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課文教學教案
〖課文解讀〗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身于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的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向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于是較多徘徊在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于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并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他善于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風格。
《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1931~1933)。它不像那個時期的詩人們那樣愛用象征手法,寫得神秘莫測,或愛尋味哲理,顯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的詩作拘守個人狹小天地,纏綿悱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難得這位詩人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詩作采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征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么一種氛圍,那么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所謂氛圍,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體性的情境、風神、氣韻。它與嚴羽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氣象有所類似,又有所不同,氣象所指更為廓大,包括內容、形式各個方面;氛圍似乎主要關乎內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圍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圖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難狀。亦如唐人所言: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讀之有感,了然于心,也應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而這里卻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伴隨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環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常活動的畫面,在詩人筆下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仿佛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后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得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里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一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里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里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這三節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的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真正寫人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不這么寫,難以入情、入神,詩就飄浮起來了。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不和諧統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于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
〖文章的教育價值〗
《秋天》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寫景抒情詩。詩歌通過一個個鮮明的畫面,構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抒發了對秋天的無比喜愛之情。
1、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2、知識技能目標:
⑴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⑵ 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⑶ 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3、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 誦讀法。
⑵ 品析語言美,想象畫面美。
⑶ 與課后《秋景》(美國·狄金森)及其他寫秋的詩句作比較閱讀。著重品析在內容、感情、語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品味優美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教學設想】
以多媒體畫面切入,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他們自己感悟詩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杜牧在《秋夕》中說銀燭秋光冷畫屏。
馬致遠也在《天凈沙·秋思》中說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在文人墨客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蕭索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和豐收的喜悅。今天,讓我們走進別樣的秋天,去聽詩人的深情絮語,去看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
二、朗讀詩歌
要求:
A、朗讀時注意音準、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1、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學生點評。
3、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聽節奏、聽感情),同時播放多媒體配樂畫面,如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等。
4、學生點評,老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三、整體把握
問題1:詩歌描繪了幾幅圖畫?請試著給它們取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師點撥:三幅圖,即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問題2: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師點撥: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氣特征;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洌,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問題3: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師點撥:由遠及近的順序。
問題4: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師點撥:抒發了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感情。
四、想象畫面
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1、小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說給四人小組的同學聽,其他三位同學適當給予補充或指出不當之處。
2、全班交流:請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然后描繪畫面。
3、學生點評,老師補充。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人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南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漁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五、美句賞析
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從內容與修辭手法等方面分析)。
說之前先在課本中寫出簡單的批注。
美句賞析參考: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輕松、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實妙,是一個倒裝句,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耐人尋味,與漁人生活聯系起來,實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聯想。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六、品味意境
請同學們欣賞北宋程顥的《秋月》(配相應的畫面)。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設問: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境?一色秋與王勃《滕王閣序》中哪一句意同?
師點撥:清幽的意境。一色秋與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秋水共長天一色意同,即指秋天里長空與流水同時清澈明凈,一樣的顏色。
設問:課文表現的意境與《秋月》的意境相似,都表現在一個清字上面,請圍繞清字具體說說課文表現了什么意境?并結合課文說說依據。
師點撥:表現了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意境。依據見課文解讀。
七、遷移訓練
我們用以上方法再來欣賞美國詩人狄金森的《秋晨》,說說這首詩展現了什么樣的畫面;這首詩所展現的畫面和課文相比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八、背誦比賽
齊讀──自背(先一段一段背,然后背整首詩)──齊背──個人或小組比賽背誦。
九、課外作業
請同學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有繪畫興趣的同學,可給你的詩歌配上一幅畫。
【秋天課文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秋天的雨課文教學教案05-19
課文秋天的教案05-09
課文秋天教案11-16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11-20
秋天的雨課文的教案09-17
課文《秋天的圖畫》教案07-04
略讀課文《秋天》教案05-13
課文《秋天的懷念》的教案05-13
秋天的雨課文的教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