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梁襄王》 教案范文
教學目的
1.解讀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
2.進一步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辭手法和本文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孟子一段話中的比喻的運用。
在朗讀的基礎上,欣賞品味文章的藝術特色,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和說理藝術。
教學方法
自讀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由當今國際社會之動蕩,談及解決辦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進入課題。
二.聽朗讀錄音,正音、正句讀。
卒然(cù) 沛然(pèi) 嗜殺(shì) 枯槁(gǎo) 惡乎定(wù)
三.齊聲朗讀課文,自主翻譯全文。
四.解釋下列詞語:
①出,語人曰 語:告訴
②天下惡乎定 惡: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統治
④如有不嗜殺人者 如:如果
⑤則天下皆引領而望之矣 引:伸長
五.解釋下列詞語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親引問之 士兵
C初,魯肅聞劉表卒 死
D卒歲之收,不過畝四石 整個,全
②一
A誰能一之 統一
B用心一也 專一
C一鼓作氣 第一次
D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一個
E黃鶴一去不復返 一經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 往
B金就礪則利 靠近
C指物作詩立就 完成
D于是荊軻就車而去 登上
六.分析簡答:
1.文章開頭,孟子為什么說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說明孟子對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為靠近他,感覺沒有一點國君的威嚴。
2.梁襄王缺乏國君的威嚴表現何在?
提示:表現在問話的突然,這說明他缺乏威嚴沉著的人君氣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氣度,孟子還向他講訴自己的“仁政”思想,這說明孟子有著怎樣的個性?
提示:說明孟子對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有著堅韌執著的追求,決不放棄任何機會向君王們宣傳自己的政治理想。
4.說說孟子采用比喻說理的貼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實行“仁政”的好處。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實行“仁政”的效果之顯著。
【《孟子見梁襄王》 教案】相關文章:
孟子見梁襄王 教案12-06
《孟子見梁襄王》教案07-02
《孟子見梁襄王》教案11-29
孟子見梁襄王12-27
《孟子見梁襄王》教案范文08-05
《孟子見梁襄王》優秀教案01-26
孟子見梁襄王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孟子見梁襄王》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孟子見梁襄王原文及賞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