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差半車麥秸》教案
教學目標
1、 理解細節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及發展情節中起到的作用。
2、 了解本文語言風趣幽默,善用群眾語言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為理解差半車麥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
教學難點為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
一、導入
作者簡介:姚雪垠(1910-1999),現、當代作家,河南鄧縣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嚏 擤 癟 舐 嗝 瞟 謾 諂媚 茶盅 霹靂
2、解釋詞語
哽咽 瞟 謾罵 諂媚
三、研讀課文
1、閱讀課文,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理清小說的脈絡。
討論并歸納:全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不由地想起一段動人的故事來):寫游擊隊員用差半車麥秸這個綽號打趣,以及由小煙袋引出的生活片斷。
第二部分(從一個寒冷的黃昏到從一個同志的頭上飛了過去):寫與差半車麥秸初次相見的情景。
第三部分(從隔了一天到不敬神也能當菩薩啊)寫差半車麥秸參加游擊隊后受到的教育和鍛煉。
第四部分(從從此他越發活潑起來到結束)寫差半車麥秸為革命差點犧牲。
2、差半車麥秸初到游擊隊時,思想行為有哪些特點?后來他發生了哪些變化?
討論歸納:初到游擊隊時給人的感覺是憨厚、質樸、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無知,有著小生產者的狹隘、自私的觀念和習氣。小說通過這幾件事來表現,當我問他:你為什么加入我們游擊隊?他說:為啥不加入呢?你們都是好人啊,鬼子不打走,莊稼做不成!他有著樸素的民族感情。為了節省一點香油,弄出了亂子,表現了他的質樸善良和愚昧。他認為,干革命總可以為自己撈點好處,拿了老百姓家的一根牛繩這件事表現了他有著自私的'觀念和習氣。
差半車麥秸參加游擊隊后,在集體斗爭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鍛煉,使他從昏睡中覺醒并奮起抗爭,他改掉了說土匪黑話的惡習,習慣了同志這個稱呼,從有些膽怯到主動要求當探子。從一字不識到會認三十個字,最后成為一名勇敢干練的革命戰士。
四、細節描寫是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結合課后練習,找出文章中的細節描寫,并說說這樣描寫的作用?
討論并歸納:
(1)、他拭去了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這地是一腳踩出油的好地
從捻、看、聞、品這些動詞我們可以看出差半車麥秸對土地的眷念,也表達了他的質樸及對和平的向往。
(2) 差半車麥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彎腰抹在鞋尖上干的地方微微發亮。
他吃的又快又多蔥葉子同牙花子從一個同志的頭上飛了過去。
這兩段讀起來是有點令人惡心,但又非常的真實,表現了他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舉止粗俗,不講衛生。正是這樣的農民在革命隊伍里受到了教育和鍛煉,成為了出色的革命戰士。
(3)在我的肩上輕輕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來
這個細節把差半車麥秸的質樸,憨厚的特征表現的很充分,表明了他慢慢的開始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稱呼,只是開始時顯得有些不習慣,先試探的叫一叫同志。
(4) 我看見他噙著小煙袋默默的坐了半天把小煙袋放到枕的東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他費勁了心思,只是為了把燈火吹滅,真令人捧腹,但對于一個曾是貧窮的農民來說,他時十分心疼那些香油的,因為他鬧不明白,睡覺點燈不是白費油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令他坐臥不安,他又不敢直截了當的把火吹滅,而是采用了迂回的辦法,這表現出主人公的質樸而又無知。
五、差半車麥秸出場之前,課文先寫游擊隊員用差半車麥秸這個外號互相打趣,以及由小煙袋引出的生活片斷,閱讀課文,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時什么?
討論及歸納:
制造懸念,引起閱讀的興趣:這差半車麥秸到底是誰?為什么有這么怪的綽號?他為什么離開我們?他有哪些奇特的經歷?游擊隊員們為什么還這么想念他?等等。
六、本文語言風趣幽默,善用群眾口語,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是試舉例說明。
可是差半車麥秸自己卻不笑,他搔了搔頭發,順便用手往脖子一摸,摸出來一個虱子,又用指頭捻了一下,送到嘴里格崩一聲咬死了
捉虱子的一整套動作,讀起來極富地方特色。
七、布置課后作業
【九年級上冊語文《差半車麥秸》教案】相關文章:
《差半車麥秸》教案04-10
《差半車麥秸》教案12-10
差半車麥秸說課稿02-20
差半車麥秸教學設計07-01
初中語文《差半車麥秸》的教案設計07-04
差半車麥秸練習題02-11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7課《差半車麥秸》教案06-07
初中語文差半車麥秸測試題06-23
差半車麥秸同步練習題附答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