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黃鸝的公開課教案
課題:
文學作品主觀性閱讀與實證性閱讀方法在散文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內容:
江蘇中等職業學校試用教材《語文》第四冊27課《黃鸝》
時間:20xx年5月23日(星期五)1~2節
班級:01機電
預科班地點:多媒體教室(實驗樓一樓)
教學要點:
1.理解并把握文意,體會文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2.掌握主觀性閱讀與實證性閱讀的方法和文學主題的多元化。
3.學習本文圍繞黃鸝以時間為順序展開藝術畫面,并融進生活感受和人生見解的寫法。
4.學習并欣賞本文精彩的語言。
教學器材:計算機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二.導入新課:
優秀的作家對生活和人生的關注方式是多樣的獨到的,有許多現代作家就是通過寫鳥來表現他對生活和人生的認識的。老舍先生寫小麻雀,表現的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孫犁借黃鸝傳遞的是一種怎樣的觀點呢?
1、出示圖片,要求學生對黃鸝的外部特征進行表述,并由此引出我們熟悉的與黃鸝有關的詩句。
(黃鸝也叫黃鶯,世稱“金衣公主”,身體黃色,從眼部到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叫聲很好聽,吃森林中的害蟲。從南到北,廣泛分布在我國大地,是一種益鳥。)(頭戴黑沿兒黃緞小帽,身穿金黃閃光的“連衣裙”,裙子的下擺和衣袖上都鑲著黑邊。)
2.投影出示關于“黃鸝”的古詩詞。學生默讀以后齊聲朗讀一遍。出示幻燈片。
?很顯然,形態清麗、叫聲婉轉的黃鸝很受古代詩詞大家的青睞,它幾乎約定俗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那么,黃鸝在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先生的筆下,又是怎樣的呢?
三.講授新課
(一)、作者簡介:
孫犁(1913—2002),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人。抗日戰爭爆發后,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發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后,寫了優秀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等。(香港司馬長風“二城二傳”:《邊城》《圍城》《呼蘭河傳》)他把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的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
(二)、整體把握文章,重點分析文章結構
??1.對于長篇文章來說,解剖結構,從整體上觀照文章可以說是獲取文章主旨的一把鑰匙。我們先默讀文章1~23段,將這一部分文字按時地變化分成四大塊,然后對照投影片三中表格的要求選擇文中的關鍵語詞填空。出示幻燈片。
“黃鸝遭遇”與“作者態度”
次數時間地點環境特點黃鸝特點作者的感情態度
一抗戰時期阜平縣的山村炮火洗禮尖利的富召喚性和啟發性的啼叫;迅若流星,忽隱忽現,金黃的羽毛美麗極了。喜愛
二前幾年春天青島海濱,楊樹林里林木深密幽靜,安靜,近于荒涼追逐逗鬧、安家落戶高興
三一天清晨楊樹林里老史試槍險遭槍擊、一去不返惋惜
四有一天鳥市那地方賣鳥兒的很少了囚系,遭人戲弄,羽毛焦黃、神氣凄慘同情
五第二年春季太湖,江南湖光山色看到黃鸝的全部美麗,這是一種極致。贊美
問題:①作者為什么對黃鸝會有不同的感情和認識?
明確:五次黃鸝出現的環境都不一樣,表現了作者對美的事物的狂熱追求。
問題:②作者為什么在第三次和第四次之間寫到與黃鸝無關的海鷗?
明確:由老史試槍引發聯想,表現作者對摧殘鳥兒這類丑惡行徑的義憤。
問題:③從環境和黃鸝的關系看,你能說出“極致”在文中的含義嗎?(出示幻燈片)
明確:文中五次提及黃鸝的生存狀態,大體上說第一、二、五次是好的或比較好的環境,而第三、四次的環境則是不好的。兩者相比,不難發現黃鸝的自由與美麗的展現應該有它良好的生存環境,而這種“形色神態和環境的自然結合和相互發揮的‘景物一體’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極致”的具體含義。
(三)、重點分析、揭示、評價文章主旨
??1.以上我們整體把握了文章的主體描寫部分。我們作一個假設,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3段文字,那么,根據我們剛才分析的情況和對比的結構,我們可以歸結出本文怎樣的主旨呢?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呼喚為黃鸝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2.(1)很顯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筆墨,渲瀉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絕不可能是僅僅為了一個鳥類,應該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2)齊讀第24段和第25段的第1句。
??(3)想想,這一部分聯系前面的描寫對本篇寫作主旨的認識是不是會有新的發現呢?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呼喚為黃鸝乃至各種美好事物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3.接著再看文章最末的兩句話。從這兩句話是否可以推斷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學生討論交流。老師歸結:原來,借助黃鸝的故事,作者或許也還想演繹一條藝術創作的規律——在藝術創作中,應為典型人物創設和諧相應的典型環境。
??4.階段小結,以上我們按照閱讀的一般規律和過程,通過把握文章整體,揣摩關鍵句段等方法已經獲得了本文寄寓的幾方面的主旨。除了第一點,由于未曾聯系到結尾語段,把握上有所局限外,其余兩點概括,應該是正確的。有同學要問,一篇文章,怎么會有幾個主題呢?實際上,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是多主題、多寓意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學主題多元化(板書)。
??而且,不知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我們剛才的分析自始至終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幾乎沒有考慮聯系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就沒有提及孫犁先生寫作本文時的背景材料。我們把這種只重文學作品本身,基本不考慮作品之外因素的閱讀,稱為主觀性閱讀(板書),而把那種既考慮作品又特別注重作品寫作背景因素的閱讀叫做實證性閱讀(板書)。
??5.我們已經成功地進行了一次主觀性閱讀,大家一定有興趣乘勝前進,再作一次實證性閱讀的旅行。請看孫犁先生寫作本文的有關背景材料。出示幻燈片(黃鸝的象征意義)。
1).黃鸝的象征意義。
2).史同志和穿皮大衣、賣鳥的,他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象征什么?
答:共同點:不懂要讓黃鸝或海鷗發揮極致,都不懂要為它們創造一定的環境。不同點:他們傷害的動機不同。即搞“左”的`一套,人們的動機也各不相同。穿皮大衣的邪惡之徒,最卑劣。
3).象征手法的優點:這種手法富有文學性,形象生動,富有美感,而且比較含蓄。長于形象思維,長于文學創作的人,要發表某種見解,可以用這種手法。另外,有時某種見解不宜直截了當地說,也用此種方法。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楊禮贊》等,只是本文敘事性更強,每個片段都蘊含著一定的意義,含蓄豐富
4)出示幻燈片《黃鸝》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62年,其時孫犁先生49歲,20年后才公開發表,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晚華集》。自從1956年寫完小說《鐵木前傳》之后,他再也不寫小說了。這固然與一場大病有關,但可能還有更深的時代社會政治原因。
??他在后來的《說趙樹理》一文中描述那個年代趙樹理的處境與心境:“政治斗爭的形勢,也有變化。上層建筑領域,進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來。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業業,唯恐有什么過失,引來大的災難。”這說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孫犁自己。
??他在《文慮》一文中說:“目前為文,總是思前想后,顧慮重重,環境越來越‘寬松’,人對人越來越‘寬容’,創作越來越‘自由’,周圍的呼聲越高,我卻對寫東西越來越感到困難,沒有意思,甚至有些厭倦了。”
大家聯系文章的整體描寫和議論再來看看,文章還應該有著怎樣的寄寓呢?
??交流回答:呼喚為作家等一切人才(人)的成長、發展創設安全、平和、自由的環境,以使他們充分盡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聰明才智。
??
6.主題概括比較:
??(1)呼喚為黃鸝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2)呼喚為各種美好事物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3)在藝術創作中,應為典型人物創設與之和諧相應的典型環境。
??(4)呼喚為人(人才)的成長、發展創設安定、平和、自由的環境。
7.孫犁《黃鸝》一文的意義。
8.遷移訓練:欣賞圖片,闡述景物一體的含義。
(四)、語言運用技巧借鑒
1、過渡語:散文的說理貴在含蓄,重在形象。本文從敘事自然地轉到說理,這其中的關鍵是什么?答:從太湖與黃鸝的關系感悟到環境與事物的關系。
2、課文最后五段文字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段?句式上有什么特點?對增強表達效果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句:雜花生樹 群鶯亂飛 增添文學色彩
排比 三個“這里的……” 勾勒太湖環境優美
對偶 “它們的啼叫……,它們的飛翔……” 對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江南風景圖。
句式:整散結合 長短結合 錯落有致
多種修辭手法,整齊而有變化的句式,曲折回旋,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3、適當的文言句子使文章增色。“虎嘯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
4.善用對句,語言簡練,增強了作品的文學性。在習作中,修改潤色,用點心思,可用這樣的句子。“它們的啼叫,是要伴著春雨、宿露,它們的飛翔,是要伴著朝霞和彩虹的。”
總之,整句與散句相結合,工整中求變化,長短錯落有致,不呆板。
四.總結全文
本文圍繞黃鸝以時間順序展開,記敘了作者對黃鸝的迷戀,對摧殘這類鳥兒的丑惡行徑的義憤,表現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生物(包括人類)與自然環境、生存最佳結合的向往,從而給讀者人生哲理的啟迪。黃鸝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狀態,說明“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只有“在一定的環境里,才能發揮這種極致“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
【課文黃鸝的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黃鸝的教案設計06-12
黃鸝課文原文03-03
黃鸝語文課文教案06-12
黃鸝教案01-18
《黃鸝》教案10-30
課文《山村》的公開課教案05-06
課文《散步》教案公開課05-07
《蝸牛與黃鸝》教案09-26
徐志摩《黃鸝》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