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最后一課》的教案
教材分析:
法國作家都德創作的《最后一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小說。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的教材,長期被許多國家選入課本。文章所寫的本是普通的師生因為在不平常的時刻上的一堂不平常的課,因此也就有了不平常的意義。這篇文章2777個字,篇幅長,信息量大,是培養學生默讀習慣,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讀書的好素材。其次,多處的細節描寫,耐人尋味,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栩栩如生的刻畫,把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露無疑,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材料。
學習目標:
1、略讀課文,了解小說的基本內容,能夠讀出故事的背景。 2、品味語言,能夠體會并說出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從而認識人物形象。
學習重點:
從大量的文字中讀出文章的故事背景。
學習難點:
品味語言,能夠體會并說出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認識人物形象。
學習活動: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這篇小說叫《最后一課》,這本是一堂普普通通的課:一位普通的老師,一個群普普通通的學生。然而在不平常的時刻又卻變得極不平常。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去探尋答案。(板書課題)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課件展示)
1、略讀課文,了解小說的基本內容,能夠讀出故事的背景。 2、品味語言,能夠體會并說出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從而認識人物形象。
師:這篇文章大約有2777個字,篇幅長,信息量大,如果像平常讀書那樣,顯然是不合適的。我們要運用學會默讀,用略讀的方法去讀書,進而了解故事的內容。什么是默讀呢?就是不出聲,眼、腦并用,每分鐘至少500字。略讀,就是粗略的讀,根據學習要求快速的找到有用的信息。
看我們的第一個學習活動(課件展示)
1、小說記述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從那些文字中看出這是一堂不平常的課?
學生靜默看書四分鐘,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
師:同學們看書很投入,相信你對小說內容已經有了基本了解。那位同學來談談,小說寫了什么事?
生1:這篇小說寫到的是頑皮的小弗朗士因貪玩上學遲到了,他到教室之后發現氣氛很不尋常,聽韓麥爾先生講這原來是他們最后一堂法語課,大家都很懊悔平時沒有好好學習,他也很后悔,并為喊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所感動。
師:這位同學從小弗朗士的角度來介紹小說內容,很好。誰還能從小弗朗士的角度介紹一下小說的內容,只是文字在簡練些,內容在豐富些。這對同學們可是個挑戰啊!
生2:調皮的小弗朗士在這最后一法語課上,受到韓麥爾先生愛國精神的觸動,他的內心世界發生了深深的變化。整堂課上籠罩了失去國土的.悲傷、痛苦的氣氛
師:你概括的非常好。抓住了兩個關鍵人物: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一個關鍵詞:愛國。同學們,在課文中有很多地方交代了了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暗示了不平常事件的發生。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暗示背景的文字。
學生瀏覽課文
生3:我找到的有:“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以及“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里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這些文字都暗示了寫作背景,表明了不平常事情的發生。
師:能能從文字中看到事情發生的背景,很不錯,這是一種功夫,希望好好練習。還有嗎?
生4:我看到的是: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別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這些文字暗示了不平常事件的發生。
師:你從課堂的氣氛和坐在教室里的人身上看到了不尋常,也很好。還有嗎?
生5:我看到的是: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里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師:剛才,大家通過瀏覽課文發現這真是一堂極不平常的課,是小弗朗士們的最后一大法語課。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再也不能上法語課了呢?請看時代背景(課件展示):
1870年—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王國爆發戰爭,法國戰敗,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于是老師也被趕走。這篇課文寫的就是亡了國當了奴隸的小鎮民眾齊聚教室聆聽老師最后的教誨的情景。
師:在這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的課堂上,時時處處洋溢著師生的愛國之情,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下課鈴聲響后的情景“寫得最為傳神。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你從那些文字中讀出了人物失去國土的痛苦?
學生自由讀后相互交流。
生6:我從韓麥爾先生的表情上慘看到了他失去國土的痛苦, 因為這堂課就要結束了,再也不能在自己的國土——阿爾薩斯來教法語課了。“慘白“一詞正是他痛苦內心的流露。因為這堂課就要結束了,再也不能在自己的國土——阿爾薩斯來教法語課了。
師:是呀,我國的大思想家孟子就曾說: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從人物的表情上我們讀出了痛苦。還有嗎?
生7:我從韓麥爾的語言上聽到了他的痛苦:“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使用了破折號可見他說話是斷斷續續,泣不成聲。
師:你說得很好,不過,老師要糾正一點, “泣不成聲”是哭得噎住了,出不來聲音。形容非常傷心。而課文用了一個什么詞呢?“哽住”。它是什么意思呢?多指因傷心難過聲音在喉嚨里發不出來。所以,我們可以用“哽咽”比較合適。它的意思是:不能痛快地哭出聲,迫使淚水從嗓子倒灌進胃里。你說呢?
學生笑,表示贊同
生8:我不僅從文字里看到了主人公的亡國痛苦,還看到了他對勝利的信心。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他堅信:失去的國土一定能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師:是啊,作者的情感是復雜的在這“法蘭西萬歲里”有對國土的愛;對敵人的恨;對祖國充滿著信心,充滿著希望。
生9:我認為“忽然”一詞也是值得品味的。“忽然”有來的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說明這鐘聲是在韓麥爾先生爭分奪秒地教,學生們全神貫注地汲取法語知識的情況下敲響的,是在不情愿的情況下強加于人的鐘聲,不容人選擇地宣布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結束,增強了悲愴的氣氛。
師:同學們,對語言的品味之細膩讓我敬佩!我更從同學們的言語表情中感受到了“愛國”。我國著名詩人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著土地愛得深沉。”痛苦、依戀、悔恨、自責這種種情感的背后是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等人一顆顆滾燙的愛國心。那就讓我們一起把心貼近韓麥爾先生一起去感受他心跳的律動。
師生激情朗讀最后一部分。
師總結:愛國不分國界,從小弗朗士身上讓我們明白:認真學習,就是愛國。請同學們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用我們的青春的光芒去照亮祖國繁榮富強的道路!
課后反思:
《最后一課》是傳統名篇,課文長,信息量大。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高效學習并且不落俗套,是最為頭疼的問題。我根據文章的特點選取了兩個角度。一個是讓學生通過略讀來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另一個是通過誦讀最為精彩的部分,感受作者的愛國情懷。長課文在教學的時候,最為重要的是選準切入點,我就緊緊抓住“不平常”三個字來組織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認識背景。從字里行間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需要一種能力,就是瀏覽思考。在課堂中我一開始就讓學生運用默讀、略讀的方式讀課文,然后再次瀏覽,通過反復讀提高它的閱讀能力,在品味語言的環節,我選取小說最后一部分,讓學生走進字里行間,去感受一名普通教師愛國情懷。在教學本節課的時候,實際上我如果再補充些材料,比如:莫泊桑的《米隆老爹》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法國普通民眾的愛國情懷,也許這節課更有深度。
【課文《最后一課》的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最后一課》教案09-07
課文《最后一課》教案06-30
課文《最后一課》的教案08-24
課文《最后一課》教案08-26
課文《最后一課》教案范文08-25
課文《最后一課》教案范文07-01
《最后一課》課文優秀教案06-29
課文《最后一課》的優秀教案06-29
課文最后一課優秀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