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第一課時教案
一、 教材分析
《灰椋鳥》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作者徐秀娟在鹽城自然保護區工作時寫的一篇記事寫景的散文。課文寫了作者和同伴一次去林場觀察灰椋鳥的經過,生動具體地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贊頌之情。文章第二大段是重點,而第四、五自然段,又是重點中的重點,作者將灰椋鳥歸林的活動與自己內心涌動的感情同時描寫,情真意切,情理貫通;擬人手法和反問句的妙用,讓人在思考中體味明理。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課文的作者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養鶴世家,1986年大學畢業后應聘來到鹽城自然保護區工作,創建了江蘇省第一個鶴類飼養場。她有著一顆愛鳥、護鳥的心,就在 1987年9月16日她為了尋找一只飛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她年僅23歲的生命。人們為了懷念她、歌頌她的事跡,藝術家創作了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教學時對作者進行簡介,從而激發學生的愛鳥、護鳥之情。
二、 設計理念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兩翼。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既注重語言材料的感悟和積累,又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引領科學的價值取向。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5~6年級)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鑒于本文內容淺顯易懂又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隨教學進度讓學生掌握“杉”、“棲”、“棱”、“澗”四個生字和兩個多音字“和” 、“翹”,重點是抓住美文夯實基礎,圍繞字、詞、句、段進行理解、闡述。讓學生較好地由“語表層”進入“意蘊層”,從而進入文本的“意境”。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各自的感官去“觸摸”、“品味”語言文字,達到與知識深刻的共鳴。同時,注重言意轉換,思考文本語言表達的形式,從而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本課,我引導學生通過詞語來感悟,通過句式來感悟,通過情境來感悟,力爭使語文課堂成為個性張揚、靈性飛揚的精神殿堂;同時能發揮語文的人文性,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高年級段學生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三個維度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讀“椋”;掌握“杉”、“棲”、“棱”、“澗”四個生字,理解“翹、和”兩個多音字組成的詞。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能用楷書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應和、排空而至、見聞”等詞語。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植樹造林的意義及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在具體點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從而體會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能用楷書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詞。
四、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播放為歌頌本文作者徐秀娟所創作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為上課作情感鋪墊。
(一)、導入課題 隨“題”識字
1、作者簡介,導入課題 (徐秀娟 1964—1987)女,1964年10月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一個養鶴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1987年為尋走失的天鵝溺水犧牲。被追為烈士,譽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
2、 解析課題 導入生字
①教師指導課題“椋”的結構同時提醒學生“椋”的讀音。齊讀課題。
②歸納和“椋”的字形相同的生字“杉”、“棲”“棱”“澗”并強調書寫左右結構生字的注意問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介紹灰椋鳥。(點擊課件出示灰椋鳥圖片,看這就是灰椋鳥它正棲息在枝頭,它的嘴尖尖的,它的背灰灰的,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然而就是這樣一只不起眼的鳥,在作者徐秀娟的筆下那么富有生趣,尤其是鳥兒歸林的場面)
2、初讀感知灰椋鳥。請打開課本,自由放聲朗讀,要求把你認為難讀、關鍵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記號。
3、檢查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多音字
① 水杉 棲息 撲棱棱 深澗
② 多音字 翹首 應和
(三)、賞析品讀“歸林”,積累詞句
過渡:假如你是一個攝影師,讓你抓拍文中最精彩的一個鏡頭,你會抓拍哪個鏡頭?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描寫了鳥兒“歸林”的場景?
①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寫了鳥兒“歸林”的場景。
2、請同學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初步感受鳥兒歸林的場景。
3、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當時的場面,你會用哪個詞語?
4,學生自由匯報,并由學生隨機板書。(整群整群、排空而至等詞語)
5、聯系語境,詞語歸類。(教師將學生匯報詞語根據描寫歸林時壯觀的場面和氣氛的熱鬧而分類。)
1、教師過渡:灰椋鳥歸林時是何其壯觀,氣氛是多么熱鬧,現在就讓我們輕輕走進灰椋鳥,走進那片刺槐林,去感受灰椋鳥的世界。
2、提出學習要求
①讀: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②畫:畫出你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③思:邊讀邊思,你為什么喜歡這些詞語或句子。(教師邊出示邊講解要求。)
3、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適時點評指導朗讀、聯系語境理解詞語。
過渡:(剛才我們交流了一些描寫鳥兒的句子,在交流感受的時候感覺有些凌亂,但是作者在描寫這些句子時有沒有感到凌亂?這是因為?散文形散神不散,按照時間順序來寫。
(四)、小結第四自然段的寫作順序。
①作者按時間先后順序來寫。(a.從 “一開始”寫到“沒有幾分鐘”;b.從“一小群”寫到“大部隊”;c.從“先回來的鳥”寫到“后到的鳥”)
②現在我們來跟隨作者完整的感受鳥兒歸林的場面,大家一起來合作朗讀這一段,分成三部分朗讀。
(五)、鞏固生字,指導寫字
過渡:剛才老師欣賞了大家的朗讀,現在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的書寫能力,古人云:“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是之謂巧。”這是古代書法家顏真卿練習書法心得,書寫本課生字。首先來一起讀帖。
①復習本課生字,分析字形及結構特點;
②學生描紅本課左右結構的生字;
③用楷書在田字格里書寫本課生字。
④書寫講評。(用實物展示臺講評存在問題和優點)
⑤書寫小結:同學們看到大家在書寫方面的點滴進步,老師就自然想起了一句關于寫字的名言“執筆寫好字,秀出民族魂”可見寫字是人的另外一張名片,老師愿每位同學都有進步寫一首漂亮的字。
(六)、小結課文,拓展延伸
教師小結:同學們課上到這里,我不禁想問作者一開始就喜歡灰椋鳥嗎?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是表達對鳥兒的喜愛嗎?下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好,看一下回家的作業。
(七)、作業設計
1、聽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八)、板書設計
26 灰椋鳥 群鳥歸林
排空而至 一批一批 浩浩蕩蕩
互相應和 邊飛邊鳴 整群整群
(學生完成)
(此板書的設計意圖在于創設一個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同時拓展、積累詞語提供了有效的學習環境,學生在與老師完成板書的同時老師隨機指導、點評學生書寫的姿勢、筆順、字形)
【《灰椋鳥》第一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灰椋鳥教案06-24
灰椋鳥教案08-25
《灰椋鳥》教案09-07
《灰椋鳥》教案07-30
《灰椋鳥》優秀教案06-22
《灰椋鳥》優秀教案08-25
《灰椋鳥》03-15
《灰椋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5-26
《灰椋鳥》第二課時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