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思維和體現創新的優秀教案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大家已達成共識。可是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操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應利用教材和課堂中的有關因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下面,筆者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激發興趣,喚起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從而充分地發揮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而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
例如,我校教師在教學《可愛的草塘》一課時,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展示了“草塘”的美麗畫面,讓學生真切地看到了草塘的大、美、綠,從而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學生為看到這般的美景而興奮,很快,學生沉浸在興奮、贊嘆、熱愛的情境之中,于是,快樂地學習了作者的觀察順序、動態與靜態的描寫。在這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造出了逼真的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萌發求知的欲望,學生思維活躍,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求,而探求的開始正是創新意識喚起之時,創新正是從這里起步。
二、鼓勵質疑,發揮創新潛能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問愛問
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心理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異常活躍。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出現,營造一種推心置腹相互交流的氣氛,學生才敢無拘無束地把自己對文章的各種感覺、懷疑帶到課堂上來。不管學生所提的'問題是有思維價值的,還是幼稚可笑的,都應肯定學生動了腦,維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平時多向學生強化這樣的觀念:能提問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對每一個有思維價值的疑問,對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獎勵。讓學生以能問、善問為榮,從而樂之愛之。
2、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善問
在培養質疑能力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總結方法,找出途徑。
1)看課題質疑。師:看到《獄中聯歡》這個課題,你會產生什么疑問?生:為什么在獄中還有心情開聯歡會呢?獄中的人是怎樣開聯歡會的?……。又如《軍神》,生:誰是軍神?他為什么被稱為軍神?學生能提出問題就是一種創新。
2)抓重點詞、不懂的詞質疑。如《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抓住“紋絲不動”這個關鍵詞引導學生提問。學生提出:邱少云為什么要紋絲不動?什么力量使他紋絲不動?他怎樣做到紋絲不動?……。又如《少年閏土》中的句子:“閏土在海邊時,他們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四角的天空”指什么?這句話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學生的思路展開了,創新的意識增強了。
3)對詞語的選擇運用提出疑問。如《蟋蟀的住宅》中“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句中的“隱藏”、“隱蔽”可以交換嗎?為什么?
4)對反義詞的運用提出疑問。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句中為什么既說是“焦急地”,又說是“耐心地”,這不是前后矛盾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5)對不明白的現象提出疑問。如為什么水中的石筍在陽光照射下能像折光鏡,把陽光折射成不同的色彩?(《五彩石》)
6)從中心句質疑。7)從重點段質疑。8)從文章的開頭、結尾質疑。
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自提問題,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鼓勵,并幫助學生把問題提得更有價值。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思維肯定活躍,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于如何釋疑
學習過程是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由學生提出,最終還應由學生解答,教師絕不能包辦代替,而應“疏之、導之”,用不同的方法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引導求異,培養創新精神
中國的“一言堂”歷史悠久,似乎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形優勝。教師總是千方百計把學生引入現成的答案中,歷來容不得不同意見。學生聽老師的,老師看參考的,參考承襲前人的。其實,讓學生大膽說出他們的見解,無論對與不對,都是對他們求異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于別人、不同于教師、不同于前輩的見解,積極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
1、在教材有“異”之處,要積極鼓勵學生求異。有時候學生的求異未必有多少道理,但是學生大膽求異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養成了他們愛思考、不盲從的好習慣。如有位教師在教學《跳水》一文時,讓學生思考:除了船長用槍嚇唬孩子讓他跳水脫險的辦法外,還有哪些其他辦法?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讓孩子慢慢退回來拉住繩子;有的說可在甲板上鋪條毯子,讓孩子往甲板上跳;有的說趕快張開魚網,讓孩子往網上跳;有的說讓孩子跳到船的帆布上……接著,教師讓學生對比:同學們的這些辦法和船長的辦法,哪一種好,聯系課文說說為什么。經過討論爭辯學生明白,“孩子已爬上了最高的橫木……他往下一看,腳底下就搖晃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退回來是絕不可能的,用毯子、魚網時間不允許,也不能確保安全,跳到帆布上,帆布承受得起嗎?逐一否定之后,學生一致認定,只有船長的辦法最安全、最實用、最及時。這樣的教學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又對文章有了更深的認識。
2、在語言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在口語訓練中,教師要求不模仿,不重復別的句子。從低年級起,就注重培養學生對同一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如教師指導學生用“可愛”一詞口頭造句。學生稍加思索,便紛紛舉手。“他很可愛”、小明很可愛”、媽媽很可愛”……學生的思維局限在“人物”這個圈子里。這時教師及時引導,剛才大家說的都是“人很可愛”,如果不說人,你能用“可愛”來造句嗎?學生稍停頓一下,又是小手如林,思路比剛才開闊了,“小狗很可愛”、“蘋果很可愛”“藍貓很可愛”……教師及時表揚學生能由人想到動物、水果,但還是局限在“很可愛”這一層面。這時教師進一步啟發,誰還有和別人不同的想法嗎?生:“可愛的小魚在水里游”“可愛的爺爺陪我玩”“我喜歡可愛的藍貓”……學生的思路拓寬了,想象力增強了,一節課中,80%的學生說出了不同的句子。在語言訓練中孩子們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求異思維得到了發展,有效地體現了創新。
四、展開想象,促進創新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1、利用關鍵詞、句發展想象力。
詞匯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發展語言和思維有著重要意義。在一篇課文中,若能抓住關鍵詞調動學生的想象,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這個詞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美麗的公雞》一文,抓住“得意洋洋”一詞,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提供的材料,展開形象思維,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內心視像:一只外表非常美麗的公雞,昂著頭,挺著胸,唱著歌,大搖大擺地……
2、利用插圖引導學生想象故事情節或情節的推移。
教學插圖是課文主要情節的展現,將其前后延伸便構成整個情節,而且借助豐富的創造想象,還可以延伸到課文中情節之外的一些內容。如根據《豐碑》的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想象老戰士犧牲之前的情景。
3、在課文結尾處拓展學生的想象。
在一篇課文結束時,可向學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豐富學生的創造想象,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激勵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情趣。如學完《狐貍和烏鴉》,教師可設問:狐貍叼起肉以后又怎樣呢?讓學生邊看圖邊想象邊討論,有的學生說:“狐貍叼起肉片跑進洞里,小狐貍看見肉片高興的歡呼,‘媽媽真好,有肉吃了。’”有的學生說:“烏鴉發現自己上了當,痛哭起來。”還有學生說:“烏鴉知道狐貍疑心大,這時心生一計,說:“‘那片肉是有毒的呀!’”狐貍放下肉正發呆,烏鴉立刻從樹上飛下來叼起肉,又飛到樹上。
學生學會了聯想,豐富了想象能力,思維變得靈活了,敏捷了。
五、充分展示,體驗創新快樂
兒童的思維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開的。教學和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充滿情感,這種情感是發展兒童智力和創造能力極其重要的土壤。所以,不可低估情感對知識和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給予學生展示自己創造成果的機會。教師應滿腔熱情地去贊揚學生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充分肯定學生的努力,保護和激勵學生所有的創作欲望和嘗試。可以在教室墻上、黑板上,貼上他們充滿想象力的作品,師生共同欣賞、品評。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常常體驗到參與的快樂和創造的愉悅。
總之,在訓練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提供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空間,激發其思維的活躍性,使他們勇于思維;還要巧于點撥,使他們學會思維,科學地思維,提高其思維的質量。這樣,真正達到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的目的。
【訓練思維和體現創新的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訓練思維和體現創新的優秀教案08-16
創新思維和方法的總結03-30
機械創新思維和創新設計論文05-02
塑料、纖維和橡膠教案04-18
(體現新課程理念 )《話題作文訓練》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12-05
《靜夜思》優秀教案05-22
靜夜思的優秀教案06-27
《靜夜思》優秀教案08-26
《靜夜思》的優秀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