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透鏡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會聚作用和凹的發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
實驗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觀察凸和凹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培養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 初中歷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介紹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的基本知識,也是后面學習凸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重點是講述凸對光的會聚作用,凸的焦點、焦距.對凹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對光的發散作用.關于凹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一、難點分析
1.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后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棱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對光會起聚作用.如上圖(乙)
凹對光起發散作用,可以用上述,參照下圖(甲),和圖(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以后會變得收攏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聚于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折射后仍是發散的,并不能會聚,凸在這里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以后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于一點來判斷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折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初三物理透鏡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初三物理說課課件:透鏡04-12
物理教學設計:透鏡07-14
初中物理的教案透鏡04-08
透鏡物理教案11-30
初二物理《透鏡》教案04-01
初二物理透鏡教案04-06
初三物理《杠桿》教案設計04-03
初三物理教案設計02-27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鏡》說課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