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設計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出示手偶小猴靈靈,教師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靈靈,今天我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好嗎?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請小朋友從袋子里先取9個桃(實物圖),再從袋子里隨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一共取了幾個桃)會列算式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順序地排成一豎排)
小猴靈靈: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揭示課題:9加幾)
二、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 教學例題,探討算法。
(1) 看一看:小猴靈靈也取出了一些桃,我們看看它是怎樣取的?(出示例題圖:盒子里9個桃,盒子外4個桃)學生觀察后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個?列出算式:9 + 4。
(2) 算一算:請大家想辦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學具來擺一擺。
[說明:學生在生活經驗、認知背景、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客觀差異,教師能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寬松、開放的空間,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3) 說一說: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出不同的算法。
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數一數。
② 9 + 1 = 10,10 + 3 = 13。
③ 4 + 6 = 10,10 + 3 = 13。
④ 10 + 4 = 14,14 - 1 = 13。
學生每說出一種算法,教師便追問:聽懂他的意思了嗎?你的方法與他不同在哪里?
結合學生交流,用學具演示湊十法的思考過程,并隨機板書。
指出算法名稱:湊十法。
[說明:為了不使交流流于形式,確保交流的有效性,學生交流算法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與同伴比較方法的異同,實現相互溝通和理解,從而自覺實現算法的優化。]
(4) 議一議: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指出:以后你們喜歡用什么方法來算就用什么方法來算。
2. 教學試一試。
(1) 出示花朵圖。
提問:圖中的花分成了哪兩部分?各有幾朵?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算式?(板書:9+7)
(2) 提問:你能先圈出10朵,再計算嗎?在書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填在圖右邊的式子里。
(3) 追問: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 小結。
引導: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先要怎樣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 分層練習,內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插圖,提問:你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嗎?能把右邊的`式子填出來嗎?
展示學生的答案,并讓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共同評議。
2. 想想做做第2題。
(1) 讓學生先圈出10根,再計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體訂正。
3. 想想做做第3題。
獨立完成后,比較每組上下兩題,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計算、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到湊十法就是用上面的連加來計算的)
4. 想想做做第4題。
要求學生拿出數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題的樣子把卡片排在課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 想想做做第5題。
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師將得數板書在新課引入時列出的算式后面。討論: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算式間的聯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鄰的算式算出得數,并且發現9加幾,得數個位上的數總比加上的數少1)
[說明:討論你發現了什么,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靈活選擇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同時滲透了函數思想。]
6. 自由練習。
請學生當小老師,出有關9加幾的算式考其他同學。
隨機追問:你想請誰回答?你對他的回答滿意嗎?有什么話要對他說?
[說明:將提問、評價的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擁有更充分的學習機會,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 自由交流,總結延伸
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本領?你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嗎?
談話:回去后把你們今天學到的本領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