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公開課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誦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恰當,并注意語氣。
2、了解全文內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3、了解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的意思和用法。
【教學設想】
從第五冊開始,文言文集中編排單元。這給學習文言文帶來了方便,也提出了問題。方便的是,集中學習文言文,有利于培養學生文言語感,以新帶舊,學起來比較容易些;問題是,前面四冊教材的文言文數量較少,而且與現代文混合編排在一個單元里,可以說,學生對文言文還比較生疏,這又給集中學習文言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前面的準備不足。
因此,五六冊的文言文教學,需要有一個總體設計,由淺入深,遵循學習文言文的規律,按照教材的規定,從誦讀訓練開始,在讀上下功夫。然后,再逐漸的深入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去。
讀文言文,一是讀準字音,二是讀好停頓,主要指句中的停頓。一個長句中,哪個詞與哪個詞連在一起讀,不該連在一起讀,就決定了句子內部的自然停頓。讀好句中的停頓,句子的意思也就大致明白了。
熟讀能夠成誦。背誦文言文的篇或段,也是五六冊教學的重點。所以,加強讀的訓練,有益于背誦。
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按照教材規定,能夠領會文句的大體意思,懂得文章的主旨就行了。因此,教學中,不一定要直譯課文,大體意思知道了,就基本上達到了要求。在這個基礎上,著重指導學生弄懂文章的主旨。
課文中遇到的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意義不同的詞,一詞多義的詞,以至通假字、虛詞等,選擇重點的,讓學生了解它們的意義或用法。所謂重點,一般來說,限于課后練習所列的詞語。
本課教學目的,依照以上的認識而制定。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乃至作業,都從教學目的出發,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讀準下列字音:
仞 懲塞(懲山北之塞)迂 汝 曾(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 荷
叩 箕畚 齔 匱 亡(亡以應) 厝 朔
2、讀好下邊句子中的停頓:
⑴ 懲山北之塞
⑵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⑶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⑷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⑸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3、借助教材上的注釋。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放聲讀一遍課文。其間,遇到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看注釋或。教師不予指導。
二、互讀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讀,一個聽。聽者發現讀音有錯,當即指出。兩人對某字的讀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這個字,留待一會兒解決。如是,二人各讀一遍。三訂正讀音。
教師逐一出示寫有下列字的卡片(或將下列字集中寫在一塊小黑板上),請學生個體回答,集體訂正。正音時,有意識引導學生了解字詞的意思。為后邊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萬仞 懲山北之塞 迂 汝 曾不能 遂荷擔者 叩石
箕畚 始齔 窮 匱 亡以應 一厝朔東
四再讀課文。
學生再次放聲讀一遍課文。教師提示:注意讀準字音。
說明:至此,學生已經讀了三遍課文,聽讀了一遍;加上正音(并有釋詞),可以說,教師借助讀準字音這一要求,基本上實現了熟讀課文的目的。在反復的朗讀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這就為完成后邊的教學環節打好了基礎。但這并不算完全達到了讀的要求,下一步,通過指導讀好句中停頓,再讀課文的重點語句,并為完成了解課文內容這一教學目的進一步做鋪墊。
五讀好停頓。
教師逐一出示下列語句(制成卡片,或寫在小黑板上),請學生讀出其中的停頓,然后,對為什么這樣讀作一點解說。其間,隨時提示學生會借助注釋來讀,慢慢培養使用注釋的習慣。
下邊語句中所畫的/為停頓處,供參考。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說明:句中的停頓,一般依據句意或一定的語法關系來讀,但又不能限制的過于死板。有的長句,可以停頓兩次。這里沒有標示出來,是為了供施教時靈活掌握。因為讀好停頓,一是為了會讀文言文,二是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階段,不必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頓而糾纏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達到了目的。學生隨著讀文言文數量的增多,尤其是隨著對內容的深入理解,會慢慢讀好句中停頓的。
六試譯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由一位學生根據書上注釋和自己的理解,串譯課文大意;另一位學生訂正或補充。二人遇到不會解釋或意見不一致的語句,將它們畫下來,留待一會兒解決。
說明:在前面誦讀的'基礎上,大部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意思能夠做到大體了解。兩人互相研究、討論,創造了較準確了解課文內容的條件。提倡借助注釋來疏通文意,這也是在培養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此時,教師作巡視,注意了解學生出現的問題,使后面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七集體討論。
每一組提出疏通文意時遇到的問題,全班研究、討論。意見不一致時,教師適時給予點撥。
待學生沒有問題再提,教師提出下列語句,指定學生說出大意,以檢查剛才學生們自譯的效果,也是將重點突出,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若下列有的語句,學生們已提出,此時教師不必再檢查。
說出下列語句的意思和加點詞的意思。
1、方七百里
2、河陽之北
3、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4、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5、叩石墾壤
6、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7、甚矣,汝之不惠
8、而山不加增
9、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八聽讀課文。
教師讀課文,學生聽讀。要求:邊聽邊想每句話的意思,不看書。
說明:這個環節,是在前面讀、譯、議的基礎上,通過聽讀,回憶強化學生對課文文意的了解,也是對前面施教內容的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深刻的喻意。
2、積累文言常識。
〖教學過程
一、研究內容(討論如下幾個問題:)
1、能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意思嗎?(本文寫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你認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為什么?
討論這個問題,要緊扣課文內容。要點是:
⑴ 愚公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決心移山的──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⑵ 下定了決心移山,就毫不動搖──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⑶ 故事的結尾,終于感動了天帝,將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說明愚公不愚
3、智叟的話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聰明呢?
回答要點:表面看起來,智叟好像是聰明。因為愚公畢竟年且九十了,兩座山又這樣大,很難移走。但是,他卻沒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孫孫不斷挖下去,山不加增,終于會成功的哲理。他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更說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4、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聰明。課文要告訴人們什么道理呢?
面對困難,要敢于斗爭,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會取得成功。能夠這樣做的人,才是聰明的。
5、怎樣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話,向自然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愿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6、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
說明:這6個討論題,旨在理解全文深刻的喻意。有兩點注意:
1、學生的回答,不必如教案所寫參考答案一樣,重要的是看他們的理解。
2、第5題,學生可能答出反映了封建迷信或作者的思想局限這一類內容,教師注意引導。
二、詞語練習
學生做課后練習三、四。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積累文言常識。先個體做,后全班訂正。
有條件的,可適當補充以下內容: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
汝之不惠(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無)
一厝朔東(厝──措)
無隴斷焉(隴──壟)
三、背誦課文
背誦教材指定的段落河曲智叟笑亡以應。
方法:給2~3分鐘自己背;然后,教師讀這段話,學生隨之默讀(不看書);請若干學生站起來試背,全班背。大約57分鐘完成。
四、擴展研討
讀練習五第1題。討論我們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嗎?為什么?
說明:此題旨在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深化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研討時間不要過長,注意把握討論的話題。
五、布置作業
1、再背課文要求的段落,直至記牢。
2、寫一篇讀后感。
參考題目:愚公不愚、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山》有感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700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住在大山的正對面。由于北邊的大山擋路,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他感到很苦惱,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一切力量把這兩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往哪兒擱?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在世上這最后的幾年,剩下這么點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也動不了,又能把土塊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總體說明】
學文言文,熟讀課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課文讀得不順暢,像字音讀不準,句中停頓讀得不恰當,是不利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基本內容的。
讀課文的方法很多。齊讀、自讀、互讀等等,根據課文實際和學生實際選擇方法。但是,不論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有益于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和積極性、主動性。這是我們編寫這課教學方案以及其他文言文教案的重要原則之一。
【《愚公移山》公開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愚公移山教案設計07-04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07-04
愚公移山教案設計范文03-29
小學愚公移山教案設計04-12
《愚公移山》教案設計范文07-02
課文《愚公移山》教案設計07-01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范文06-29
《愚公移山》的優秀教案設計12-13
愚公移山語文教案設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