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初中物理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初中物理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初中物理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現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與實際的聯系,了解摩擦現象存在普遍性,并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能力和猜想假設能力。
(2)通過實驗設計與操作,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
(3)通過對摩擦現象、因素猜想、方案設計等的討論,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摩擦現象以及其運用的學習使學生關注周圍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
(2)通過體會本節內容中探究的各個環節,培養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探究滑動摩擦力與什么有關,猜想過程與設計方案過程
教學難點
掌握控制變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測量
儀器材料
一斜面,一木塊;木塊、木板、彈簧測力計、毛巾、小鐵塊、厚海綿、圓鉛筆(多組)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討論匯報,實踐活動,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2
板書設計
第四節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一、滑動摩擦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滑動時受到阻礙的現象,稱為滑動摩擦現象。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3)物體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可畫在物體重心上。
二、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各種猜想:
(2)制定計劃與實驗表格:
(3)數據分析:
(4)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越粗糙,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三、靜摩擦和滾動摩擦現象
四、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辦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播放視頻:冰球比賽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來;滑冰運動員到終點時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來,騎自行車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來。
(或者演示:一木塊從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
師:為什么最終都停了下來?
(2)布置小活動。
(3)師: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滑動時受到阻礙的現象,稱為滑動摩擦現象。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4)師:滑動摩擦力是物體受到的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那么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規律嗎?
(5)師:你是否感受過滑動摩擦的存在?(鼓勵各種想法)
(6)展示圖片:看似光滑的金屬表面,用顯微鏡看時的模樣。
(7)對滑動摩擦力這個力我們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點,現在你還想知道什么? 觀看視頻,思考現象共同點和原因。
生:由于有摩擦。
小活動:用橡皮擦去書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體會其中的力,感覺阻礙作用。
知道滑動摩擦和滑動摩擦力概念。體會“相對滑動”情景。
生:與運動(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生:滑滑梯時褲子會磨破;摔跤時皮被蹭破;……
生:簡單了解滑動摩擦產生原因。
生: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2、設置實踐小活動,進行猜想
(1)布置小活動。
(2)師:請大家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盡量說出你的猜想依據。(鼓勵學生的各種猜想,發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給予表揚;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猜想,比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在黑板上列出各種猜想和猜想依據。(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確但依據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結論后再解釋探討。)
小活動: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動,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動,用腳在地上蹭動,輕輕的試試,再用力試試,體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生: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關,地面越光滑拖物體越容易。
生:與壓力有關,因為物體越重越難拖。
生:與接觸面的材料情況有關,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難溜起來。
生: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因為接觸面越大,受到阻礙的面就越大。
生: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滑動摩擦是相對運動引起的,應該和速度有關。滑滑梯時滑得越快屁股越熱。……
3、小組討論,制定計劃和設計方案
(1)演示:滑動摩擦力如何測量。
師: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木塊勻速滑動,指針不要顫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反映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強調要“勻速”,可不作解釋,但要留給學生這樣一個疑問,使他們清楚有這樣的要求。)
(2)師:請各小組討論如何設計實驗分別來驗證各個猜想。要求至少對兩種猜想進行方案設計。(或者直接與學生說明首先對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這兩因素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后再研究其它因素。)
參加一些小組的討論,指導學生研究各個猜想因素與摩擦力的關系時,只能一個一個的單獨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個因素的變化怎樣影響摩擦力時,必須保持其它因素不變,否則不能確定摩擦力的變化是由哪個因素引起的。指出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問題時常用的“控制變量法”。
(3)請各小組匯報設計方案。
在和學生一起討論各個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時注意滲透“控制變量法”。最后交流制定出研究各個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實驗表格,舉例如下:
實驗 操作(簡單表述) 滑動摩擦力大小
1 木塊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在毛巾上勻速運動
2 木塊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加上重物后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3 木塊在毛巾上勻速運動
木塊在海綿上勻速運動
4 木塊平放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橫放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5 木塊以較慢速度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以較快速度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掌握用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來反映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小組討論,包括器材和實驗步驟,并且對實驗的可行性進行考慮。
生:研究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平放在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壓力的關系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塊上加一重物,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接觸面材料性質的關系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薄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平放在表面平整的厚海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接觸面積的關系時,第一步把木塊品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橫放(或豎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運動速度的關系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以較慢的速度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以較快的速度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4、進行實驗,記錄收集數據
師:請大家根據以上的討論,修正自己的探究計劃后進行實驗,并作好記錄。 進行實驗,如實記錄收集數據。
5、分析交流,得出結論
師:請各小組分析所得數據,得出結論,描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關系如何?
(給學生解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材料性質有關,但我們不作深入研究,只作為了解層面,一般不用考慮)。
分析所得數據,把結論表述出來。
進行小組匯報,交流得出結論: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材料性質有關。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無關。
6、總結與評估
師:在實驗過程中是否有新的發現?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還會和其它的因素有關?對我們所得的結論你還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嗎? 能激發興趣,對自己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或其他學生和老師提出的問題作更深入思考。
7、設計實驗,介紹靜摩擦和滾動摩擦
(1)演示實驗:筷子提米
(2)師:其實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動摩擦外,還有靜摩擦和滾動摩擦。兩個有相對運動趨勢但保持相對靜止的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靜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飲料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叫滾動摩擦,比如旱冰鞋與地面間的摩擦。你能舉出生活中這兩種摩擦的現象嗎? 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
了解靜摩擦和滾動摩擦概念,進行舉例。
生:推桌子但桌子沒動時,與地面有靜摩擦;人走路時靠的是鞋與地面的靜摩擦;司機轉動方向盤時手與方向盤間有靜摩擦;各種繩結。……
生:帶輪子的行李箱拖動時與地面間有滾動摩擦;用圓珠筆寫字時筆尖的滾珠發生滾動,筆與紙間有滾動摩擦。……
8、實例說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1)播放視頻:磁懸浮列車。
播放氣墊船圖片
(2)布置小活動,要求學生找出幾根圓鉛筆。
總結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可以減小摩擦力的大小。
(3)展示圖片,請大家說出圖中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圖片有:有花紋的鞋底;用力剎車;光滑平整的雪橇;給車輪的軸加潤滑油;軸承中的滾珠。
(4)總結:增大有益摩擦的辦法有: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壓力。
減小有害摩擦的辦法有: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壓力;給接觸面處加潤滑油;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使摩擦面脫離接觸。 思考設計意圖,知道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小活動: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動,體會受到的阻礙;在手掌下墊上幾根圓鉛筆再在桌面上移動,體會體會受到的阻礙。對比發現,摩擦力變小了。
生:鞋底的花紋是為了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與地面的有益摩擦;剎車時通過增加剎車皮和輪間的壓力來增大有益摩擦。
生:雪橇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加潤滑油來減小軸間的有害摩擦;軸承用滾珠是利用滾動摩擦來減小有害摩擦。
能舉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事例。
課后作業 相應練習冊;小論文: 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教學反饋
(1)學生對一些摩擦現象雖然較熟悉,但有時意識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學一開始意識不到摩擦的重要意義。
(2)科學探究中猜想階段發現憑學生的感覺不合理的猜想還是較多的。
(3)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勻速時讀數容易把握不準。
(4)對于摩擦的一些現象和運用學生興趣很大。
備注 根據教學情況可把這些內容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探究滑動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關,第二課時接著介紹靜摩擦和滾動摩擦,以及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辦法。
說明:需要視頻目錄:
(1)冰球比賽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來的情景(一小段)
(2)滑冰運動員到終點時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來的情景(一小段)
(3)騎自行車不蹬后滑行一段后停下來的情景(一小段)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初中物理教案 2
一、學情分析
“摩擦力”這個詞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在剛剛學習了力、重力、二力平衡后,接著學習摩擦力,可能會出現有些知識的應用不熟練,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引導。本節課既要引導學生從“現象”領會“本質”,又要讓學生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要過于限制學生的思維,學生在設計實驗,收集、分析、解釋信息、得出結論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的猜想、探究等,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智慧,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作出積極、恰當的評價。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每個小組配有一盒玻璃球、一只塑料杯、一雙筷子,每組出一人,用筷子將球從盒中夾出,再送到杯中,看哪一組快)
表演:讓力氣最小的學生與力氣最大的學生拔河,力氣小的獲勝。(在力氣大的`學生腳下適度抹些潤滑油,大家看到力氣大的同學“失敗”了,哈哈大笑)
師:為什么玻璃球不好夾?為什么力氣大的同學反而輸了?
生:太滑了!
出示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滑動摩擦力;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知道如何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自讀課文)
(二)合作嘗試,自主探究
學生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讓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A.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B.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C.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師:這種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滑動時,產生阻礙相對滑動的現象,叫做滑動摩擦。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師: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生: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師: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生在課本“問題與猜想”的指導下猜想,并設計實驗(材料在所在的實驗臺上)。教師巡回指導,并將各組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學生,在全班交流討論。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輪流將不同的探究過程通過攝像頭展示給全班,教師評估各小組的探究。
師生:接觸面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教師對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大小有關”進行點撥)
師:為什么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在發生相對滑動時會產生摩擦力?(課件展示: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初中物理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準確說出摩擦力的概念,包括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
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科學的實驗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實驗,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交流溝通能力。
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以及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好奇心,養成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分類。
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并能根據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結論。
(二)教學難點
理解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并能在實驗設計和操作中準確實施。
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
播放一段有趣的冰壺比賽視頻,視頻中冰壺在冰面上滑動。提問學生:為什么冰壺能夠在冰面上滑行一段距離后才慢慢停下來?引導學生思考冰壺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力,從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展示一些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圖片,如人走路、汽車剎車、鉛筆寫字等,讓學生觀察并舉例說明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
(二)新課講授(20 分鐘)
摩擦力的概念
通過實例講解摩擦力是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
介紹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的概念,并舉例讓學生加以區分。例如:推桌子但桌子沒動,此時桌子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是靜摩擦力;桌子在地面上滑動時,桌子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騎自行車時,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是滾動摩擦力。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各小組記錄實驗數據,并在黑板上展示。引導學生分析數據,比較不同情況下摩擦力的大小變化。
得出結論: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操作規范,如要讓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等。
介紹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木塊、砝碼、木板、毛巾等。
講解控制變量法:強調在探究壓力大小對摩擦力的影響時,要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探究接觸面粗糙程度對摩擦力的影響時,要保持壓力大小不變。
設計實驗步驟:
將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
將毛巾鋪在桌面上,把木塊放在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其在毛巾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
將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
在木塊上添加砝碼,增大壓力,再次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其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
探究壓力大小的影響
探究接觸面粗糙程度的影響
提出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作出假設: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假設,例如學生可能會提出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物體運動速度等因素有關。教師對學生的假設進行點評,并說明本節課主要探究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對摩擦力大小的影響。
設計實驗
進行實驗
分析數據
(三)鞏固練習(10 分鐘)
讓學生完成課本上關于摩擦力大小影響因素的`相關練習題,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例如:為什么下雪天在路面上撒鹽可以防滑?為什么給自行車車軸加潤滑油可以使騎行更輕松?
(四)課堂小結(5 分鐘)
請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分類以及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完善,強調重點和難點知識。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思考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五)布置作業(5 分鐘)
書面作業:完成課后練習題中拓展探究部分的題目。
實踐作業:觀察生活中不同的摩擦力現象,選擇一個現象寫一篇小短文,分析其中是如何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字數不少于 300 字。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設備、冰壺比賽視頻、相關圖片、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木塊、砝碼、木板、毛巾等)。
六、教學板書設計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摩擦力概念
阻礙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
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影響因素
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實驗數據記錄表格(根據實際實驗情況繪制)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初中物理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準確說出摩擦力的概念,識別摩擦力的方向。
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學習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設計并進行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實驗。
分析實驗數據,總結得出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二)教學難點
對控制變量法的理解與應用。
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和數據中歸納出科學規律。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
教師演示實驗:將一個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較小的力推木塊,木塊不動;再用較大的力推木塊,木塊開始運動。
提問學生:為什么一開始木塊不動,后來又動了呢?這里面涉及到一種什么力?從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舉例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現象,如鞋底與地面的摩擦、手握住杯子的摩擦等,讓學生感受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二)新課講授
摩擦力的概念(8 分鐘)
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場景下的摩擦力,如汽車剎車時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冰面上行走容易滑倒等,引導學生總結摩擦力的`概念: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做摩擦力。
講解摩擦力的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通過實例讓學生區分不同類型的摩擦力,如推箱子沒推動時箱子受到靜摩擦力;箱子在地面滑動時受到滑動摩擦力;騎自行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是滾動摩擦力。
組織學生討論摩擦力的方向,通過分析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的受力情況,得出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結論。
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20 分鐘)
提出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作出假設: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假設,如壓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等。
設計實驗:
介紹控制變量法:強調在探究多個因素對一個物理量的影響時,要保持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進行研究。
以探究壓力大小對摩擦力的影響為例,講解實驗設計思路:使用同一個木塊,通過在木塊上添加砝碼來改變壓力大小,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原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摩擦力大小,記錄不同壓力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設計探究接觸面粗糙程度對摩擦力影響的實驗方案,然后進行交流和完善。
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操作規范,如勻速拉動木塊、正確讀數等,并確保學生的安全。
各小組記錄實驗數據,將數據填寫在實驗表格中。
分析數據:
組織各小組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觀察壓力變化時摩擦力數據的變化規律,以及接觸面粗糙程度改變時摩擦力的變化情況。
讓學生在坐標紙上繪制摩擦力與壓力、粗糙程度的關系圖像(如果時間允許),通過圖像更直觀地分析數據之間的關系。
(三)課堂小結(7 分鐘)
請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分類、方向以及探究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教師進行補充和完善,強調控制變量法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實驗結論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布置作業(5 分鐘)
完成課后練習題,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與摩擦力有關,思考如何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并寫一篇小短文。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初中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摩擦力說課物理教案05-12
初中物理教案12-28
初中物理教案12-30
電流大小由什么決定04-06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2-29
初中物理教案(15篇)02-25
初中物理教案(15篇)12-30
初中物理教案(精選16篇)09-13
初中物理教案(精選22篇)08-29
初中物理教案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