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精神》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2. 啟發學生認識“海通精神”的內涵及現實意義。
3. 歸納出一事一議的議論文的一般模式。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見到、聽到各種事情,接觸各樣人物。對這些人和事,我們常會產生一些想法,想要發表一下看法,把這些想法看法寫下來,就成了“一事一議”式的議論文。這里所說的“事”,除了自己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還可以是由別人(包括書報、廣播、影視等)所提供的信息。而“議”則是自己對這些人事、現象的認識、聯想、議論。這類議論文常采用敘議結合的寫法,一般由兩大部分內容構成,先敘事,后說理。
2.自讀課文,根據敘議的側重將課文分成兩大部分,并分別概括大意。
明確: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介紹海通和尚修鑿大佛的業贊揚“海通精神”。
第二部分(第4、5段)聯系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海通精神”的現實意義。
3.讀析課文。
(1)請一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其余學生思考:
①找出這一部分中屬于“敘”的內容。
②用扼要的語言概括“敘”的內容。
③在上述內容中,作者略寫什么?詳寫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處理詳略?
明確:第1段與第2段的開頭至“要錢一個沒有”都以“敘”為主。這些“敘”主要介紹兩項內容:一是寫游覽樂山,介紹樂山大佛的位置與雄偉;二是寫游“海師洞”,介紹海通修鑿大佛的`事跡。介紹樂山大佛時強調它“高與山齊”“拔地而起”的氣勢,隱含著對大佛的修鑿者的欽佩之情,文章點到即止,未作鋪敘。寫游海師洞,見到海通像也是一筆帶過。接著寫海通修鑿大佛之難一一是籌款難,二是與豪紳、官吏抗爭難,文章詳寫這些“難”是為了突出海通精神的偉大。
(2)第3段寫對海通的敬意。為什么“不起眼的小小山洞和海通托盤的塑像”會“遠比樂山大佛高大”?這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明確:因為在海通身上體現了一種偉大的事業心與堅毅的精神,這是比樂山大佛還要高大的凜然之氣,所以“只參觀樂山大佛而不訪問海師洞”就有負此行了。這段與第2段相照應,在結構上是全文由“敘”到“議”的過渡。
(3)速讀四、五段,并思考:
①什么是海通精神?
②具體說說作者由海通修佛聯想到什么?
③海通修鑿大佛同建設社會主義之間的聯系點是什么?
④文章是如何展開議論的?
明確:所謂“海通精神”就是偉大的事業心與堅毅不折的精神。作者由海通修鑿大佛聯想到建設社會主義的偉業,因為這二者都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與堅毅不折的精神。第四段的“無論干什么事業都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就是二者的聯系點。文章在點明“海通精神”的內涵后,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先從正面聯系實際論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社會工程,各個崗位的同志都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再從反面分析缺乏事業心的表現及危害。文章列舉三種人的表現:一種是有事業心的人;再一種是對工作敷衍塞責、對群眾漠不關心,在個人利益上卻費盡心機的人;還有一種是任意揮霍國家資財的人。后兩種人與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是不相容的,他們的行為和海通精神截然相反。
(4)文章通過上述正反對比論述,推出了怎樣的結論?
明確: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出發,從我們正在努力糾正不正之風考慮,作者認為“海通精神是值得大大發揚的”,這是全文的中心,也是作者寫作此文的用意所在。
【《海通精神》教案】相關文章:
商海通牒觀后感01-06
別了,海通達電子廠散文08-01
《發問的精神》教案09-14
《發問的精神》教案09-14
上海通信發展年會的演講稿07-02
抗日精神教案04-09
發問的精神教案04-02
發問精神教案04-14
別了,海通達電子廠抒情散文06-20