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公開課教案
教材分析
《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學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二課內容。在本課的前面是《身體結構》,學生已經會用系統的眼光看待人體結構組成,認識到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都是不同部分之間相互聯系共同完成的結果。在本課探究中,學生不但會知道骨骼對身體的支撐與保護功能、肌肉的運動功能以及關節的連接功能;還會在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體驗骨骼、關節和肌肉是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動作的。既對上節課的科學概念進行深化研究,又對后面的有關運動、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識鋪墊。
本課使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科學知識的欲望,努力使探究教學發揮其獨到的教育功能——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
學情分析
本課采取學生熟悉的“起立、坐下”等生活動作引出探究問題,整個探究過程由淺入深,遵循以人為本的探究教學理念,以發現探究為手段,通過觀察、體驗使學生在探究骨骼、關節、肌肉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大膽的、合理的作出推理與猜想,反復驗證形成正確的科學結論。
在本課探究中,學生不但會知道骨骼對身體的支撐與保護功能、肌肉的運動功能以及關節的連接功能;還會在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體驗骨骼、關節和肌肉是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動作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學生在實際活動中自己感覺發現肌肉在運動中的不同變化,來理解肌肉的作用是學生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的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2、能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上肢結構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并糾正自己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3、能夠將動態的身體活動過程分解為若干動作分別進行細致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獨立思考得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教學難點】
用觀察記錄的方式記錄下每一段學習中對研究議題的想法與思考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