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善用豐富的想象、對偶、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方法的特點,并明確它們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愛、取、族”等實詞的用法,培養朗讀、背誦的能力。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本文善于從多種角度,具體、生動、細致地描寫藝術形象,并在此基礎上議論的寫作特色。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作者對秦亡原因的闡釋,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諷今、諷時刺世的寫作目的,認識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必然導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賈誼寫了《過秦論》,其中心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針對漢初的情況,主張施行仁政。同樣是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正音。
2.學生大聲地自讀。
3.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課上對照注解疏通全文,將疑點劃出,以備質疑、釋疑。
4,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從總體上把握全文。
三、學習第一段
1.提問課后練習第一題答案,從總體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學生讀第一段。
3.學生齊讀。
4.學生質疑、教師指導、明確重點掌握的詞。
(1)需要掌握的重點實詞:
六王畢:完了、結束
北構而西折:動詞,架木做屋
不霽何虹雨止初晴
(2)特殊用法
四海一“一”數→動統一
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名→狀向北、向西“驪山”名→狀從驪山
未云何龍“云”名→動出現云彩“龍”名→動出現龍
未霽何虹“虹”名→動出現虹
歌臺暖響“響”動→名歌聲
5.段意理解。
本斷可分四層:
第一層:開首十二字,交代時代背景,點出地理環境。“兀”“出”雖是粗筆勾勒,但已顯愛憎,揭示了秦始皇統一后驕縱享樂,幾十萬勞動者的辛勞與血淚才換得阿房宮“出”。
第二層:“覆壓……流入宮墻。”夸張手法,總寫阿房宮的宏偉規模。“覆壓”言其廣,“隔離”言其高。驪山,起伏不斷;二川,滔滔不絕,這兩句將宮殿趨向、座落地勢、規模之大形象鮮明地描繪出來。
第三層:“五步……不知西東。”以大量的對偶、排比等駢句,極力描繪、渲染了阿房宮內樓臺殿閣的宏偉、豪華,橋梁復道的奇麗、壯觀。“五步”“十步”,寫出樓閣之密;廊腰飛檐,指出宮室之美。廊腰縵回突出曲線美;鉤心斗角突出結構美。“盤盤焉、囷囷焉”,是概括各式各樣樓閣的形狀,像蜂房那樣邃密,如漩渦那樣紆回。“矗不知其幾千萬落”,擲筆長嘆,言非筆墨所能盡言。
第四層:本段最后部分。
從行文上看,這部分帶過渡性質,從建筑寫到宮殿中人物的活動,“歌臺暖響”等四句既寫宮中歌舞之盛,也寫出這歡歌狂舞背后隱藏著宮人的無限悲戚。“—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重在寫人之感受,親疏各別,冷暖不均。
6.小結“賦”的特點。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的特點是“鋪采摘文,體物寫志”。作者圍繞一個事物,就某一客觀對象反復描寫,多方渲染,極盡鋪陳之能事,以達曲傳其義,情盡意足之效果。本文的第三段就體現了上述特點。
7.學生反復讀,嘗試背誦。
四、布置作業
背誦第一段,預習下幾段。
第二課時
一、研讀第二段
1.學生讀。
2.學生就字詞質疑,教師指點,明確重點、難點。
(1)補充注釋。
a.綠云擾擾:“綠云”,濃墨有光彩的云,此處形容女子的頭發黑密;“擾擾”,紛亂蓬松的樣子。
b.“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這里用“互文”修辭格:本應合在一塊兒說的詞,因對偶、押韻或字數的限制,臨時拆開來使用,理解時又應合在一塊兒。可譯為“燕、趙、齊、楚、韓、魏六國之統治者有無數的金玉珍寶。”
(2)重點掌握的詞。
a.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深遠;“之”,動詞,去。
b.盡態極妍“妍”,美麗。
c.縵立“縵”通“曼”,久。
d.“邐迤”連綿詞,接連不斷的樣子。
(3)特殊用法。
a.輦采于秦“輦”,名→狀,乘輦。
b.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收藏”“經營”,動→名,收藏的金玉珍寶,經營的金玉珍寶。
c.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名→狀“鐺”“石”“塊”“礫”,名→動
(4)段意理解。
a.過渡:在第—段中,作者從背景、外貌、內景等方面極力鋪陳,阿房宮的形象已矗立于眼前,富麗堂皇。在本段中,由宮殿的描繪,自然過渡到對宮人、宮藏的描繪。
b.寫宮人:“妃嬪媵嬙……三十六年。”
分別從宮人的來源、宮人的生活、宮人的命運幾方面進行描寫。明星、綠云、渭流、膩煙、霧、雷霆等具體形象的描繪,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又經過了藝術的夸張,極寫宮女之多,妃嬪彩娥,濟濟各殿,也見出秦皇的驕奢淫逸,糜爛不堪。而她們“盡態極妍”的目的是“望幸”,可是卻“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望幸”與“不得見”,充滿了對孤寂痛苦的宮女的同情,更有對暴君的揭露。
c.寫宮藏:本段余下的'部分。
“收藏”“經營”“精英”及“剽掠”這些詞寫出秦人掠奪之甚。“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八個字有四組對比,六國的珠寶盡入秦宮,但在宮中卻視若土石,任意拋灑,有奢侈之心,無愛惜之意,批判鋒芒漸露“亦不甚惜”,我們仿佛已聽到作者的斥責和憤慨的聲音了。
二、研讀第三段
學生讀、背第三段
1.學生質疑,教師點撥,明確重點。
(1)補充注釋
a.紛奢:繁華奢侈b.直欄橫檻檻:欄桿
(2)重點實詞
a.函谷舉舉:被攻取
b.可憐焦土可憐:可惜
2.段意理解
這一段由上文的描寫轉入議論。
(1)第一層:“嗟乎”至“用之如泥沙。”
以常理和反問斥秦統治者只顧個人享受,不顧百姓死活、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2)第二層:“使負棟之柱”至“不敢言而敢怒。”
擺出秦皇罪證,六個排比分句,運用比喻、夸張,緊扣阿房宮,進行強烈的對照描寫,繪出秦始皇“勞民傷財”的怵目驚心的圖畫。接下去順勢寫出人民“不敢言而敢怒”的局面。民怨積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農民起義的爆發是必然的。
(3)第三層:這部分用14個字高度概括了秦亡的過程,民眾的反抗從“怒”到“叫”“舉”“炬”,三個動詞,短促相連,生動地表現了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勢,火山爆發之烈,迅猛異常,不可壓抑。“可憐焦土”與上面的壯麗描繪形成鮮明對比,顯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速亡。
三、研讀第四段
1.學生齊讀。
2.理解內容。
歷史的回顧,有著現實的用心。最后的作者議論,給唐王朝不啻澆了一瓢鉆心透骨的冰水。文章突出一個“鑒”字,企冀唐統治者以秦為鏡,回心轉意,更弦易轍。
3.學生反復讀、背第3、4兩段。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五題
【阿房宮賦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阿房宮賦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阿房宮賦教案教學設計07-29
《阿房宮賦》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阿房宮賦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阿房宮賦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阿房宮賦 教案教學設計12-05
阿房宮賦的教案08-25
阿房宮賦教案10-13
《阿房宮賦》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