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1
教材簡析:
圓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里最后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于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本節課教學第9397頁圓的形狀特點以及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教學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征。例1通過說圓、畫圓、感
受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教材里沒有直接指出圓是曲線圖形,把機會留給學生體驗和交流。這樣,學生在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過用圓規畫、用尺量來教學圓心、半徑、直徑,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例3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征。練習十七在安排練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學思考,發展空間觀念。
特別說明:由于本屆五年級學生還沒有使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關軸對稱及平移,旋轉的內容無法涉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及其特征,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紙圓、剪刀、線繩、尺、圓規、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圓
1.課前交流:略
2.導入新課:
(1)(指著物體上的圓)這種形狀叫
(2)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圓?
二、自主合作,初步認識圓
1.畫圓。
(1)學生借助物體畫圓。
(2)用圓規試著畫一個圓,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定長、定點、旋轉一周。
(3)用圓規規范地畫圓、剪圓,讓學生再次感受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4)比較得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的特征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①觀察剪下來的紙圓,組織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圓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過讓學生折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圓心的特征。
③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比一比紙圓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發現,從而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2)認識圓的特征
①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特征。
②完成填表題和判斷畫圓,讓學生知道圓的大小和半徑或直徑有關。
③教師小結有關內容。
三、聯系實際,初步應用圓。
1.廣場花壇噴水裝置的設計,如果你是設計人員,噴頭放在哪里?噴水距離應滿足什么條件?為什么?鞏固圓心的作用。
2.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么要裝在圓心?
3.這是一個球場,要在中間畫這樣一個圓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畫?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5~87頁例1、例2,以及隨后的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討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基本特征,知道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會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圓,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游戲:摸圖形。
出示裝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紙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袋子,里面裝有很多平面圖形。請一位同學把它們依次摸出來,其他同學一起說出圖形的名稱。
2.出示學生摸出的圓形紙片,指出:這是一個圓形紙片(板書:圓)。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圓的認識。
二、教學例l
1.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圓嗎?舉例說一說。
學生交流時,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如果學生說的圓形物體就在身邊,可以讓他們指一指物體上的圓;第二,課前要準備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圓形物體或圖片,當學生說到這些物體時,可及時呈現出來;第三,如果學生把球當成了圓,可以通過比較讓他們知道球是立體圖形,而圓是平面圖形。
2.追問:說了這么多的'圓,看了這么多的圓,大家想不想動手畫一個圓呢?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手頭的工具動手畫一畫。
3.學生獨立畫圓。組織交流時,可結合教材所列的畫法,有針對性地介紹一些典型畫法。如果有學生想到了用圓規畫圓,不要急于讓他們說出具體的操作過程。
4.啟發思考:圓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5-87例1、例2,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和圓的特征,知道其各部分的名稱,認識直徑和半徑長度之間的關系,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
2、使學生通過直觀和操作等活動,充分感知、體驗并理解圓的基本特征,形成圓的概念,積累學習圖形特征的基本經驗,培養觀察、比較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主動參與感知、體驗圓的特征等活動,主動了解圓的特征,體驗認識圓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
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
感受并發現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導學單
1、找出圖中的圓,并說說圓與以前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想辦法畫一個圓
3、用圓規畫時要注意什么
4、說說半徑、直徑的意義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5、圓是軸對稱圖形嗎?有多少條對稱軸?
二、小組討論
三、交流展示
(一)交流例1。
1、課件出示例1中的各種圓形物體,全班交流:你還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過圓?
2、出示你課前畫的圓,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3、全班展示交流。
⑴指名在投影下演示用不同工具畫圓的過程。
⑵討論: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二)交流例2。
1、用圓規畫圓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⑴和組內同學說一說,什么叫圓心、半徑、直徑?用手指一指你所畫圓的圓心、半徑、直徑。
⑵指名在黑板上畫一個圓,標出圓心,畫出一條半徑、直徑,并標上相應的字母。
⑶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⑷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3、展示、匯報、交流。
(1)同桌交流:拿出課前剪好的圓,說說自己在折一折、量一量的過程有什么發現?
(2)小組討論
(3)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直徑?多少條半徑?
(4)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交流:d=2r r=d/2
四、檢測反饋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生在圖中標出,量出長度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①學生獨立畫圓,并用字母o、r、d分別表示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②展示部分學生畫的圓,并說說畫圓時應注意什么?
3、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生填表,說說是如何填的
4、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
⑴學生獨立畫圓。
⑵全班展示
交流:畫圓的步驟有哪些?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圓的直徑還是半徑?
5、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
生畫圓
量出半徑各是多少毫米
五、總結延伸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4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重點
在觀察、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難點
圓的特征的認識及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具
教學圓規
電化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觀察思考
1、(呈現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一幅圖)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對他們這種玩法有什么想法嗎?(從公平性上考慮)得到:大家站成一條直線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不一樣導致不公平。
2、(呈現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二幅圖)如果大家是這樣站的,你覺得公平嗎?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也不一樣導致也不公平。
3、為了使游戲公平,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設計出一個公平的方案?(學生思考)學生想到圓后,出示第三幅圖,提問:為什么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每人離目標的距離都一樣)
4、上面我們接觸了三種圖形-----直線、正方形、圓。其中圓是有點特殊的,你能說說圓與正方形等圖形的不同之處嗎?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圓的例子。
二、畫圓
1、你們誰能畫出圓來嗎?動手試一試。
2、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的`圓,并說說你是怎樣畫的?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學有想法可以補充。
3、思考:以上這些畫法中有什么共同之處?注意的問題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個點和一個長度,引出圓心和半徑)
三、認一認
1、教師邊畫圓邊講概念。(概念講解一定要結合圖形,并要舉一些反例)強調:圓心是一個點,半徑和直徑是線段。
2、半徑和直徑的辨認。
3、
四、畫一畫,想一想
1、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并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想: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同一個圓中的半徑都相等嗎?直
徑呢?(放動畫)
2、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3、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4、把自己畫的圓面積在小組內交流。你們畫的圓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樣嗎?知道為什么嗎?
五、應用提高
討論:圓的位置和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六、作業
1、教材第5頁練一練
2、在平面上先確定兩個不同的點A和B,再畫一個圓,使這個圓同時經過點A和點B(就是這兩個點都在所畫的圓上),這樣的圓能畫幾個?(提高題)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
不直接說出圓,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畫圖中體會圓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處時再一次體會圓的特征
通過正反例的練習,加深對半徑和直徑的理解
動手操作,理解畫圓的關鍵是定圓心(位置)和半徑(大小)
鞏固提高,滿足不同學生要求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一)
圓(本質特征):圓上各點到定點(半徑)的距離都相等。
圓的畫法:
圓的相關概念:圓心,半徑,直徑
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它們都相等;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直徑,它們也都相等。
教學后記
在學生已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的了解圓的各部份名稱。學生對圓心與圓
的半徑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內容。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5
預設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3、通過操作和觀察,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是重點;培養學生利用圓的特征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技能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老師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說一說各是什么圖形。
2、這些圖形是由什么圍成的?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四邊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圓。
二、新課
1、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讓學生在紙上畫一個圓,剪下后按書上的要求折疊。展開后觀察。
老師提問:圓上是不是有很多折痕?你發現了什么?
師歸納指出:這些折痕相交于圓中心的一點,我們叫做圓心。并說明圓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出示小黑板)。然后教師指導學生用直尺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量完后讓學生討論,看能發現什么?
教師歸納出;圓心到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2)教師指著黑板上的圓說明: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并告訴學生半徑一般用字母“r”便是,教師在圓上劃出半徑(如圖)。
師:想一想,在同一個圓里,有多少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先讓學生量一量,最后師生一起歸納出一個圓的.半徑長度都相等。
(3)師:我們剛才把圓對折時,每條折痕是否都通過圓心?指出: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師:想一想,在同一個圓里,有多少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先讓學生量一量,最后師生一起歸納出一個圓的直徑長度都相等。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根據測量結果觀察員上的直徑和半徑,使學生理解同一個圓上的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用字母表示為:d=2r,r=d/2。
2、讓學生做教科書第三頁上面的“做一做”
3、學圓的畫法。
教師和學生每人拿出圓規和直尺,教師邊演示便說明畫圓的步驟和方法,學生跟著做。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一的第1——5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認識了圓的特征,掌握了圓的畫法。
創意作業:尋找生活中運用圓的地方,請動手量一量它的直徑和半徑。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3頁圓的認識一。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圓的特征。2、畫圓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圓規。
2、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說明
一、觀察思考。
1、欣賞生活中的圓:棋子、桌面、鐘面、車輪、中國結。
2、觀察這些圖形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3、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
4、做套圈游戲,哪種方式更公平?
二、畫一畫。
1、你能想辦法畫一個圓嗎?
(1)用手比劃著畫圓。
(2)用一根線和一支筆畫圓。
(3)用圓規畫圓。
2、教學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三、認一認。
學生用圓規畫一個圓。
討論:圓規的尖、圓規張開的兩腳之間的長度所起的作用。
告訴學生半徑和圓心。
四、畫一畫、想一想。
1、要求學生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并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
觀察比較得知:圓有無數條直徑,無數條半徑。
在同一個圓內直徑都相等,半徑都相等。
2、以點A為圓心,要求學生以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3、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五、討論。
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
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7
教案點評:
采用游戲引入的形式,寓教于樂,即感知了圓的形成過程,滲透了集合思想,初步領悟了畫圓的要領,同時密切了師生情感,數學教案-圓的認識(一)。根據幾何知識的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看、想、說、畫、議等形式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實踐活動。不但從感性到理性認識了圓,同時還發展了空間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教師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圖形
1.教師提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
2.教師指出: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二)教師演示
一個小球,小球上還系著一段繩子,老師用手拽著繩子的一端,將小球甩起來.
1.教師提問:你們看小球畫出了一個什么圖形?(小球畫出了一個圓)
2.小結引入:(出示鐵絲圍成的圓)這就是一個圓.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師:你們同意他的建議嗎?下課以后我們親自去體驗一下好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圓,而且還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說明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因此,大家一定要學好數學。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折紙活動,探索并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2、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體會圓的對稱性。
3、在折紙找圓心驗證圓是軸對稱圖形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重點
理解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并體會圓的對稱性。
難點
在折紙的過程中體會圓的特征
教具
教學圓規
電化教具
課件
一、 創設情境:
亮亮借助光盤畫了一個圓,剪出了一個圓紙片,這個圓的圓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來了。你有辦法找出來嗎?
二、探索活動:
1、引導學生開展折紙活動,找到圓心。
(1)自己動手找到圓心。
(2)匯報交流找圓心的過程,并說出這樣做的想法。
2、通過折紙你發現了什么?理解圓的對稱性。
(1)欣賞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2)再折紙,體會圓的軸對稱性,畫出圓的對稱軸。
(3)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3、通過折紙你還發現了什么?理解同一個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1)邊折紙邊觀察思考同一個圓里的半徑有什么特點?
(2)邊折紙邊觀察思考,同一圓里的直徑與半徑有什么關系?
(3)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一個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三、課堂練習。
1、讓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做完后交流匯報。
2、完成練一練進一步鞏固圓的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3、完成填一填
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并試著填一填,有困難的向老師或同桌請教。
匯報交流,說答題根據。
4、完成書后第3題。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本節內容。
學生利用經驗很容易找到圓心,如果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對折再對折就可以找到圓心學生很難說清楚。教學中通過折紙觀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匯報,從中進一步理解圓的軸對稱,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
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對以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進行整理,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對比中發現這些軸對稱圖形的`不同特點,從而突出圓具有很好的軸對稱性。
多次折紙的過程中探索,發現,驗證。操作中體會交流,體會圓的特征,發展空間觀念。
個別學生做試一試的題目會有困難,注意個別指導。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二)
我們的發現
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同一個圓里d=2r或r=1/2d
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學生利用經驗很容易找到圓心,如果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對折再對折就可以找到圓心學生很難說清楚。教學中通過折紙觀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匯報,從中進一步理解圓的軸對稱,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13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章《圓》的第一課時。
內容結構: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面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的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教材先講圓的認識,通過圓的直徑和半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征,掌握畫圓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圓及各部分的名稱,圓的特征,半徑和直徑。
2.能力訓練點:圓規作圖能力,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德美育滲透點:知識的魅力,美與生活。
三、教法學法
引導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借助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廣泛運用,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下,自主探索,積極參與,互相討論,合作學習。讓其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并體現“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種數學思想。
四、教具學具
教具: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聲、像并茂,充分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增添課堂教學的魅力。
學具:要求學生準備硬幣、毛線、筆、圖釘、硬紙條、圓規、圓片等,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動手操作。
五、設計思想
1.從生活實踐引入新課。
2.按知識形成發展過程展開新課
3.運用教具學具直觀感受,建立空間概念,突破難點。
4.通過實踐訓練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六、教學過程
第一、復習導入
1.用多媒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圖形,提問學生:
(1)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2)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
通過學生回答明確:這些圖形都叫作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2.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哦!今天天氣真好,刺猬媽媽叫小刺猬們到草地上一起做游戲,媽媽要求寶寶們圍在媽媽的周圍,并且每個寶寶離媽的距離要同樣遠。瞧,小刺猬們圍成了怎樣的圖形。
3.學生回答后,教師用一根系有小球的細繩旋轉演示,讓學生觀察小球所運行的路線,將會形成怎樣的圖形,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共同研究的新知識——圓的認識。
第二:探究新知
1.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上有圓?
2.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和圓的特征。
3.圓的畫法
(1)自選材料畫圓
用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同桌合作自選工具畫圓,并分組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交流自己是采用了什么材料怎樣畫圓的。
在這時要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強調說“我是這樣畫的”或“我的想法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2)按要求作圓
提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按要求作圓,那這個圓的大小和位置是由什么來確定的?
讓幾位學生向全班匯報想法后,再讓學生打開課本87頁閱讀圓的`畫法,歸納、總結出畫圓的步驟:定圓心—定半徑—旋轉一周。(在這里主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畫法實踐
問題:活動課上,老師要畫一個大圓圈做游戲,沒有這么大的圓規怎么辦。鼓勵學生想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第三:歸納總結
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圓及其特征的認識,明確畫法步驟。從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第四:實踐運用
1.隨堂練習
設計判斷和作圖題,以教材習題為主,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改編練習形式,并注意針對新課后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組織反饋練習。
2.鞏固練習
設計問題:
(1)車輪如果不是圓的,會怎么樣?
(2) 圓的車輪有什么好處?
通過對兩個問題的探究,不但有利于學生對圓的特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思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14
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重點
圓的特征的進一步體會
難點
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研究各圖形中心點的'運動軌跡)
教具
紙片(圓形,方形,橢圓形)
電化教具
動畫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知識回顧
1、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圓?
2、按下列要求畫圓:(在平面上固定一個點A)
(1)以點A為圓心畫一個圓;
(2)畫一個圓,使所畫的圓經過這個點A;
(3)畫一個圓,使A點為圓心,半徑為2厘米。
3、舉出生活中看到圓的例子。(從車輪是圓形的引入新課)
二、新課探究
1、問題: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
2、小組討論探究策略(引導學生想做成圓形有什么好處,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又會是什么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是研究幾種圖形中心點的運動軌跡的不同)
3、學生動手探究(用準備好的紙片試一試),把各種圖形的中心點的運動軌跡想辦法描出來。
4、小組內討論交流,準備好發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圓上的各點到中心點(圓心)的距離相等,所以圓在滾動時,圓心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這樣坐在車上的人或放在車內的物就很平穩;而正方形、橢圓形等由于上面的點到中心點的距離不一樣,這樣在運動中,中心點運動的線路就不是一條直線,如果人坐在這樣的車上會感覺到顛簸。
三、觀看動畫,進一步體會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
本質:圓上的各點到中心點的距離都相等,而其它圖形不具有這個特點。
四、拓展應用
要重視讓學生動手寫的練習。可先讓一些學生說,其他人補充。
五、課后延伸
用心發現生活中的圓,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釋。
進一步體會圓的特征
要使學生明白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應從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探究車輪做成圓會是什么情況,做成其它形狀又是什么情況,這兩種情況進行比較就能得出結論了。
觀看動畫,進一步加深印象。
學以致用,體驗成功。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一)
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
圓 形:各點到中心點距離相等-------中心點運動成一條直線---------平穩
正方形:各點到中心點距離不相等-------中心點運動不是一條直線---------不平穩
橢圓形:各點到中心點距離不相等-------中心點運動不是一條直線---------不平穩
教學后記
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
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學生掌握得較好,能體會和解釋這些與圓有關的現象。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根據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自學教材等活動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并能用字母表示對應的名稱。
(二)過程與方法
了解可以應用不同的工具畫圓,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會用圓規正確地畫圓。運用畫、折、量等多種手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特征和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了解,進一步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用圓規正確地畫圓。
教學難點:歸納并理解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圓規、尺子、剪刀、繩、釘子、各種物體表面有圓形的實物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教師: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
(1)學生回憶交流: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
(2)今天我們要更深入地來認識“圓”。(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2.列舉生活實例。
教師:在生活中,圓形的物體隨處可見。
(1)展示教材圖片:從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類社會,從手工藝品到各種建筑……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圓。
(2)教師:你能說說自己所見過的圓嗎?(學生列舉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簡短的“平面圖形有哪些”的談話直接引出課題,簡潔明了,同時無形中也鞏固了“圓是平面圖形”這一知識點;學生對圓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主題圖欣賞生活中的圓,讓學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見過的圓,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圓的興趣。
(二)利用素材,嘗試畫圓
1.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畫圓。
教師:如果請你在紙上畫出一個圓,你會怎樣畫?
預設:
(1)利用圓形的實物模型的外框畫圓;
(2)用線繞釘子旋轉畫圓;
(3)用三角尺;
(4)用圓規……
2.運用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
課件出示圓規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圓規。
圓規的組成:一只“帶有針尖的.腳”,一只“裝有鉛筆的腳”。
(2)用圓規畫圓。
學生自己嘗試畫圓,邊嘗試邊小結方法:定好兩腳間的距離——把帶有針尖的腳固定在一點上——把裝有鉛筆的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一個圓。
教師:說說用圓規畫圓要注意什么?
預設:
①固定住針尖;
②兩只腳之間的距離不隨意改變。
【設計意圖】學習畫圓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經歷了自主嘗試的過程,從最初的利用實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畫圓,讓學生經歷了從實物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運用圓規畫圓,重點說說畫圓時的注意事項,更是培養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數學素養。
【《圓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圓》數學教案03-03
數學教案:圓的認識06-02
《圓的認識》數學教案06-01
《圓的認識》的數學教案06-06
關于數學教案:圓的認識05-13
小學認識圓的認識教案06-06
小學圓的數學教案04-23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圓的認識》教學目標03-28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圓認識》07-01
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