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正確讀出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并從中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
教學準備:
爬山虎的實物、資料、課件(爬山虎觸著墻時,怎樣一腳一腳的向上爬)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腳?(豬腳、狗腳)這些都是動物的腳。那你們見過不會走路的植物也長腳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寫的一篇文章:第六課《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交流資料,檢查預習。
1、集體交流課前布置搜集的資料:
(1)葉圣陶的資料。
(2)爬山虎的資料。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爬山虎、均勻、重疊、空隙、莖上、葉柄、觸角、痕跡、逐漸等詞語卡片,指讀,開火車領讀。(生字用紅色標出)
(2)指導書寫難寫字。在田字格中書寫疊、痕、逐
3、課文主要內容。
師: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這篇課文重要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4、小結過渡:孩子們你們的預習非常充分到位,都是會學習的好孩子。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細讀這篇文章,好嗎?
三、指讀理解,讀文精講。
1、指名按段讀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敘述的?(預設:課文先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再介紹爬山虎的腳和它怎么樣向上爬的)
3、自讀爬山虎的葉子那一段,體會爬山虎的葉子特點,抓重點子理解。
例句: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
葉子的特點;綠、整齊均勻;從一順兒沒有也說明作者觀察得認真,語言準確。(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葉子排列)
4、指導朗讀:讀出綠得特點。
5、交流匯報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它是怎樣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實物觀察:爬山虎的腳的樣子與文中語言對應。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枝狀、六七根:一個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體會語言的生動與準確,也體現出作者觀察的細致。
(2)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往上爬的?
(抓住動作詞:觸、變、巴、拉、緊貼一系列詞語清楚地寫出爬山虎爬墻的過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說一說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集體交流,老師配以圖示(課件出示)
爬山虎的腳與墻有什么關系呢?
對比學習:沒觸著墻萎了,沒有痕跡
觸著墻的變成灰色,相當牢固
6、從剛才的學習當中,你有什么體會?
預設:知道(1)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2)作者觀察細致;(3)不是一次觀察而是長期觀察。
小結:觀察不但要用心,還得細心和有耐心,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樣處處留心觀察。
四、指導朗讀,回歸整體
1、文章語言生動優美,請你用心的、美美地讀一讀,體會爬山虎的特點。
2、讀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下來。
2、繼續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3、積累語言并加以運用,使學生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爬山虎的腳》。
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聽寫:爬山虎、均勻、重疊、空隙等10個詞語。
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蛟(jiāoyiǎo)龍蝸(wuōwō)牛
痕跡(ji jì)波(bō pō)紋
爪(zhuǎ zhǎo)子莖(jing jìng)
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學法指導。
1、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略)
2、學法指導: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時要讓學生按照學過的方法進行:
A: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
B: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認真地閱讀,了解每部分的內容。
C:再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歸納總結,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積累語言,指導背誦。
1、文章語言精煉生動,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并與同桌交流喜歡的原因。留待課后積累在讀書筆記上。
2、指導背誦:在理解課文內容和反復讀的基礎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讓學生找出過渡句,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的葉子,幫助記憶前后的內容,進行背誦。再如:3、4自然段,要指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幫助記憶,然后熟讀背誦。(可自背,同桌或小組合作背誦,檢查)
讀寫結合,練習仿寫。
1、用第一人稱,說說寫寫爬山虎腳的自述
2、布置學生觀察一種動物或一種植物,把最有特點的部分寫下來。
3、指導書寫觀察日記。
附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觀察細致
位置:莖上
樣子:形狀:細絲,像觸角
顏色:嫩紅
語言生動
爬:觸~變~巴~拉~貼
像蛟龍的爪子
變化:沒觸墻:枯萎
觸著墻:灰色牢固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2
【設計意圖】
《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而條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爬山虎的腳》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學校附近有爬山虎,課前我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前我布置了觀察提綱:
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么印象?
2、對著那爬滿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數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于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等靜態的東西,通過實地觀察,學生容易掌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樣在墻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體軟件,較形象地顯示了爬的過程。
為體現精要教學法的原則,力求圍繞重點設計了多項訓練內容,使學生在課內由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
【教學目《爬山虎的腳》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⑴ 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⑵ 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⑴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⑵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
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
(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⑴ 這一段講了什么?
⑵ 你覺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⑴ 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⑵ 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⑶ 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疑
九、做練習3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
⑴ 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⑵ 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練習3。
(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
(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
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提問:
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
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五、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課后練習1⑶,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
(觀察細致、耐心)
六、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七、質疑
八、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九、課外作業
1、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個意思。
板書設計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觸--→巴--→拉--→貼
觸著墻←-→沒觸著墻的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3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和口語表達的能力。
2、認識爬山虎的腳的顏色、形狀和生長部位。
3、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么樣一腳一腳爬上墻的。
4、結合觀察發展學習的審美情操。
【教學具】
文字教材、多媒體課件。
【教學思想】
1、創設審美情景,以 CAI 為主導地極大地調動學習的積極與主動。
2、教學設計分為四個大的環節:
創設情景,審美欣賞—細致觀察,建構新知—反饋操作,強化認知—形成評價,自我完善。其中前兩個環節是以教學講授與演播為主,而后兩個環節卻是以學習的自主操作為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審美欣賞
1、啟發談話:
誰知道爬山虎?它一般生長在什么地方?你能否說出它的一些特點?它美不美,怎樣美?
2、讀課文,重點讀一讀第三、第四兩個自然段,體會一下爬山虎與爬山虎的腳有些什么特點?
3、教師演示 CAI ,看一看描寫第三段的有關爬山虎的視頻資料,初步感受“均勻”、“空隙”等詞匯,并重點感受“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了波紋,好看得很。”的動態藝術。
4、說一說你所感受到的美,再讀讀課文,體會一下課文中語言文字的藝術表達。
二、細致觀察,建構新知
1、熟讀第四自然段,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顏色、形狀。
2、CAI,看一看描寫第四段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顏色、形狀視頻資料。培養口語表述能力。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的腳的顏色、形狀和它到底長在什么位置?
4、邊讀課文,邊想象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與長成的動態效果—嫩紅的六、七根細絲慢慢長大,細絲的頭上又長出幾個圓片,就像是蛟龍的爪子,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三、反饋操作,強化認知
1、從上面的學習你真的知道了爬山虎腳的那些外部特懔寺穡?
2、利用 CAI 和教學交互網絡的操作,請你找一找爬山虎的腳長在爬山虎的植物的什么部位?
3、根據操作的交互反饋,再閱讀課文。
4、最后用自己的話重點說一說爬山虎的腳到底長在什么位置?
5、細致觀察爬山虎的腳長成的動畫。
四、形成評價,自我完善
1、讀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課文說了些什么?
2、找一找描寫爬山虎的腳爬墻的動詞(觸/變/巴/拉/彎/貼)。
3、在 CAI 找到這些詞,并在課件上將這些動詞拖至交互區,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
4、分別用鼠標點擊這些動詞,看一看與此相關的描述爬山虎的腳的相應動畫。
5、對照畫面,用自己的話有順序地說一說爬山虎的腳是怎么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6、可以完整地觀看一遍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完整動畫。
這個簡略的教學方案一個十分明確的特征就是強調了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應用( CAI ),并在創設生動的語言環境中,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教學設計方案中不難看出:一方面多媒體教學設計有別于常規電教的本質區別在于 CAI 課件幾乎主導了整個教學的程序(這也就是 CAI 課件創意與多媒體教學設計原本就是一回事的緣故);另一方面就是“學”的意義真的可以在 CAI 具備的物質條件下落實在自我形成的動手操作之中。
如果考慮到如何將常規教學方案轉變成 CAI 課件創意的表達方式,我們不妨創設這樣一個大家熟悉的常用表格,將有關《爬山虎的腳》的 CAI 設計可能涉及到的教學要點詳細集中起來,以便于整理和觀察。
其實,上述表列式的教學內容表達本身基本沒有意義,但作為常規教學方案《爬山虎的腳》的設計,可以轉化成了一些基本的教學創作要素,這些要素就是多媒體需要表達的直觀化素材,我們將這些要素通過一定的形式全部整理成多媒體素材,并說明這些素材的表現形式和策略,那么一個漸趨于完善的 CAI 創意表述形式也就基本形成了。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孔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詞句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交流圖片、認識爬山虎
1.組織學生交流觀看自己在課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爬山虎的樣子,并說一說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
2.鼓勵學生介紹爬山虎,并說一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
朗讀課文、認字解詞
1.讀準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閱工具書解決。
2.交流學習成果,指名讀幻燈片上的字詞。
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題,說說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2.默讀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討論解決部分疑問,再梳理問題。
(1)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它的葉尖為什么一順朝下?
(2)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寫了幾部分內容?
說一說,畫一畫爬山虎腳的樣子。
1.讀相關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詞語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腳的樣子。
2.根據自己的理解動手畫一畫,看看誰畫得最正確。
3.同桌互相看看畫得是不是像課文所寫的那樣。
4.再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齊讀第4自然段,并練習背誦。
引導學生把課文背誦下來,有意識地進行語言的積累。
課后作業
利用課余時間觀察學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記錄下來。
第二課時
導入:
上節課老師要求大家觀察爬山虎并作記錄,下面就請幾位同學讀一讀自己的觀察記錄。
1.讀記錄并說一說和作者的觀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對比作者的描寫,集體評議大家的描寫。
體會詞語、品讀句子、演說特點
句子一:(爬山虎的葉子)
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
1.反復朗讀,找出能展現爬山虎葉子特點的詞語。
2.講一講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說一說這些詞為什么用得恰當。
3.帶著理解和感悟仔細品讀。
句子二:(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狀的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1.討論回答:這三句介紹了爬山虎的腳哪幾方面的特點。
2.從葉柄、六七根等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觀察仔細認真,描寫準確生動。)
3.以我是爬山虎的腳為題,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畫一畫、演一演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1.邊讀邊畫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并試著換一換這些詞語,然后集體評議、對比優劣。
2.指名在班上說一說,可以邊說邊在黑板上圖示。
3.同位之間把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按順序說一說,感悟作者是怎樣把意思寫清楚的。
聽讀思考
1.聽老師范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腳在觸墻前后有什么變化?爬山虎的生長與墻有什么關系?
2.小組交流探討。
讀閱讀鏈接
讀一讀閱讀鏈接,說說自己的體會。
談啟示、說方法
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從這一課中受到的啟發。
(可提示學生從作者的觀察順序、作者的觀察方法、文章圍繞一方法和時時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這些方面去談。)
小練筆
觀察一種植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5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教具準備
1.實物展示臺。
2.學生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 出示實物,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么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看來你真是個會觀察的孩子。葉圣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看看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又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讀書情況。
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讀了葉圣陶爺爺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感受?葉爺爺為什么會把爬山虎寫得那么生動具體?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
一、請同學們看實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采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6
學習目標: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爬山虎的葉子是什么樣兒的?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山虎的腳的?指名讀。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討論:
(1)用鉛筆畫出課文中描寫爬山虎腳的詞句。
(2)這一段講了爬山虎腳的幾個特點?每個特點是什么?
(3)從哪一句可以發現作者是注意觀察的?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它能夠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腳,想到了什么?
3.小結: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葉子、腳會爬的特點,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作者細致入微的描寫,在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那滿墻的爬山虎。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1.齊讀第五自然段。
2.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幾層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確:(
1)觸著墻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2)爬山虎的腳能牢固地巴在墻上。
(五)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讀后思考:爬山虎的.葉子為什么能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
(六)指導背誦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誦。
2.指名背誦。
(七)總結
這篇課文采用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觀察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向我們描繪了爬山虎會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業
1.用舒服、均勻造句。
2.課后3、4題。
(九)板書設計
25
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小學語文第七冊里的一篇觀察描寫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圣陶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二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如何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 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背誦2~3自然段。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
四、教具準備】
1、爬山虎實物展示。
2、學生準備水彩筆及白紙一張。
3、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八張。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出示實物,你在哪兒見過?爬山虎是一種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組成的?(由根、莖、葉組成,可爬山虎還有腳,覺得奇怪嗎?)
學了這篇課文你就會明白爬山虎的腳究竟是怎么樣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寫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2、介紹作者(課件出示 )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我國現代文學史世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
(二)初讀檢查
1、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找一找課文中那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什么?
檢查交流:
1、開火車讀,齊讀詞語。(課件)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隨機理解“葉柄”、“重疊”
2、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3——5寫的是爬山虎的腳)
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生長的位置和葉子。)
3、小結:作者按順序先寫( )再寫( )最后寫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作者在哪兒看到了爬山虎?
這兩處地方有什么共同點?(都在墻上)
2、教師小結: 作者這樣寫是以這兩處的爬山虎生長的情況,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 其實爬山虎還可以長在巖石上。
3、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兩句話除了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外,你還能從句中看出爬山虎的哪些特點?
從“滿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長得很茂盛。
4、再讀第一自然段。
(四)講讀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
2、小組交流,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
3、品味語言。隨機理解:新鮮、舒服、均勻、拂過、漾起等詞語。
新鮮指爬山虎的葉子綠得醒目,葉子生長旺盛,充滿生機。
舒服指看上去會讓人覺得賞心悅目。當你心情煩躁時,看一看爬山虎,會覺得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云外;當你悲傷的時候,看著它心情會舒暢。當你疲憊的時候看到它會覺得神清氣爽。
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這句話寫出了爬山虎的動態美。我們一般描寫植物只會寫植物的靜態,而葉圣陶爺爺把爬山虎的動態也寫得惟妙惟肖,值得我們借鑒。
區別“蕩起”與“漾起”的含義。
5、指名朗讀,要求讀出對爬山虎葉子的贊美之情。
6、練習填空。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 ),看著非常( )。葉尖( )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 ),沒有( )起來的,也不留( )。一陣風( ),一墻的葉子就( ),好看得很。
7、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出示課件,讀相關句子。
交流討論:生長位置在 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
腳的樣子:枝狀的——指六七根細絲構成的樣子,像蝸牛的觸角——指每根細絲的樣子。
腳的顏色——嫩紅的。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莖上添畫葉子和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的語言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4、再次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爬山虎的腳,如此細小的腳作者卻描寫得那么細膩,這都是因為作者在仔細的觀察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指導寫作方法。我們不了解爬山虎的腳,但是看見過蝸牛的觸角,即使沒看見過蝸牛的觸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龍的爪子,所以說采用比喻的寫法能讓我們對描寫的事物了解得更加形象。那么爬山虎的腳有哪些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樣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8
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與墻的關系。
2.學習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具體地描寫事物。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爬山虎的葉子,那么今天我們來繼續深入學習爬山虎的腳。
二、明確學習任務,交代學習方法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3、4、5自然段,邊讀邊想你打算從哪幾方面去了解爬山虎的腳【3個方面,(1)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2)它是如何爬的;(3)它與墻的關系。】
出示學習方法:
第一部分由老師引導完成,第二部分由同學之間討論完成,第三部分由同學自學完成,學習方法十分簡單,找出關鍵句用﹏﹏畫出來,再找出關鍵詞用▲▲標出來。
三、導學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找出寫爬山虎的腳的關鍵句子,讀一讀。
2.請在這3個關鍵句中找出寫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用這些關鍵詞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1)腳的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
(2)腳的形狀:枝狀、細絲。
①細絲是什么樣的呢?全班齊讀。(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誰見過蝸牛的觸角?(蝸牛的觸角很細,而且頭上還有小圓點。)
②屏幕顯示: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腳的細絲的對比圖。瞧,爬山虎的腳的細絲與蝸牛的觸角都非常細,而且頭上還有小圓點,所以在這兒作者的比喻用的非常準確。
全班齊讀比喻句,好好體悟。
③腳的顏色:嫩紅色。
3.小結:同學們一塊兒把這三個關鍵句連起來讀一讀,注意讀出特點。
4.用電腦演示驗證一下大家剛才讀對了沒有。
5.再讀本段,注意讀出腳的可愛來。
四、討論完成第四段
1.組成4人學習小組,也用剛才找關鍵句的辦法學習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2.學生匯報討論情況
關鍵句、詞: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
3.全班齊讀關鍵句。
4.學生觀看電腦演示。
師解說,引導學生了解向上爬的過程。
5.小練習:把關鍵詞空出,請學生填空。
6.剛才我們講的是一個腳怎么爬,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它是如何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1)組成4人小組討論。
(2)請學生上臺表演。
小結:爬山虎的腳不像動物的腳交替爬行,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五、自學完成第五段
1.學生自由讀,找出關鍵詞.句提示:從觸著與沒觸著入手。
2.請一位同學上臺把兩個關鍵詞寫到板書中。(萎.牢固)全班齊讀關鍵句。
3.請一生朗讀,你打算怎么讀?(萎了讀的輕些,表示生命的完結,牢固讀得強烈些,展示頑強的生命力。)
4.個別讀.齊讀感悟。
5.小結:你們瞧,爬山虎的根扎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頑強,讓我們再來細細觀賞這一墻爬山虎,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錄像展示)
六、整合提升,緊扣單元閱讀訓練要點
1.默讀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一是細心觀察,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才能發現爬山虎的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及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二是連續觀察,所以才會發現原先是直的.細絲,后來變彎了;沒觸著墻的腳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才會發現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
2.讓學生找出體現作者細心觀察.連續觀察的語句多讀幾遍,借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七、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了解到大千世界,萬物百態,大自然的神奇。老師希望同學們做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
八、課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讀寫遷移:認真觀察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植物,仿照課文的觀察方法.表達方法抓住特點寫一篇小練筆。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9
【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熱愛生活,做個有心人。
4、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圖畫紙、水彩筆、爬山虎的腳。
2、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爬山虎葉子圖片、爬山虎的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激趣導入。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書課題)
二、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有許多同學都見過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
(葉子)
2、你能說說你見到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嗎?
(讓學生談談自己以前觀察到的葉子的樣子。)
3、我們看看葉圣陶老爺爺是怎么寫的?
(放錄像,教師范讀。)
4、看了錄像,你認為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
(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個有什么特點。)
那些句子體現了爬山虎葉子的美?
(指導朗讀)
5、齊讀第二段、放錄像,學生試復述。
三、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在這美麗的葉子下面還隱藏著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腳的圖)
1、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會這樣生機勃勃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我們平時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
(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2、讓全班學生選擇適當的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爬山虎的腳。
3、對照課文內容,讓學生抓重點詞,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4、觀察實物,指名朗讀,全班齊讀,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過渡:它又是怎樣向上爬的呢?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1、指名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用什么方法?
(抓重點詞:觸、巴、拉、貼。教師板書)
3、學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樣向上爬的。演示中理解詞語“一腳一腳”:
⑴ 假設黑板就是一堵墻,讓學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⑵ 評議學生演示得對不對。
⑶ 教師小結:
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必須再長出一只腳,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4、多媒體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動畫,學生復述,指名背誦。
5、過渡:
那沒觸著墻的腳會怎么樣呢?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對比學習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2、爬山虎的腳和墻的關系怎樣?
六、總結
1、我們知道了在爬山虎美麗的葉子下面,爬山虎腳生長的位置、樣子和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2、了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們學習。
3、作者進行細心有序的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是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
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神奇的植物,選擇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再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2、能力目標: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發全腦為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后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里面藏著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后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采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布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的秘密》寫片段。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自瀆課文,重點學習本課第1、2段。
(3)學習作者描寫事物的方法,學習如何去觀察一個事物。
(4)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通過對詞語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會爬墻嗎?那有沒有會爬墻的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會爬墻的植物。教師板書爬山虎的腳
二、初讀課文,解疑,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生詞,并通過上下文理解詞義。
2、可見出示本課生字,生詞,學生讀,師糾正
3、讀課文,找出課文的'哪幾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4、教師講解本課體裁說明文。
三、講讀課文。
1、課文的1、2自然段寫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A、個別讀課文,思考:第1自然寫什么?
B、這兩處地方有什么共同點?
C、齊讀思考:你能從這兩句話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點?
2、講讀第2段、
A、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什么?
B、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C、葉子顏色的美表現在哪里?
D、葉子的均勻、整齊表現在哪里?
3、導讀。
A、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
B、爬山虎長大了的葉子顏色很美。
C、爬山虎的葉子長的很整齊。
D、爬山虎的葉子的很均勻。
E、當風吹過,滿墻的葉子也很美麗。
4、理解:拂漾
5、齊讀課文,個別讀
6、歸納短意。
四、背誦第二自然段。
五、小結,準備下課。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點字詞,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生長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初讀和研讀,掌握描寫爬山虎腳的特點的修辭手法,并且能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這篇爬山虎的學習,一方面建立起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建立起對身邊大自然的喜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的。
三、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教學法;
學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圖片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我們來玩猜一猜游戲,大家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師:好,那大家可都看仔細了啊,老師手上有一些圖片,同學們來猜猜這是什么?(教師模擬第一張圖片)大家看看這個圖片上畫的是什么呀?我們來看看那個同學平時最善于觀察了。
(這時學生思考,紛紛舉手想要回答)
就這樣通過小貓腳圖片、小鴨子腳圖片、小狗圖片和爬山虎腳的圖片,引出腳這個話題。
師:同學們,其實不光是我們的動物有腳,我們的植物也有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的腳,看看它怎么走路的,好不好?
生:好......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爬山虎的`腳》
(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1、初讀課文,學生自由拉朗讀,勾畫出不會、不懂得字詞,同座之間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相互幫助學習。
2、再度課文,以前后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己勾畫出爬山虎腳的描寫句子,然后四人通過討論合作的方式得出爬山虎的特點?從哪些方面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引導學生從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和如何爬的這四個方面去尋找)。
3、深入研讀課文
整體閱讀課文,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例如:葉圣陶爺爺為什么要這么仔細的描寫爬山虎啊?)感知作者寫這篇課文的目的,以及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在這過程中,通過分析句子來介紹文中所用到的一些新的修辭手法。
(三)你說我演,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
通過一個游戲來加深學生對課文描述的爬山虎的腳的爬行方式的理解。
游戲一:一個同學說爬山虎的腳樣子以及運動方式,一個同學根據同學的敘述一步一步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游戲二:貼紙游戲,在黑板上展現課堂開始的圖片,讓學生把對應的圖片上腳的特點貼在對應的圖片中來。
(四)鞏固提高
通過游戲的方式鞏固回憶字詞。
從第一小組的同學開始:
師:爬山虎爬呀爬,爬到…同學
生:我是爬山虎,這個是我的腳,它讀….,它可以這樣來造句,我身邊有這樣的….植物,它的腳是這樣的…..。
通過爬山虎腳移動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起來分享自己這篇課文學習到的字詞和修辭手法以及身邊的其他相似的有腳植物。
(五)小結和作業
1、課堂小結采用發散式+收束式,通過提問的方式完成: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學的是什么呀?
生:《爬山虎的腳》
師:那有那個善于總結的同學能告訴老師,這節課你都學到了那些新本事呢?
生:我學到新的生字和新的修辭手法
師:這個同學非常棒,還有哪位同學能起來和大家分享嗎?
………..
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了我們的一個新朋友-爬山虎,一起了解了植物爬山虎的腳,知道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以及它是如何的爬,在這之中呢,我們也學到了新的生字寶寶和新的修辭手法。最后,讓我們再次的自由朗讀課文,去再一次感受爬山虎的神奇運動腳步吧!
2、同學們下去后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有哪些植物是有腳的,用今天新學到的修辭手法來描述出來,明天上課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分享,看看哪位同學觀察最仔細,描述的最生動。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13
一、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讀準課文中難讀的詞語,理解課文中難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默讀邊感受爬山虎的特點,并能用自己的話介紹課文內容。
3、在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進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能夠讀準課文中生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預習內容:
1、我知道
(1)爬山虎的腳長在哪里?它有什么特點?
(2)我的收獲是
2、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請記下來,準備在小組內交流。
三、導學案:
(一)預習交流,質疑促學
1、組長帶頭,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小組展示
3、交流質疑,互幫互助。
(二)小組合作探究
1、從課文的哪些介紹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最高本領呢?
2、它的哪些景觀使你感到特別驚奇?為什么?
(三)探究感悟
在介紹爬山虎時,作者用什么方法來說明的?說明了什么?
(四)主題閱讀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爬山虎的特點,課后請同學們閱讀主題學習叢書《慧眼觀天下》中的
四、五個模塊,并將你自己的收獲記錄在《學習筆記》上。
四、課堂檢測:
(一)在()里天填上適當的詞語。
()均勻()波紋()的腳緊貼在()
()一順朝下不留一點()()的`爪子灰色()
(二)在課文中摘錄兩句比喻句,并填空。
1、這句是把比喻成
2、這句是把比喻成
五、課后作業:
觀察爬山虎的實物,并寫出自己的觀察日記來!
六、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嫩紅嫩綠
綠得新鮮勻稱整齊
觸巴拉貼
灰色牢固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自瀆課文,重點學習本課第1、2段。
(3)學習作者描寫事物得方法,學習如何去觀察一個事物。
(4)激發學生觀察得興趣,做生活得有心人。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觀察事物得方法。
(2)通過對詞語得理解,了解爬山虎得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得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會爬墻嗎?那有沒有會爬墻得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會爬墻得植物。教師板書——爬山虎得腳
二、初讀課文,解疑,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本課得生字、生詞,并通過上下文理解詞義。
2、可見出示本課生字,生詞,學生讀,師糾正
3、讀課文,找出課文得哪幾段寫了爬山虎得腳。
4、教師講解本課體裁——說明文。
三、講讀課文。
1、課文得1、2自然段寫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A、個別讀課文,思考:第1自然寫什么?
B、這兩處地方有什么共同點?
C、齊讀思考:你能從這兩句話中看出爬山虎得什么特點?
2、講讀第2段、
A、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什么?
B、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C、葉子顏色得美表現在哪里?
D、葉子得均勻、整齊表現在哪里?
3、導讀。
A、爬山虎葉子得顏色變化。
B、爬山虎長大了得葉子顏色很美。
C、爬山虎得葉子長得很整齊。
D、爬山虎得葉子得很均勻。
E、當風吹過,滿墻得葉子也很美麗。
4、理解:拂漾
5、齊讀課文,個別讀
6、歸納短意。
四、背誦第二自然段。
五、小結,準備下課。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 15
一、教材簡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課文第2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葉子。從剛長出來到長大,葉子的顏色從嫩紅變成嫩綠,長大后的葉子引人注目,并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須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通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致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二、學情分析
在我們農村生長的植物比較多,爬山虎也比較多見。學習了這片課文能有助于學生對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認識,而且學習作者觀察植物的角度,引導學生去觀察更多身邊植物(如:小麥,玉米,辣椒,蒜等)的觀察。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對農村學生能提高他們更多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2、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義。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4、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生活情趣。
5、背誦、抄寫作者描寫生動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課文寫一篇介紹植物的文章。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3、學習作者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有順序、具體地寫好一段話。
通過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五、教學過程
教學資源:媒體資源、錄音磁帶、錄音機
教學方法:研讀、講讀法
學法指導:自主研讀、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葉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腳》。誰能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爬山虎的腳?
二、自主研讀:
1、師述:葉圣陶先生用5個自然段描寫了爬山虎,你對爬山虎的那一個方面最感興趣?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獲?
2、學生分組研讀,師分組巡視指導。
三、匯報交流(一):
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
1、師質疑:讀了爬山虎葉子的這一段,你有什么收獲?
2、組織交流:(點撥導讀)
⑴、師: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過讀來體會嗎?(朝下、均勻、漾起波紋)
⑵、師:觀察葉子,葉圣陶爺爺還觀察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嫩紅——嫩綠——綠的新鮮)
⑶、聽錄音:再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導入:爬山虎的葉子如此美麗,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墻上呢?(腳)本課那幾個自然段介紹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3——5節)
2、師質疑:關于爬山虎的腳,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來解決爬山虎的'腳長在那兒的問題。
⑴、讀第三自然段幫你能用一句話告訴同學們,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說一說、畫一畫:爬山虎的腳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的葉子和莖的圖畫,學生觀察畫圖說。
4、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什么顏色?
⑴、自讀課題,畫出有關的句子。
⑵、通過媒體資源中的課件,展示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顏色的段落,學生再讀體會。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質疑: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的細絲有什么相似之處?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來比喻細絲呢?)
交流話題(三)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1、自學第四自然段,學懂了匯報(可以讀、可以說、可以表演),畫出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
2、學生匯報:
⑴、找出與爬有關的詞句。
⑵、用自己的話把爬山虎的爬墻的過程按順序說一說。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動畫。
(4)、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
⑴、指讀第5節,邊讀邊畫出腳的不同變化。
⑵、對比交流:觸著墻的;沒觸著墻的。
⑶、小結:爬山虎真了不起,為了生存,它在不斷地改變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墻上,而這一過程不是一兩天可以發現的,可見作者是經過了認真而又持續不斷的觀察才看清楚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總結全文: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可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呢?
2、你從作者的觀察中受到哪些啟發?(仔細觀察——連續觀察)
3、小結:大自然中有許多奧秘等我們去發現、去探索,我們要向作者那樣養成細心觀察,不斷觀察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有順序地把事物介紹清楚。
六、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特點 樣子:……像……(細絲)
顏色:嫩紅(灰色)
爬 觸→巴→拉、貼
沒觸著墻 萎
觸著墻 變 相當牢固
七、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爬山虎的腳教案03-07
《爬山虎的腳》的教案03-09
《爬山虎的腳》教案03-10
《爬山虎的腳》教案03-10
爬山虎的腳教案06-18
《爬山虎的腳》的優秀教案(精選22篇)08-19
《爬山虎的腳》教案模板05-22
《爬山虎的腳》教案通用04-26
《爬山虎的腳》教案(精選21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