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教案
授課班級 級 班 年 月 日 第 課時
目的: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再現性形象和表現性形象,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藝術形象的藝術特征和它們的區別。
重點:把握不同藝術形象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手法。
難點:把握不同藝術形象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手法。
教學內容
【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回憶什么是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我們都知道了美術形象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們的同學可能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有些美術作品一眼都能看懂,但有的作品就有點讓我們不知所措,這時大家常常就會說這樣的畫是“抽象畫”或“印象畫”,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那我們應該怎么樣來看懂這樣的作品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探討的問題。
【講授新課】
請大家先看P58的《流民圖》和P137的《格爾尼卡》,試著談談這兩幅畫的區別和自己的感受?
《格爾尼卡》:349.3cm*776.6cm,現藏于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該作品是畫家為抗議德國法西斯1937年4月26日野蠻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而創作的具有鮮明政治傾向的巨幅壁畫作品。
剛才同學們看到的兩幅作品,都是借表現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痛苦,來控訴法西斯的殘暴。但我們從兩件作品是卻感受到的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效果,這是因為作者在創造藝術形象時,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塑造。
一、 美術創作方法的角度:再現性藝術形象、表現性藝術形象。
再現性藝術形象:強調反映客觀現實的真實性,其創造的美術形象偏重于寫實。如《流民圖》《血衣》等,這類作品中的美術形象較容易把握,因為他們和客觀現實沒有多大的差距。
表現性藝術形象:強調反映主觀世界的真實性,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偏重于內心感情、情緒的發泄和主觀意念的表現而不拘泥于視覺特征的如實描繪。
如《格爾尼卡》:
在作品中,作者運用立體主義的變形、任意組合和超現實主義的.夸張、象征等造型方法,極力表現人民的苦難和法西斯的暴行。我們仔細觀察和體味,會發現作品中有很多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象:在大火中哀號著跌落的婦女,拖著傷腿奔逃的婦女,握著斷劍倒地的戰士,瞪著雙眼踐踏婦女和兒童的野牛,受了重傷而昂首嘶叫的烈馬,還有手握油燈,在黑暗中驚醒的婦女,一只以燈泡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視著這一切……(簡要介紹一下立體派作品的特征:以多維的視角觀察物象)
P137《吶喊》蒙克(挪威)油畫73。5*91CM,奧斯陸國立美術館
蒙克:挪威當代著名畫家,表現主義美術的先驅者。父親是平民醫生,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經歷了許多人間的不幸,特別是死神對人的折磨,他五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奪去了生命,這些經歷對蒙克以后的美術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作品是以他自己對現實的切身體驗為基礎而創作出來的。他自己在談到這幅作品時曾說過:“…我和兩位友人一起走在路上,太陽將要落山了,這時天空被染成了鮮血般的紅色,我感到風刮得很厲害。忽然我像死了一樣的疲倦不堪,一動不動的停立在那里,藍色的海灣和小鎮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友人先走了,就留下我一個人,這時我突然感到了不可名狀的恐懼,我聽到了自然的喧囂聲”。
注意:在美術作品中,再現與表現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二、 從美術創作的藝術手法角度: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形象
1、 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對象視覺特征的具體而精確的再現。如:《血衣》《蒙娜麗莎》等。
2、 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覺,想象乃至幻覺等所構成的表象而創作的,著重表現的是形象的某種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虛幻和不全生活實際與思維邏輯,如P138《記憶的永恒》。
《記憶的永恒》,作品中以三個柔軟得像而一樣的時鐘為主要形象,分別掛在干枯的樹枝上,搭在直角的主臺上,臥在奇怪的生物上,唯一一個還保持著硬度和原貌的時鐘,也爬滿了螞蟻,遭受著騷擾和蹂躪,荒涼的海灣是暗喻著生命的死亡還是時間的停止,都不得而知。
3、 抽象性形象:是指視覺形態的抽象,它只是對自然對象的外觀進行程度不等的省略與舍棄。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沒有完全脫離自然對象,只是從其中抽取出某種適合的表現模式,另一類則是完全舍棄物象,去進行純粹的形式構成。
【課堂小結】
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在其創作方法上和藝術手法上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我們在欣賞一件美術作品的時候,就應該學會理解不同藝術形象所表達的不同的思想感受,與畫家在心靈上通過作品產生共鳴,這樣,才能真正的領悟到藝術的真諦。
【美術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美術作品教案03-17
美術教案-美術作品中的形象11-26
《美術作品中的形象》美術教案設計06-17
《美術作品中的形象》美術教案設計08-26
美術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教案設計06-19
《美術作品的特征》說課稿12-30
:美術作品中的形象11-26
什么是美術作品課件04-14
我的美術作品作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