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教案范文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兩漢是封建社會的初步發展時期,本課主要從經濟的角度反映這一初步發展時期的特征。本課之前,學過兩漢的主要統治政策,它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本課之后,將要學習兩漢的民族關系、對外交流、文化情況,而這些都深深受到經濟的影響。所以學好本課可以更好地理解前面的內容,也為后面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 本課的內容和結構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重農抑商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以及豪強地主的田莊。本課以政治與經濟的辯證關系為主線索。以經濟為核心,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的。(1)經濟發展的政治上一個重要原因:即兩漢的經濟指導思想:重農抑商政策;(2)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的發展;人們社會生活中物質生活的變化滲透在這一部分。(3)經濟發展對政治的一個重要影響:豪強地主勢力大大發展。
(三)教學目標
1.掌握以下基礎知識:
重農抑商政策;以犁壁、耬車、、二牛抬杠法、溫室栽培、水排、提花機危代表的新技術;水利的興修;小麥、水稻和桑麻的種植情況;冶銅、冶鐵、紡織業,長安和洛陽的繁榮;豪強地主田莊的特點
2.從思想上認識:
、僦剞r抑商政策對兩漢經濟的促進作用以及對后世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
、谕ㄟ^學習兩漢時期世界領先的技術發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國之情;同時還要使學生認識這些新技術是當時人們對前人成果繼承和發展的結果,培養創新意識;
、壅J識我國封建社會發展早期的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
3.能力培養:
、偻ㄟ^閱讀圖片資料,培養學生在讀圖和討論中發展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②通過引導分析兩漢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培養學生辨證看問題的方法。
、弁ㄟ^“我國領先于世界的技術有哪些?”討論回答,培養綜合歸納的能力。
。ㄋ模┙虒W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兩漢農業的新成就;手工業的興盛
教學難點:重農抑商政策;農業技術的革新
二、教法和學法:
我國的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里提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所以在教學中要以挖掘歷史的教育功能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啟迪學生的思維為核心。根據初一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我主要采取多媒體演示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圖片等資料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要利用多媒體交互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提高授課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就是要采用多媒體演示的直觀教學來創設歷史情境,拉近歷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順利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演示、講解過程中,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并積極地進行討論。師生平等的交流,就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在本課,還要較多地運用比較法,比如在講到犁壁、二牛抬杠等問題時。
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的學法指導主要是:
1.聯想記憶法:讓學生聯想農耕過程主要是耕地、播種、灌溉,從而全面掌握農業的成就;
2.總結我國兩漢時期領先于世界的技術成就,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歸納方法,并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啟發了學生怎樣繼承和創新;
3.引導學生分析兩漢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認識我國古代經濟發展表現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從整體上把握時代特征;
4.引導學生觀察有關的考古發掘圖片資料,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從考古資料中獲取信息,并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ㄒ唬┙虒W時間安排:
1.導入新課:約3分鐘
2.講授新課:約37分鐘
3.小結及布置作業,約5分鐘
。ǘ、導入設計:
以問題“漢初,將相出行時坐什么車?反映了什么社會狀況?”做鋪墊開始引導。學生回答后,出示《金縷玉衣圖》,簡單講解它的制作材料,指出這是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死后所穿的,接著提問學生:“這又反映了什么社會狀況?”在老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認識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比漢初豐富了,進而認識到兩漢經濟的發展了,導入新課。以這樣直觀的圖片、強烈的對比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ǘ┬抡n授課設計:
1.重農抑商政策。
結合文帝的詔書和課本有關的一段小字文,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重農抑商政策。然后從重視農業的作用以及農業、手工業、商業三者的關系引導學生認識重農抑商政策對兩漢經濟的促進作用;以及對后世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見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對后世的影響只讓學生形成初步認識,在以后的學習中再不斷加深。
兩漢的經濟:我將從農業、手工業、商業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2.農業的新成就 :
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首先啟發學生想象從事農耕都要做些什么,耕、種、灌等,然后圍繞農業新成就進行技術革新、興修水利、農作物三個內容的教學。
。1)農業技術的革新
生產工具及技術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所以我會首先進行農業技術革新的教學。以學生的認識規律為依據:從整體到局部、從耕地到播種,依次是的二牛抬杠、犁壁、耬車的教學,最后是溫室栽培技術。
其中我對二牛抬杠、犁壁、耬車的教學處理相似。分別結合《東漢牛耕圖》、《犁壁》、《耬車》等圖片,講解各個新技術或工具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到這些新技術或工具都節省了人力、時間,提高了勞動效率,為了加深認識,還要運用對比法,二牛抬杠對比三人兩牛耕作;犁壁不但對比戰國的犁,還要對比歐洲,歐洲比我國晚近1000年才用到這一工具。溫室栽培作為一項革新的技術,提到這里來講。對比指出歐洲人到了1000多年后才能享受反季節的新鮮蔬菜,從而讓學生認識這一技術的先進性,及技術革新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運用演示、講解、對比,使學生從技術革新的角度認識農業的新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興修水利
主要從治黃和修渠兩個方面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兩漢水利事業的新成就,其中治黃是這一小目的重點。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學生對其有一定的認識。首先我會啟發學生以兩漢為例,從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思考治黃的原因?學生討論、回答后,師生一起總結:治黃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政治的穩定等原因,從而使認識治黃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所在。接著引導認識武帝時的治黃和漢明帝時派王景治黃兩件事。
為了增強學生對漢代治黃偉大成就的認識,在這里補充資料:
材料一: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00多年黃河共發生了1590多次決口,平均每三年就有兩次,而大的改道就有26次之多,平均每100年就會改道一次。每次災難都奪取千萬人的生命,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
材料二:漢武帝時治理黃河使其80多年未曾發生大的水災,王景的治理使黃河800多年沒有改道。
啟發學生思考兩段材料說明什么?學生從直觀的數據中首先認識到漢代治理黃河的偉大成就;其次會認識治理黃河依然是艱巨的任務,這就可以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為社會服務的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結合《關中水利圖》進行修渠內容的教學,并指出井渠的作用和地位。
。3)農作物
我將從糧食、蔬菜、經濟作物三個方面進行農作物的教學。其中糧食的教學中,我將結合地理中土壤、氣候的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北方種植小麥,南方種植水稻,使學生有這樣的學科聯系的思想。而桑和麻的種植,引導學生對比春秋戰國,認識兩漢時的種植規模和對紡織業的促進發展。使學生形成農業的發展會促進手工業發展的認識。順利地進入下面手工業的教學。
3.手工業的興盛(板書暫時只寫“手工業”三個字)
這又是一個重點,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要引導學生對手工業的興盛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由面到線到點的認識。
出示兩幅地圖《戰國手工業分布圖》和《兩漢手工業分布圖》,學生在對比中感性地認識手工業發展了。(補充板書“的興盛”三個字)接著要探究興盛的具體表現及原因。請學生帶著“手工業興盛表現在哪些部門?”和“為什么興盛”兩個問題閱讀課本。問題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閱讀后,請一位基礎較弱的學生回答表現。主要是在冶鐵、冶銅、絲織、和漆器這四個行業反映出兩漢手工業的興盛,接著啟發學生聯系前面的知識等思考興盛的原因。隨后,師生共同總結:農業對手工業的促進作用,以及技術革新兩個主要的原因,為后面的小結做鋪墊。接著幫助學生整理各個知識點。
水排作為又一項領先歐洲千年的技術,在這里要著重進行介紹。為了發展學生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我打算讓學生對照《漢代水排冶鐵圖》來描述水排冶鐵的工作流程,老師在學生描述中給以適時的糾正和補充。通過描述,學生就會更好地理解水排這項新發明的價值。
另一個在要突出的是“冶銅”的教學。出示《銅車馬》《銅奔馬》、《長信宮燈》、《博山爐》等圖片,讓學生先感受這些藝術品的精美。作為中國旅游標志的銅奔馬,我將請學生對照圖片描述它的形態,體會其矯健的美,在描述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在絲織業中簡單講解提花機,主要是為了突出勞動人民的創造性;以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衣為例,并聯系漢代的絲綢之路和愷撒穿著絲綢衣轟動羅馬的事件或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對絲織業的繁榮和技術的高超加深認識。
4.階段小結
以問題“兩漢時期我國領先世界的技術有哪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繼承前人的成果,不斷積累經驗,才有了這些技術革新。從而啟發學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多動眼、耳、腦、手。進行創新精神和個性品質的培養。
5.商業發展及城市繁榮:
結合漢長安城平面圖,以及與當時歐洲最大的城市羅馬的對比認識在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情況下,商業發展城市繁榮。指出繁榮的城市還主要是當時的政治中心。
6.階段小結
。1)在這里出示《漢代手工業分布圖》讓學生思考“手工業的分布有什么特點?”培養其看圖獲得信息的能力。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小結:冶鐵分布多,說明冶鐵業發達,這是就可以指出技術革新的重要性;手工業繁榮在黃河流域。老師再總結兩漢經濟發展的情況,然后指出我國古代早期的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為兩晉后經濟重心開始南移的學習做鋪墊。
(2)引導學生認識本課滲透在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影響: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更加豐富了。
7.豪強地主的田莊
豪強地主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在這里我就從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簡單引導學生認識豪強地主的勢力大大發展的原因,突出經濟的原因,使學生理解它是兩漢經濟發展的一個影響。
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的小字,以及田莊圖等,總結豪強地主田莊的四個特點即:規模很大;經濟自給自足;擁有武裝;依附農民。
在這里,也可以指出盛世是相對的,在封建社會,農民處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生活悲慘,所以才會有了漢末的農民起義。而豪強地主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實力不斷壯大,最終出現分裂割據。滲透聯系看問題的方法。
人們的社會生活豐富。 商業 手工業 農業 經濟的發展 (三)小結及作業設計:
。1)
統治者調整政策
重農抑商政策
豪強地主勢力大大發展。 技術革新
興修水利
這主要是對本課的一個再加工和深化的過程,其中加線的以及方框里的是要引導學生一起填寫的,也起到了課堂練習的作用。學生還雖然沒有系統地學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關系等問題,但我已經開始滲透這一方面的教學。以具體的內容體現出來。通過這一小結設計,我還可以教育學生認識技術革新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這個重要意義,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同時通過經濟對生活的影響,還可以使學生對我國基本路線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定的正確性的認識。
(2) 引導學生認識本課了解兩漢的經濟不但是從文字資料中而且很多都是從考古發掘的圖片及實物資料中,然后,出示三幅圖:東漢牛耕圖、農業收獲圖、田莊的舂米作坊圖。這三幅圖都是漢墓的畫像石、畫像磚畫,又剛好呈現出一幅耕作、收獲、農產品加工的場景,比較有趣,那么讓學生在感受畫像石簡單的畫面時就會體會出真實的社會生活場景,從而認識到考古資料對于我們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并懂得從各種資料中去認識歷史,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3)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及鞏固基礎知識為原則,做課后題即可。
。ㄋ模 板書設計:以簡明、直觀,使學生容易掌握為原則,板書如下:
第16課兩漢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一、經濟指導思想:重農抑商政策
二、兩漢的經濟:
(一)農業的新成就:
二牛抬杠法
1.農業技術革新犁壁(早歐近1000年)
耬車
溫室栽培技術(早歐1000多年)
治黃
2.興修水利修渠
井渠(世界首創)
糧食:北-小麥;南-水稻
3.農作物蔬菜:
經濟作物:桑、麻
【《兩漢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教案】相關文章:
兩漢的經濟教案09-09
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教案09-09
歷史教案:兩漢的經濟04-05
歷史兩漢經濟的教案設計07-04
七年級歷史《兩漢的經濟》教案03-30
七年級歷史《兩漢的經濟》的教案07-04
七年級上冊歷史《兩漢經濟的發展》教案04-05
七年級歷史兩漢經濟的發展教案09-09
歷史教案:兩漢經營西域和秦漢對外關系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