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安塞腰鼓》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設想:
1、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采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進入角色。
2、這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有著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對這樣的文章,先指導學生朗讀,從誦讀中體會它的氣勢,實現整體感悟。然后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文章的內容美、形式美,通過討論,揣摩句子含義,實現語言文字的內化。整個過程以朗讀一線貫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學。
3、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凸現學生主體精神,力避教師煩瑣講解,突出新課程理念。
教學方法:1、誦讀2、想象3、研討
教學準備:利用多媒體課件,加強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承載著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奏演繹著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贊歌!
欣賞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氣勢和鏗鏘激越。
看美景(通過播放安塞腰鼓錄像,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調動學生的情緒)。
請學生談一談觀感,可以從聲響、畫面等方面談。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美文
1、教師范讀課文。
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并多讓學生朗讀。
2、請根據文中描述,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
好一個的安塞腰鼓。ǹ杖碧幙商钤~、短語、句子)
3、整篇文章極富震撼力,文章中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連一個高潮,大家從中體味到了什么?
A、這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著一種陽剛之美。
C、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
三、朗讀賞析探究
賞美圖,配佳句為了讓大家對被譽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觀的認識,我們再來看幾組特寫照片。看后請各小組用課文中的文句與之相配并高聲朗讀。
對學生即時找出的句子進行簡析,為下面環節作鋪墊。
比如:對排比句進行總結,說出對句子的理解。
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①雞啼預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
、谶@是以聲襯靜,用雞啼反襯火烈的鼓聲停止后大地的寂靜。
說美點,品美韻這篇文章美嗎?美在哪里?
語言美: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交錯出現,連用許多。
思想美:
1、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學生可從自然環境、經濟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結合江南音樂《姑蘇行》談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
作者在歌頌這種陽剛之美的同時歌頌黃土高原,這正是貫穿全文的感情基調。
2、文中除了黃土高原,哪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是什么含義?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厚實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風雨變遷的見證,同學們可以從黃土高原的地域特點和社會歷史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3、西北現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作者為什么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沒有因生活的貧困和環境的封閉而喪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這里的人們,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并不遙遠。
4、同學們認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從課文中找到依據。歌頌生命力量歌頌黃土高原歌頌民族精神歌頌民族藝術
這篇文章美在,內容和形式(語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統一。
四、課堂小結:
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贊歌。腰鼓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頌。既有對陜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贊美,又有對我們這個從沉睡中覺醒、邁著雄健的步伐,不斷走向繁榮的偉大祖國的禮贊!
賞美樂《黃土高坡》音樂FLASH,在歌聲中結束本課學習。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三。(目的:更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2、做好《練習冊》上的作業。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美
景 文 圖 韻 樂
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