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好奇心”對于科學探究的重要意義,樹立學生勤學好問的求學觀念。
2、學習在敘述故事中穿插議論、闡述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思考“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系,讓好奇心成為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
2、指導學生學習使用在敘述、說明過程中穿插議論、闡述道理的寫作手法。
一、提問導入,引發興趣。
1、啟發提問,暢所欲言。
海水是藍色的,這已是一個常識問題。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海水為什么是藍色的呢?
2、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輕聲朗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2、概述課文內容,強調“好奇心”的作用。
拉曼受充滿好奇感的稚童的觸動,喚醒科學的“好奇心”,經過科學的探索,終于探明了“海水為什么是藍的”原因,也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再讀課文,思考討論。
1、思考:拉曼為什么會獲得諾貝爾獎?
明確要點:1)他發現了“拉曼效應”,為人類科學發展作出了貢獻。
2)是“好奇心”將他領上了神圣的獎臺。
2、結合課文內容,組織討論:如果在科學研究中失去好奇心會怎么樣呢?
1)再讀課文,尋找課文例證。(重點研讀11——15節)
2)歸納事例,思考舉例意圖。
作者以約里奧居里和李比希兩位科學家因失去好奇心而錯失機會的`事例作為反例,與拉曼的好奇求知形成對比,告訴人們失去“好奇心”帶來的惡果,從而強調“好奇心”在探究科學知識中的重要性。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列舉中外科學家因具有好奇心而獲成功的例子,進一步體會科學發明需要好奇心的道理。(例: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產生好奇心,進而創立萬有引力定理;瓦特看到壺水沸騰,產生好奇,進而發明蒸汽機。)
2、圈劃課文中心語句(18節),討論句子含義。
明確要點:只有始終保持不斷反思、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的精神,我們才能獲得成功。
3、學生再舉日常學習生活實例,了解好奇心的培養對學習的重要意義。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案】相關文章: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09-10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案設計07-04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學設計11-10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學設計11-21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學設計12-18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學設計09-15
為什么海水是藍的學生作文09-06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學反思07-29
語文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學設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