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案及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水是會變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變成的,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然界的因果關系。
2.理解水的變化與人類的關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難點:
理解水的變化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鞏固字詞
1.猜謎語。
(1)忽然不見忽然有,像虎像龍又像狗,太陽出來它不怕,大風一吹他就走。(云)
(2)線兒有粗又有細,上接天來下接地,落在水里無蹤影,莊稼見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無人栽,一夜北風遍地開,無根無枝又無葉,此花源自天上來。(雪)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靂啪啦從天降,小蛙拾起捧在手,慢慢變成水一洼。(雹)
2.開小火車讀字并擴詞。
3.齊讀詞語。
4.讀多音字并組詞。
5.(出示孫悟空圖片)師:認識它嗎?它會——72變。今天,老師還請來一位小魔術師,它就藏在我們要學的課文里,(師指課題問:瞧!我是什么呢?),相信會讀書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
6.生自由讀課文,找答案,我是什么?
7.師:原來小魔術師就是“水”啊!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呀!(板書:水),它還會變呢!你們愿意做水寶寶嗎?(愿意)那好,今天咱們都是可愛調皮的水寶寶了。
二、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看看能變什么?反饋,并說說是怎么變的?
我們變成了“云”,太陽一曬,我就變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了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2.我們什么時候穿什么樣的衣服來打扮自己?反饋后看圖片。
3.指名讀出喜愛之情。
學習第二自然段
1.除了變成“云”,還能變什么?(指名讀)
2.指名說。(雨、雹子、雪,并相機板書)
3.思考:變成了“雨”,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變成了“雹子”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變成了“雪”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落、打、飄)
4.聯系文本,思考:能不能給它們調換一下位置呢?
5.師總結:我們為了能用詞更形象更準確,所以用雨是落下來,雹子是打下來,雪是飄下來。再讓學生填空。
6.同桌互讀(邊讀邊做動作)——指名讀—評價---齊讀。
7.拓展:除了變成云、雨、雹子、雪,還能變成什么?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讀第三段,想想我們是怎樣生活的?
2.反饋時,讓學生理解品味“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的含義,并指
導朗讀。
3.師:我們的生活真豐富啊!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試一試。
4.指名讀---評價---小組比讀。
總結:將學過的.內容讀一讀,背一背。
板書設計: 我是什么
水
云 雨 雹子 雪
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七單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我采用學生很感興趣的請來魔術師來吸引大家。然后,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盡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魔法。這樣設計導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二、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變化。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從變“云”,讓學生理解云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云”,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 接著繼續引導“我還有什么變化?”自然過渡到下兩部分,使學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狀態有什么不同?”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自己通過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云”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云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云”、“烏云”和“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圖像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是什么》教案及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我是什么》教案及課后反思08-24
我是什么課后教學反思06-19
我的身體教案課后反思10-21
《我是什么》課后教學反思(精選8篇)07-08
《我是什么》課后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4
《襪子》教案及課后反思06-11
《我是什么》教案及反思07-07
《我的老師》課后反思09-1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案附課后反思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