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靈的聲音在讀中蕩漾的教案
讓心靈的聲音在“讀”中蕩漾
——淺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在閱讀的過程和方法中,《語文標準》又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宋代文學家蘇軾也曾說:“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也足見朗讀的重要性。那么,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他們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在讀中得到感悟,得到積累,得到回味呢?結合自己的點滴體會,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嘗試。
一、注重“扶導”,讀中感悟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短暫的漢語拼音學習后,一年級學生便進入了閱讀訓練。此時的課文雖然大都是短小的韻文,但由于他們直呼的技能還不熟練,識的字又很少,所以朗讀困難也就極大,往往會出現指讀、頓讀、斷句讀、念經式讀等現象。這個時候,老師要給予較多的扶持,讓他們在老師的“扶導”下,不斷得到感悟。
1、認真“扶”讀,循序漸進
“扶”讀就是在學生讀有困難時,教師幫著學生讀,帶著學生讀。在“扶”讀時,教師要讓學生跟讀,讓他們知道詞和詞組要連讀,而且必須做到基本上和老師同時動口、用情、出聲。第一次“扶”讀時,我要求學生跟讀的音量小,相當于呵氣的聲音。第二次“扶”讀時,我要求學生跟讀的音量保持第一次的大小,盡量保持聆聽狀態。第三次“扶”讀時,學生的跟讀聲可稍大,但不要超過老師的聲音,便于再次聆聽、感受、體會和模仿。在經過老師的三次“扶讀”后,學生早已有獨立朗讀的欲望了。這時,教師就滿足學生的愿望,根據課文體裁和語言特色,選用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分角色讀等。此時,再認真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對朗讀好的加以表揚,發現不足,則再“扶”讀,再檢查。每次“扶”讀,要求學生“手到”、“口到”、“眼到”、“心到”,因此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學生從中得到感悟。
2、重視“導”讀,深刻理解
教師致力于“導”,學生循導學“讀”。英國詩人密爾頓非常重視對學生朗讀的訓練,他認為:“在瑯瑯書聲中,課文的優美意境、縝密思路、象征意義、傳神描繪、觀點主張,常能得到充分、酣暢的體現”。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讀的指導,并且遵循個體的差異,珍視他們獨特的體驗和感悟。教材中的童話、故事性課文,如《要下雨了》,我就讓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在興趣昂然中練習朗讀,學習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教材中的生活常識類課文,如《雪娃娃》的第一句運用了反復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讀這個句子,應該是前一個短句語間稍低,后一個稍高,如此方能表現激動喜悅之情。句子未出示時,我問學生:“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雪嗎?當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開門一看,發現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場大雪,你會怎么樣?”生答:“很開心!”我問:“是不是想立刻喊爸爸媽媽來看呀?你能喊給大家聽嗎?”學生在模擬喊話中,正是前一個“下雪啦 ”音稍低,而后一個則提高了音量。這時我出示文中句子讓學生朗讀,學生沉浸于雪后的喜悅中,個個笑逐顏開,讀得很出色。又如《誰洗的》、《課桌下的紙團》等,我也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體會,再讀一讀,說一說讀句子時的感受,使之在朗讀中體驗生活,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深刻,從中得到感悟。
二、善于“激趣”,讀中生情
1、以“趣”促讀,鼓勵為先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比較差,教師必須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認識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愈濃,注意就愈集中,思維、記憶等多種智力活動就愈有成效。在朗讀教學中,通過配樂朗讀、比賽讀(比賽分小組、個人等)、獎勵讀等多種形式,營造愉快的朗讀環境,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舉行朗讀比賽,讓全班學生當“評委”,這就引進了競爭機制,使學生對朗讀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為朗讀訓練創設了良好的心理氛圍。我就特意提出讓膽子小、在班里很少站起來讀書的學生參賽,并給予獎勵,這對他們是極大的鼓勵,必將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讀書積極性,并促進他們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朗讀比賽誰讀得好,就獎給誰一張書簽,這又能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強讀書興趣,進而努力讀書。通過這樣的比賽,使學生更加喜愛朗讀,更加學會朗讀。
2、以“情”激讀,升華情感
文章是表情達意的,語言是情感的載體。只有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才能帶著激情去朗讀課文,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每節課都要抓住重點,選取課文中的一兩段,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升華感情,同時,學生接受了信息,積累了語言,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情操,最終達到學生越讀越愛讀的目的。如:我在教學第三冊《學畫》時,課文第二段寫的是大雨過后的的湖中荷花別樣美的景色。其中“大雨過后,一片陽光照得滿湖通紅。湖里有十來支荷花,花瓣上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寫得尤其優美靈動。應該引導學生讀出那份寧靜又充滿生命力的韻味。于是,我就進行范讀。當讀到“滿湖通紅”時,我露出了笑臉,眉眼舒展開來。此刻,我看到一張張小臉也露出了喜悅的笑容。當讀到“花瓣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時,我放慢了語速,同時讓眼中流露出平靜柔和之目光,并把手平緩地舉起輕點兩下以表達此刻的沉醉,我的感情很快被學生感應,我的.眼神在:他們的眼中折射出來。我范讀以后,孩子們拿起書來朗讀,一雙雙眼睛頓時顯得清澈明凈,滿面笑容。當他們看到我的手好似輕浮在水面的姿勢時,更是把文字蘊含的感情朗讀得淋漓盡致。這樣,用自己的情激起學生的讀,使朗讀的感情得到了“升華”。
低年級學生生活閱歷淺,對所處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課文往往會產生情感體驗的障礙,而跨越這一個障礙的最佳方法是憑借音像。教學中借助音樂形象,烘托、渲染課文內容,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課文,獲得情感的體驗。因為在語文教學中,把音樂和文字兩者結合起來,作用于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會起到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強化的作用。但在音樂的選擇上,要注意音樂與教材語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這樣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家住在大海邊》第三自然段有我們在海灘下撿貝殼,一會兒就撿了一小籃”這么一句話。那悅耳動聽的《趕海的小姑娘》伴隨著學生興高采烈地跑呀,跳呀,想象著在海灘上開心地撿著貝殼……這樣的感情朗讀,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朗讀中,讀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體會,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增強了學生的美感,也培養了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
三、放手“說演”,讀中味美
孩子是不會安分地待在“讀”的天地里,在加強朗讀的同時還必需把朗讀和想象結合起來,在讀懂、讀好后,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說、去表演。孩子們就會更加活躍,會根據自己所讀的感受,加入自己的想象,而展示得有模有樣,或許還會更完整、有趣。同時孩子在講、演、練的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鞏固了基礎知識,展現了自己的才能,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文章的美。如《祖國到處有歡樂》一課中,我就讓他們在讀完之后盡情地畫,結果展示的都是一幅幅出人意料的精彩畫面,有的是小白鵝一家手牽著手去游泳,有的是在唱歌……,整篇課文讀起來也就更加帶勁了。
古人為學,口一開既不授“文”,也不傳“道”,唯“讀背為上”,卻能“五歲背六甲,七歲弄筆 ,十歲觀百家”。可見,朗讀對于我們小學生是多么的重要,古人尚且這樣,更何況我們二十一世紀小主人呢!因此,作為新世紀“傳道授業”者的我們,在低年級朗讀教學中一定要做好認真扶讀,要重視導讀,以趣促讀,以情激讀,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愛朗讀,會朗讀,才能使學生心靈的聲音在“讀”中蕩漾,達到有所感悟,有所積累,有所回味!
【讓心靈的聲音在讀中蕩漾的教案】相關文章:
在陽光的縫隙中蕩漾-散文04-16
在理想中蕩漾作文11-16
心靈的聲音03-22
美文欣賞:春光在蕩漾中04-25
母愛在歌聲中蕩漾作文08-12
心靈的聲音作文01-11
蕩漾在校園中的詩優秀作文08-14
讓心靈在讀書中憩息500字作文09-13
寫心靈的聲音組詩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