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認知發展教案設計
【成書背景】
海伊斯科普課程開發始于1962年。該課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原先強調對兒童前學業技能的訓練,轉變為強調根據每一個兒童的發展水平去促進其發展。在此過程中,皮亞杰的理論起了重要的影響作用,特別是在第三個發展階段,皮亞杰關于兒童是知識建構者的思想在課程中得到了體現,它強調教師應通過直接和表征的經驗,以適合兒童發展水平的方式幫助兒童增強認知能力。1971年,海伊斯科普課程推出了第一本介紹海伊斯科普的著作——《認知發展課程》,該書詳細描述了課程的第二階段研究成果。以皮亞杰的認知理論為基石,重點放在如何發展兒童的認知上,標志著海伊斯科普課程模式的初步形成。1979年,海伊斯科普推出第二本著作——瑪麗·霍曼、伯納德·班納特和戴維·P·韋卡特合著的《活動中的幼兒》,該書從總體上描述了該課程第三階段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孩子的主動學習和強調知識建構作為課程的核心思想,課程不再只關注幼兒的認知,也重視幼兒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奠定了海伊斯科普課程模式的基本框架。這本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許多國家,1995年,周欣和郝和平將《活動中的幼兒》譯成中文,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內容精要】
全書共十二章,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四章,分別闡明海伊斯科普課程的學習環境布置、一日活動安排、教師集體以及教師共同制定計劃。其中,第一章介紹了海伊斯科普課程的教室布置。海伊斯科普課程的設計者們認為幼兒在一個具有豐富刺激但同時又是井然有序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佳。教室被分成若干個不同的活動區(娃娃家區、美工區、積木區、安靜區、沙水區、木工區、音樂區、動植物區),每個區都有一套獨特的、充足的材料和活動的機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能自主選擇、獨立自主地活動。
第二章介紹了海伊斯科普課程一日活動的安排。海伊斯科普課程一日活動的主要環節有:①計劃時間,由幼兒與教師一起決定做些什么;②操作活動時間,它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核心,在這一時間中,幼兒進行他們計劃的項目和活動,對材料進行探究,學習新的技能,嘗試自己的想法以及組織知識經驗。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指導和支持幼兒的活動;③整理和收拾時間,幼兒將操作活動時間用過的材料分類整理和放回原處;④回憶、吃點心和小組活動時間,幼兒與教師一起,回憶和表述他們在操作活動時間的活動,在小組活動時間里,幼兒則運用教師選擇和提供的材料進行活動,活動中教師根據特定的關鍵經驗觀察和評價幼兒;⑤戶外活動時間,幼兒和教師都參加體育活動;⑥集體活動時間,給兒童提供參與大組活動、交流和表達思想、嘗試和模仿他人想法的機會,如唱歌、做律動、演奏樂器、討論問題等。
第三章介紹了如何形成和完善一個教師集體;第四章介紹了教師如何根據關鍵經驗、一日生活制度、幼兒個別的情況、季節主題和節日活動以及參觀郊游和后續活動來組織計劃會議,共同制定教育計劃。
第二部分(五至十二章)介紹了海伊斯科普課程總結出的幼兒認知發展應獲得的49條關鍵經驗及教師如何指導幼兒獲得這些經驗。海伊斯科普課程的設計者們認為,主動學習是兒童發展過程的核心。他們根據這一假設以及皮亞杰的關于前運算階段兒童最重要的認知特征的論述,確定了49條關鍵經驗,以此作為制定課程和進行評價的指標。關鍵經驗不是創造一種圍繞某些特定的概念來組織的零碎的學習和教學情境,而是利用學前期表現出來的重要智力、社會及動作技巧的活動與過程,如用各種感官主動去探索、與別人交流自己有意義的經驗、玩角色游戲和裝扮活動,這些關鍵經驗用來幫助教師了解人類基本的智力過程和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添加任何活動和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范圍,這使得海伊斯科普的課程架構具有彈性。
根據性質不同,這些關鍵經驗分為主動學習、語言運用、經驗和表征(分類、排序和數概念)、邏輯推理、時間和空間等幾個方面,這些經驗是密切聯系的,在任何實際的.學習活動中綜合為一體,最有效的學習活動應包含一個以上的關鍵經驗,每一條關鍵經驗都能通過適合兒童不同發展水平的多種活動反復出現,這些活動既可以由教師來組織,也可以是兒童自發的活動。第二部分分八章分類介紹了這些關鍵經驗,并詳細說明了幼兒在這幾個方面的發展特點、學習方式,而且每條關鍵經驗的獲得都有“教師的作用”、“給教師的建議”部分,詳細介紹了教師如何在幼兒園一日的各種活動中幫助幼兒逐步獲得這些經驗,以促成他們的良好發展。
【簡要評價】
海伊斯科普課程是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吸取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建立起的一種頗具特色的幼兒認知發展課程,其主導思想就是讓幼兒在主動的活動中學習并獲得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在我國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就是在海伊斯科普課程的影響下設立起來的。海伊斯科普課程對我國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區域活動的價值。在我國幼兒園,“教師講,學生聽”的集體教學活動仍占主要地位,區域活動被當成教學活動之外的自由游戲時間,成為教學活動的補充,存在“重上課、輕游戲、少活動”的現象。而海伊斯科普課程的設計者提出,幼兒是通過自發學習來獲得概念的,主動學習是兒童發展的核心,根據興趣自由選擇、自主決定是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而活動區活動是讓孩子自由選擇的最好的教學組織形式,所以海伊斯科普課程把活動區活動作為課程的主要組織形式,這對我們今天的幼兒園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極具啟發意義。
2.關于區域活動的指導。在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指導中存在兩種極端,一是高控制,一是放任自流。海伊斯科普課程的設計者認為,教師是兒童發展的支持者,其基本任務是促進兒童的主動學習,成人通過提供豐富材料和活動、幫助兒童制定并完成計劃、提問和建議等方法來鼓勵或促進兒童解決問題。該書詳細介紹了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教師是如何幫助幼兒逐步獲得關鍵經驗的,并采用一些實際的案例加以說明,這對我們如何指導區域活動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3.關于區域活動的設置。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是附著在活動材料和環境中的。海伊斯科普課程的設計師認為,幼兒在一個具有豐富刺激但同時又是井然有序的環境中學習最佳。該書詳細地介紹了不同的活動區投放什么材料、什么設備,如何通過觀察孩子對材料的使用情況來調整,這也是對我們具有借鑒意義的地方。
【名言選萃】
●幼兒自發產生的與環境的作用即是在學習,幼兒在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時,就會充分卷入到預想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希望幼兒能成為有智慧的問題解決者,最好的方法即是給他們大量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機會,讓他們自己來理解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幼兒認識事物大多依賴于直接經驗,通過摸、看、聞、嘗、聽、抓、舉、扔、捏、切等來了解物體的各種特性,如果僅僅是看則可能造成片面的認識。
●不要替幼兒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有時在成人看來是很沒有意思的事對幼兒卻是重要的,不要總是考慮是不是做的對或快。
●對于兒童能通過嘗試錯誤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成人不要替他們干。那些隨時準備在兒童一有困難時就提供直接幫助的成人往往會剝奪兒童有價值的學習和建立自信心的機會。
●所有學前兒童的學習活動都必須建立在物體操作的主動性經驗的基礎上,言語和非言語表征和“象征性”表征,皮亞杰的“標志”和“象征性”能進一步豐富這種主動性經驗。
●成功的回憶活動的關鍵是成功的操作活動。只要幼兒參與了他們真正感興趣和對他們具有挑戰意味的活動,他們在回憶時間就會興致勃勃地談論他們所做的事。
●每一個幼兒都需要得到適合他或她的特定發展水平的支持:不要讓兒童感覺他們手中正在干的事不夠完美,或不正確。
【幼兒認知發展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發展的需要教案設計06-06
尊重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培養幼兒思維能力論文06-29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教案設計04-04
和平與發展教案設計04-07
幼兒認知動物教案04-09
大班認知《統計圖表》教案設計10-22
認識少數民族中班認知教案設計03-28
《關注經濟發展》教案設計07-04
橋的發展史教案設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