光線無法透過平面鏡。
那么怎么辦?
——把涂在鏡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沒有其它辦法?
——換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現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選擇器材試一試實驗。[學生選擇器材實驗]
同學們實驗過程中有沒有困難和問題。
——像較弱,看不清。
同學們,筆的像比較弱,看不清楚,你有辦法讓物體所成的像明亮起來?
——增強光的亮度(照度)。用點燃的蠟燭做。
同學們,試試看。
[學生選擇器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
。ㄒ唬⿲嶒灂r間長,點燃的蠟燭燒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
。ǘ┫灎T不容易放置,有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學們實驗過程中有沒有困難和問題。
——點燃的蠟燭時間長燒短了,像比物短。
——蠟燭不容易放豎直。
——蠟燭容易倒下。
想什么辦法改進實驗呢?看看里面桌還有什么器材。[兩把手電筒]
——用手電筒作為物體,代替蠟燭。
你們再試一試看。
[有的學生沒開亮做,像較弱,看不清;有的學生開亮手電筒,但燈光豎直向上射出同樣效果不好]
同學們,手電筒的像為什么比點燃的蠟燭的像弱;看不清楚,動一動腦筋,有沒有辦法使手電筒成的像明亮起來?
——把當作物體的手電筒開亮,并把手電筒的頭旋下來做。
對,這樣可以增強光的亮度。再來試試看。
[啟發]作為替身物的手電筒(沒開亮的)應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與開亮的手電筒的像完全重合。
[學生的主動積極探索實驗,幾經挫折,實驗成功后能很好地體會到科學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鏡成的虛像與物體的大。
——等大。
實驗驗證: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把上面實驗放在白紙上做,只要記錄兩手電筒和玻璃的位置。改變開亮手電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實驗兩次。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實驗中兩手電筒的位置。
分析實驗記錄:
量出每次實驗中兩把手電筒到玻璃板的距離。
連接每次實驗中兩把手電筒的位置,觀察連線與鏡面的關系。
[得出實驗結論]
5、交流與評價:
。1)同學們各自的探究結果是否相同?
(2)關于平面鏡成想的特點還有那些猜想?準備怎樣去驗證它?
學生課后自己探究:
。1)改變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像的大小是否改變?
(2)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左右相反的嗎?
三、課堂小結: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虛像;
。2)像與物等大;
(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左右相反。
2、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以下要素(視學生的具體情況,可明確):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試驗;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5)分析與認證;
。6)評估;
(7)交流與合作。
四、布置作業:
讓學生在理解科學探究的情況下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包括探究的問題、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結論)
自讀教材“凸面鏡和凹面鏡”部分。
教學說明:
本課體現了科學家在進行科學探究時從問題—實驗—問題—實驗—結論的過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現學生盲目探究,教師要引導;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要怎么樣”、“應該這樣”,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可在思考方向上給以啟發、點撥,最后還是要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決。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 10
【學情分析】:本節課設計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首先從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反射現象出發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興奮狀態。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物理。
學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觀察或者留心過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有一定認識,但基本停留在學習的感知和表象階段,還沒有進行過科學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們有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還迫切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啟發。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3)通過觀察感知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通過對平面鏡、球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基礎是通過學生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分析數據、總結歸納等自主性學習,以及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展示,交流實驗結果,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本節的重點在于:設計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活動,它是本節教學活動開展的中心。
本節的難點在于:虛像概念的建立過程。
鑒于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建議采用的教學方法:演示法、觀察法、探究法,實驗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師:上課前,老師先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大家歡迎不歡迎啊?
。ǔ鍪灸,魔箱為一正方體箱子,箱內斜45度安放一塊平面鏡,如圖)
師:經過仔細觀察,大家發現箱子里面空空如也。現在老師這有十元錢,請一位同學通過箱子頂部的開口處把錢投入,仔細觀察!
師:箱子里依然空無一物,10元錢不見了!它到哪里去了呢?這只箱子的魔力來自何處呢?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以后,也許你就會弄清其中的奧秘,并且把丟失的錢找回來了。
播放課件:3.3平面鏡成像
二、新課教學
教師拿幾個生活中常用的鏡子讓學生觀察
師: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鏡子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種各樣的物體,并與物體本身的形狀一樣.我們把這樣的鏡子叫平面鏡,把出現在鏡子里的面孔物體叫做像.
。ㄔ僮寣W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
師:當你改變與平面鏡間的`距離時,像怎樣變化?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有怎樣的關系?
生:當物體離平面鏡越遠時,像越小
師: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有關系嗎?
生:……
。ㄟ@些問題,并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或正確,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平面鏡成像有一個感性認識,為學習本節的內容奠定基礎,并與生活中的錯誤概念加以區別,強化新概念的建立。)
師:剛才許多同學提出了有趣和有價值的問題,其中有的同學提到平面鏡成的像為什么會左右相反,為什么會物近像大……這些問題實際上就是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平面鏡成像特點有關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課件展示)
器材:蠟燭兩根、方格紙、刻度尺、平面鏡、玻璃板、鐵夾等。
A猜想:像大小可能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
像到鏡面的距離可能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__________。
師: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準確呢?誰猜想得最符合實際情況呢?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檢驗。
。▽W生的猜想可能會超出教師的預先設想,例如有的學生會猜想像在鏡子內表面,有的學生可能會猜想像的大小和鏡子擺放角度和大小有關等等,不要干涉他們的猜想,讓他們自主想象,但最好請他們陳述猜想的依據,避免胡亂瞎想。)
B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師:請大家拿出平面鏡,看見你的像了嗎?在鏡子前面還是后面?它距離鏡子多遠?能直接測量嗎?為什么?
生:不能直接測量,不知像在什么位置,無從測量起。
師:因此,我們要研究成像特點,首先要弄清像在哪里?(手在鏡背后作摸索狀),像到底在平面鏡后面什么位置呢?
師:拿出玻璃板,請大家觀察一下,和剛才的平面鏡相比,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相同:都是玻璃做的,都能成像。不同之處:玻璃板成像模糊、透明的,可以看見后面物體,鏡子成像清楚,看不見后面物體。
師:為了方便找到像的位置,方便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我們應該選用哪塊來做實驗呢?
師:我們今天就用這塊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作實驗。
師:利用桌上的器材,你能否設法找出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
。▽W生先討論,然后動手嘗試。)
隨意請一組的兩個同學上來演示定位像的方法。
師:大家說他做的好不好?給點鼓勵行不行?象這種用真實的物體來替代無形物體的方法叫替代法,等會我們還會用到。
師:像的位置找到了,接下來研究像的特點就不難了,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研究。
實驗之前,讓我們先討論一下實驗的方案。
討論:①要測量哪兩個物理量?
②用到什么儀器?
③就在課桌上直接測量距離準確嗎?怎樣測量比較準確?
④僅測量一組數據可靠嗎?
、菽隳茉O計一個記錄數據的表格嗎?
、迣嶒灢襟E是怎么樣的?
⑦在蠟燭成像的位置上放一張白紙,繞過玻璃觀察,白紙上有無蠟燭?
交流小結:請一組代表把數據表格帶上來,并說說實驗步驟:
、傧裣聢D那樣,將一張8開的方格紙用圖釘或透明膠條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兩個夾子夾住一玻璃板,豎立在白紙上.
、诎岩恢c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觀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現了蠟燭的像.
、哿砟靡恢嗤南灎T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使它與前面蠟燭的像重合(左右移動,直到從不同位置看上去它們都重合在一起,感覺這支蠟燭也像點燃了一樣),這時后一支蠟燭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蠟燭的像的位置.改變玻璃前蠟燭的位置,把實驗再做兩次,每次都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
、茉诎准埳袭嫵霾AО宓奈恢,移開玻璃板,用刻度尺畫實直線把每次實驗中兩支蠟燭位置的位置連接起來,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下來并比較它們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測量看它們是否與鏡面垂直.
、莅褱y量結果填寫下表中
C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學生分組實驗
D分析與論證
師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①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巯窈臀矬w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芟衽c物關于鏡面對稱,左右相反
、菸矬w在光屏上不能成像,我們把這種像叫做虛像。
E評估與討論
師:實驗時,把手指放在玻璃板后蠟燭B的“燭芯”上,是否燒痛了你的手指?說明
了什么?
生:沒有燒痛手指。說明“燭芯”是虛像。
師:實驗時為什么用同樣的蠟燭?
生:使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像與物等大。
師:大家在實驗中還發現了什么影響?
生:玻璃太厚可能出現兩個像。
課件演示整個實驗過程
課件展示:一個小丑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像,他看到的應該是下圖中那一張圖?
師:為了鞏固學生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了解,我們來做個游戲:我請一位同學上來照鏡子,照鏡子的同學做一些動作,另一位同學扮演他的像。
……
師:他們符合平面鏡成像特點嗎?哪里不符合?
……
師:我們常說水火不相容,同學們能不能讓蠟燭在水中燃燒呢?下面老師播放一段錄象。
2、平面鏡成像原理
對于平面鏡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學生并不了解,老師可先給學生設疑,我們能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射入眼睛,我們也能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從哪里來的呢?邊板畫邊講授,進行解疑,這樣既鞏固了反射定律,又培養了學生研究新問題的能力.具體做法可按下面步驟進行:
在黑板上畫出平面鏡,先給出一個發光點S.然后提問學生:
師:S能發出多少條光線,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線有多少條?
生:S能向四面八方發出無數條光線,射到平面鏡的光線有無數條.
讓學生選出一條入射光線,并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再選出另一條入射光線,并畫出它的反射光線.
師:這兩條反射光線沿傳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處于這兩條光線傳播的路徑上,會覺得這兩條光線是從哪里發出的?并在圖上畫出一只眼睛.
師生共同分析得:
、龠@兩條反射光線不能相交.
、诋斞劬φ幱诜瓷涔饩的路徑上時,根據光線直進的經驗,眼睛會覺得反射光線好像是從它們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的交點s發出的.
用紙條模擬演示過程,學生可進一步形象直觀地認識平面鏡成像的物理過程,從紙條的折疊和展開過程中能形象生動地認識物像關于鏡面對稱的關系,并由此總結出作圖方法。
【《4.3平面鏡成像》教師集體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平面鏡成像特點09-21
《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08-30
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原理09-22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范文08-20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3篇02-27
平面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10-21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學設計08-02
初二物理《平面鏡成像》說課稿11-01
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嗎07-01
物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教學反思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