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花未眠》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一、理解本文主旨:關于美與審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二、體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筆,以小見大,深入淺出的寫法。
教學重點
一、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善于通過語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生命是一條亙古長流的河,生命是一首古老而年輕的歌。古往今來,無數大師用智慧詮釋生命,解讀自然。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沿著這位偉大的思想者的蹤跡,去追尋生命,叩問生命。
二、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對日本美的探索、守護和塑造,寫下了大量艷麗傷愁的小說和美文,并在1968年10月17日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日本文學贏得了世界的聲譽。人們并不為擁有他的那些小說感到十二分的喜悅,人們更為喜悅的是那些小說為人們換得的耀眼的光環。因為日本人、世人都與我們一樣,在許多的時間里,不是惋惜作家沒有寫出可以強壯文化的傳世之作,而惋惜沒有拿到諾貝爾獎。人們需要這個獎。人們需要借諾貝爾獎樹立一個文化神人。康成先生拿獎了,康成先生就自然而然成了神了是日本的神,也是我們東方的神。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一)默讀課文兩遍,說說作者由花未眠引發了怎樣的感受和感嘆?
明確: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是有限的。是因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
(二)找出表述此種感嘆感受的段落(1-5段),把自己無法理解的語句劃出來,與同學討論、交流。
舉例明確:①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花兒盛開之時就預示著它已接近衰敗,所以說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這與下文所說的進步就是接近死亡,意思是一致的`。
作者深悟到,人類感受美的能力是極有限的,而自然美是無限的。哀傷是作者徹悟后的心緒流露。按理說,大自然總是有美可尋的,只要人活著,就該毫無阻礙地享受它,可遺憾的是生命發現美的機會并不常在。
②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從一朵花想到人的生命,想到人生的璀璨,具有強烈的珍愛生命的意識。
(三)第四段引述雷諾阿·米開朗基羅的例子,其意圖是什么?
明確:以這兩個優秀的藝術家為代表,說明人對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四、自然美、藝術美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研究6-11段
藝術作品反映了現實生活,我們便可以從藝術作品中領略到現實生活藝術美與自然美的完美結合能夠給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欣賞者美的共鳴。
總結:人有人言,花有花語,二者交流,也是一種緣分,它來自于心靈上的豁達與沖淡。川端康成對此深有感觸,看到海棠花未眠,于是寫下了一篇素雅恬靜、韻味深長的小品文《花未眠》。他向我們輕聲訴說出一種哀傷之美,并一路領著我們尋找這哀傷的源頭,終于發現到人類感慨的是生命發現美的機會并不常在,兩相邂逅,電光石光之間,才產生一番動人的情懷。而在這片情的背后,也隱隱透出了沉淪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苦澀。
【課文《花未眠》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花未眠》的教案設計08-24
關于課文花未眠的教案設計05-10
課文《花未眠》教案09-18
花未眠教案設計10-30
《花未眠》說課稿11-27
花未眠的教案06-12
花未眠說課稿07-16
花未眠說課稿11-12
《花未眠》說課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